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伟人是怎样炼成的?其实就是如先贤孟子所述,于危难之时坚持出来的,从困境中挣扎出来的。
现在,考验曹操的时候到了。
他决定再冒一次绝大的风险:以自己作为诱饵,打乱袁术三十万大军结团稳进的战场部署,阵势一乱,必然有隙可乘,至于胜负?走到哪一步说哪一步就是了,袁术难道追求的不是胜利?只要能利用上他这种心态,那最后的胜利者必将属于我曹操!
子金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曹操一生,大小数百战,绝大多数皆是险中求胜,而且胜得令后人荡气回肠,至今仍感魏武雄风扑面!唯有赤壁之战,当时的曹军属绝对的恃强凌弱,曹丞相准备周密,计划详尽,却败得那叫一个惨!不,惨字不能尽表,应该换一个字,爽!败得那叫一个爽!此一战没有二十万字难以详述,大家且耐心地等着,看俺的孙版“赤壁之战”比罗版有如何不同?
计划永远都是制定容易实施难,曹操这次的作战方案却是连制定都不容易。首先是两关难过:现在的曹操还没有形成“一言堂”的家长式管理作风,还是尊重自己的参谋部——谋士班子的意见的,谋士们集体反对——虽然有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之说,可那也不过是说说,谁听说过有人用自己的孩子当诱饵引狼的?要有也是拿别家的孩子,用自己的孩子当诱饵套狼的绝对不是一个好父亲!
而现在曹操却欲拿自己的脑袋当诱饵去套袁术这条恶狼,简直不是愚蠢透顶就是疯了!谋士们表示:要去大伙都去,要自杀大家一块赴难,黄泉路上也有个伴,曹州牧想欲独自先行,不干!这时文士们的确真心趋义,愿相随曹知己于地下——士为知己者死么!
第二是武将关难闯:这活路委派哪位将领都行?还用得着主公亲自出马,以身犯险?莫非是俺这一帮人里挑不出一个不怕死的?士可杀不可辱,将更可杀不可辱!抗议!除非是你派我去!能替曹操涉险赴难,绝对的狭窄的空当!当然都是真心诚意。
说服文臣们曹操仅用了一句话:“此计不妥?请出妙计安之!”是啊,这行不通,那不稳妥,总得拿出个走路的办法来呀,就这样坐着等死?知道坐以待毙怎么解释了吧?谋士们哑了,心里唯盼曹操带自己同行,于愿足矣!
应付武将们曹操也是只用了一句话:“诸将军如哪位自认能在袁术目中代替曹某,曹某求之不得,愿让位于大才!”这句话虽然说重了,有点伤武将们的心,尤其是面子,可也是实情:你想让袁术倾全军对付你,够分量吗?肉包子打狗,人家要是领头的狗王不睬你,派个小狗崽把你给叼了去,那才是割肉饲鹰呢!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曹操带典韦引一万铁甲重骑及防弩车仗直击袁术中军心脏,一旦占据有利地形即扎寨固守待援,战役目的为吸引敌军前来围攻,只要能达到使静止的敌军处于运动中即算成功,至于后事如何,只有等到了那个下回再分解了。
李典、夏侯惇各领轻骑二万从两翼远远迂回敌军后方,战役目的为切断敌军的后勤供应,佯攻袁术的辎重部队可以,真打不行,只要能调动敌军重兵救援,就算大功告成,此两支轻骑的运用妙处在于:发现敌援要佯装溃退,能让敌军保持在运动中的攻击状态就是功上加功,要点即是让敌军攻击的距离越长越好,前进的速度越快越好。
至于曹洪、夏侯渊、于禁、乐进等诸将,每人引兵一万,分头攻击袁术大军的两侧,战役目的为惊扰敌军,能使敌军动起来就达到了目的,这是青州军的主力,现在却被派上了疑兵用场,子金山不得不感叹曹操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理解及运用。
从围困匡亭的部队中悄悄集结三万人马,布于匡亭与主战场之间的险要之处,刘详的部队如出动,则以伏击刘详军为主要作战任务,刘详军若仍然坐城观虎斗,该军则是青州军的总预备队,由郭嘉掌握,到时候根据战场形势机动。
那置敌于死地的一刀在哪里呢?容子金山卖个关子,也考考看故事的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