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桑塔纳轿车在通往南京的公路上高速行驶着。
突然,路面上出现了一个凹坑。车身剧烈地颠簸了一下,坐在车里的潘正凡身子被猛地掀了起来,然后又重重地落下。
潘正凡正了正身子,重又坐好。
这样的颠簸有过无数次,他已经习惯了。
为了建立周恩来纪念馆,他这已是第二十二次去南京,向省委汇报有关情况。他有过预言,等他跑满五十次的时候,纪念馆就该正式建成了。
建纪念馆是件大事,每一步都很慎重。
纪念馆筹建工作开始,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选址。
作为周恩来纪念馆筹建处的负责人之一,同时又是淮安市城建局的局长,潘正凡深知选址之难。
选址,不是简单的选择一块合适的地势,它需要考虑许多相关的制约性因素。为了选择一个理想的馆址,他日思夜想,四处查看,不停奔波,眼窝因辛劳过度而深陷,眼睛也因缺乏睡眠而红肿、充血。
淮安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老城至迟建于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初期。元末在老城北四里,重新一座“新城”,与老城成犄角之势。明嘉靖年间,在新旧二城中间再造“联城”。淮安一郡,同时拥有三城,为国内所少见。淮安老城经明清两代的修葺,规模达到顶峰。历经战火和变迁,如今,三城已经不复存在,但老城以镇淮楼为中心的十字形棋盘街道的基本格局依然保持,历史留下的各种文物、古迹甚多。文物景点除原有的镇淮楼和文峰塔外,又新添和恢复了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韩侯祠等。经过周密的思考,又经过省、市、县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反复讨论,遵循中宣部批文的指导思想,大家一致认为,在淮安古城建立周恩来纪念馆,馆址的选择至少应能满足这样一些条件:
一、馆址应处在这座古城显著而优美的位置,纪念馆建成后能成为这座城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二、馆址的位置要力求视野开阔,环境宁静,反映出淮安水乡的自然特色,并尽可能同周恩来的品格有相应的意境。
三、交通应当方便,同城市连接比较紧凑,有利于各类交通工具的停放和进出,并同周恩来故居形成合理而有机的联系,便于参观线路的安排。
根据这样一些条件,有关人员瞪大眼睛在淮安城内及周围搜寻。人们先后提出十多个可供选择的地点,经过反复调查、考察、研究、分析,其目光渐渐集中到故居南侧、体育场、部队驻地、月湖和桃花垠等几处地方。
那些天,每个人都显得极为紧张、辛劳,潘正凡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综合有关资料,花了整整三个晚上的功夫,精心编制了一份内容详尽的“周恩来同志纪念馆馆址方案选择对照表”。在这张表上,他将方案的名称以及方位、离故居距离、面积、拆迁情况、周围情况、地基情况、交通状况、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优点、主要缺点等全写得清清楚楚。他为即将召开的周恩来纪念馆馆址论证会作好了充分准备。
一九八七年五月,周恩来纪念馆馆址论证会在绿树掩映的淮安宾馆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十多位著名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还有江苏省委副书记孙家正以及淮阴市、淮安县的许多领导同志。会议主持者作了简短的开场白之后,潘正凡同志重点向大家介绍了各个方案的具体情况。
一、故居南侧方案。该方案位置北同周恩来故居仅一巷之隔,西、南面临主要大街,东临民居。东西宽七十七米,南北长一百零二米,面积为七千八百五十四平方米。由于紧靠故居和交通干道,参观方便。
