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盛安毫不例外的也接到了相应的调令,因为适合活动的部队终究是有限的,定西军因为西梁地区的加入他们的人员可以说是非常的充足,而且有着王府的人就可以牢牢的控制住他们。
至于其他的将领,短时间内还无法获得西梁地区的人的信任,他们都认为自己是被定西王府给打赢的,至于说秦国的其他人不说听调不听宣也差不多了。
齐泰平在南,秦帝在关中都是需要坐镇,其他的将领都有需要坐镇的地方,因为莲教的大军还没有撤退,所以还需要大量的人守。
能够动用的机动部队并不多,作为一直在秦国境内平叛的齐盛安所部的军队就是很好的人选。
同时不仅仅是齐盛安,秦国境内同样也调集了另外两个人,和齐盛安不同他们都是秦国的老将,手中都掌握着一支强大的骑兵,非常适合千里奔袭。
他们三支队伍,每一对都会配备五万人,从三个方向直接进攻赵魏韩三个国家。
别看是十五万人,实际上其中的老兵并不多,差不多有一半是老兵,剩下的都是新兵,来源也是非常的复杂,像是另外两个老将都是从民间招募的散修,还没有经受过具体的训练只不过成为骑兵没有问题,可以一边赶路一边训练学习。
而齐盛安这边就好了一些,他原本就已经有三万的部曲,三年的训练更加的精锐能征善战。
剩下的两万的空缺直接就选择让西梁地区的人来填补空缺。
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当初的西梁联盟的士兵,尽管没有被成功的吸纳进定西军,不过因为战争需要大量的人手,他们也需要上场,齐盛安大胆的启用他们,认为他们的能力和忠心都是没有问题的,甚至于还专门提拔了两个西梁地区的将领,加入了自己的直属队伍。
一个名为巴图,另一个名为纳言。
巴图就是之前的乌孙王的手下的得力干将,在乌孙王死了之后就一直为秦国效力,或者说是为齐盛安效力,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来自乌孙王的命令,要好好的为定西军效力,然后让他们成为定西军的得力干将,他们表现的越好,定西军就越发的可以信任巴图等人,爱屋及乌,他们西梁人的生活环境也不会太过于艰难困苦。
至于另外一个纳言则是在这几年内发现的西梁人的平民阶层之中不错的人才。
是在一次比武选军之中脱颖而出的人。
不仅修为好,武技也不差,同时还学的兵法,有相当的统兵的能力,可以说天赋很好,并且他的中原化的程度还非常的高,还曾经进入到秦国进行学习,只不过没有能够学多少年因为家庭条件的问题就回到了西梁,当上了一个大势力的护卫,然后一点点的往上面爬,最后成为统领,然后在西梁内乱的时候站队到了女儿国这般,因为女儿国是为了形成像是统一的中原国家一般,他也当然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变成那么先进的存在,因此还是力挺女儿国,只不过没想到秦国的打击来的实在是太快了,女儿国进行封建化的过程可能才几个月就这么轻易的被打败了。
纳言没有过多的犹豫,对于女儿国也谈不上有多么的死忠,于是一下子就投入到了定西军的门下。
他的这个经历自然也是在定西军的调查过程之中,他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如果那样做的话反而有可能让人家怀疑,反而不如坦诚相待。
有人和齐盛安说纳言这样的人不能用,现在说他是三姓家奴都没有问题。
背叛自己的第一任的主人,然后又背叛了女儿国,现在在定西军的麾下,怎么能够保证他的忠心呢?
如果在关键时刻纳言又反叛了,又应该如何?
