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秦府。
宋彦铭一下马车就被护卫交给了管家,陈管家和蔼一笑,谦恭地在前引路,带宋彦铭去他家大人的书房。
秦府给人一种古朴庄严之感,院落方正,布局对称,一砖一瓦都透着简洁沉稳。
沿着宽阔的甬道步行片刻拐进一个院子就到了秦知许的书房,书房阔大舒朗,分三间屋子,最外面是一间清雅的茶室,供会客议事之用。
宋彦铭刚到茶室门口,秦知许就迎了出来,他一身家常玄青长袍,比之两年前那身轻甲少了肃杀之气,整个人和煦不少。
“我比你年长几岁,叫你宋贤弟可好?”
宋彦铭含笑点头,向秦知许长揖一礼,“不敢当,秦大人别来无恙。”
“诶,莫要客气,来,还有两位客人,我给你引荐一二。”秦知许顺手抓过宋彦铭的手臂,引他走进室内。
宋彦铭见茶室里还坐着两人,一位与秦知许年龄相当的中年男子,身着墨色圆领衣袍,目光深邃,气度更甚于秦大人;另一位倒是熟面孔,正是那日被女儿撞到,与他相谈甚欢的桓翊桓公子。
“这位是老夫挚友,呃……赵先生。”秦知许笑着向他介绍。
宋彦铭为官清正却不古板,见秦大人对这位并未表明身份的赵先生态度郑重,自也长揖到底,礼貌周全。
赵先生双手背在身后,朝他微微点头致意,动作轻缓,却自带威严。
“这位你见过的,桓翊桓大公子,其父桓柏与我是至交。”秦知许手搭在桓翊肩上语气亲切,爱重之意尽显。
“宋大人安好。”桓翊躬身见礼,一身竹青长衫衬得他挺拔如松。
“桓柏……”宋彦铭沉吟片刻朝秦知许求证,“可是镇北大将军?”
“正是。”
宋彦铭闻言不由多看了桓翊一眼,早就听闻大将军桓柏之子有逸群之才,郎艳独绝,世无其二,如今对上了,果真名不虚立。
寒暄几句后,秦知许引三人落座,很自然地坐到了赵先生下首,宋彦铭心中略一诧异,对这位赵先生更恭敬了几分。
宾主一番闲聊,多是问一些安平县的风土人情,以及作为一县之长的为官心得,提到两年前宋彦铭以身堵口的壮举时,在场三人皆对宋彦铭表示敬服。
当然,话题不免提及去年秋后问斩的彭州军首领徐术之事,秦知许毫不避讳地怒斥了彭州军的腐败,积弊多年才会隐患重重,置万千百姓于危难。
“好在大宁朝有明主,秦大人公正无私、勇武果决,总算令罪臣徐术伏法。”
宋彦铭此番感叹无比真切,两年前他四处奔波却求助无门之时,他对朝廷是失望的,直到那日秦大人如神兵天降助他抗洪,后又以雷霆手段查明彭州军首领的数宗大罪。当众人皆以为徐术会因祖上之功勋免于责罚时,朝廷一纸诏书解散彭州军,首领徐术罪不可赦就地问斩,但因祖上拥护之功,仅褫夺徐家世袭爵位,家人不受其牵连。
“哦?你当真这么想?”赵先生饶有兴味地看向宋彦铭,方才他谈吐得宜,对事对物见解独到且有一颗赤子之心,他十分满意,此刻如此感叹他便有些好奇。
“不法古不修今,法不阿贵,上位者如此,实属不易。”宋彦铭平静与之对视,眸光清亮。
不盲目遵从祖训,明辨是非,奉法而为,又酌情得当不牵连其子孙,此举确实英明敢为,然大宁朝以孝治天下,解散彭州军确实违了祖训,容易引起非议,故而能下此决断实属不易。
“嗯……”赵先生脸上透出丝笑意,起身走到窗边,似是在看外面的风景,片刻后他回头问宋彦铭:“奉安说你带领修筑的大坝十分牢固,还能精准预测晴雨,是个既博学又通实物的人才。”
宋彦铭忙起身谦虚道:“是秦大人过誉了,宋某只是都粗浅涉猎一些而已。”
赵先生朝宋彦铭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凝眉沉思片刻后忽道:“京城要营缮惠民堂十余处,若命你主管,可能胜任?”
宋彦铭脑中有如电光火石擦过一般,这语气哪是什么普通的赵先生,这气度这威压,明明该是当今圣上才对,刘燳……音同“赵”……!
他再不敢再直视对方,起身再次长揖,声音因紧张激动而微微颤抖,“在下定竭尽全力!”
“嗯……”赵先生满意点头,朝桓翊招了招手便提步朝门外走去,“让他们两人再叙叙旧,郎怀跟我走吧!”
