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第97章回桂南

大米掺杂糟糠,派发赈济灾民,如此明目张胆,以次充好的法子,这根奸商无异。第一次被人堂而皇之地提了出来,还在皇帝面前作死地秀。

吴静香微微俯身,行了个歉礼,上前辩解道:“陛下,民女也知此法不道德,被世人谴责,可是若是大米熬粥赈灾,必有大量不是灾民的百姓,混入其中,伪装成灾民,分食赈灾的粥粮,真正的灾民反而食不饱。若混入糟糠,朝廷赈灾的粥粮,必定不好食之,割嗓子,不是真正的灾民,他们不会再与灾民抢食,而真正的灾民才得以饱食之,不会饿死。”

翻阅史书,每次赈灾的粥粮,都会引起哄抢,粮少民多,朝廷的赈灾粮远远不够。

她的法子阴损一点,却能保证灾民真正吃的上赈灾之粮。

见齐皇沉思着,不为所动,吴静香再次进言道,“陛下出身殷实之家,也许不知平常的普通百姓之家,一食三餐,也就食得五成饱,稀饭多,干饭少,每次做饭一把米放入一大锅子的水,肚子没有油水。如果知道朝廷赈灾免费发放粥粮,你说这部分原本准备借朝廷之粮的人,会不会就不借了,直接分食赈灾之粥粮。到时朝廷需要的赈灾粮必定大大增加。

如果民女低估了大齐的粮仓,陛下自可开仓赈灾。”

“朕回头再细细斟酌。”齐皇神情似乎有些松动了,内心蠢蠢欲动,居然认同了这个法子。帝王不是大善人,如今国库空虚,在保证国家人口不锐减的情况下,赈灾免费发放的粮食越来越好。

“可惜大雪封山,根本运送不进药材。”齐皇再次感叹道。

“陛下,陆地走不通,我们可以走水路。”吴静香建议道。

“河水早就结冰。”

“陛下不知冰面是否够厚实,够坚硬,还是只是一层薄冰浮在上边。”吴静香追问道。

“若只是一层薄薄的冰面便好了,朕便可立即下令,开砸河水冰面。河水底下早已成冰块,十分的坚硬,犹如石块,数百人在上边行走毫无问题。”齐皇再次叹气,前天他也不是没有派人开砸运河,只是今日刚刚挖出小道,明日又结成冰块,反复以往,何时看可以开砸出河道。

吴静香沉思一会儿,才上前说道,“民女倒是知晓,有几种工具在冰面可以滑行,运输。”

在这荒芜的冷宫中,大齐版的滑雪靴,滑雪杖,雪橇,就此诞生了。

陛下的速度极快,吴静香的设计稿一出,半天后成品已然出来,并让人在冰上行走试验。

“这雪橇如何拉动,马匹在冰面之上很难奔跑。”

滑雪靴、滑雪杖,大内侍卫的使用成果,很是让齐皇欣喜。就是在雪橇他不知怎样使用,马匹不行,难道还要人拉动。

“陛下是狗!”吴静香答之,在这里小麋鹿是不可能大量找到的。一只成年的狗,载重约三十公斤,奔跑约四十公里。

“大胆!居然敢辱骂陛下。”

吴静香的话刚刚落下,旁边的海公公一副怒不可解的样子指着她。

“陛下,民女是说这雪橇使用犬只拉动。陛下可以征集全国的犬只待命,每到一个码头,便让一批新的犬只待命。”

“民女有个不情之请,若陛下派遣大臣前往南方赈灾,可否让民女一同前往。桂南乃民女的家乡,生育民女的地方,民女想回桂南,尽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吴静香突然跪在地上不起,央求着齐皇。

现在大雪封山,基本没有人愿意在陆地行走,船舶早已停运。若是她一个人回桂南,自然危险丛生。不敢回去。现在有军队随行,高手如云,跟着他们安全系数高,至少没有生命危险。

“你要回桂南?”齐皇语调上扬,似乎有所不满,“桂南的雪灾十分严峻,谁也不知道路上还会不会再次强降大雪,大雪封路。现在快过年了,大军现在启程,过年只能在路上了。”

“陛下国难当前,静香愿意为皇上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吴静香在冰冷的地面上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

“起身吧!若人人像你这般有心便好了。”

出宫之后,吴静香便与郑文仲说了她要回桂南的事情,以及现在桂南雪灾危及灾情。

“为师与你一同回去。”郑文仲一听桂南灾情严重,立即要求与吴静香一同随行回去。

“师父,路上冰天雪地,极为寒冷,你还是待在京城安心过年。别老了易犯风湿。”吴静香不想郑文仲与她奔波。

“你师父我三十而立,正值壮年,你有你说的风湿。为师好歹做了桂南几年的知府幕僚,对桂南的情况不说了如指掌,至少比你这小丫头强。”郑文仲去意已决,不可能是吴静香的三言两语便可以劝说的。

