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

姜晓菱退出烟壳的页面,重新回到最初始时的图案。

然后轻车熟路的对着最上面的长方格念了一声:“大米。”

页面再次回到了那一长溜,有许许多多大米的地方。

她随手点了一个最大包装的进去,然后直接点了:立即购买。

相同的页面再一次出现了。

只是这一次在付款页多了很多选择——

信用卡,银行卡,支x宝……

全是一些奇奇怪怪姜晓菱听也没有听说过的名词。

这是什么?

莫不是这就是未来人的钱?

他们用这买东西?

姜晓菱惊讶极了。

只觉得匪夷所思,完全不能相信。

可除此之外又能有什么解释呢?

人家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支付方式”这几个字呢!

她揉了揉眼睛,又晃了晃脑袋。

只觉得今天晚上接收到的东西有点多,脑子里满当当的,有点乱。

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

她继续用手往下划拉。

这时,有一个词忽然映入眼帘——

再次吸引了姜晓菱的注意力。

那个词叫做:以物换物。

以物换物?

她轻轻的用手在那四个字上摸了摸。

脑子里飞快的旋转着。

心里敲起了边鼓。

以物换物啊!

会是自己以为的那样吗?

就,她也能拿烟壳纸去换东西。

用那么个纸片儿换大米?换钱?

想到这儿,姜晓菱激动的手指都在发抖。

她想也没想的就朝那四个字按了下去。

结果那个黑匣子忽然“叮咚”一下,发出了响声。

毫无防备的姜晓菱吓得一个趔趄,朝后倒退好几步,禁不住的惊叫出声。

不是她反应大,实在是太吓人了!

她活了两辈子,这玩意从来就没有发出过声音啊?

她都不知道,这匣子也是能叫的!

姜晓菱站在那儿平静了好一会儿,才又走上了前。

她这才发现那个页面又转换了,现在变成了一个很朴素的白底红边儿的图案。

上面只有一行简短的字,写着:“您还没有建立店铺,没有商品可进行交换。您是否需要立即建立店铺?”

在这行字的下面,还有一个对话框,里面写着“是”和“否”。

这是要让自己开店吗?

看着那行字,姜晓菱纠结了。

这年头是不可以开店的。

别说开店,就连乡下的人家把自己省下来的鸡蛋偷偷拿到城里来换东西,被抓住了都会被安上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

□□不说,还会连累一家人。

要是自己开店被别人抓住了,那——不得批-斗给批死啊!

很有可能连爸爸的工作也保不住。

想到这儿,姜晓菱打了个冷颤。

就在这时,那个写着“是”与“否”的页面忽然闪了闪,再次发出了叮咚的声音。

似乎是在催促她做选择。

姜晓菱这才反应了过来——

这又不是当下,自己是在梦里啊!

要是在梦里还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的话,那还叫什么美梦?

她毫不迟疑的在“是”的地方按了按。

于是页面再次改变,她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有着红色屋顶的房子。

房子里别的什么也没有,只摆了一个类似书架一样的架子。

架子并不算很大,但是空间很高。

隔板上摆着的也并不是书,而是很多空荡荡的草编篮。

每一个篮子前面都粘着一个标签,只是此刻标签上都是空的,没有字。

看着那些篮子,姜晓菱有点呆。

这是——让自己用东西把篮子放满吗?

放满了就能开店了吗?

可,她放什么?她又有什么呢?

姜晓菱想来想去,觉得自己能够找到的只有烟壳纸了。

虽然现在妈妈和奶奶不再折了,可是,家属院的叔叔伯伯有很多人是吸烟的啊!

这里不是他们老家景平,除了一个印刷厂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工厂,人们手里并没有多少活钱。

宁林机械厂是一个大厂,是国家重点工程。

即便现在厂子还没有扩建,可在岗的工人人数也有好几百。

而且,机械厂大部分工作是属于特殊工种,工资比别人高的。

他们厂工人工资每月最少要比别的厂里工人多两块钱。

两块钱已经能干很多事了。

所以在姜晓菱的记忆里,厂里的老工人很多都是抽得起香烟的。

特聘的那几个技术员,甚至能够抽得起从海城那边买的高级香烟。

虽然姜晓菱知道自己是在梦里,这一切待她醒来后都不复存在。

可还是忍不住的想把它当真。

她想,要是真能用那没人要的烟壳纸换钱换物该多好啊!

万一梦也能实现呢?

所以,她认真地思考起了怎么去找烟壳纸的方法。

-

许是在梦里太用脑子了,早上起来姜晓菱有点发蒙。

晃晃荡荡的去洗脸刷牙,一直到坐在了饭桌前,人还是糊涂的。

看着女儿这样,徐寒梅有点好笑。

这才像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模样啊!

她家晓菱有时候看着太沉稳了,沉稳的跟个大人一样。

“赶紧吃饭,吃完饭和妈一起出去一趟。”

徐寒梅夹了一筷子咸菜放进了姜晓菱的碗里。

姜晓菱端起粥碗喝了一口,这才问道:“我爸呢?”

