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章

    唐小舟和徐易江并排坐在一起,见赵德良指挥徐易江而不是指挥自己,心里有一丝丝酸意。看来,赵德良身边的位笠,开始渐渐向徐易江转移了,自己要适应这种转移,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他又想,在麻阴时,赵德良并没有叫姚营建和古周民上自己的车,在赵德良的心里,市委书记和市委书记,似乎分量还是不同的。王增方和朱若丹随着徐易江上来。两位大员做好了准备,要与赵德良握手。赵德良只是将手伸出来,指了指前面的位子,说,坐吧。王增方和朱若开分别在对面的位笠坐下来。徐易江见他们已经坐稳,通知开车。王增方说,我已经安排了,我们直接去宾馆。赵德良说,省委早已经下过通知,禁止搞迎来送往。正好,你们两位都在这里,我再重申一次,以后不准搞这个。

    王增方说,赵书记,不是我们要违令,确实是因为时间太晚。这两年,柳泉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街道的变化不小。我担心我们不引路的话,会走一些弯路,耽误了赵书记的时间就不好了。赵德良淡淡地说,就你增方同志会找理由。朱若开立即接过去说,王书记所说是实话。这两年,我们在市政建设方面投入的力度很大,市容市貌一天一个变化。别说赵书记有一段没来柳泉了,就算是一两个月没来的,都可能走弯路。前几年搞的GPS定位,现在都不能用了。

    很快,唐小舟就发现,两位主官其实是在铺垫,他们到高速公路出口迎接,也是有目的的。唐小舟是记者出身,来柳泉的次数很多,对于柳泉的交通情况,是十分熟悉的,不论市政建设有多大变化,主要街道,完全改变的可能性很小。王增方所带的路,并不是直线,绕了。他们之所以要绕路,其实就是想让赵德良看一看柳泉的夜景。客观地说,柳泉的夜景确实壮观,亮灯工程做得很好,有一条街,在唐小舟的印象中,以前是一条破破烂烂的老街,街道两边,到处摆的是小摊,马路被这些夜市挤得窄窄的。现在,省委书记的车队从街上经过,不仅看不到街边乱七八糟的摊点,两边的灯火,简直比雍州市还辉煌。赵德良注意到了这条街,问道,这是什么街?朱若开说,这是解放路,一条老街。这两年,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了几条街,把路面拓宽,加强了绿化,同时,也加强了路两边门面的统一规划。赵德良说,这里的亮灯工程搞得不错,你们用了行政手段吧?朱若开说,没有,都是商家自愿的。赵德良说,商家自愿?一个晚上,会用好几度电吧?一个月下来,会不会要几百元钱?商家肯烧这个钱?王增方说,以前,我们推行亮灯工程,商家确实不干。一晚下来,电费不少,店铺里赚的一点利润,被灯给点掉了。商家说,除非市政府补贴,否则,我们不亮灯。整个柳泉,除了路灯以外,一到夜晚,就成了一座黑城。后来,市委对

    这一现象进行了集中研究分析,认为商家是否肯亮灯,关键还在于亮灯是否能带来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只是烧钱,他们肯定是不干的。综合研究之后,我们提出了一个意见,对街道的商业功能进行强化,改变了以前零乱经营的做法,对每条街的经营性质,进行了归类。比如这条解放路,集中了国内外一些知名品牌店,而另一条街延安路,集中的是餐饮店和酒吧等。这么一集中,一是同类店的营业时间相对固定,二是将消费者进行了集中,三是给那些喜欢逛夜市的消费者提供了较好的去处。如此一来,晚上的购买力大增,店家就不得不考虑亮灯了。果然,汽车绕了好几条街,每条街都是灯火辉煌,其中包括柳江南路。尽管被绕了,赵德良倒也兴致盘然。唐小舟估计,赵德良一定知道柳泉市的小九九,非常明白自己被绕了。由此可见,当官还真是不容易。明知道人家拿你当宝耍,你还要装着倍然不知。另一方面,唐小舟也得承认,仅从夜景看,柳泉确实大变了。如果不是为了应付省委书记的视察而强令亮灯的话,柳泉很可能继岳衡之后,成为江南省的第三座现代明星城。第二天,正式开始视察,赵德良又不按常理出牌了。一大早,王增方找到唐小舟,希望和他一起敲定赵德良的视察线路。王增方的想法,希望赵德良去看一看江北新区。那是王增方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大手笔,人们将这个新区称为柳泉的浦东。唐小舟明白王增方的用意,他是希望江北功能区的建设,在全省树立一个榜样,从而使得自己的政绩,突出于其他市,完成自己在江南省的官场跨越。

    对此,唐小舟还是有些个人看法的,柳泉的经济实力摆在那里,这种建设,实在有些太冒进了。即使王增方有办法搞到钱,将这个新区建起来,那也是提前花费,将以后许多年的钱,拿来花了。唐小舟去找赵德良,说明了柳泉的意思。赵德良略想了想,说,这个,今天上午就不安排了,下午再说。昨天晚上,他们安排我看了那几条路,今天上午,我们再去走一次。唐小舟明白了。赵德良要重复走昨晚走过的路,就是想看看被灯光掩盖的真相。王增方听说后,倒也没有任何慌乱,立即拿起电话,进行部署。上午安排了两辆考斯特,省里这辆考斯特上,赵德良叫上了柳泉班子的主要成员,包括市委书记王增方,市长朱若开,市委副书记张盛恭,常务副市长刘原,以及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等。整个上午,赵德良都在真正意义的视察,看了昨晚走过的柳江南路,也看了解放路和延安路,在这些地方,他都分别下车走了一段,还随意地进入几个铺面,和里面的服务员聊了聊。唐小舟原以为,昨晚灯光掩盖了很多东西,白天再来看,有可能是破破烂烂一条街。这也是可以想象的,除了柳江南路市政府下大力整治过,另外两条街都是老街,改造不容易。事实上,这两条街,房子虽然还是老房子,却又经过了门面整修,街面确实非常漂亮。赵德良问,给这些街穿衣戴帽,花了不少钱吧?

