官称“左卫门佐”的真田幸村,生来重情重义,没有怪癖,待人和蔼可亲。
冬之阵时,他给自己的姐姐写了一封信。姐姐处于兄长信之(又叫信幸,信州上田城城主,作为德川方大名参加了攻城战)庇护下,人称“村松夫人”。她虽是一介女流,却深得人心,受到家中众人敬爱。自小这个姐姐就很疼爱幸村。她很为据守大坂城内的幸村担心,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直译过来,幸村信中所言如下:
“适逢家中来信,特回信一封。此番发生意外之事(指冬之阵后议和一事),然我日常生活未受影响。想来姐姐必为我担心,然(或许是“意想不到”之意)事态暂缓,我亦暂无性命之虞。或明日将生变(政局或许明天就会发生急剧变化),然此刻一切安好……”
村松夫人乃真田家重臣小山田主膳之妻。武田家鼎盛时期,小山田家原是与真田家平起平坐的将领,拥有自己的居城,后来逐渐没落。眼下小山田家的后人主膳成为真田家的家臣,娶了已故真田昌幸之女(村松夫人)为妻。
幸村虽出身贵族,却是个念旧之人。在冬之阵结束、大坂归于平静后,幸村前往参加了攻城战的本家真田家的军营,与代父出阵的兄长的嫡子——十八岁的河内守信吉、信吉之弟——十七岁的信政及本家的重臣们畅谈往事直至深夜。
当时,姐姐村松夫人的丈夫小山田主膳也在场,两人聊得格外起劲。话题主要围绕着幸村最尊敬的亡父昌幸。
幸村不断提到“父亲大人,父亲大人”,对侄子河内守信吉及老臣们说了很多关于昌幸的事——昌幸蛰居高野山时发生的事,他临终时的遗言,昌幸高野山时代的轶事、言行,昌幸是个何等天才的人物等等。幸村想在有生之年把这些事告诉别人。真田昌幸带领真田家走向兴盛,像众多战国人一样度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一直跟在昌幸身边的幸村最了解他。站在幸村的立场上,他无疑希望父亲的故事在自己死后也能作为本家真田家的传说永远流传下去。
冬之阵后,幸村不止一次造访真田本家的军营。每回他都会见到姐夫小山田主膳,因此他给姐姐村松夫人写的信上总会提到“还想再见主膳大人”。从幸村给姐姐写信的举动和信的内容,不难看出他的人品。
终于到了夏之阵即将开始的危急关头。一位老人到访大坂城。这位老人曾是与真田家同为武田家将领的原家的部下,眼下效命于松平忠辉(家康第六子)。
幸村十分念旧,命人备好酒菜与老人聊至深夜。
他对老人说:
“冬之阵时我便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因为和谈而苟活至今。幸村并非急于赴死才进入大坂城。身为男子得以领导右大臣家一干将领,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对不才而言实属幸运。不才夙愿得偿,再次开战之际决心战死沙场。”
幸村说大坂城的护城河已被填埋,不可能再打阵地战,只能打野战。这对兵力不足的大坂方而言根本毫无胜算。他自然也难逃一死,不过即便如此他也绝不后悔。
幸村身后有一个壁龛,上面供奉着一个刻着鹿角纹的头盔。
他回头看着头盔说:
“这个头盔是父亲大人用过的,跟着他几番征战沙场。本来应该把它留在信州,作为真田本家的传家宝。不知为何,父亲大人把它传给了我。现在,我把它当做父亲的遗物供奉着。若发生自然之事(这里指战争),我的生命也将结束。到那时,我想戴着这个头盔上战场。请您好好看看,记住它的样子。”
幸村的意思是一旦开战,自己和原某便各为其主。只要记住这个头盔的样子,不管是在夜晚还是在远处,他都能认出戴头盔之人是真田左卫门佐。“记住”意味着让原某“射中他以立功”。幸村言外之意当他在乱战中被打死,不知被何人斩下首级时,请原某告诉世人“此人乃真田左卫门佐”……
“既然如此就再麻烦你一件事。”幸村说。
接下来更有趣的是幸村让人把自己的坐骑牵到庭院里给原某看。他的坐骑是城中首屈一指的骏马——一匹罕见的白河原毛马,银色马鞍上刻着真田家的“六文钱”家纹。
幸村示意原某“也记住我的坐骑”。幸村之所以让他看这匹马,出于一种战国男人所共有的自信。他希望让站在敌对阵营中的原某亲眼看看在乱军之中,我真田左卫门佐是如何巧妙指挥、英勇战斗而死的。也希望借原某之口让此事流传后世。与其说他想彰显自己,不如说他想让站在胜利者立场上的原某知道,自己在注定失败的战场上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如若不然,他觉得对在乱世之中挣扎求生的自己而言,这一生太过悲哀了。
幸村不只让原某看了白河原毛马,还从走廊上下来,翻身上马,让马儿踏着青苔跑圈。幸村展示自己的马上英姿,是为了让原某日后能认出自己。
我们再来看看幸村写的信。三月十九日——夏之阵前一个多月,幸村又给姐姐村松夫人的公公小山田一歧及夫婿主膳写了一封信。与上一封信一样,在无损原意的前提下直译过来,文意如下:
“……听闻你们一切都好,我很欣慰。我一切都好,请你们放心。”
