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 22 章

宝钗当真回屋搬来一个小板凳,坐在后门处,静静地编着手里的络子。

一门之隔,莺儿蹲在地上,守着她的篮子。

大概是自家姑娘就在门后边的原因,莺儿竟一点也不害怕了,眼睛贪婪地盯着外面的景色。

以前,薛家和荣国府富贵的时候,莺儿身为后宅大丫头,平时能出门的机会很少。现在没人再在乎这个,自然要看个够。

不知不觉,竟过去了快一个时辰,巷子里其他人家的后门根本就没打开过,空无一人的环境看久了也有些腻味。

她琢磨着今天也许不会有生意上门了,心里正有些伤心难过,忽然间,尽头那一户人家的后门打开了,出来一个身穿青衣的小厮。

莺儿听见门响,先是一喜,接着再一紧,见到陌生小厮,她条件反射般的拔腿就要走,又想起自己的生意,便微微垂着头蹲在原地不动弹。

小厮走路很快,大约是刚得了主人的吩咐,经过莺儿身边时,他好奇地看了她好几眼,脚下却没停留,径直往外边去了。

莺儿悄悄吐出一口气,又等了等,再也没人出来,这才提着篮子,轻轻推开后门,从门缝里看向宝钗。

薛宝钗正坐在小板凳上,微微低着头,神情很投入,橘黄色的线在她手里如同有了生命一般,上下翻飞起伏,比杂耍还要好看。

宝钗的侧脸很美,杏眸流光,水色潋滟,鼻梁挺翘,朱唇皓齿。她脸上带着浅笑,仿佛手里的络子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一般。

莺儿先在心里赞叹了一回自家姑娘的美貌,继而忍不住轻笑出声:“姑娘做事也太认真了,竟连门响都没听见。”

“咦?”薛宝钗这才抬起头,含笑问她,“生意怎么样?”

莺儿闻言,立刻露出难过的表情:“一个也没,是我没用。”

“好了,你先进来,今天也该收摊了。”薛宝钗对她的要求并不高,做为一个新手,能守摊半个小时都需要很大的勇气了。

莺儿深感自己拖了姑娘的后腿,便想弥补一番:“姑娘进屋略歇歇吧,我再多守一会儿。”

“不需要,今日已经够了。”薛宝钗站起身,朝她招招手,然后弯腰想拿凳子。

莺儿飞快地进来,一把抢过凳子拿在自己手上,讨好地笑着说:“我来拿。”

薛宝钗也不和她抢,反正只有几步路,便转身去关好后门,并上了栓。

一无所获的主仆俩回了屋,莺儿先去放篮子和凳子,宝钗则动手倒了两盏白水,放在桌子上。

“你在外边守了那么久,辛苦你了,先喝点水歇一歇。”

莺儿受宠若惊,诚惶诚恐地说:“怎么敢让姑娘替我倒水。都怪我没本事,一文钱也没赚到。”

“钱是慢慢赚来的,你也不用自责,我在心里预计了半个月不开张的呢,这才头一日,你不要着急。”宝钗见莺儿连坐都不敢,伸手将她按坐下来,柔声鼓励道,“你想想,万一真的卖不出去,再不济还能卖给柳大娘,大不了少赚一点。”

想当年,宝钗第一次摆摊时,也是害怕得不行,眼睛根本不敢看向来往过路的行人,嘴巴也张不开,恨不能变身鸵鸟,把自己的脸埋进膝盖里,仿佛摆地摊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似的。

两三次过后,渐渐的就不再怕了,特别是每每做成一单生意后,那种由衷的自豪感以及对生活的期许,会让人越来越自信。

卖给柳大娘的价钱低于市价一大截,自家姑娘编这几样东西也是很辛苦的,莺儿越想越心虚自己今天根本就没张嘴,她拉着宝钗坐下来,微红着脸蛋保证道:“我只是蹲在那里,什么也没做,姑娘您可比我辛苦多了,明天我一定会好好吆喝的,绝不让您的心血就这么贱卖了。”

宝钗把茶盏推到莺儿面前:“明天我和你一起出去,我先喊一回,你跟着我学。”

“这可使不得。”莺儿吓得连连摆手,“我本就是个丫头,倒也罢了,姑娘您和我不同,要是太太知道了……”

“怕什么。”宝钗打断她,“这院子里总共才几个人?娘和香菱的性子又老实,日日只关在屋里做针线,我估摸着她们还要做好几天呢。我们静悄悄地出去,我只在外面站一小会儿,她们不会发现的。”

莺儿心里觉得不妥,还想反对,可是宝钗一直冲她眨眼睛,极漂亮的一双杏眼被她眨出万种风情,再加上一脸的央求之意,声音既甜腻又软糯,莺儿仿佛被人插住了脖子似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阿弥陀佛,我是个女的都难逃姑娘的魅力,宝玉怕不是眼瞎了吧?放着这么好的妻子不要,为什么偏偏想不开非要出家呢?

