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靖水楼

康熙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惠妃在延禧宫的小佛堂默默祈祷,祈求上苍眷顾,让她这个思孙心切的人能够得偿所愿。

偏生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又生了一女,让惠妃和胤褆大失所望,太子等人得意洋洋,让所有人看尽了大阿哥的笑话,足足添了四朵金花。

此消彼长,大阿哥迟迟没有继承人,那些朝堂上的人精也不敢坚定地支持大阿哥,这些事情让惠妃是吃不好睡不好,寝食难安,想尽办法要为大阿哥壮大势力。

这日,康熙来到延禧宫和惠妃说说话,也是过来宽慰她不必太过着急,子孙之事自有天意。

天意?惠妃可不愿相信这个说法。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心里是这般想着,惠妃嘴上却笑着说道,“皇上说的是,是臣妾一时想差了。说起来,这明年就要选秀了,想必八阿哥的福晋也该好好挑选了。

八阿哥是臣妾的养子,他的事臣妾自然是十分关注,臣妾有一侄女,与八阿哥年纪相近,为人端庄稳重,配八阿哥再合适不过了。”

看着笑容明媚的惠妃,康熙眼神暗沉,摩挲着手上的扳指,半响,这才沉声说道,“胤禩的事情朕自有主张,惠妃还是多多操心大阿哥,整日里忙这忙那,自己亲儿子的事情却不仔细着。”

说完,康熙起身抬腿就走,根本没有在意惠妃气急败坏的脸色。

康熙乃是天下之主,御宇多年,心机深沉,把控朝堂,哪里会不明白惠妃的想法?

无非是借着胤禩的婚姻之事,将其侄女许配给胤禩,让胤禩与胤褆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恰好是康熙不能忍受的。

刚走出正殿,还没出延禧宫,康熙突然碰见了良嫔觉禅氏,只见她身着淡青色绣荷旗装,并无繁多首饰点缀,手腕上只戴了一只和田玉镯,清新雅致,简简单单,大方得体。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外如是,清清爽爽的装扮反而更显良嫔的美貌。

“嫔妾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

康熙淡淡点头,示意良嫔起身,询问道,“惠妃刚刚和朕谈及胤禩的婚事,不知你有什么想法?”

难得见到皇上对她如此和颜悦色,觉禅氏心跳加速,脸上一抹娇羞,“皇上作主便行,嫔妾并无建议。皇上高瞻远瞩,远见卓识,嫔妾只是深居后宫的妇人,哪里比得上您慧眼识珠?”

闻言,康熙心里那口气顺了些,良嫔性子柔弱,懂事知趣,哪像惠妃这般不会看人眼色?

“这些年你一直居住在延禧宫,如今已是嫔位,不如将你迁至启祥宫,做一宫主位可好?”

“嫔妾谢皇上恩典,惠妃姐姐对嫔妾很好,胤禩又是个聪明伶俐的孝顺孩子,嫔妾日子过的舒坦。若是搬到启祥宫,怕是管不好一宫事务,让皇上失望,那才是嫔妾的不是。”

觉禅氏心里清楚,皇上这只是一时兴起,若是为了迁宫惹怒了惠妃,那才是得不偿失。她家世低微,哪里敢得罪执掌宫权的惠妃?

即便成了启祥宫主位,也只是明面上好看,又有多少人会真的看得起她?尊重她呢?

更何况,启祥宫偏僻简陋,哪里比得上延禧宫富丽堂皇?若是她搬去启祥宫,见到皇上的机会便会更加少了,这让觉禅氏接受不了。

待在延禧宫,时不时能见着龙颜,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上一眼,也是她的福分。

见觉禅氏拒绝,康熙也不恼,反而认为觉禅氏是个知恩图报的,对惠妃恭敬,对他顺从,这点让康熙很是满意。

“胤禩聪明伶俐,敏而好学,他的事你多上点心,朕以后有空过来看你。”

“是!嫔妾遵命。”

目视着皇上的背影渐渐消失,觉禅氏不免感慨,胤禩真是个好孩子,只要他表现得愈发出众,皇上自然会渐渐看重胤禩,自然会时不时地过来看望她的。

胤禩的嫡福晋人选,那不是她能干预的事情,只要是皇上亲自选的,那她就十分满意。至于胤禩喜不喜欢,觉禅氏一点儿也不在意。

这般想着,觉禅氏又让贴身宫女去乾五所给胤禩送了她亲手做的小点心,督促胤禩好好读书,勤做功课。

至于晚上惠妃让她抄写佛经,觉禅氏习以为常,甚至觉得很是甜蜜。

惠妃一定是嫉妒今天皇上跟她说话,故意使法子磋磨她,这让觉禅氏很是得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有胤禩这个乖巧懂事的好儿子,说不定日后惠妃得一直仰望着她。

