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咱们要不要提前通知山上的导游们,让他们先带着客人们回来,免得在出现误伤。”
陈家大表舅闻言觉得有理,这个时间正是民宿那边组织游客上山游玩的时候,附近的山上估计已经散满了客人,子弹毕竟是不长眼的,一旦有个万一后果大家都承担不起。
于是他向着身边的杨干事说道:“老杨,咱们都慢点,我们附近的山上都有游客在,这边马上就电话通知他们下山,咱们给他们一个撤退的时间。”
陈村长的话菜刚说完,这一次带队负责人戚队长就笑了笑开口道:“陈村长你不用担心,像兔子、野鸡这种对人生命安全没有威胁的野生动物,我们的原则是以驱赶为主。这次虽然背了猎枪但不是为它们准备的,这两杆枪是为了对付野猪的。”
“野猪?俺们村附近的山上没有野猪,隔壁镇子才有。”
“老陈,戚队长说的就是隔壁镇子上的那些野猪。”
“老杨你这话说的我就更迷糊了,你们不是为了我们村的兔子灾来的吗?”
带着眼镜的县林业局大刘闻言解释道:“陈村长我们这次过来是为了解决你们村的兔子、野鸡骚扰农业生产的问题,但也不都是只为了这一个问题。隔壁镇子那边有几头野猪闹的实在厉害,已经伤了人畜,戚队长他们的猎枪是为了它们准备的。”
“噢,是这么的原因,我说嘛,打几只兔子和野鸡,哪里用得上怎么多人,那你们不用猎枪打算咋对付那些会飞的和会跑的?”
“兔子和野鸡都胆小,我们打算用噪音吓跑它们。”
村会计闻言先是很诧异,然后挥挥手说道:“啥,噪音?不管用的,发现山上兔子、野鸡要成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用过了。敲锣打鼓吵吵嚷嚷都用过了,当时是挺好使,可过段时间就又回来。现在更好了,它们看人影听人话都习惯了,就我们村那漫山遍野的客人,愣是没把它们给吓跑。唉,要是让买鞭炮就好了,拉一长串过去,点燃了准能吓跑一堆。”
凤凰城这边鞭炮售卖和燃放的时候曾经出过大事,当时从上到一众官员全都受到牵连。
从那之后鞭炮管控的就特别严格,基本上除了过年别的时间谁都别想在市面上见到。
所以点鞭炮吓兔子和野鸡的这个方法虽然被村民提起了无数次,但一次始终也没能实施成功。
戚队长闻言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手机说道:“这里面我们事先录制了鞭炮燃响的声音,等到山上之后队员们分开,分别在不同的地点点开播放。之后在找到空旷安全的位置,比如山顶什么的,在那边向天上放空枪,鞭炮的枪响还有火药的味道,别说是兔子,野猪、野狼都能被吓跑。”
“噢,这倒是挺好的,但是我们还是怕你们走了之后那些东西在回来,向隔壁镇子上的那些野猪,去年被人给撵走,今年不就又找回来了。”
“哈哈哈,村长这个你们放心,我们的手机里还留着不少野狼、苍鹰和豹子的叫声。我会把它们拷贝留给你们村,这些东西都是兔子和野鸡的天敌,那些野物对它们的叫声都熟的很。每个星期找人山上去放一段时间,保证你们这边能太平清净。”
“那真是太好了,我可谢谢你们了。”
说话之间众人到了山脚,拿着望远镜的戚队长举着双筒来回扫视了好几圈之后才开口道:“这边人多,看不见那些东西的影子,咱们还得往山里走才行。”
作为村代表里面年纪最小的一位,周全闻言非常自觉的走在前面给大家引路,他手里握着根粗粗的荆条,一边抽打前面的草木一边把大家往山上带。
凤凰城这边没有啥毒蛇,野鸡脖子也就是虎斑游蛇算得上是这边最毒的东西。
蝎子啥的白天基本上不会出来,所以上山的人最担心的除了蛇之外就是那些野蜂了。
最近几年山上的植被保持的好,人长走的地方还好,没人走的位置野草都有膝盖高,荆条也都长到腰。
他们的目的是那些野鸡野兔,当然不能去人长走的位置,渐渐进山后在前面领路的周全开始走的小心起来。
他手里的荆条不止是为了打草惊蛇,更是为了惊扰野蜂,春夏秋三季都开花的荆条是山上野蜂们最主要的蜂蜜来源,有不少的野蜂群都会选择把蜂巢筑在荆条的枝杈上。
山上的土蜂蜂巢都不会太大,为了躲避风雨位置也会选的十分隐秘,小时候周全上山轧柴火,不小心经常会一把就抓在蜂巢上。
