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借刀杀人

第427章借刀杀人

看韩思忠现在的情况,陈青兕便知他处理不了自己面对的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种情况韩思忠无法对太子李弘说,更加没有办法对武敏之说,只能独自一人承受。

上官嫉妒,同僚看不上,下属不屑,跟社死没有区别。

陈青兕看着无助的韩思忠,知他若非无计可施,不会特地来寻自己。

想要解决难题,对于陈青兕来说很容易。

只要想法子让韩思忠换个新的环境就好。

现在他是兵部尚书,跟百济的刘仁轨与之是至交,对青海湖的席君买有知遇之恩,东北营州的程名振,陇右鄯州的苏定方关系也不差,同西域的裴行俭固然素未谋面,却也因苏定方的举荐,建立了往来。

将韩思忠这样颇有能力的人,安插入他们任意军中,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正想开口,但心念电转,又有了新的想法也许让韩思忠留在长安,留在东宫对自己会更好一些。

韩思忠面对的情况,其实并不难解。

归根究底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这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陈青兕道:“想要改变你所面对的问题,其实不难。最简单的办法是换一个环境,只是问题自身得不到解决,换一个环境,结果不见得就比在东宫好。在东宫至少太子仁厚,敏之性子固然不羁,不够沉稳,可对于自己人却是极好的。何况你我相识一场,人在京中,真要遇到什么事情,也能帮衬一二。”

这话说到韩思忠心里去了,其实他也不想离开。

武敏之出手阔绰,李弘也是一个仁厚之君,跟在他身旁,万一他登上大宝,自己岂不跟着腾飞?

换一个环境,哪有现在的机会?

只是眼前的困境,他实在没办法解决。

韩思忠作揖道:“还请先生赐教。”

陈青兕在担任谕德的时候,对东宫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当即指点他拉拢分化之法。

韩思忠听得是津津有味。

陈青兕肃然道:“这些手段可以用,效果也很好,但终究是外门之法。手段只是手段,你自己若不作出改变,最终还是一场空。前日球赛,伱后半场的表现,确实差劲了些。”

他用上了“差劲”两个字。

韩思忠脸上羞愧难当,他也知自己表现不佳,但程家那伙疯子后半段的表现就跟打仗一样。

不过就是一场球赛,何至于如此拼命?

陈青兕似乎看破了韩思忠的心中所想,说道:“或许在你看来,不过是一场球赛,无必要如此拼命。但连一场球赛,都无勇气拼斗,真上了战场,面对生死抉择,又会如何。”

这话瞬间让韩思忠急眼了:“这怎么一样。”

韩思忠也不愿留下懦夫之名,在这个身为大将不穿着明光铠一马当先都会找到质疑的存在,真要给质疑连上阵杀敌的勇气都没有。

别说是他人羞辱,他自己都过不了这一关,强调道:“真要上了战场,我韩思忠但凡后退半步,便愧对三十年的苦练。”

陈青兕道:“韩司戈这话你信我信,但没有任何作用,得让你的属下相信,得让你的同僚相信,更得让你的上司相信才是关键。”

韩思忠默然无言。

陈青兕谆谆教诲,有些人可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有些人不适合如此。

便如陈青兕,就他这出身,如果不高调,谁有兴趣认识一个田家翁?

“东宫是一个很高的舞台,你能进入其中,是难得的机遇,因擅马球为敏之看中,从而有今日更是难能可贵。越是如此,越得抓住此番机遇。如果连送到眼前的富贵都拿不住,还能指望什么?”