***

这日娴玉带着贴身侍女秋意来到自己名下的铺子,正在跟李成交代该如何管理她的资产,尤其是那笔黄金,放着不用太可惜,存到钱庄里不太划算。

思来想去,娴玉提及不如拿出一千两黄金试试水,投到出海远洋商队里。

虽说是高风险,海上之路路途遥远,凶险难料,但也能带来高收益,出口茶叶、瓷器、药材等等便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况且三藩已除,台湾已收复,天下暂且安稳,四海升平,海晏河清。

早在康熙二十四年便已经开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通商,又分别设立海关,上行下效,出海商队渐渐多了起来。

李成听完主子的建议,深表赞同,“主子远见卓识,做事有胆有谋,我这便去打听京城所有远洋商队的消息,看看将钱投到哪家最为合适。”

“好,你是郭罗玛法给我的人,我自然是相信你的能力,只要你好好做事,我是不会亏待你的。”

原本王爷让他给小格格办事,李成心里还不太服气,如今看来,格格年纪虽小,但处事极有章法,心明眼亮,跟着格格肯定会有前途。

而娴玉坐在上位,打量着李成,见他眼神清明,对她服从的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便将入股出海商队的事情交由他办。

随后,娴玉边走边玩,去金玉楼买了几件中意的首饰,一对龙凤呈祥玉佩,一对羊脂白玉手镯,质地细腻温润,洁白无瑕,都是极好的东西,晶莹剔透。

临走前,金玉楼掌柜见娴玉出手大方,气质清贵,出于讨好之意,又送了一支点翠嵌宝石簪子。

逛完街,花了大笔银子买了首饰,娴玉心满意足,带着秋意来到京城有名的酒楼靖水楼。

靖水楼以美食好酒出名,各个地方的特色菜都有,平日里达官贵人若是聚会,多半会到靖水楼一聚。尤其是那些外地来的官员,十分喜欢靖水楼的酒菜,品一品家乡的味道,以解思乡之情。

走进酒楼,此时正好是午膳时分,靖水楼人声鼎沸,一楼的人都坐满了,可见其生意兴隆。

当娴玉准备往二楼走时,恰巧碰见了胤禩以及一旁穿着寻常衣服的康熙,身边还站着一些侍卫。

正想请安之时,又觉得外面人多眼杂,见康熙没有穿龙袍,许是私访,故而为了不暴露康熙的身份,娴玉只是行了个礼。

康熙时常会出来走走,了解京城百姓的生活,酒楼人来人往,消息灵通,最是适宜观察民生的地方。

知道胤禩最近读书用功,康熙特地将他带出来,好让胤禩松快松快。

此刻明面上只有一些侍卫守着,但是出于安全考虑,其他侍卫或明或暗守护在四周,警惕地看着酒楼内外。

早在娴玉踏进靖水楼的那一刻,康熙便知道她的存在,觉得颇为巧合,邀她一同用膳。

康熙盛邀,娴玉岂敢不应,故而跟着康熙等人一同来到三楼最上等的雅间。

里面环境清幽雅致,摆放着黄花梨木四扇屏风,屏风上是梅兰竹菊的式样,墙面上还挂了一些字画,供人欣赏。

侍卫们守在雅间门口,康熙坐在主位,娴玉和胤禩分别坐在康熙两边,秋意则恭敬地低着头站在娴玉背后。

在小二的热情推荐下,康熙点了酒醋蹄髈、龙井虾仁、五香板鸭、西湖醋鱼、白灼青菜和上好的女儿红。

等康熙动筷了,胤禩和娴玉才刚开始用膳,碗筷碰撞之间没有发出半点声音。

靖水楼的饭菜再美味,娴玉却没了先前的好心情,一边吃着菜,一边还得应付着康熙这位皇帝。

康熙倒没觉得有半点不舒坦,反而打量了秋意一下,说道,“娴玉格格,朕看你身边这位侍女步伐沉稳,眼神清亮,许是学习了武艺。怕是年份还不短,才能这般出神入境,若是不注意,你这侍女毫不起眼啊!”

听了这话,娴玉微愣了一下,不知康熙是何意思,“回皇上,这是小女的贴身侍女秋意,得皇上抬举,谬赞了。”

康熙点点头,微微品了一口酒,安亲王这个老狐狸,对外孙女还真的是疼爱至极。

如此一来,倘若真的让郭络罗氏成为太子侧福晋,岂不是结仇,而不是结亲?

