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棒子是什么

前路难测。

顾正臣也不清楚朱元璋到底怎么想,又准备将事情做到哪一步。

历史已经改变了许多,空印案没有出现,藩王分封也没有进行,火器军的出现也改变了作战方式。

当下的大明与历史中的大明已有诸多大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有所改变的朱元璋会不会踩着胡惟庸的脑袋废掉丞相制度,这也是说不准的事。

无论如何,顾正臣打算回金陵之后就装孙子,低调再低调,最好是让人将自己忘了。

一旦卷入漩涡,想全身而退都难。

万一哪天老朱老了,想起来自己和胡惟庸有过一腿,笑呵呵地打过招呼,还反对过他分封诸王,担心有朝一日朱标被架空,让自己带着铁券去找孟婆换一碗汤,那可就亏大了。

李景不知道顾正臣在想什么,但看他一会嘚瑟,一会咬牙,一会吐口水的样子,总感觉这个定远伯有些不正常。

黄森屏、萧成站得远远的,不想和顾正臣扯上关系,也不知道他在臆想什么……

出辽东湾,折向威海方向。

看着茫茫无际的大海,顾正臣想到什么,指着东面海域道:“棒子就在那边吧?”

“棒子?”

李景茫然。

海面上没棒子啊。

黄森屏歪着脑袋,问道:“定远伯说的棒子,是什么?”

顾正臣咳了咳:“高丽是不是在海的那边?”

萧成眨眼。

高丽就高丽,什么时候改名叫棒子了?

李景脸不自然地笑了笑:“高丽啊,

确实在那边,不过还有些远。”

“去那里,要多久?”

顾正臣问道。

李景打了个哆嗦,后退一步,有些惊讶地说:“定远伯,这可使不得。没有陛下旨意,谁也不敢轻易跑到高丽去,万一挑起边衅,坏了陛下名声与国策……”

顾正臣呵呵笑了笑:“挑起边衅?高丽原本还知道首鼠两端,玩的是一女侍二夫的把戏,可如今呢,他们已彻底倒向元廷,换言之,高丽是大明的敌人,也是元廷在东北的一个支点。你们以为纳哈出的战马全是草原上的?不,还有高丽送去的!”

李景知道这些,但还是直摇头,看向工部尚书赵翥,希望他能说句话。

赵翥仰头看天,不发一言。

顾正臣不是一个鲁莽之人,他若是认为需要去高丽走一遭,那说明他能承受去了的后果,自己瞎操心啥。

顾正臣很想去高丽走一走,但现在不是时候,也不具备条件。

因为老朱瓦解了新火器第一军的火器,如今自己手里最多的就是弓箭,靠这点东西去高丽,打几场小的胜仗应该没问题,但想要攻城掠寨,打歼灭战很难,更不要说给高丽一个深刻的教训。小打小闹只能让高丽更追随元廷,要打,就得将棒子折断才行。

“相对高丽,我更想去日本国走一遭,不过若当真有那么一天,你们——可就是,百无——”顾正臣止住了嘴边的话,转而道:“回家吧,累了。”

目前大局来看,朱元璋不可能征伐高丽,从元朝征讨日本结果被大海折损惨重的前例来看,哪怕老朱不喜欢日本国,也坚持将其纳入不征讨名单里。

说白了,怕损失,怕成为第二个纳哈出。

顾正臣没办法告诉这些人几百年后的事,说出来他们会认为自己神志不清,更会嗤笑弹丸之地如何能肆虐我中华!

罢了,回去好好弄点人才,早点准备初期工业基础吧。

无工业,无大国。

无人才,无工业。

回家。

宝船虽大,但在大海之上并不显笨重,行进速度也不算慢。只是海路远,又没有顺风顺水,以至于航程有些漫长,直至八月五日,宝船才进入长江口。

很快,消息传入金陵。

武英殿。

朱元璋听闻消息,对从凤阳归来的朱标道:“他要回来了,你认为如何迎接合适?”

朱标肃然道:“儿臣以为,顾先生此番大捷意义非凡,绝非斩杀纳哈出五万余将士、俘虏一批战马那么简单,其以身入局,亲自掌控与测试火器,是为大明开出一条以火器克制骑兵的道路。新式火器已成,当以重礼迎之。”

朱元璋起身,颔首道:“朕也没敢想过他竟如此有胆魄,或者说,没想过他对火器是如此自信!抽空远火局,几战灭敌六万余,经历了野战、攻城战、守城战,甚至后面还将火器用在追击战上。冯胜称其为火器第一人,吴祯称他是鬼才之将,廖永忠

直言这小子可与国公比肩。”

“这群人往日里眼光极高,难得如此称赞一个人。你说得对,他以身入局,亲测火器,他践行了当年给朕的承诺,找到了以步克骑的路!这些年来,朝廷投入到远火局里的钱财不仅没有白花,还带来了不少好处,是时候将侯爵给他了。”

朱标心头一喜,行礼道:“父皇英明!”

自顾正臣的辽东捷报传回,哪怕诸臣诸将屡屡为顾正臣请封,可父皇始终不置可否,从来没有提过为顾正臣封侯的话,以至于不少人在揣测父皇是否有其他用意。

现如今父皇开了口,事情就算是尘埃落定了。

封侯!

顾正臣恐怕是大明开国以来最奇特的一个侯爵吧,他文官出身,毫无背景,也没有经历过开国之战,仅仅用了六年光景,便凭借军功封侯!

朱元璋沉思少许,再次开口:“传话礼部,船靠龙江码头,朕率文武迎之!太子,你也随行!”

“儿臣领旨!”

朱标面露喜色。

定远伯府。

沐春跑到后院,对正在推着顾治平小车的张希婉喊道:“师娘,师娘,师傅要回来了,三日后清晨返京!”

张希婉听闻,面带笑意,将顾治平抱了起来,轻柔地说:“来,再喊一声父亲让娘亲听听……”

顾母掐着手指算日子,时不时看天,良久才对陈氏道:“三日后,晴,正是回家好时候。这一次他总不会短时间离开金陵了,吩咐下去,

今年中秋节府里大庆,有多少亲戚,都给召到府里来,不要吝惜钱财,热热闹闹过一次团圆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