这难道是命里的劫数?

唉,莺儿在心底暗叹一声,也不知是为了宝钗,还是为了宝玉。

……

次日,用过早饭后,薛氏亲眼看着宝钗把药喝完,然后叮嘱她好好休息,就又带着香菱回到隔壁屋子,关上门安安静静地做剩下的针线活儿。

一般的人家都是早上出门采买的居多,薛宝钗自然不肯放过这样的好时机,等薛氏走后,便领着莺儿轻手轻脚的来到后门,轻轻拔下门栓,闪身出去,再将门关上。

入秋的早晨有些微凉,刚刚升起来的太阳让人感觉暖暖的,小巷里不再像昨日那般空旷,也有了几个来回走动的下人。

宝钗走到离后门两步远的地方,靠墙站着,双眼紧紧盯着周围的人,开始物色潜在的客户。

莺儿跟在她身后,把手里的篮子放到地上,神情局促不安,一双手无意识地捏着衣角。

宝钗很忙,顾不上理会莺儿,她看到走过来一个抱着纸包的婆子,忙清清嗓子,甜甜地喊起来:“络子,好看的络子,这里有络子卖啦。看一看,瞧一瞧,不买也不要紧,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既便宜又好看的络子……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小本生意,童叟无欺,新开业跳楼价……”

莺儿被吓了一大跳,她万万没想到,自家姑娘连声招呼都不打,就这么直接喊了起来。

用词之丰富,比街上最贵的那家首饰铺子的店小二还要能干。

这还是她认识的姑娘吗?

尽管宝钗并没有刻意加大音量,莺儿还是听得红了脸,既有点羞,又有点害臊,忙悄悄扯了扯宝钗的袖子。

薛宝钗喊得正起劲,冷不防被人这么打断,她也是有点不高兴的。

为了这门生意,她事先准备得很充分,不光是丝线的挑选,款式花色的制定,她日夜不停地熬了三四天,一共就只做好了两件东西,就是为了追求品质,连招呼词她也准备了好几套的。

甚至,她还专门回忆了一下,红遍大江南北的江南皮革厂的经典台词“厂长跟着小姨子跑了”,只不过碍于实在不好借鉴,这才弃了。

“怎么了?”宝钗微微拧眉,回过头看着莺儿。

莺儿尴尬地笑了笑,一时答不出话。

宝钗不理她,把视线又转回去。

刚才那一番喊话,还是有效果的,起码小巷里仅有的五个人,其中三个人的目光看向了她。

一个脚步匆匆的婆子甚至专门停下来,朝宝钗和气地笑了笑,然后又急着走掉了。

正在这时,从后边过来一个大概十六七岁的丫头,长相端正,穿一身八成新的桃红衣裙,头上插着一金一银两根簪子,耳朵上挂一对金耳环,一看就是条件比较好的。

薛宝钗脸上带着自认为最亲切的笑容,盯着那丫头,柔声招呼起来:“姑娘,这里有好看的络子,过来看一看吧。”

那丫头急走几步,待离得近了,她轻笑两声,边走边道:“你说话挺好听的,是南边人吧?和这里的口音不一样。你的络子有哪几种呢?”

薛家祖藉金陵,说是南边也没错,薛宝钗笑着点头:“姑娘猜得真准。”一面提起地上的篮子,亲自捧给她看,“都在这里了。不买也不要紧,好歹提些意见,下回我们才好改进。”

那丫头听了这话,心里觉得很舒坦,一边翻看,一边真心实意地夸她:“你不仅声音好听,说话更好听。这个怎么卖的?”

她拿起一条长长的如意结,暗想,把这个挂在自己屋里的帐子上,倒也好看。

这条如意结是莺儿用了一整天的功夫才编出来的,宝钗低头思索,她也不贪心,只要除去成本比卖给柳大娘的五个铜板贵,那便是赚到了。

况且,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早期的一些小亏本只当是积累客户了。

所以,宝钗笑了笑,回答道:“我们还是头一回出来卖东西,姑娘又是我们的第一个客人,你看着给吧,只要不让我们太吃亏就行。”

她这样痛快,那丫头也很干脆:“手工倒是精巧,我瞧着比外面铺子里卖的还要好一些。像这样的,在外边大约能卖到四十文,我出三十文,你卖不卖?”

莺儿的心情非常激动,恨不能抢着说卖卖卖。

“可以。”宝钗含笑点头,“我们在铺子里也不认识人,就算拿过去只怕也卖不上好价钱。难得姑娘你心善,要是觉得好,欢迎下回再来光顾。”

“你们是刚搬来的吧?我叫绿柳,是刘老爷家里的丫头。我家老爷在前面街上开着一间绸缎铺子,这一趟还是我家小姐吩咐我出来买东西的。”

绿柳收起东西,掏出钱袋准备付钱,眼角余光却一直流连在一个嫩绿色的荷包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