二、“中轴线”方案。这里又分两个方案。为利用现在的体育场,亦即原漕运总督部院遗址。该位置南北长一百六十米,东西宽一百零二米,面积为一万六千三百二十平方米。二是从体育场向北拆迁房屋至东门大街,东西宽九十米,南北长一百一十米,面积九千九百平方米。这两个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处于老城中心,位置突出。
三、部队驻地方案。该方案位置在镇淮楼东南四百米,原是文庙和府学所在,该处东西宽一百米,南北长一百三十五米,面积一万三千五百平方米。其主要特点是不临闹市,比较安静。
四、月湖方案。该方案位置在西长街南段月湖边,在故居直南九百米处。该处东西宽八十米,南北长一百二十米,面积九千六百平方米。其主要特点是依湖临水,东侧有一块地可辟为停车场。
五、桃花垠方案。该方案位置在故居东北一点六公里处的桃花垠湖区。该处东西宽八百米,南北长七百米,面积为三十五万平方米。其主要特点是地域和水面开阔,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绿化条件好。
由于连日奔波、劳累,加之休息不好,潘正凡的嗓音有些沙哑。他把各方案的有关情况介绍完毕之后,又把复印的“周恩来同志纪念馆馆址方案选择对照表”分发到每一个与会者的手中。
会场显得很安静,只有淡色的烟雾在每个人的头顶无声地缭绕。所有的目光都在仔细地看着挂在墙上的图和那张表。
思考的过程是艰难的过程。虽然无声,但你可以感觉到,每个人的脑细胞都在高速地运动。
长时间的沉默之后,有人开始轻声咳嗽。这似乎是某种信号,其他人纷纷放下手中的图表,把眼睛抬起来。
靠近窗子的几位站起身,打开了窗户。
一股带着芬芳的清新的风吹了进来。人们的精神都不禁为之一振。
发言开始。发言的开始也便是争论的开始。本着选址的原则和要求,大家对每个方案各抒己见。会场的气氛十分热烈、活跃。
——我赞成故居南侧方案。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离周恩来故居很近,游人参观极为方便。游人先瞻仰周恩来故居,然后再瞻仰纪念馆,感情上也可以保持一致,不会因二者之间离得太远而发生变化和中断。再者,故居和纪念馆靠在一起的例子是很多的,国内外很多伟人和名人,他们的故居和纪念馆在位置上的安排都是这样。
——我不赞成故居南侧方案。它离周恩来故居很近固然是一大优点,但我们也不应忽略它的明显缺陷。首先,它的面积太小,只有七千多平方米。在这样一点小的面积上建造一个伟人的永久性的纪念建筑显然是不相宜的。周恩来人格高尚,胸襟博大,他的纪念馆最好也应给人一种高远、超拔、开阔之感,让人一置身其间,便能感受到周恩来的气质,风度和精神底蕴。现在的周恩来故居已显得相当狭小,纪念馆一旦建成,必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人,如果纪念馆馆区范围太小,容纳量太有限,势必会给游人进一步造成拥塞、挤迫之感,那么,也就无法收到良好的参观效果。另外,因为面积太小,车辆的停放也很困难。
——我也不赞成故居南侧方案。我认为采用体育场方案比较适宜。周恩来同志十二岁那年离开淮安去东北求学,此后,直到逝世,再也没有回来过。但他对故乡,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情。他记得童年时曾在下面挖过野菜的文通塔,记得曾多次登临并在上面放过鸽子的镇淮楼,记得曾荡舟其上,溅起过串串笑声的文渠。他怀念曾经养育过他的故土,他也想念故乡的人民。现在,要建造纪念馆,等于是周恩来同志回来了,淮安理应把最好的地方让出来。要说好的地方,体育场可以说是再好不过了。它地处市中心,和镇淮楼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它又是漕运总督府的遗址,地基也好。同时,它的面积有一万六千多平方米,此故居南侧面积要大得多。