动了蜂子窝的下场会如何不用多说,时间长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长了记性,在上山的时候都会用棍子提前打几下,如果有蜂子飞出来就赶快跑。
越往山里走路就越不好走,周全他们现在都得弯下腰抓着山上的荆条接力继续前进。
不过好在他们的运气很好,这一路上没有遇到拦路的土蜂,也没看见游窜的野鸡脖子。
当他们走过一座山,又走过一座山之后,在一处松木间的石板空地上,大家停下来休息。
在大家喝水盘坐休息的时候,戚队长又握着望远镜四处查看,这一次他放下之后却对自己身边的一位队员说道:“小李,你留在这里,等我们找到其他地点之后,看信号播放鞭炮声。”
“是的队长,我明白。”被叫做小李的队员这么说道。
村会计见对方只留下一个人,就主动说道:“我陪这位小同志一起留下,两个人好照应。”
这边留下两个人后,其余的人继续赶路,穿过山背上了山梁后戚队长又说道:“小郑,你在这边留下,看信号准备播放鞭炮声。”
这一次村委会的另外一位成员油主动表示愿意留下作陪,其余的人向着山顶继续前进。
十几分钟后,在一处林木异常密集的地方,戚队长又留下了一位队员,这一次是县林业局的小崔主动留下来陪伴。
就这么一路走走留留的,当他们等上村边最高峰的时候,十几个人就已经只剩下戚队长、背枪的另一位战士、村长、杨干事和周全这几个人了。
到达山顶后,背枪的两个人找到安全的地方后举枪像天空鸣放,枪响后林子里面立即就传出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
响声一亮出来,远处的林子立即就如同炸开锅一样,扑棱棱的一只又一只披着披着彩色外衣托着长尾巴的雄性野鸡从林子里飞了起来。
吆嗷~~吆嗷~~,吆嗷~~吆嗷~~
林子里面野鸡的惶恐的叫声四处都是,毛皮几乎与野草的颜色一样,非常有隐蔽特点的野兔一蹦三丈高的在林子里夺路而逃,不只是这座山,相邻的几座大山也因为这边的动静而热闹起来。
站在山顶居高临下的周全看着满山乱窜的野兔和野鸡,终于明白了为啥大表舅说这些东西成了灾。
戚队长他们显然也没想到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不由得赞叹道:“你们村子附近的生态保持的真好,如果不是有好林子好草,好的水源地,这些野性十足非常有领地意识的家伙们才不会相互之间生活的如此相近。”
这是表扬吗?应该是的吧?
戚队长在山上挥手,示意播放鞭炮响声的那些人沿着前方继续前进,务必把那些野鸡野兔啥的赶的远一些。
同时他们自己也点开了手机播放器,噼噼啪啪的响声从里面传出来又惊动了不少的野鸟。
就这样在山上折腾了能有半个多小时,此时的林子里别说是野鸡野兔,就连蚂蚱都看不到了。
完成任务的戚队长喊了声收队,众人开始有序的往山下撤离。
路上村长一边打电话给村委会那边把饭菜准备好,一边还要接听村中导游和领队那边的电话,告诉他们安抚好客人,把山上这边的情况说给他们听。
回到村里大家对于这些过来帮忙的客人们自然是热情招待,两桌席面摆的满满,鸡鸭鱼肉全部都有。
午饭过后戚队长他们忙着赶路,村子这边也没有强留,村委会众人外出给人送行的时候,周全他正蹲在厨房里面帮着舅妈和婶子们清洗餐具。
招待客人的餐具都是村委会家中凑出来的,其中盘子全部都是陈村长家出的,洗干净之后周全扳着往大表舅家送。
端着一摞盘子,周全小心的走进了大表舅家的远门,狗窝里的老虎头见到他后,摇摆着尾巴从狗窝里走了出来。
“虎头乖等我盘子送回去就喂你吃肉,我...这是啥玩应?”
话才说了一半,一直大白鹅就从院子里冲了出来,低着头伸着脖子呼扇着翅膀,向着周全这边发起进攻。
对大白鹅有着天然恐惧感的周全见状二话不说掉头就跑,整个人被鹅追的在院子里面转圈跑。
几圈之后屋子里的陈家小姨奶拿着鸡毛掸子冲了出来,对着那只大白鹅一顿抽打。
被主人教训了的大白鹅扭头钻进了后院,小姨奶接过盘子放回橱柜,心疼的说道:“吓着了吧,你大舅也真实的,知道你怕鹅还让你回来送东西。”
心有余悸的周全闻言看了不远处的那几只大白鹅一眼问道:“小姨奶这是怎么回事?那只爱啄人的大白鹅不是没了吗?为什么又出来了?”