齐盛安则是浑不在意,他一直坚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相信纳言的忠诚,可能在其他人的眼中他的行为就是不忠诚。
只不过如果仔细的观察纳言的经历就可以发现他在每一个势力内部的时候都可以认认真真的效力,每一次都是当这个势力覆灭了之后才进行相应的跳槽的,不是大家想象之中的,在各种势力之间反复横跳。
纳言的表现的确是可以可圈可点的。
特别是在齐盛安让他掌握一支万人的军队之后可以说是管理的井井有条,没有用多长时间,就上下一心,军中的士兵就没有不服气的。
纳言的能力可见一斑。
对于齐盛安的信任,纳言也是非常的感动,士为知己者死,之前的风评纳言不可能一点都听不到,只不过他没有去过多的解释,越解释越混乱,还不如自己用事实去说话。
他可以察觉到一些人的恶意,但是从齐盛安可以感受到的就只有信任。
纳言没有理由不为这样的人效力,他也有能力就像杨康那样只不过一直没有让他表现的平台罢了。
现在有了手中的这一万兵马,他有信心让齐盛安发现自己的能力,为他带上忠诚。
这两支西梁骑兵一直都在西梁进行训练,因为他们本身就打过仗,就算是有一段时间荒废,在时间的作用下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战斗力,因为他们本身已经有了肌肉记忆,只要能够进行相应的训练很快就可以成军。
在接到了齐盛安的调令之后,他们是飞快的赶过来和齐盛安汇合。
齐盛安和其他两位老将都不是一起杀向一个国家的,而是分兵进攻。
其他两个老将更加的稳定一些,也更加的有能力,所以相对比较强的两个赵魏国家就交给他们去对付。
魏武卒基本上可以说是全能的步兵,实力非同一般。
赵国那边的赵边骑同样也是天下闻名的骑兵,是晋国向草原人学习之后建立的骑兵,从还没有马镫的时间就开始建立起来,存在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的长。
他们穿着草原人的衣着,学习草原人的骑兵战术。
胡服骑射,说的就是赵边骑,他们的骑射水平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草原人要强的多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很快就可以将他们原来的老师从马上给打下来,攻城战斗他们并不适合,但是野外战斗的确是非同一般,能力出众,秦国的骑兵并不见得会有太多的优势,反而是赵边骑有非常丰富的对抗骑兵的经验,赵国并不好打。
相对最弱小的韩劲弩就交给了齐盛安来对付。
韩劲弩的能力多数是用在远程打击的防御的时候,在野外战斗他们的大量攻击可能也就打出去两波,秦国的骑兵就可能已经从正面杀上来了。
只不过需要付出的可能就是士卒们的生命的代价了。
从这三支部队的特色就可以发现,魏武卒就是正面战斗,披坚执锐,破城攻坚,赵边骑就是野外战斗,平原决战,韩劲弩就是为了远程压制,专精于远程防御。
三者各有所长,再配合比较全能的姬氏军,晋国的实力才能够提升为天下第一,只不过现在他们已经分裂开来了,赵魏韩三国明面上还是一体,但是私底下也不是曾经的那么亲密,莲教让三家分晋可是在谋划分裂晋国的力量,可不是为了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小团体出来,因此他们彼此之间也有各种冲突和龌龊的事。
只不过现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莲教的目的还是为了尽快击败晋国,将晋国的疆土纳入自己的范围,然后再伺机出手。
莲教的想法很好,只不过他不知道秦国不能坐视不理。或许他们已经知道了,只不过没有进行阻拦罢了,因为这种很明显狗咬狗的行为,莲教为什么不阻止,对于莲教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秦国赢了,他们本身的军力就会更加的分散无论是在函谷关还是说成都的军队都可以尝试发动新一轮的进攻,甚至于还可以尝试去攻击赵魏韩三个国家所在的秦军来消灭秦国的有生力量甚至还有可能再进一步,改变战争的局势。顺道将赵魏韩三个国家灭了之后也可以方便时候的莲教的接管。如果三国胜利的话,可以打断秦国人在背后搞小动作,而且大概率是三国惨胜,秦国过不来,他们也打不回去,只能默默地养伤,到时候还说不准要依靠莲教的力量,真真正正的将这三个国家收到自己的麾下,接手对面的精锐,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反而是几率不小。
所以莲教显然没有去做多余的事情。而这三国恐怕还不知道秦军已经在攻击他们的路上了。
分晋之后他们就无法借助姬氏的强有力的情报机构的力量了,就算是他们本来就有,但是底蕴和一个国家相比实在是差的太多了,更何况为了能够达到打击三国的目的,秦国还用了疑兵之计,等三国已经反应过来的时候,齐盛安他们早就已经杀到三国的内部了。
韩国的名义上的首都就是他们封地,韩城。
他们的姓氏来源也正是因为此城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城内的人都姓韩,其中不少事真的族人,还有大量的只不过因为表现好或者是入赘之后给赐姓的,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在街上喊一声老韩,可能整条大街的人都在看你,就是这么滴夸张。
此时韩国国君,或者应该说是韩家的家主正在召集大家开会。
怎么说也是建国了,如何管理,封官,赏赐之类的,每一个都不能马虎大意。
