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第 136 章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气逐渐变暖,人们纷纷脱下身上过冬的厚棉袄,换上轻薄的春装。

宝钗怀孕已经满五个月了,穿上薄衣裳后越发显得肚子壮观。

老太太和一众丫头们把她当成瓷娃娃,事事小心,不论走到哪里身边至少要跟着两个人,就怕万一磕着或碰着,那就不得了了。

刚用过早饭,宝钗来到庭院里散步,院子里换了一批新鲜的花盆,自从入了春,花的品种多起来,价钱也降了不少。

这处宅子虽然没有花园,老太太为了让宝钗住得更舒心,一点也不心疼银子,吩咐高管家把好看的花儿、稀罕的草儿统统买进来,把庭院布置一新,力图让人不出门就能有踏青般的好心情。

自从家里多出许多花草之后,宝钗越来越爱在院子里走动了,加上天气暖和,走一走,看一看,总比闷在屋里强。

慢慢走了十几圈,又拎着壶给花浇过水,宝钗才在院里的石凳上坐下来,用了两块点心,又喝了一盏茶。

初春的太阳晒在人身上非常舒适,宝钗微微眯着眼,感受着太阳的温暖,然后对莺儿说:“把我的丝线拿几股出来,我们就在这里做活儿吧。”

莺儿赶紧去了,还带来针线篮子,里面放着她和红锦正在做的针线活儿。

主仆三人围着石桌而坐,各自做各自的,四周静谧,空气中散发着花草的清香。

宝钗想着自己虽然怀了孕,那也不能把这份手艺给丢下了,为防将来技术生疏,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个月至少要做出一件。

这样既不会把自己累倒,手上也能练习到了。

只是她刚做了不到半盏茶的功夫,这份安静就被人打破了——贾雨村的两位姨娘来了。

这两人的目标很明确,她们就是来讨好宝钗,拼命涮好感的。

刘姨娘看着宝钗手里刚起了个头,还看不出具体是个什么东西的活儿,满口夸赞:“夫人当真是手巧……”

杂七杂八地吹了一大通,把宝钗夸得天上有,地上无。

秋姨娘不甘落后,可她脑子里会的那些夸人的话已经被刘姨娘抢先说完了,重复别人的内容未免显得自己是个应声虫。

于是,她走过去,把手放到宝钗的肩膀上,一边按捏一边柔声询问:“夫人,这力度够不够?若是重了我再轻一些。夫人您这么辛苦,我看在眼里也心疼呢……”

她每按一下,宝钗的手就抖一下,这活儿没法再做下去了。

宝钗只好放下手里的东西,朝她俩笑了笑,和气地说:“你们是出来赏花的?不用伺候我,都坐吧。”

围绕着石桌一共只摆了四个石凳,宝钗主仆三人就占去了三个,剩下那个也放着针线篮子,红锦赶忙起身让座。

空出一个位置,可姨娘却有两位,两人愣了愣,齐齐说:“我们不坐,在屋里坐得够久了,出来就想站一站。”

莺儿稳稳坐着没有动弹,她了解宝钗的性子,本来打算安安静静地做会儿活,却被这两人给搅了。

再者,一看她们那热情的架势就知道安的是什么心。

当初范夫人还在时,自家姑娘与这两位姨娘甚少交集,如今范夫人没了,这两位立刻就变了立场,换人来吹捧了。

谁稀罕呢?反正莺儿是看不上这样的人。

说不得,她们心里还以为宝钗会仗着身份故意刁难苛待她们,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安安静静地过日子不好吗?何必非得凑在一起,硬要做出一副姐妹情深的假模假样呢?

宝钗看了一眼莺儿,正打算说她,秋月手里端着托盘,上面放着一只小巧的炖盅,站在长廊上看得清清楚楚,她一边往这里走,一边出声道:“原来夫人在这里,老太太打发我来送吃的。”

莺儿立刻站起来,迎上去,一面接东西,一面笑着说:“姐姐交给我就好,不知又炖了什么?”

“银耳炖红枣。”

这东西还是宝钗那天在饭桌上随口提了一句,没想到老太太记在心里,这就吩咐厨房给做出来了。

宝钗谢过秋月,在莺儿的服侍下,拿起小勺子小口小口慢慢吃着。

秋月也不急着走,她得等宝钗吃完了,再把托盘拿回去,顺便跟老太太报告宝钗吃了多少,吃得香不香之类的。

两位姨娘见宝钗开始吃东西,便又找到了事做,一个唠唠叨叨地说红枣的好处,仿佛背书似的;另一个捧着自己新做的手帕,恭敬又讨好地说:“夫人,等下把核吐在这里,免得莺儿姑娘再收拾一回。”

“……”宝钗快要吃不下去了,这样热情真的好吗?