    朱若丹说,花了一点钱,但是非常值。赵德良说,哦,怎么个值法?朱若丹说,对于这些老街的整修,市里统一规划,定出标准,给予一定的补贴。门面修葺完成后,由市里统一验收,验收合格的,市里一次性发放补贴。赵德良问,补贴多少?朱若丹说,大概相当于造价的十分之一。赵德良说,也会有些商家拿不出另外的十分之九吧?王增方说,业主如果拿不出来,还可以想别的办法。大多数是以房租提前预支的方式,由租户出钱的。赵德良再问,你们用这种方法,整修了多少条街?王增方说,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目前已经整修完成的,有五条街,正在整修的,还有十几条。计划到年底,完成三十条左右。赵德良说,如果你们的计划完成,整个柳泉,就是大变样了。王增方说,我们的口号,是建设一个新柳泉。赵德良说,口号确实很响,问题是,这个计划要用不少钱吧,钱从哪里来?王增方说,市财政解决一部分,各区财政解决一部分。主要还是业主自愿。看完这三条街,已经十一点了。赵德良意扰未尽,对王增方说,中午吃饭不

    急,你不是说整修完成的,有五条街吗夕全部看,时间肯定不够。这样吧,你们再带我去转一转,不用下车了,就在车上看,看两条已经整修完的,也看两条正在整修的。下午去江北新区,市里原本安排了几个点。可汽车一旦进入江北新区,赵德良就改变了主意,对王增方说,你安排的那些地方,晚一点再去看吧。我先看一看你的总体规划,如果还有时间,再去看你们选的点吧。汽车在江北新区走动的时候,唐小舟还真是吃惊。规划的雏形已经出来,街道的设计非常超前,有些街道,已经开始建设,有些只是在拆迁。看完整个小区,回到指挥部,再看小区模型沙盘,唐小舟再次大吃一惊,这个小区规划一旦完成,柳泉便会成为江南省的第二大城市,城市规模和人口,仅次于雍州,将远远把岳衡市抛在后面。看着模型沙盘,赵德良提了很多问题,其中,唐小舟觉得最有水平的问题是,这个新区建成后,将会容纳多少人口?王增方说,未来五年,可容纳一百万人。唐小舟被这个数字吓了一大跳。柳泉市现在有多少人?把流动人口加起来,也就两百多万。仅这一个江北新区,就要增加一百万,这个计划有点疯狂。由于两大政策的影响,中国的村镇人口在大幅度减少。这两大政策,一是计划生育政策,一是城镇化发展政策。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的高速增长势头得到了抑制,尽管乡村人口出生率远远高于城市,但增长速度逐年减慢。而城

    镇化发展政策,增加了人口流动,大量的年轻人进城,出现了大部分乡村,只剩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守的情况。王增方要让柳泉市增加一百万人口,人从哪里来?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果然,赵德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问,你想过没有,你这一百万人,从哪里来?王增方说,我倒不担心这一百万人的来4,相反,我觉得,未来肯定会超过这个数。按照现行政策,人口肯定向中心区域集中。江北功能区一旦建成,柳泉市的宜居指数,在整个江南省,就会提高很多,不仅柳泉市周边各乡镇的人口会向市区流动,周边城市,也一定会有大量的人口向柳泉集中。此外,江南区属于老城区,环境等各方面条件,与江北比,有很大距离,将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向江北靠拢。如此庞大的计划,在整个江南省,大概也只有王增方这样的人敢想敢干,换了其他市委书记,别说是干,想大概都不敢想。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足百亿的城市,搞一个每年投入需要数百亿甚至更多的大项目,这不仅仅是疯狂,简直就是做梦。王增方之所以敢做这个梦,里面还有一个原因,他原来是发改委的干部,手中的资4多,除非能够拉到很多大老板来投资,否则是不堪想象的。这一天的行程安排得异常紧张。因为上午看街景,下午又看江北新区,原来的计划,全部打乱了。柳泉原本安排看一看社区活动的和党建工作的,眼看没有时间了。不仅规定动作没有时间看,甚至连讲话的时间都没有。王增方心里急,找唐小舟商量,是不是安排赵书记在餐桌上和大家讲几句夕如果一句话不说就走了,大家可能会有诸多猜iA}jo唐小舟也对赵德良的安排大惑不解。安排行程时,赵德良特别强调要来柳泉,唐小舟以为,他是来替王增方站台鼓气的。既然是站台鼓气,自然就得有些站台鼓气的表现,怎么可能一句话不说,一件事不做,就这么走了?难道说,柳泉有什么令赵德良不满?从赵德良的表情上看,似乎不存在这种情况嘛。唐小舟说,省委办公厅的计划是今晚去陵丘,你是不是在酒桌上做点工作?王增方刚离开,唐小舟的手机响了,拿起一看,是陵丘市市委书记张顺众。唐小舟说,张书记你好。张顺众说,唐主任,我是张顺众。唐小舟说,我知道是张书记。张书记,你千万别叫我主任什么的,还是像以前一样,叫我小舟听着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