桓翊应了一声朝秦、宋二人拱手作别,迅速追上已走出书房院门的赵先生。
“这宋彦铭确实不错。”赵先生语气轻快。
“是,恭喜皇上又得一有为之臣。”桓翊轻声应和,眼中闪过丝神采。
此人确是当今圣上宁惠帝,他脚步不停,回头瞥了眼落后他两步的年轻人,淡淡道:“几位相爷多次向朕举荐你,你若为官,自也是有为之臣。”
桓翊闻言神色微敛,“陛下您又不是不知,晚辈自认字那日起就听无数人夸赞有经天纬地之才,哪里能信的,父亲常教导晚辈为官不易,晚辈能力尚且不够,怎能入仕?”
宁惠帝眼眸深沉,不置可否,嘴角却隐隐透出丝笑意,似乎很满意这个回答。
很快就到了秦府大门口,车驾已等候在外,临上车前,他朝桓翊温和一笑,“若有闲暇多进宫看看你姑母。”
“是。”桓翊躬身到底。
看着宁惠帝远去的车驾,桓翊揉了揉眉心,不加掩饰的疲态尽数显现。
方才皇上脸上一闪而逝的笑意他没有漏过,即便这一世他没有入仕,皇上对桓家依旧保持着忌惮和警惕。
那么上一世,有镇北大将军的父亲,盛宠多年的皇后姑母,以及十八岁就高中状元强势进入朝局的自己,这样的桓家,怎能不成为天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桓家绵延百年,一直能够与时推迁,源于桓家有个不成文的祖训,那就是桓家子弟隔几代就有人会择幼年皇子为其师,不论嫡庶亲疏,而他们选中而辅的皇子,大多会以出众的能力登上帝位。绵延不绝的帝师便已拥有了绵延不绝的富贵尊崇,故而桓家人只为帝师,轻易不会入仕。
桓翊的父亲桓柏是个例外,他是桓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武将,陪当今圣上外击蛮夷、内平叛乱,是宁惠帝的肱股之臣。
桓柏忠君爱国,并无野心,一代武将本不会引起皇家忌惮,然而紧接着桓家出了第二个例外,那就是桓柏的亲妹妹,也就是桓翊的姑母桓姝。世人大多以为桓姝为后是因着母族的强势,实则桓家无意成为外戚,桓姝被皇帝看中源于世人最不信的真爱,情难自已。
桓姝聪慧通透,于感情上容不得瑕疵,她嫁皇帝只是为其人不为后位权势,故而被立为皇后那日便一杯绝子药断了生育,以此明志。
桓翊金榜题名时,本该解甲归田的桓柏却犹豫了,大宁朝文强武弱,他还没有出色的接班人,他不放心离开镇守多年的边疆,他以为皇帝也是如此想的。
思及此桓翊不由苦笑,那时的父亲糊涂,自己也糊涂,在天家眼里忠心是经不起考验的。
他们父子低估了皇帝的心胸,还有桓氏族人由他们的改变而生出的妄心。
想起最后那几年疲于奔命,为拯救家族心力交瘁的自己,他悔不当初,更悔的是在家族大厦将倾时娶了她,他该等等的,他不该任性那一次。
桓氏族里最年长的二叔祖说,桓家祖先曾救过一个术士,术士预言,桓氏家族有四百多年的气运,此时不过两百一十八年。二叔祖说他见过那位术士,术士说,桓家这一代有劫难,不过不必忧虑,桓翊能够救家族于危难。
他不信,他太累了,大厦将倾,凭他一人之力,怎能力挽狂澜?
二叔祖坚信他是桓家的希望,可二叔祖不知,宋时祺是他的希望,他的希望死了,在他怀里,那么的冰冷僵硬,眼睛闭得那样紧,连最后一眼都不愿看他。
他的希望死了,他也就死了。
后来,二叔祖带他找到了行将就木的术士,他用自己的性命,和桓氏余下两百年的气运,献了祭,于是便有了这一世的重生。
此刻,桓翊清俊的面庞现出一抹温柔。
两年前,他重生后第一次见到她,那样的猝不及防,他几近失态。
十岁的她,他两世来也是头一次见,那样的鲜亮,那样的明媚。洪水袭来的那一刻,她脸上满是恐惧,他心如刀绞,重活一世,他怎会让她父亲再度受伤?
看着她朝自己的方向奔跑,他想出声提醒,却动弹不得,亦如前世那次初见,还是避无可避的碰撞,却点亮了他两世的生命。
那抹温柔牵着桓翊嘴角向上勾起。
她来京城了,终于。
一声鹊吟从头顶的柳树上传出,桓翊抬头,笑容漾开,阳春三月,喜鹊枝头报喜,她的生辰快到了。
他招手唤来不远处等候多时的小厮墨三,低声询问,“上月我定的九玉连环可做好了?”
“碧轩堂的掌柜昨日递信来说好了,小的正准备今日得空去取。”
“就现在吧,我亲自去。”
墨三掩去满眼的惊讶,垂首应是,他多久没见少爷笑过了?他记不清了,反正,这么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