“唉,这不是你舅舅看家里的鹅群里没了公鹅,前几天赶集的时候就又买回来一只。我们怕它不认家,就先在笼子里关了几天,昨天才放出来,它待家里人都是和和气气的,谁知道它居然就追着你啄了。”
不受大鹅待见的周全:.......
第76章螃蟹
开着宝焵哥的皮卡车,周全缓慢的行驶在村子的马路上。
村里现在真的是人来人往,几乎每段时间每条小路上都能够看到人影,这些人除了民宿那边的客人外更多的是村民们自己。
经过两个多月的整修,村里有意从事农家乐产业的人家房屋全部改建完毕。
所有手续齐全,房间也休整好了之后,村民们只等一个黄道吉日就要集体开业。
那个黄道吉日就是十月一的建国日,村民们觉得没有比这个日子更吉利的了。
日子不但好记又吉利,更重要的是这可是一个星期的长假,人们有时间有有愿意外出游玩的心情,正适合农家乐这边。
自从这个时间定下之后,村子这边就热闹起来,不但专门找广告公司在市内宣传,还集资到报纸和电台去发布广告,有心开门迎客的农家乐的主人们,更是在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妆点自己家的小心思。
村里人家的条件都差不多,改建的农家乐住宿水平也相对统一,村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村民们同意除了宝家的民宿之外,其余的农家乐都是统一房价。
既然价格都一样,为了吸引客源自然是要把院子和房间收拾的更整洁更漂亮更有特点,于是这些天村里的婶子、嫂子们往市里跑的更勤快,每个人回来的时候怀里都会报上一大堆用来装饰的东西。
女主人在忙,男主人们更是没有歇着,在房价统一鲜花价格统一,外出游玩收费统一的情况下,想要比别人多挣一些,那自然就得在菜色上面下功夫。
房间总有住腻的时候,山也总有爬累的时候,但是可口又合心意的饭菜却是可以让人留恋和想念的,所以说到底自己家开办的农家乐能不能留住客人,还是得靠当家人的掌勺手艺。
从外面回来的男人们最少都有十几年的厨房工作经验,只是简单的做饭炒菜一点都难不住他们,他们需要的是特色菜,是能够区分自己家与别人家不同的,独属于他们的菜肴。
宝大厨最近回家的时间都很晚,为的就是为各家各户研制和加强他们的特菜肴,务必让每一家每一户的农家乐都能有自己的特色。
过程真的很辛苦,但结果却好到出乎大家的预料,不但每家每户的特色菜都成功的被研发出来,就连宝大厨自己都深感收益颇多。
这些外公的‘老’徒弟们,各自在外闯荡十几年,除了从宝老爷子这边学到的基础之外,十几年不同地域不同菜系的冲刷和实践让他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这些人里有去过川蜀地区擅长川菜的,有到过云贵地区擅长滇菜的,有到过江浙地区擅长淮扬菜的,有找寻过师门的发源地擅长鲁菜的,甚至还有远赴西域和港澳台地区,因而擅长西北料理和粤菜客家菜的人。
几十位拥有着深厚功底的大厨们凑在一起,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和交流,不但特色菜开发的无比顺利,各自对厨艺的理解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以往这些大厨们拿手的东西总要遮掩一下,不是小气而是因为这是一家人吃饭的东西,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句话虽然难听,但仔细品品也还是有道理的。
但是现在他们不用担心,因为这是生养他们的村落,这里的人不但是他们的亲人,更是同门师兄弟。
大家从小一起长大谁不了解谁,敢对自己家人动坏心,那倒霉的肯定不是他们。
宝大厨是这群人当中年纪最轻的,也是唯一一个徒孙一辈却有资格参与进来的,故而‘师伯’们对他可谓是尽心尽力,只要是知道的绝对倾囊相授,恨不得把一身的本领全部教授给他。
有些东西是绝对靠书本、理论和自我研究总结不出来的,尤其是技术上的事情,有时候懂行的人点拨的一句话,比一个人闷头学一年都有用。
徜徉在烹饪知识与技术中的宝大厨贪婪的吸收着周围的一切,拼命的把这些都归为己用,一点一点的壮大着自己。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