秋月在一旁站着看了一会儿,然后视线移向旁边,东厢房门紧闭,门口还挂了一把锁,门廊上摆着两列各式花卉,姹紫嫣红,美丽而又生机勃勃。

宝钗不经意抬头,看到秋月的举动,也跟着看了东厢一眼,突然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说她和范娇杏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但平时也相敬如宾,一个活生生的、相处了好几个月的人就这么突然死了,任谁看了心里都不会好受。

她从没想过要挤走范娇杏,但也绝不会把贾雨村给让出去,二女侍一夫在她这里是行不通的,这是她的底线。

在底线之上,她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大的友善去对待别人。

满打满算,宝钗来到这个时代还不足一年,她想她是学不会土著女人后宅生存的那一套准则了。

若一定要与别的女人共同分享自己的男人,那么,她宁愿不要这个男人。

范娇杏偷偷做的那双未完工的小鞋子,后来被贾雨村找出来,交给宝钗。宝钗拿在手里,整个人都愣住了。

她没想到,在范娇杏的心底深处,也有这样的一丝善意。这份心意是值得被好好对侍的,宝钗珍而重之地把小鞋子收进红木匣子里,然后妥善地锁进柜子里。

这双鞋子她会一直好好保存的,这是一个她喊了几个月的姐姐的女人最后送给她的东西,也是唯一来自对方的礼物。

希望范娇杏下辈子能投个好胎,最好去往男女平等的世界,幸福安康。

宝钗放下手里的小勺子,完全没了食欲,她站起身,礼貌客气地对两位姨娘说:“你们慢慢玩,我先回屋了。”

秋月收回视线,见炖盅里还剩下大半,正想劝宝钗多用一些,宝钗看着她:“秋月,你跟我来。”

回到西厢,宝钗请秋月坐着说话,含笑问她:“你在正院过得习不习惯?”

范娇杏一死,东厢的丫头们就被分散出去,秋月如愿以偿进了老太太的屋里伺候,红菱则去了厨房帮忙,两个小丫头也跟过去了,这让李大娘轻松了很多。

“习惯,老太太待下和气,玉欢和玉喜也很好相处。”秋月笑笑,说完又想起那盅没吃完的东西,“夫人,还热着呢,要不再吃一点?”

“不要了。”宝钗摆摆手,“那你回去吧,要是有了难处只管来找我。”

“多谢夫人。”秋月屈屈膝,端着托盘走了。

回到正院,秋月一五一十禀报老太太。

宋老太太听完就拧眉:“是不是不合胃口?这么一小盅怎么也吃不完?”顿了顿,很不满地说,“那两个姨娘也真是,趁着老爷不在家,就到处乱窜。宝钗大着肚子呢,她们这么莽撞,我真是不放心。”

一旁伺候的玉欢安慰道:“等老爷回来了就好了。”

“嗯,这时候说不定正准备启程往回赶呢。”提起出门在外的儿子,老太太忍不住就各种担心,“家里没个男人果真不行,他一不在,我这心里就没底,又怕宝钗哪里不好了。唉!”

范娇杏死了,尸身不可能就这么放着,恰好河面开冻,船只能出航了,贾雨村便跟朝庭告了假,把范娇杏送回贾家的祖籍浙江湖州,安葬到祖坟里。

老太太年纪大,不能出远门,宝钗又是个孕妇,所以只能留下这两人在家里。贾雨村自然是不放心的,把整个家都托付给薛蟠,拜托他时不时过来照应一下。

玉喜笑道:“薛家少爷昨天才来过,老太太要是不放心,叫他明天再过来一趟?”

“哎,不必了。”宋老太太也跟着笑起来。不得不说,薛蟠这些天时常出入贾家,给老太太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弥补了儿子离开带来的空白,“他家里还有铺子要照管呢,三头两头就叫,也太麻烦人了。”

秋月想了想,提议道:“要不然就请薛太太过来玩上两天?”

“这个主意好,你们等下就派人去薛家问问,看亲家太太有没有空。”老太太点点头,“不过在这之前,玉欢,你先去敲打敲打那两个姨娘,传我的话,让她们老老实实地呆在屋里,别总往宝钗跟前凑,我看得都心惊胆战呢。打量谁不知道她们的想法?等我儿子回来了,我还要跟他提一提这事。”

范娇杏这事给老太太敲响了警钟,心病是最难医的,要是遇上不痛快的事,自己又不会开解自己的话,迟早会郁闷成大症状。

她知道宝钗的脾气,哪怕心里再不喜欢,当面也不会给人难堪。老太太生怕两个姨娘会让宝钗心里生出不痛快,继而再影响到她大孙子的性情,孰轻孰重,简直都不用思考就能做出决定。

玉欢把刘姨娘和秋姨娘叫到一起,传了老太太的话,两人吓得什么小心思都没了,再也不敢故意往宝钗身边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