比起给姐姐的信,这封信的措辞稍显傲慢。因为对幸村而言,姐姐的公公与夫婿是他们家的家臣。
“殿样(幸村如此称呼秀赖很有趣。他没有称秀赖‘上样’,因为‘上样’指天下之主,只能用来称呼家康与秀忠,所以照例只能称秀赖为‘殿样’。尽管如此,在大坂城内秀赖一直被称为‘上样’。因为是寄给城外人的信,所以幸村避免称秀赖为‘上样’)……”
对“殿样”的解释有些冗长,继续来看信上的内容。
“殿样待我殷切非常,可诸事仍需小心为上。”
“小心为上”是幸村在抱怨城内政治局势复杂,让他颇费心力。大坂城由以淀殿为首的女官集团把持政权,这些女人有时甚至插手战术之事。大野修理在大坂城生死存亡之际,还在为维护自己的权势而不断耍些小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费心劳力在所难免。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这种表达方式在同时代的文章中很少见,充满真情实感。恐怕这就是幸村日常的感受。
在不断推行愚蠢方案的大坂城内,幸村的生活想必很不好过。关于这一点,幸村写道:
“都是些不见面详谈说不清的事,信上不方便写。不论如何,我很想念你们。你我生逢乱世,今日不知明日之事。请你们就当我已经不在人世了。惶恐谨言。”
这封信的署名是“信繁”。由此“幸村不叫‘幸村’而叫‘信繁’”的说法流传开来。他的兄长真田信幸的名字后来也被改成了“信之”。不管他到底叫什么,在大坂城内人们都叫他“左卫门佐”。
后藤又兵卫率领区区两千八百人的部队在国分附近抵抗敌人的大军。经过几个回合的激战,这支孤军一败涂地,又兵卫本人也英勇战死。身处前线的诸位队长中,位于四天王寺附近的幸村最后一个才知道这个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时,幸村骑在马上。他率兵疾行希望能够救出溃败的后藤军。这时的幸村已经不是一个战术家,他的内心只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想法“又兵卫怎么会死?”。
从战术上说,又兵卫的部队有后援部队。只因浓雾与道路狭窄无法照原定计划准时与后藤军汇合。他们为了追上后藤军一直在拼命赶路。
与德川军相比,后援部队的人数(三千六百人)实在不算多,好在指挥官的战斗经验都相当丰富。指挥官有薄田隼人正兼相(过去名叫岩见重太郎)、井上时利、山川贤信、北川宣胜、槙岛重利、山本公雄。他们各自率领五百人。
因为后续部队没有按时到达集合地点,又兵卫只好率领自己的小部队与敌军厮杀。
“又兵卫为什么不等一等?”幸村骑在马上想。在幸村眼中,又兵卫堪称一代名将,不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应该比谁都清楚再等一等并不会延误战机。可又兵卫却迫不及待地杀入了敌阵,也难怪很多人说这是因为“又兵卫大人被怀疑了”。家康派京都相国寺的僧人杨西堂前往又兵卫的营帐,劝说他“到我们这边来吧。给你播州五十万石俸禄如何?”当然,家康并非真的这么想,这不过是他为了让城内将领互相猜忌而施的苦肉计罢了。结果谣言四起,又兵卫也无法一笑置之。有人说最终又兵卫不得不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卖主求荣的人。这成了又兵卫“鲁莽行事”的根源。
幸村并不这么想。他是最了解又兵卫的人。在这件事上,幸村完全可以推己及人,揣度出又兵卫的想法。没有了牢固的大坂城,这一仗根本毫无胜算。既然毫无胜算,又兵卫就希望自己能死的更加壮烈。就算等来薄田兼相等人率领的三千六百人的后援部队,也改变不了失败的命运。既然都是输,对又兵卫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率领由自己一手指挥的亲兵轰轰烈烈大战一场,给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倘若幸村身处与又兵卫同样的状况,必定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又兵卫的部队战败后,有一部分人杀出一条血路成功撤退。失去主将的队伍撤退起来毫无秩序,有的士兵受了伤拄着长枪一瘸一拐,有的士兵丢了坐骑和头盔步履蹒跚,有的足轻丢了铁炮……总之惨不忍睹。
东军大批人马像波浪一样追赶着这些逃兵。他们杀红了眼,争着砍下逃兵的首级以立军功。“人浪”所过之处,总有三五人被砍下首级。
不幸的是,薄田兼相等人率领的三千六百人在应神天皇陵所在的誉田八幡宫附近被这股大浪所吞噬。
那不是一场“战斗”,不过是一场单方面的“杀戮”。大部分士兵被火枪击中,薄田兼相与井上时利不久便战死。其他人毫无抵抗之力,四下逃窜。逃到藤井寺村时,他们遇到毛利胜永率领的三千人的第三阶梯后续部队,被其收入麾下。
“又兵卫大人战死!”