因此需要开会讨论,他们正讨论的热烈的时候,外面忽然有了快马来报。
很快韩家主本来的好心情都因为书信上面的内容而毁于一旦了。
秦国出兵了,只不过对象不是莲教,而是他们,并且记录上说是五万人,可以说完全没有将韩国放在眼中,五万人就像拿下韩国。怕不是想屁吃,当然这是想法,从真正的角度上来看并不是没有可能。
因为他们三家分晋的行为,地方上的百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因此发生了规模不小的逃亡。
地方人心不稳定,税收什么的自然不需要多说,还有军队一时半会儿还是有限,他们不仅仅要防御重要的要害地点,还需要维持秩序,可以说是非常的辛苦,人手不足。
原来这些事情都是姬氏的人去处理,现在到了他们一时间还没有能够适应。
正是这个想对虚弱的时间段,秦国人出兵了,实在是太巧合了一点。
韩家收到消息的时候,秦军已经连续拿下好几个城池了,不到两天时间,可以说是一路横推过来,他们打进来的地点并没有多少强大的守军,韩国知道自己的弱点,在野外战斗是别想了,依托坚城的防御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最精锐的韩劲弩大半都留在了韩城,其他的是和一些韩家操控的军队在地方上守护交通要道。
既然秦国要打,韩国也不怕,如果是几十万的大军他们可能还会害怕,因为以他们现在的力量还真的是无法和秦国做比较的,但是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单纯是这几万人,韩国还是可以打一打的。
而且韩国实行的是坚壁清野的战略。
就是下面的乡镇向县城靠近,县城向郡城靠近,依托郡城和州城的强大防御能力,配合上韩国的强弓硬弩,进行防御,看看着五万人究竟能怎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功的打进来。
特别是韩城,实际上并不会比晋国的首都邺城差,毕竟作为老家大本营级别的存在,真的多年来可以说是必然经历了一番打造,防御能力肯定是非常强的。
韩国自信韩城这五万秦军拿不下。当然了为了保险起见,韩国还联系了魏国和赵国,因为他们已经约定好了结成盟友互相支援。
不过从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他们可能没有什么合作的可能性了,因为那两个国家也同时遭遇到了秦国的攻击,同样也是五万人。
秦国的胃口还真大,想要一口气将他们都消灭,只不过真的以为他们这么好对付,这十五万人说不定反而会被击败,三国都是非常的有信心的。
只不过齐盛安这边可是有相当多的准备的,秦国的国君既然说了要打,自然是做好了准备和筹划的。
三支军队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武器,为了就是帮他们奠定胜利。
其中齐盛安手中的就是定西军精心打造的工程器械营,齐盛安只带来了一千人,两个小队。
其他的四个小队平均的分配给了函谷关和成都,就是为了压制莲教的攻势,谁说他们只能制作攻城器械不能用来守城的?事实很快就可以狠狠打他们的脸了。
齐盛安能在两天的时间内攻克那么多的县城,正是因为强大的攻城器械。
他们将零件都放入储物卡亦或者是卡牌空间之中,等到城下的时候就飞速的进行武装,然后再进行攻击,往往要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攻破,随后一波冲锋进去,基本上就赢了,敢于打巷战进行反抗的终究是少数,很多时候城墙和城门的告破,往往也就代表着守城一方的失败。
齐盛安一路上基本上可以说是平推,小县城都用不上一轮就可以攻破,大一些的郡城防御力度是强一些,城头之上的强弓硬弩也着实是厉害,只不过定西军完全没有要和他们正面交手的意思,反而是直接通过投石车等手段远程打击。
如果对面有人试图带兵冲击攻城器械阵地的才会出去打上一波。
速度还是非常快的,韩国短时间内想要做到克制投石车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他们也可以打造比较类似的器械来,
不过很明显姬氏在这方面还是很聪明的,他们牢牢的将制作攻城和守城器械的工匠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其他三国在这方面眼中缺乏相关的人才,他们可以只要出自己精锐军队需要的各种武器装备,可惜就是拿不出来投石车之类的东西。
往常他们都可以用金钱来购买,只不过现在这种战乱的时候,军事装备和粮食才是重中之重,至于金钱什么的,激励士卒的士气还差不多,想要用他们来短时间内变成大量的器械,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特别是工程器械营越发的熟练操作的精度也在大幅度的提升,石弹等浪费程度都有了明显的缩小,攻城的速度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他们往往集中火力先打掉对面的守城器械,然后就是城门和城墙,已经有了相应的套路,可以说进攻起来是非常的认真。
齐盛安原来的三万本部都没有怎么出动,巴图和纳言两个人领导他们的万人军马沿途攻城拔寨,即是对他们的看重,也是齐盛安在给他们军功。
定西军内部的矛盾还是有的,一些民族主义者还是不能接受让西梁地区的人进入定西军,好像这样就侮辱了他们队伍的纯洁性了一般。
为了缓和矛盾,齐盛安需要调节一下,让他们看看曾经的西梁人,现在的秦国西梁族人,同样可以带来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