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 111 章

在有资格给皇上献寿礼的人们忙着准备礼物的时候,皇上突然下旨把四皇子接回宫。

这个消息如同水入油锅,惹得各方势力都沸腾起来。

三皇子朱景性格软弱,如同最温顺的绵羊,他也曾做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幻想,不过这也仅仅是想一想而已。

梦醒了,还得面对现实。

哪怕大皇子和二皇子相互把对方给斗死了,他就算被人扶上位那也只能是一个被朝臣任意摆布的傀儡。

他的岳家只是一个六品小官,在京城这地方,实在是拿不出手。好在他并不介意这个,能投生成皇子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只要他不卷进旋涡,不争不抢,不论谁上位他都是妥妥的王爷,一辈子衣食无忧,比起这世间绝大多数人都要幸福多了。

没准新帝看在他听话懂事的份上,还能多赏赐他一些呢!

朱景半躺在太师椅上,晒着暖暖的太阳,手里捧着热热的茶杯,十分悠闲自在。

他只希望这个弟弟能比二哥好相处,别看二哥总是做出一副春风和煦的样子,可每次看到自己,眼底的不屑却从未没少过。

被朱景腹诽的二皇子朱溶正在和幕僚议事。

除去被贬为庶民的大皇子,皇帝成年的儿子只剩下这么三位,另还有一位小豆丁,不足两岁,能不能活到成年还是个未知数,几乎没人拿他当威胁。

朱溶面上一派镇定,心里头隐隐的不安被他死死压制住了。

虽说他是获得朝臣支持最多的皇子,可偏偏正是这一点,让皇上深深地忌惮,不然也不会突然把四皇子接回宫,这摆明了是想分自己的权呢!

朱溶眯了眯眼,看着书房里的各位,轻轻吁出一口气,道:“父皇年迈,行事越来越难以琢磨。”

万一到了最后,皇上非要将皇位传给别人呢?难道真的要自己去辅佐他人?这让他如何甘心?

万明志垂首思索,半晌才抬起头:“依下官愚见,二皇子您应该再多笼络一些人心,半数的倾斜会使人忌惮,如果是全数呢?那就是妥协了。只要满朝文武都站在您这一边,即使皇帝再不情愿又能如何?”

万明志微微笑了笑,眼里闪过一片光芒:“真到了那一步,就算皇上立了别的皇子,我们也能把他拉下马来。”

朱溶眯眼笑了,十分喜欢他描述的这种前景,赞赏地点了点头,心里迅速将有能力且还没站到自己这边的人选拔拉一遍,不出意外,第一个出现的名字便是贾雨村。

万明志与他心有灵犀,两人对视一眼,朱溶轻声叹息:“看来以前的法子不好使,再琢磨琢磨吧。”

到了万寿节这一天,皇子们与大臣们齐聚一堂,贺喜皇帝的寿辰。

朱溶献上了一株血红珊瑚精心雕刻而成的仙童献桃盆景,朱景没他那么壕,寿礼虽然也花了些银子,却显得中规中矩,瞬间就被比下去了。

要说最不出彩的便是朱瑜了,他只献了两本亲手抄写的佛经,皇上却意外的喜欢,对他大加夸赞,连声鼓励。

朱瑜把头一回受到父亲鼓励的欢喜模样做得很到位,他羞涩一笑,看着皇上的眼神里充满了渴盼与孺慕。

兴许是上了年纪的原因,皇上越发感性了,被这一幕深深地触动,料想这个儿子应该是很缺钱的,立刻当众宣布让朱瑜进户部历练。

朱瑜露出一个吃惊的表情,脸色微红,谦虚地说自己恐怕没有这份能力,万一误了国事就不好了。

皇上大手一挥:“你是朕的皇子,从小就聪明伶俐,朕对你有信心。一个好汉三个帮,你看谁有才能只管让他来帮你,要是使得不顺手再换就是了。”

这便是允许朱瑜在户部安插自己的人手,发展自己的势力,虽说不论皇子或大臣都干过或正在干着这样的事,但这么堂而皇之的被皇上当众讲出来,却还是头一遭。

朱瑜想了想,跪下磕头:“多谢父皇厚爱,儿臣一定尽心尽力。若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还请父皇多多教导我。”

“快起来,好孩子。”皇帝满脸感动。

朱瑜的外祖家当初显赫一时,如今早已远离朝堂,无权无势,无依无靠的朱瑜只能全身心地仰仗着自己,皇帝很享受这种感觉,认为他还是很有用的,不像有些人,一心只盼着他早些归天好腾位出来呢。

这么想着,皇帝看朱瑜更加顺眼了,眼神里充满了慈爱。

朱溶坐在下边冷眼旁观,捏着酒杯的手紧了紧,眼神黯了一瞬,很快又恢复清明……

在宋老太太那里吃了一盘珍稀的青菜,让宝钗念念不忘。

在吃食上,她喜欢荤素搭配着来,少了哪样都不行。冬天的青菜价贵又难买,她便琢磨着弄些水养碗豆苗出来。

“莺儿,你去厨房找李大娘要些东西,半斤碗豆,最好是今年秋天新出来的,不要去年的,一块蒸馒头用的干净纱布,竹篮子也要一个,要网格细密的。”

莺儿不知道她想做什么,当下便问了:“姑娘想吃碗豆了?还是想吃碗豆黄?”