——体育场的方案优点确实是很多的,要细数数,还可以说出一些。比如,离故居很近,交通也方便,又不损害城市原有格局。不过,这一方案也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体育场这块“风水宝地”,它的位置太显要、太突出了,让纪念馆占据这样一个位置,这和周恩来同志所特有的形象显得很不统一。总理生前一贯艰苦朴素,宽厚谦逊,平易近人,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愿突出自己。把纪念馆建在这样一个地方,显然有违总理本意。
——这位同志提出的观点有道理。不过,建造周恩来纪念馆,故乡人民的感情因素也不能不考虑。如果觉得体育场的位置过于突出,我们可以稍稍偏移一下,采用体育场北方案。
——不行,这一方案较之体育场方案,弊端更多。首先,它要拆迁体育场向北的大量民房。总理生前热爱人民,为天下宁愿己貌瘦。为建纪念馆,而打扰故乡的父老乡亲,这更有违总理心愿。此外,把纪念馆建于这样的闹市区也不相宜,人声嘈杂,很难形成宁静,庄严的纪念气氛。
——要说环境安静,我看部队驻地方案不错。它离闹市区比较远,面积也比较大。
——不行。我去实地看过多次了,那块地方环境质量比较差,周围景观比较凌乱。另外,从周恩来故居到那儿,必须穿过闹市区,这在视觉上和感情上都有阻隔之感。
前几个方案,每一个方案都被提起过,但每一个方案又都因其有重大缺陷而相继被否决。最后,人们选择的目光自然地集中到月湖和桃花垠这两个方案上。
这两处地方均属荒废之地,又都有自然水面,条件十分相似。人们争论着,比较着,重心渐渐偏移到桃花垠这边来。
桃花垠是个很美的名字。宋元年间,这儿曾是淮安著名的“十八景区”之一。当年,亭台楼阁,相映成趣,水碧花红,风光旖旎。古人有诗云:“春盎桃花垠,东风一笑迎。桃花红更好,无限是柔情。”遗憾的是,这一美妙所在后来因战乱等原因被废毁,如今仅存一汪涟漪。一九五八年,淮安曾打算恢复这一景点,在此建一座城北公园,只因财力不足而未能兑现。淮安方面的同志此时力主把周恩来纪念馆建在桃花垠。这样,不仅使纪念馆有了一个较为理想的馆址,同时,也可使桃花垠这一昔日的风景区重显生机。
论证会已经进行了两、三个小时,省委副书记孙家正一直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大家的发言。这时,他站起身,笑眯眯地说:“坐了这么长时间,大家都累了吧?我看,馆址我们暂不忙定,我们一起到桃花垠再去看看,怎么样?”
众人响应。大家徒步来到离宾馆不远的桃花垠。
桃花垠当时是一片沼泽地,一站到岸边,每个人立刻产生了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儿,天蓝水碧,云白风清,放眼望去,四百余亩水面静卧在人们面前。东一百余米,是淮阴、淮安的过境公路。西二百米,是淮安市北门大街。南面是淮安市城区,北面紧靠文渠。周围没有古树、古迹以及高大建筑物,视野十分开阔。因是废弃水面,既不占良田,又无需大量拆除民房建筑,环境也极为优雅、宁静,和纪念馆所要营造的气氛极为吻合。而且,从长远眼光看,按照现有规划,未来的淮安城将向东向北发展,那样,周恩来纪念馆恰恰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
“故乡一滴水,游子三分亲。”这儿的水面又是这么开阔,真是天赐也!大家的神情都很兴奋,每个人交换眼神时,彼此都会心地一笑。那意思是极明确的:纪念馆的馆址,就这么定了!
事后,有人说,在考虑给周恩来纪念馆选址时,他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梦。梦中,他看到一只五彩的凤凰携带着巨大的光环缓缓地从北方飞来,天空生辉。
群星失色。凤凰在淮安城的上空连着盘旋了好几圈,最后,静静地落在城东北一片水面中间的陆地上。周恩来乳名“大鸾”,“鸾”即是凤凰一类的神鸟。凤凰落在城东北,而城东北那一片水面正是桃花垠!
梦境和现实的巧合,使周恩来纪念馆馆址的选择更增添了神奇和美丽的色彩。
馆址正式确定后,有关方面派人专程进京,把馆址情况向邓颖超同志作了汇报。邓大姐也认为地点选得好,连声向地方政府和故乡人民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