“静香姐,我也要回去。”

吴大牛一听桂南雪灾严重,许多房屋崩塌,死亡之人数以万计,更是恨不得立即飞回桂南,回到吴家村。

翌日早朝上,齐皇拿出了雪橇、滑雪靴的滑雪工具,展示给众位大臣它的妙用。随后任命三皇子为南方雪灾的使臣,前去南方赈灾,朝廷往民间征召数万只狗。

得了皇上的圣旨,吴静香几人安插在前往赈灾的军队之中,除了凉风、秋叶两人随行保护吴静香,齐皇还安排了一队人马在暗中保护。

临别之时,齐皇送给了她一枚令牌,上边刻着狮虎斗,也不说明用处,只是告诫她,若到了她遇上危及情况,只要她爹爹拿着这块令牌,找斐思谦便可。

吴静香此时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揣摩着齐皇给的令牌,右手也是揣着一枚狮虎斗,两个令牌一模一样,连铸造的青铜材料都一致,上边的纹路也一致。只是左手一边的令牌背后刻着一个“日”,右手这块的令牌刻着一个“月。”

右手边的这块是姬寒寻离京之时,让属下送与她的,并留下一封信,若他在战场上发生任何意外,凭着这块令牌便可以收拢他所有名下的产业。

两块双胞胎令牌在手,吴静香寻思着,这该不会是皇室子弟专属的令牌,或者是皇室子弟其他副业的权利象征。大约是齐皇在桂南也有些产业,皇帝的产业相比都是培养细作、探听消息的地方,这块令牌也是他副业的象征?

浙东一带受灾严重,浙东一带本就是朝廷的粮仓之地,手握尚方宝剑的三皇子姬文山第一站便在浙东驻扎。而吴静香心系桂南,命着他们的那对人马,继续前行前往桂南。

此时他们的十几人没有药材的运输,穿着滑雪靴在雪地滑行赶路。又赶了两天一夜的路程,才到了桂南府城,到达之时,他们几人的脚早已浮肿,甚至冻疮起泡溃烂。

草草敷些自备膏药之后,他们几人便去了府衙。

此时的府衙人满为患,齐皇加急版飞鸽传书比起他们几人日月兼程,还要快上不少,赈灾的通知早已落实在斐思谦这位知府手上,他并通知了各地县城,县城也将府城的指示告知了各位村长。

受灾百姓,家中还村有余粮的,但是粮食全埋在冰雪之中的,可以先向朝廷借粮,若是开春春耕前,按时归还者,可免利息。若是拖欠不按时归还者,来年秋收,除了要还借粮之重,还需额外多少十分之一的借粮。

若有需要借粮者,需要先向村长报名,并填写所借数额,村长在向县令汇报,县令则需拿着所管辖的村落借粮统计与借条,来府城借粮。今日便是各地县令来府城领取借粮的日子。

往常负责追捕犯人的差役,此时在粮仓处,称米交接粮食。而斐思谦本人则在与各地县令比对借粮借据。

“郑先生!”

“郑先生,你回来了!”

……

一进府衙,不少以前结识郑文仲的同僚,纷纷与他打着招呼,也仅仅是打个招呼,便继续手中的活儿。不过也没有人阻止他们几人一直朝着府衙庭院处走去。

“静香!静香!”

一个天青色的少年远远地冲着吴静香招手,随即停下手中的活儿,冲着他们飞奔而来。

少年健步如飞,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如同天上的烟火璀璨夺目。

“真的是你!刚刚我还以为是我眼花了,没有想到你从京城回来了。”少年重逢旧友,笑逐颜开,兴高采烈地说道。

“云飞,好久不见。”吴静香微笑招呼着。

“哇哇哇!太不真实了!是真人!是真人啊!静香你这一趟去京城可真给我们桂南长脸,一去京城,直接空降太学,成了太学的第一位女先生。我爹第一次跟我说起你的事迹,我都不敢相信。

太学的第一位女先生!破了太学的惯例,还有皇上御赐的戒尺,可在太学教训学生,不必畏惧他的身份。真的太威武霸气!告诉我你是不是给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汤水……”

刚刚见面的费云飞一肚子的话语不断地往外吐着。

“咳咳……”被人忽视的郑文仲不得不出声打断了某人的连连彩虹屁,这小子自顾自己的儿女私情,完全忘了大事,“云飞,这些可以稍后再讲,你先带我们去找你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