又瞧了瞧一旁的胤禩,俊逸非凡,相貌年纪都和郭络罗氏极为相配,若是让郭络罗氏成为八福晋也不错。

君心难测,康熙这会子的想法只有他自己明白,吃着酒菜,突然众人对底下说书先生讲的故事起了兴趣。

康熙等人坐在三楼的雅间吃饭,下面大堂坐满了人,大堂的正前方空出了一片地方,摆放了一张大桌子,一位约莫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坐在那儿,旁边挂着帆布,上面写着“说书先生”四字。

靖水楼一大特色便是口才极好的说书先生讲述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引得人流连忘返。

所以为了让楼上的人也能听到故事,靖水楼特地将一楼最中间的位置空出来,而且说书先生经验十足,特地将声音放大。

只听案桌和醒目一碰,大堂瞬间安静下来,说书先生道:“上回咱们说到了柳县村有一名书生,他自幼好学,偏生家贫,多病的父母,家无资产,幸亏妻子日以继夜刺绣卖香囊,供养书生读书。两人相濡以沫,感情十分要好。

后来书生进京赶考,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一举夺魁。皇上见他惊才风逸,风度翩翩,便起了惜财之意,特地要将爱女许配给他。

偏生书生是个痴情的,当场下跪,拒绝了皇上的请求,说他已娶妻,妻子贤惠能干,替他赡养老人,他绝不能做负心之事。

皇上又说,公主下嫁为妻,书生原配为妾,妻妾双全,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正当所有人以为书生会答应时,书生再跪,说糟糠之妻不下堂,妻子并无过错,怎能贬妻为妾?有违圣人之道,实属忘恩负义之举。

听了书生这番话,皇上心里满意书生不忘本、知仁义,而站在朝堂后面的公主也是十分感动,愈发觉得书生品行高洁,心生爱慕之情。

故而公主派人劝告书生的原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公主和原配同为书生正妻,三人和和美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成就了一段佳话……”

“好!”

听到圆满的结局,下面听故事的人大声叫好,赞叹书生有情有义,公主宽容大度,原配苦尽甘来。

这还是娴玉第一次在酒楼听人说书,觉得十分新奇。

虽然故事对于看过无数狗血剧情的娴玉来说可能俗套了一些,听了开头便能大概猜到结局。

但是说书先生说的抑扬顿挫,极会调动人的情绪,每到高潮处,停下片刻,再声调上扬,挺吸引人的,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其中,思考书生会怎么拒绝皇上,故事又会是怎样的结尾。

康熙见她听的入神,等到说书先生说完了之后,询问道:“娴玉格格喜欢听说书的?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

见康熙发问了,娴玉沉声道,“皇上,小女认为故事中的结局看似美好,其实还未可知。原配家世低微,即便有了正妻的身份,怎么比得上家世雄厚的公主呢?

更何况,原配供养书生读书,操劳家事,受尽生活的磋磨,必然不再复往昔美丽容颜,怎能与貌美如花的公主相比?

而书生可谓是极其幸运了,贫穷时有原配为他赚钱供他读书,为他照顾老人让他安心进考;富贵时有公主为他撑腰,让他鲤鱼跃龙门,成为皇亲国戚。

至于公主,她能嫁得自己中意的郎君,实属幸福。不过三人一同住着,平时多有摩擦,从小生长的环境又不一样,矛盾迟早会爆发出来,不知道公主能不能适应这种生活。”

“你这想法倒是新奇,都说故事结局幸福美满,娴玉格格蕙质兰心,认为结局之后的故事并不美好。”

康熙淡淡笑了笑,敲打着桌子,接着问道,“皇权之下,帝王威严不可有损,公主出身高贵,若是书生原配最后没有识趣地退一步,说不定等待她的便是丧命……”

“小女尚且年幼,虽然知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但与其这般蝇营狗苟地活着,委屈自个成为别人的妾,或者是迎来另一位正妻,还不如痛痛快快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皇上乃一国之君,心怀天下,怎会逼迫书生原配?公主千金之躯,京城多俊杰,想要什么样的如意郎君都有,何必与人共侍一夫呢?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不知书生原配回首往事时,有没有后悔当初累死累活地供养夫君读书,若是书生只是寻常人,说不定能夫妻甜甜蜜蜜到老。”

康熙没想到郭络罗氏年纪虽小,看待问题却极为成熟,爽朗一笑,夸赞几句。

暗自叹息,郭络罗氏牙尖嘴利,能言善辩,心性骄傲,是个不甘于做妾之人,若是真的将她许给太子,还不得把毓庆宫闹个天翻地覆。

坐在一旁的胤禩倒是极为赞赏,娴玉想法与常人不同,心性沉稳,言语中似乎对书生同娶二人颇有厌恶,沉思片刻,想到了一个夺得佳人芳心的好办法。

时候不早了,眼看着天渐渐黑了,众人便离开了靖水楼,娴玉拜别了康熙和胤禩,便回到了安亲王府,回到自己的小天地,无拘无束,自在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