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维承想了想,道:“这些流民朝廷不会不管的,再不多时应该就会有命令下来了,到时候不管是以工代赈还是遣往他府,他们都能有口饭吃。”
李嫣然再次深深地叹了口气:“娘担心的不是这个。前朝暴/政,百姓苦不堪言,你们的外祖就死在那贪官污吏手中。那时候赋税重,很多百姓饭都吃不饱,到处都是流民。
为了百姓,你们的爷爷是第一批相应先帝起义的朝廷将领。而先帝也没让人失望,虽然去得早,但在位期间颁布了不少为国为民的政令。
本来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可现在……哎!”
李嫣然都这样说了,季维承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虽然过了四个多月,他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其实并不多。
除了季博平偶尔带他出去散心的时候会对他说一些,他很少能从其他人的口中听到这个国家的情况。像之前他去过的茶馆或许会有不少人谈论这些事,但季博平也就带他去过一次就再也没去了。
李嫣然看着自己小儿子皱着眉头的样子,突然心情就好了起来。
伸手在季维承的额头上弹了一下,笑道:“好了,这不是你该担心的事。别老皱着眉头,到时候还没老就有皱纹了,像你二哥一样,到时候说亲都不好说。”
人在车中坐,锅从天上来年仅十二的季维周:?
他虽然是黑了点,但是还是挺帅的好吧?商队里的小姑娘还对他抛过媚眼呢!
季维承顺着李嫣然的话不自觉地看向季维周,结果看到他当真皱着眉头看着自己的母亲,一时没忍住笑了出来。
作为远近闻名的寺庙,季维承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来。
前世他的父母为科学献身一辈子,他也是无神论者,就算他们家所在的市附近就有一座千年古寺,他们也从未去看过。
宏山寺距离玉京可比季博平的庄子要远多了,约有一百多里路,马车行了一个半时辰才到。
若不是李嫣然十分有经验地在马车里铺上了厚厚的软垫,即便一直行的是修好的官道,这些个小孩也坐不住。
除了靠近玉京那一段铺了碎石把路垫得平整一些,走了约大半个时辰之后,路上的碎石渐渐就没了,变成了土路。
虽然经过多年的往来,马车可以跟着土路上早有的车辙印行走,但因为下雨的原因导致这些车辙印高低不平,坐在马车里也就不甚舒服了。
这到了宏山寺脚下,又变成了石头路,再近,便是和尚垫的鹅卵石。
蜿蜒的鹅卵石小路顺着山势一路往上,即将到顶的时候是呈六十度的长石梯,沿着石梯可到寺庙正门。
宏山寺的植物被和尚们细细地休整过,距离还远的时候,眼神好的人从正面就能见到整座寺的模样。
有些寺庙为了方便达官贵人前来送香油钱,特意修了条能供马车行驶的路,或者干脆就把寺庙建在山脚,比如林苇儿带季静媛去的金光寺。
而宏山寺不同,有些富人觉得上山麻烦主动想要出钱捐一条路出来,都被宏山寺拒绝了。
都说心诚则灵,以至于到了山脚,所有人的马车不得不停在这里等着主人回来。
好在山脚宽阔,专门有整理出来停放马车的草坪,旁边修了遮光挡雨的草亭,里边放得有可以引用的水缸,让等候的人的日子没那么难过。
不过大部分的下人都是不敢离马车太远的,车里有主人家的财物,弄丢了没办法交代。
李嫣然他们刚下马车,便有守在边上的小和尚迎了上来:“施主可有用早膳?若是没有的话可随小僧来用些素斋。”
大庆迁都至今已有十四年,李嫣然基本上每年都会来宏山寺送些香油钱,是宏山寺的老主顾了,所以寺里的大部分和尚都是认识她的。
这会儿山脚下的小和尚把她认出来,也不奇怪。
“这可巧了,我还想上山之后找你们住持讨一口斋饭呢!”李嫣然把主食都给了流民,车上已经只剩只够吃一顿的小菜了。
小和尚有些羞涩地低下了头,做了个揖,道:“施主请随我来。”
走近山脚,这里搭起了一排长长的棚子,有不少人排队在取粥。有流民,有来上香的百姓,达官贵人倒是没怎么看见。
可能是怕他们介意,小和尚急忙解释道:“施主们请放心,我们是单独为您这样的人准备的素斋,不跟他们一块的。”
“没事,我们就在这儿吃吧,也不用去单独的地方了,吃好了我们就上去。”李嫣然倒是不在意,先帝起义的那几年,她一直跟在季博康身边,什么苦没吃过?