“先别问这么多,你只管去拿来。”宝钗摆摆手,那几样东西厨房都有,就是盆不太好找。

西厢里的洗手洗脸盆都是铜制的,且数量固定,再者用这两个盆做吃的她心里也有些膈应。

厨房用的是木盆,数量也不多,除非坏了才会找管家补充新的。宝钗有些犯愁,在屋里左看右看,寻思用什么东西来代替一下。

莺儿见她发愁,便问还要找什么。

“我想找个东西泡碗豆。”

半斤碗豆,用碗是不行的,莺儿眼珠一转:“我记得箱子里有一个白底青花瓷盆,是老爷原先送进来给姑娘养鱼玩的,你不喜欢,所以就闲置了,我这就去把它找出来。”

找出来后,莺儿按照宝钗的吩咐,装了一半的水,再把挑选过的碗豆种子泡进去。

泡发一夜过后,第二天把竹篮放进青瓷盆里,盆底添一层水,再把纱布折成两层,把竹篮子盖得严严实实,然后放在暖屋的背光处静置等候。

宝钗兴致勃勃,每天两三次的往种子上面浇水,像伺候宝贝似的。

莺儿好奇,缠着问了好几遍,宝钗故意卖关子,只说再过几天就知道了。

贾雨村夜夜歇在西厢,对这里的布置了若指掌,一开始他还没注意到这盆东西,还是一天夜里洗过澡,无意间从那里走过时才发现的。

宝钗后洗完,一出来就看到贾雨村正蹲在地上,盆上面覆盖的两层纱布被揭开了,他看得眉头都紧皱在一起。

“哎,快盖上,现在还不能见光呢!”宝钗急忙走过去阻止。

“这是你弄的?”贾雨村听见声音忙回过头,眉头舒展开含笑问,“这是碗豆?你弄它做什么?”

宝钗弄着玩的?可是这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养养花呢。总不会是想吃吧?他被自己的猜想吓了一跳,顿时严肃起来:“发了芽的种子最好别吃,有毒。”

宝钗抿嘴笑笑,也跟着伸头瞧了一眼,篮子里的碗豆已经长出了一点点嫩芽,她细心地把纱布重新盖好,敷衍道:“你先别问这么多,再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莺儿在一旁嘟了嘟嘴,这不是用来应付她的那一套么?

只要不是吃进肚子里,贾雨村也就由着她折腾,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又提醒莺儿:“仔细看着,这东西万万不能入嘴的。”

又过了两天,豆苗越长越大,颜色也从嫩黄变得脆绿,宝钗揭开纱布,把盆移到窗台上,让它们充分吸收光线。

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盆青苗生机勃勃,长势喜人,贾雨村看了大吃一惊,围着盆转了半天,说:“这长得也太快了,不如搬到我的书房里去,还能凑个景。虽然比不上水仙,勉强也算是个稀罕货。”

“想得美。”宝钗满脸自得,自己种菜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这又不是盆景,它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看的。我估摸着,再过一两天就可以收割了。”

贾雨村立刻谨慎起来,神情凝重,苦口婆心地劝她:“种在土里的碗豆苗才能吃,你这是用水浇出来的,它俩不一样。你见谁吃发芽的土豆?那东西会让人拉肚子呢。”

宝钗正要辩解,贾雨村又抢着道:“我知道家里最近缺青菜,明天我就吩咐管家多买些回来,保证亏不了你。”

宝钗气得脸颊鼓鼓,跟他是说不清的,秉持着事实胜于雄辩的原则,于是闭口不言语了,打算到时吃给他看,亲身试验这东西没毒,才能让他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这一盆碗豆苗很快就长到四五寸长,再养下去就老了,吃起来口感也不爽脆,于是宝钗特意等到贾雨村回了家,当着他的面,小心翼翼掐了六根下来。

“你等着,我现在就去厨房把它烫熟,证明给你看。”

宝钗满脸跃跃欲试,贾雨村拉都拉不住,只好摒弃了君子远庖厨的思想,抬脚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