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掌文化」与「放手之道」

    朋友D吃过「五爪金龙」,认为肉粗、韧、用脚爪来煲汤,很久才出味。虽然有强筋骨壮腰肾的功效,不过谈不上鲜美。

    所谓「五爪金龙」,即是蜥蜴,一些当宠物饲玩,一些吃进肚中。这款称龙的巨蜥,体长一般超过一米,部分甚至长达四米,是蜥蜴中身形最大的一种。

    我们很少以之入馔,反而内地食肆将之炆煮或煲汤,D是在祖国吃到。我唯一尝过其同类娃娃鱼,亦同胞「一级受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之虚荣宴席。香港人印象最深的,是上月警方在大屿山破获走私金龙案,十二名私枭配备两辆客货车及两艘快艇,于倒扣湾卸货落艇时,警方采取行动,司机被捕,其他人逃脱。检获60箱180只五爪金龙,总值69万。来自马来西亚,准备偷运至惠州。

    据D说,野味一顿过千甚至数千元不等,有些难得的高达五、六位数,视「主角」而定。

    最昂贵,即使乐意付出也未必找到货源的是熊掌,古代吃掌文化中,以「满汉全席」最奢华,乃清王朝统治时最高规格的盛宴,其中一个部分(全共五份)菜单:——鲫鱼舌汇熊掌、糟猩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

    熊掌,古人称熊蹯,是黑熊、棕熊的脚掌,「八珍」之一,中国吉林长白山地区特产,因含丰富脂肪粗蛋白骨胶原……等,乃名贵大补食品。是否真的美味?见仁见智,「鱼与熊掌」取舍,我倒情愿要鱼。

    熊掌贵在肉垫膏腴,好吃在前掌,性轻捷能攀援,前掌比后掌灵活,冬眠时不再食,饥则舔其前掌,故唾液精华浸润令之丰腴肥美。有个说法,熊掌供舔,另一掌用来抵住肛门,究竟是左是右?抑一年一换?万一得到的乃「另一只」,花费金钱时间心思烹煮三日三夜,才把此壮毅顽强之物炖好,「次货」?多失望。同一熊,原来两掌身价有别,古代食家烹熊掌,一对掌必分两锅,据说用来抵住肛门的那一只,炖好后无论如何总有隐隐的臭味,另一则食后「口作三日香也」,其一可食另一不可食,竟是食家的「两手准备」。

    熊掌皮厚肉粗难熟,纣王因之欠火候不熟而杀厨子;晋灵公因之没酥,不光杀厨子,杀后还装畚箕中,让女仆拿着过朝示众——可见吃熊掌是权势的象征,多过口腹之欲。

    吃不上意义重大的熊掌,有什么遗憾呢?

    市面上好吃的有鲍汁扣鹅掌,决非铁板活烧鹅掌(烧熟后剁下即食,鹅仍是活的)如此残酷不人道。凤爪田鸡腿鸭脚扎……都普及。想起白云猪手、卤水猪手、冰梅猪手、猪脚姜醋、红烧蹄膀……何尝不是手手脚脚?手比脚好,手比脚嫩,遇上「四肢」,便拣前肢。

    人总是这样,寻常食材有点瞧不起了,同类货色无吸引力?可试另一款:鳄鱼掌。

    先此声明,我对鳄鱼没什么兴趣,亦从不用鳄鱼皮制品,因其长相狰狞,怎也没想过吃牠的手掌。

    这个我只见过,不大敢吃,即使熟透,还是恐怖!

    冬天气温骤降,食肆推出扣鲜鳄鱼掌,配料是常见的花菇、枝竹、火腩、蒜子……扣任何食材都提升味道,主角不同价钱相异,用上鳄鱼掌,由于胶质重,且有助改善气管病和哮喘等,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比一般肉类低,为「健康肉」,文火炆上几小时,一如海参般软腍浆嘴,滋补养颜。

    不过也许食肆表现「货真价实」,上桌时一整只的展示客人面前,牠的皮纹和指爪都清晰可见,令人食欲全消。如果你们不明白,联想一下天桥底那些皮积厚垢长期没洗澡修甲的流浪汉吧。但鳄鱼得连皮吃,原件上碟理直气壮,它是话题作,吃一箸吧?

    ——你们以为「吃掌文化」中,有以形补形的道理吗?

    有时我也疑惑,中国人吃掌已有五千年了,何以他们的手,仍是未能「收放自如」?种种掌食,有无进益?

    在所有具备指爪动物中,只有人类运用得最灵巧,同时收放之间亦显智慧,不止于捕捉与松开。人类使劲,分强力、猛力、蛮力;加以运作,亦可施柔力、暗力、阴力……

    不过收放似乎尚未得到提升。

    大家懂得,努力地攫取、抓牢、捏紧、死手不放。是的,你「得到」了,但有时,却需要放。如果那件东西,或有形之物或虚幻之象,一旦变异不堪归属,当它已非你手中稳操之胜券,飞不走的猎物,可控制的情势,你能力不足、时不我予、走入困局、进退维谷,甚至只一句:「我已不再爱你了」,就不得不放。

    人们放任、放荡、放纵、放白鸽、放声气、放飞机、放歌、放情、放火……都算容易,只是不晓得从容优雅地「放手」。

    「放」是「收」之后一种无奈,但亦必然。习惯了,就没想象中的困难和吃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太玄了,肉食兽如你怎可不杀生?但吃肉长智,吃掌补掌。

    只要解除顾虑或限制,安定了心情,不作面子的奴隶,看通人情世故,你便知道「放」并非狭隘的牺牲,有些时候不但「放手」,还是「放生」——放生别人也放生自己,才可从这一刻开始,放眼世界,放怀天下,放胆另觅新天。

    这是小小一个手掌的最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