这个消息传遍了毛利军中。士兵们的心情像“孩子失去父亲”一样,瞬间士气低落了下去。
何况追兵人强马壮,淹没了前方的道路、山野,仅凭三千人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大坂方不集中兵力,反而分成小部队进攻。这对德川军而言更为方便,只要把他们各个击破即可。
“冲啊!”
平素稳重、沉默寡言的主将毛利胜永,这时回过头大叫了一声。士兵们顿时振奋起来,喊声响彻云霄。只是毛利军的援军——真田幸村的三千兵马还未赶来。
毛利军中有人怀疑“真田大人是不是勾结了敌营中的本家?”大坂方所处的条件和环境,逼得将士们在临死前还不得不猜疑自己的同伴。对他们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事呢?
这一带被称为“誉田树林”。不论山丘上、原野上,还是路旁都种满了松树。林间插满了敌人的旗帜。敌军人多势众,不断向前推移想要包围毛利军。
当毛利军准备开始这场无望的战斗之际,因浓雾而耽误行军的真田军赶到。真田军三千人在浓雾散去后加快行军速度,从住吉街道的埴生野一路小跑赶了上来。
幸村只身一人骑马来到毛利胜永军中,一下马就拉着胜永的手为迟到道歉,并提出立刻发动突击。和又兵卫一样,幸村此举恐怕是因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已经无计可施。
胜永并不赞成,再三说“请阁下战死马前(秀赖面前)”。胜永认为应该让秀赖的金葫芦马标来到前线,与德川军展开一场大决战后再死。幸村对此表示赞同。
此后,幸村与他率领的三千信州士兵展示出强大的野外作战能力。此仗可谓是大坂夏之阵中最可圈可点的一仗。
幸村骑马到松林前方侦察了一番敌情。决定先驱散其中人数最多的伊达军(一万人)。他把指挥中心设在誉田村后方的野中村的山冈上,部署好三千人马,巧妙运用射击、速攻、迂回三种战术,于正午过后开始了战斗。
伊达军的一万人也没有坐以待毙。
先锋队长片仓重纲首先发动攻势。伊达军拥有其他部队所没有的兵种——枪骑兵,让骑兵携带火枪一边从马上射击一边冲锋。这个兵种由政宗创建,目的在于让敌人在战斗的最初阶段就陷入混乱。为了保护这一兵种,政宗安排了拿长枪的骑兵与他们协同作战,共同发动冲锋。据说还没有敌人能抵御这种进攻的威力。
真田军一度也差点陷入混乱之中。好在幸村亲自飞奔到前线整顿队伍,短时间内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来对付伊达军的这一战术。
他让士兵排成一列,彼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单膝跪在草地上。同时,让他们把长枪放在地上,脱下头盔。
换句话说,幸村让放下武器,赤手空拳的士兵们排成了一列。为了减轻他们的恐惧,幸村站在他们前方,骑着马来回巡视,大声鼓励他们。
不久,伊达军的枪骑兵队逼近,开始了猛烈射击。真田军士兵接连倒地。幸村高声命令士兵保持单膝跪蹲的姿势,直到敌方骑兵杀到前方二百米处才下令“戴上头盔”。士兵们戴上了头盔。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刚才那种恐惧感便神奇地消失了。可见幸村这个男人是多么了解士兵们在战场上的心态。
长枪还在地上。
待敌兵靠得更近后,幸村下令“拿起长枪”。和戴上头盔一样,这完全是一种心理战术。一直赤手空拳的士兵光拿起长枪便觉得全身上下充满了一种神力。单膝跪蹲在地的士兵们举起长枪,一动不动。
不久,敌人来到眼前。幸村下令士兵们一起站起来冲锋。
敌军很快被打败。幸村下令追击,追了七八百米远。伊达军中叫得上名字的就有三十人战死,连大将片仓重纲也被迫亲自上阵杀敌。伊达的先锋部队全线崩溃。重纲受了轻伤,苦战一番后撤退。
不过,再怎么说伊达军也是拥有一万人马的大军,政宗率领的主力部队毫发无伤。主力部队展开进攻时,真田军不得不撤退。然而,幸村很快挽回败局,果断向政宗的本营发起了猛烈的反攻。伊达军败下阵来,逃窜至后方的誉田村中。
毛利胜永也成功抵挡住了敌人,与幸村配合,让东军足足原地踏步了六个小时。下午五时,毛利才放弃这一战场,往大坂方向退去。
德川军没有展开追击,主动停止了战斗。这一方面是因为天刚亮就开始打仗,将士们筋疲力尽,另一方面是因为夜间战斗对大军不利。有鉴于此,这天傍晚,德川军全军驻扎在誉田树林一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