“这怎么使得?您……他们……”小和尚慌了,但又不知道要怎么劝阻,只知道让李嫣然他们跟那些人一起吃不合适。
他师父只交代让他带熟客去单独的棚子用餐,但没说若是熟客想要跟那些流民一起吃怎么办。
“怎么?难道寺里煮的粥用的都是劣米不成?”
“绝对不是,那都是香客们捐的好米,都是去年打的!只是……只是……”小和尚辩解下来显得更慌张了,只是了半天什么都说不出来。
“既然都是好米那有什么不能吃的?为我们准备几副干净的碗筷罢了。孩子们从小便锦衣玉食,该得他们吃这么一餐。”李嫣然当下就做了决定。
小和尚不知道要怎么说,只得低下头应道:“那是应当的的。”
李嫣然四周望了望,问道:“说起来寺里什么时候在山脚下搭了这么一圈棚子?我上次来的时候都还没有。”
“头两个月才撘的。方丈说近来南北都有难,我们寺中余粮充裕,不如放给需要的人用,这段时间每天都会定时来施粥。”小和尚耷拉着脑袋没精神地说道。
“这些都是为流民准备的?但是我似乎没看到有多少人。”李嫣然惊讶道。
虽然排队取粥的人多,但大多数人的穿着虽然说不上整洁,但也是干净的,和流民一眼就能区分开来。
“方丈说了,我们只救愿意自救的人。寺里分出了后山的五百亩地,若是愿意耕种的人,寺里可以为他们提供到秋收前的粮食,等他们收获了再将粮食还给我们就行。”
“要是有人不愿意呢?”季维周问。
接受了宏山寺的要求就相当于在这边把根扎了下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他乡留下的,总有人想着等灾难去后还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若是不愿意的话,我们会提供一碗粥,然后将他们介绍去附近的村子看能不能找到零活儿做。”
李嫣然点了点头,这样做是合理的,要说别的,倒是宏山寺能拿出这么多的地来让她有些意外。
都说斗米养恩,旦米养仇,救急不救穷也是这个道理。
若是无条件地帮助他们,有些人就当成了理所当然,再多的粮食也不够用。等有一天粮食不够了,没办法帮助他们了,很有可能会被反咬一口。
而且现在还不到那种需要大开粮仓的时候,适当的帮助让他们暂时能够在玉京站住跟脚就够了。
前朝皇帝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贪官污吏横行,更是不给百姓生路,到处都有饿死的人,百姓更是求生无门。
现在南北虽然不好过,但总比那个时候好了许多,生活有了盼头。
还记得那个年代模样的,现在大多数是家里的老一辈了。
小和尚拗不过李嫣然,便单独去取了几副干净的碗筷来给了他们。
这粥虽然没有成里粥铺那么浓,但多少能够饱腹,每人还给一勺腌菜,嘴里吃着也有味道,比起流亡的日子不知好到那里去。
油和糖是没有的,这年头这些都是精贵物,非到重要节日都是不舍得多放的。盐倒是在官府的掌控下价格稳定,虽然不算特别便宜,但家家户户都能吃得起。
季维承对喝粥的兴趣不高,他喜欢味道重的食物,不过平时用餐他也并没有表现得特别明显,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了不挑食的习惯,就算喜欢,也不过是多伸一次筷子的事。
虽然宏山寺并没有修上山的车道,但也因为这个原因,给了周边的百姓一个为家里赚外快的机会。
在农闲之时,会有力气大的人来充当轿夫的角色,两名轿夫抬一人,抬到山顶只需要五文钱。五文钱虽然不多,但在玉京这样的地方也能吃上一碗阳春面了。
而且他们走习惯了,跑一趟最多不过两炷香的时间,一天能跑好几趟,可以供家里用很久。
李嫣然他们上山自然是不请轿夫的,不是请不起,而是她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几个孩子的吃苦能力。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现在季家的日子是好了,但难保季家能一直这样下去。季家在朝中并无靠山,全凭当年季老爷子和季博康的战功死撑。
伴君如伴虎,朝廷的官员们也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狼。若是有一天不慎失势,这些已经习惯了荣华富贵的孩子们,还有没有在这世上活下去的能力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