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帝后不上洗手间?

    紫禁城,虽已到过多遍。以为很熟?不,每回都得温习地图。这明清两代的皇宫,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保存至今日,多少恩怨爱恨秘辛,尽在72万平方米,980座宫殿,8707间楼房宫室之中。

    以一告示:「此处渐近天廷地静心可闻风雷声」开始。

    由京城之外进入皇宫,要经过正阳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入宫后过金水桥进「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的左右是武英殿和文华殿。

    「后三宫」是: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宫室。

    再后是御花园。左右两侧则排列着东六宫、西六宫。……还有数不尽的名号。不说了。

    为什么在深秋初冬,跑紫禁城一趟?

    除了办事之外,还希望度个美食假期,吃的时候,什么也不作。每天偷半日闲。吃好继续干活。

    此外,忽有兴致(或神推鬼拥)顺便给一个小说《干清宫的女鬼们》拍照插图——本来这是短篇,当我辑录成书时,它不见了,分别在三处地方遍寻不获。不知如何,它竟夹缠在一堆数据和紫禁城图片中。有脚跑进去似的,所以才灵机一触,实地拍摄,玩玩。(但我们也遇到两桩玄妙的怪事,意外收获。也不说了。)

    为什么一直写的是「紫禁城」?因为故事发生在明朝。明亡后清沿用之,一直到清也亡了,才称「故宫」。

    ——其实我比较喜欢「紫禁城」的名字,包含了尊贵(「紫微正中」)、森严(「禁地」)、广大而困囿(「自设城池」)。

    但要我在紫禁城中呆三天,肯定憋死。

    在国内散策经验,若他们回答问路时说:「一直往前走,左拐,就到了。」或是:「不远,在东面,才走十五分钟。」……时,一定非常非常非常远,不管怎么走也走不到。大家对「距离」和「体力」的标准不一样。

    找珍妃井,人说:

    「就在东北角。珍宝馆后面。」

    好轻松。

    但你得买票(十元)、买一双鞋套(两元)、过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一小时后,找到井(道具加布景),又累又急几乎没跳井。(有人说想就地解决。)

    以下是正题:——

    紫禁城的厕所不大方便。

    那么大的一座禁宫,开放款待来宾参观了,才兴建些现代化公共厕所。都是偏角建筑物改造或另建的,也得费神找。人们游逛老半天,总有些时间是花在追寻「方便」之上。

    问一位在故宫某一个小院子中上班(即天天依时依候坐在同一位子上看管残旧的建筑物冷眼瞅着游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职工)的师傅(他们都尊称李师傅张师傅)。他干这工作二十年了。我好奇:

    「从前紫禁城有没有厕所?」

    「没有。」

    「什么?皇宫上下住那么多人,皇帝后妃太监宫女,还有护卫,怎么大小便?」

    找不到厕所?诚切肤之痛。

    原来宫中真的不设厕所,「也没有粪坑、粪池、茅厕、化妆室、卫生间、洗手间……」他说。

    因为宫中根本没有下水道设备,大小便冲不掉。人多势众,「物质丰厚」,耽搁一久,恐怕臭气冲天,也滋生蚊蝇病菌。

    宫中没厕所,人们大小便如何解决?都使用形状、材料、等级、吸臭剂不同的便器。

    光绪珍妃型男美女固然有生理需要,慈禧李莲英亦会拉肚子。

    皇帝后妃的便器有金制、银制、木制、锡制、瓷制,叫「宫房」。他们方便后,由太监宫女利用宫中烧尽的木炭灰覆盖消臭,吸收水分(咦?活性炭原理?),处理后运送出宫外。

    据说慈禧的「如意桶」更加讲究。她的便器以檀香木雕制而成(联想起莫言的小说《檀香刑》——以檀香木橛子下的惨烈酷刑。与本文无关。只与「檀香」及「肛门」有关而已),外饰壁虎浮雕,爪子着地,头后仰,中腰鼓鼓的(存纳污物用)。椭圆形,盖子可开合。她的粪便处理不放炭灰,改置香木细末,蓬松且带幽香,污物一入,即被包住下沉。这种处理方法独具匠心,所以其「官房」用黄云龙套包裹着,由专职传送的太监顶在头上恭敬地送到慈禧寝宫,之后再顶在头上恭敬地撤走,也不致太过恶心。(但我想:「宫中规矩大。要拉要撒怎可憋着等?」)一旦她老人家肠胃不妥,等不及「程序」且排泄又未命中,奴才还得挑起来诊断病况呢。

    至于底下人,便器叫「便盆」,放便盆的地方叫「净房」,没那么奢华——但仍是由位置比他们低一级的人侍候处理。一层一层往下颐气指使,享用权势。俗云:「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但在宫中,却是「大便不可一日无权,小便不可一日无钱」。

    一个没有厕所的地方,只要有君臣尊卑贵贱主奴之分,大小便也可成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