“你爸去厂里了,他说今天要跑个长途,一大早就走了。”

说到这里,徐寒梅叹了口气:“你爸说跑长途补贴多,他准备申请一下,最近多跑点。”

语气里满是心疼。

姜晓菱看了妈妈一眼,没有说话。

跑长途苦谁都知道,可补助确实也高。

妈妈心疼爸爸,可她不知道,这样的活儿如果没有人帮忙,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轮得到的。

不用说,这是王伯伯又帮爸爸说话了。

他肯定是也想到了自己家里缺粮。

这样的人情,将来都是要还的。

可家里现在的情况,姜晓菱都想不出能拿什么来还人家。

她决定暂时先不跟妈妈说这个,省的她知道后更加忧心,还于事无补。

于是她主动换了话题:“奶奶呢?还有你刚才说要出去,去哪儿啊?”

“你奶吃过了,这会儿在屋里给俩小的缝棉袄呢。也不知道这宁林怎么这么冷?坐屋里都能把人腿冻麻。

我跟你奶说了,等把他们俩的衣服做完了,也给你们的棉袄棉裤再絮一层棉花。不然,这出去转一圈人就冻僵了。”

“哪儿有那么夸张?”姜晓菱听着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还没下雪呢。现在你就觉得冷了,那下雪了可怎么办?到时候,没脚脖子的雪,你还不得不让我们出门了?”

“听你爸说!”徐寒梅很不以为然。

“怎么可能下那么大的雪?要真那么大,他们还出什么车?车轮子都得冻住。”

姜晓菱只笑不说话。

这事儿有什么可争的?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过不了半个月,就会有一场大雪。

她还记得当年小河头一次能够和小伙伴一起堆雪人,打雪仗,都快玩疯了。

棉裤湿透又冻硬了也不回家,结果还真的因为这冻得发了一场高烧。

想到这儿,她在心里默记了一下,这一次可不能让那家伙玩儿得太疯。

对了,还不是一个,这次是三个!

要是三个都玩疯了,发烧了,那妈和奶奶还不得也跟着疯?

看女儿盯着碗发愣,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徐寒梅急了。

她在桌子上敲了敲:“哎呀你快点吃,等一下你谢伯伯家伯妈要来和咱们一起去买冬储菜!万一去晚了不知道会不会没有了!”

买冬储菜?

是哦。

姜晓菱这才想起来,机械厂是有这个福利的。

因为现在的机械厂还没有分家,并不像几年之后,因为扩大了生产而分成了柴油机一厂,二厂和汽车制造厂。

现在还是一家子。

所以,厂子里是制造拖拉机的。

拖拉机这东西,别说现在了,之后的十几年都一直供不应求。

不然也不会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宁林市,就要建两个厂子。

现在的乡镇公社,要是想排号排在前面,总是会给厂子打着“送温暖,互帮互助”的旗号送一些福利。

例如应季的水果蔬菜。

反正是按照市场价卖的,甚至还比市价高一些,乡里并不亏。

厂子也能因此时不时的为家属们创造一点福利,属于皆大欢喜的事情。

看来,现在是又有乡镇来送温暖了。

姜晓菱快速的把碗里的稀饭吃完,又掰了半个红薯,一边吃一边跑着回屋去换衣服。

果然,她这边红薯还没咽下去,外面就传来了隔壁封阿姨的大嗓门。

“寒梅,寒梅!收拾好了没?收拾好就赶紧出来,我把三轮车借来了!”

听着这熟悉的声音,姜晓菱只觉得内心一阵温暖。

要知道上辈子,在自己最难的时候,全靠封阿姨帮忙。

封阿姨是真真儿的把她和小河当成了自己孩子看待。

而她,也把封阿姨当做了亲人。

姜晓菱朝母亲眨了眨眼:“妈,这才多大点儿功夫,你已经和隔壁阿姨处得这么熟了?”

徐寒梅瞪了她一眼。

“那是你谢伯伯家的伯妈,怎么能叫阿姨?

你赶紧,别人人家等。

你不知道,你谢伯妈特别热心,一大早专门来敲门,说要带着咱一起去买菜。说怕咱不知道错过了。”

说到这儿,徐寒梅一把揪住正要出门的姜晓菱的衣领:“哎呦你个傻的,外面那么冷,你就这么出去?”

说着抓起一个帽子,直接按在了她的头上。

两个人说着话走出去的时候,封朝霞和她二儿子谢壮,三儿子谢明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十二岁的谢壮骑在三轮车上,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八岁的谢明抱着两个大麻袋,乖乖的坐在车斗里。

看到她们出来,封朝霞正要打招呼,徐寒梅已经开了口:“晓菱,快叫伯妈,这是你谢伯妈。”

姜晓菱朝着封阿姨笑了一下,却并没有急着说话。

果然,听到这话,封阿姨立刻皱起了眉头。

义正言辞地说:“别叫什么谢伯妈,要叫封阿姨。领导人说,妇女也顶半边天。我封朝霞有名有姓,有工作能养家,干什么要做别人的附庸?你这样说是不对的!”

一句话说的徐寒梅脸都白了。 w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