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文章开头,避免大家被劝退,本文只有第一章是第一人称,其他的都是第三人称。】
雷鸣殷殷,西湖夜里难得下了场大雨。
我在亭子里铺毡而坐,架起炉火烧好了酒。外面一片雷鸣电闪,一片苍茫茫的天地,相似的场景让我回忆起近十年前,我与楚煊第一次残荷听雨。
我是淮南城里久负盛名的刺客,刺客见不得光,我与她的第一笔生意,也就做在一场夜雨里。
我想楚煊年轻的时候,也算是个名门之后,很有几分蕴藉风流。我初见她是在十里秦淮的绚烂灯火里,乱弦丛笛。她那时正低声唤身边的清俊少年一声“易卿啊”,而后,折扇一打,眉目如画,于深秋暮鼓中,生出无边风雅。
彼时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后来我再见她却是在秋尽江南草木凋,朔北长安道。
朔北真是苦地,人的血,马的骨,五更朔气传过的金柝,将士寒光照过的铁衣。当年汴京城里折花簪发的贵女,眉宇间也有了经年不散的戾气。
船外是萧萧冷雨,我踌躇片刻,走了出去,“多年未见,楚帅,别来无恙否?”
她一点不与我客气,敲敲桌子,叫出几个当朝权宦的姓名。
当时我笑她高蹈朝堂活的不及我一个江湖草莽,杀几个太监都要委于人手。
我在她眼里当时一定是颇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地,她摇摇头对我苦笑,说人间霍乱多起于帝王将相的一念,为将者要守的是世道长安万里山河,谁又敢一步踏错?
她说这话时江上哀风起,她身后涌来铺天盖地的寒意,之后易辰裹着白裘匆忙而出,对我微微颔首,把她拉进微微有些热气的船舱里。
那时我抬头望天,正是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红泥小火炉上滚着沸热酒汤,汩汩烧开着她的过往。
亡国的雨磅礴而来之际,我听说她在北凉关鏖战一月有余,死在了燕云州。
我听到消息一时不知是悲是喜,满朝忌惮又倚仗的长安侯竟真的会死去?但她也确实求仁得仁了,为将者,守国门,死社稷。
我正犹豫着要犯险北上,想着至少,能不能把她的尸骨敛葬。直到易府突然送来一包武陵云雾——又名将军令的陈茶,她没死,她要见我。
竹帘被撩开的同时,有轮椅压过毡布,吱呀作响。
我抬头一片,几乎压不住眼里的惊诧与悲凉———
世间最可惜处,英雄末路,美人迟暮。
我与她隔了近十年的崎岖世路,我还未老,却在远处寺庙杳杳传来的钟声里,惊觉她已两鬓星星已。
“沈倾,”她低声唤我,“帮我处理一个人。”
“你但讲无妨。”
“淮南节度使,易辰。”
我惊得几乎没拿住手里的茶盏,我知道一月前凄风苦雨夜里有传闻易大人是捡了条命回来,我便猜到他是为谁去了塞北。这几日易府千金求尽淮南接骨名医,又是……我是不信那常穿白袍的人是做下过滔天恶事的,让她不顾及多年情谊只求置之于死地。
于是,我轻叹,“长安侯已于世人眼里死于山河,何不让楚煊于人庇护下得半生好过?”
她往自己杯里斟满一杯绿蚁,闻言抬眼看我,“你府中也有门客从北地来,可知朔北如今,何等风光?”
我说不出话来,我知长安道若还剩十户人家,九户都在给她守孝披麻。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朔北布衣。”
她冲我笑,眼里有十年的晦涩风雨。北凉关淌成河的血,九泉下故人的音容犹在,将士眼中凝望的旌旗……
乱世里苍生为棋,每一局的棋眼,其实也不过是一句长安。
她走时天光已要亮了,西湖山水仍似旧时,依旧一川烟柳断肠雨。
只是她马上要看不见了,走过十年的天涯风雨,将行至莽莽无垠的大雪里。
圣贤书里的晦涩句子,用来说她,恐怕是再好不过。
“骞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兮无垠。”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作者有话要说:高考结束了,我很想念你们。
本文只有第一章是第一人称,不要被误导。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结尾的那一句是宋玉的《九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