陈青兕这话说的有点重。

韩思忠却是听明白了,虽说只是一场马球比赛,但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现在自己的表现大失所望,东宫那些嫉妒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人,只怕更如此了。

一时之间,悔恨交加。

“先生大恩大德,韩思忠没齿难忘。日后有用得着思忠的地方,只需先生来个信,思忠莫敢不从。”

韩思忠深知陈青兕的能耐,如能傍上他这条大腿,对自己的未来,大有好处。

陈青兕也不多说什么。

他并不打算将韩思忠发展为自己的暗子,这在东宫安插暗子的做法太疯狂了。

李弘或许察觉不了,但李治、武皇后都不是吃素的,有些事情只要干了就会留下把柄罪证。

不过只要有了这一层关系,在关键时候或许就能用得上,也不会惹人怀疑。

即便用不上,也不损失什么。

随着封禅的日子临近,周奎对于武易安的调查也一步步揭开了答案。

武易安对自己的行踪还是做了一些隐瞒的,并没有在过所里直接写明最终目的,而是利州拜访族中长辈。

当年武士彟在利州当任都督,不少武家人投奔,在利州落脚。

武易安去利州的理由合情合理。

但他的去向跟武敏之透露的消息明显不同,而且利州位于西益州也就是汉中区域,说不上繁华,却也有自己的特色。不至于饥渴无聊至一回到长安就忘乎所以,四处惹事。

得此消息,陈青兕更加确信此事有鬼,随即深入调查。

得到了确切的答案。

“陈先生,武易安去的是巂州,具体去巂州何为,还在调查。”

陈青兕听出了周奎语气中有股异样的情绪。

想起了周奎就是跟着陈硕真谋反,就给发配到南中的郎州。

郎州较之巂州更远。

郎州已经深入云贵地区了,属于十恶不赦的死囚流放之所。

而巂州情况相对要好上许多,大多是官员流放之所。

“巂州?”

“流放官员之处?”

“李义府!”

陈青兕一瞬间就想到了李义府,豁然开朗,低声道:“我明白了,武易安大半是去寻李义府去了。”

武皇后最大的问题是身旁无人可用,她自身权谋过人不假,但贵为皇后身居高阁,无法自如施展。没有人给他提供第一手有用情报,她的好主意在对下实施的时候,可能因为

李义府一旦得到特赦,就算恢复不了往日身份,以他的才智若能为武皇后所用,一内一外,将会成为一个极难对付的组合。

&t;divtentadv>武皇后自封禅礼献失败以后一直无声无息,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她也意识到身旁都是一群不堪大用的阿猫阿狗的苦楚,打算给自己招揽可用之人。

周奎惊愕道:“当初李义府给郎君算计,天怒人怨,还有回归的可能?”

知道李义府是被陈青兕设局扳倒的人不多,周奎是为数不多的知情者,关键人物清虚子就是他从江南请来的。

陈青兕道:“若是其他时候,很难。现在是关键事情,有一个封禅大赦,只要操作得当,李义府有大概率出现在名单之中。”

周奎也知李义府的厉害,说道:“郎主,要不要属下趁此机会去将他?”

他作了挥刀的手势。

陈青兕摇了摇头,道:“这是下下之策,迫不得已,无必要如此。”

陈青兕知道官场的规矩,闭目沉思了片刻,脑中电光一闪,突然想到一人,饱含深意的笑道:“相比我们,有一人更不愿意见到李义府的归来。”

周奎是一位很合格的属下,尽管他心中好奇,却也没有多问,只是等着听候安排。

陈青兕让周奎靠近一点,作出了安排。

洛阳慧慈坊。

一个五旬儒生慢悠悠的入坊,走进了一处名叫悬报馆的地方。

管事人见到儒生,眼眸中先是闪过一丝鄙夷,随即热情的招呼:“见过李给事中。”

悬报馆并不是朝廷的机构,而是由城中豪绅自发修建的一处抄录朝廷政策指令的地方。

这源于一个传统,但凡一统王朝都少不了地大物博的特点,以至于远离中原行政中心的州府对于朝廷的风向一知半解,对于很多政令无法落到实处。

为了更好的掌握官方动向,地方州府会自己出资在京畿地安排一个办事处,跟后世的驻京办一个意思。

都是古人玩剩下的

驻京办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接待自家入京的述职官员,一个是将京中的要事,朝廷的政令传给地方,让地方知道朝廷的大略方针。

而悬报馆就是给各地的驻京办的官员抄录朝廷政令的地方,他们抄录的资料也叫做邸报。

各地的驻京办为了方便行事都将办事处安排到悬报馆的周边,也就是慧慈坊。

悬报馆除了安排抄录,还有免费的茶水供应。

让入京述职的官员有一个歇脚联系的地方,而豪绅们则通过这种方式结识各地的官员,从而寻机培养人脉。

这种情况对朝廷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未来朝廷会自建进凑院避免这种情况。

但现在朝廷并没有顾及此处。

给事中最初是作为加官存在的,可以随时出入宫禁,随侍皇帝,多为皇帝信任的内朝重臣。但随着李世民对于谏官的放纵,给事中逐渐褪去了内廷近侍的色彩,成为可以搅动舆论的谏官。

谏官嘛!

大多都是寻机挑事的存在,找茬是他们存在的价值意义。

故而有一部分给事中会来悬报馆听各地来京述职的官员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谈论各地的风土民情以及地方政策等问题。

如果听说何地出现了政策失误或者官员腐败懒政无能等问题,那就捡到谏言的功绩了。

给事中出入悬报馆是很常见的事情。

这位李给事中也是奔着此目的来的。

随意坐到一个茶座前,听着各方口音汇聚的述职官员说着朝政,听得津津有味。

有说江南事情的。

“青溪县县令韦暠打算花费重金在新安江江畔建造一座大型的书院,此事若成,吸尽江南文气矣!”

他说这话的时候,又羡慕又气愤。

同为江南的官员忍不住附和:“一个陈先生,成就了整个青溪县。青溪文风之盛,冠绝江南。书院所设之地,便在青溪诗会的原址。再让陈先生题字作匾,我等如何留住县里人才?”

有的在说凉州之事

“凉州万家灯火,不需三年,势头怕是要超过汴州,仅次长安、洛阳。”

在大唐长安、洛阳是两个巨无霸,地位极难撼动。

次之就属汴州,汴州位于水陆要地,中原腹地、黄河之滨,南北运河的节点。

借运河之势,汴州发展的尤其迅猛。

但因丝绸之路的繁华,凉州发展之快,竟将汴州比下去了。

“某觉得这是苏邢公与裴长史的功劳,苏邢公横行西域,兵锋直插咸海,无人可敌。裴长史在西域,恩威并施,西域诸国,皆服之。西域安稳,方才令得商路通畅,凉州亦因此而得大利。”

诸多官员各抒己见。

李给事中也听得津津有味。

便在这时,他突听一人说道:“再过不久,陛下将行封禅之事,封禅之后,必将大赦,听说李义府昔年好友,已经在操作,借用此次大赦机会,令之调回长安。”

悬报馆里的官员大多都是各地入京官吏,对于李义府没有多少感觉。

但李给事中却是脸色煞白,心寒胆裂,脑子一片空白。

李给事中真名叫李崇德,他出身赵郡李氏,当年李义府多引腹心、广结朋党,权势熏天,但因为人自卑,常为人笑出身底下,自己也引以为耻,于是自称出身赵郡李氏。

李崇德受李义府胁迫,既恐惧对方势大,又有心抱李义府大腿,将李义府抬进了赵郡李氏的族谱,给了李义府赵郡李氏的身份。

但是随着李义府遭难,被贬流放巂州。

李崇德又将李义府从赵郡李氏中除名,将之赶出了赵郡李氏。

五姓之一的赵郡李氏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笑话,李崇德更是笑话中的笑话。

这也是之前这位李给事中受到鄙夷的缘由。

李崇德深知李义府的能力手段,深知他的小鸡肚肠,如果让他回京,自己绝对讨不得半点好处。

李义府的话题没有多少人关注,很快就过去了。

但李崇德却是大汗淋漓,手足无措。

不行,绝对不能让李义府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