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二还能咋样,儿子跟闺女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他们也是为了这个家不是。
要说他心里不难过是假的,爹娘太伤他的心了,难道他家不是早早就被分了出来。
爹娘来了之后要说跟他一起住,他倒是没什么话可说,他现在日子好过了,养两个老人也是应当的,可凭什么要让他把家里辛苦赚的银子跟铺子分给他大哥跟三弟。
作坊内,苏鱼听来报信的苏大说了事情的经过,收拾好便去喊上她娘一块回家。
“鱼儿,家里可是出了什么事?”
莲氏这会儿正在作坊里忙着,想着要是家里不出事的话,女儿是不会来喊她回家去的。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大哥回来了,不过娘你也别担心,大哥身上的伤是假的,为的是骗我爷奶他们,这会儿大哥正在屋子里躺着呢,你到时候见了可别着急上火啊。”
苏鱼就怕自家老娘多想,所以一来就先把事说清楚,莲氏也不担心大儿子,只是这样好吗。
“鱼儿,咱们这样骗你爷奶跟大伯他们好吗?”
“当然,你又不是没听到昨晚爷说的那些话,把铺子跟银子分给大伯跟三叔,凭啥!那可是我们家辛辛苦苦赚来的,你说让我给他们几百两银子我倒是不介意,给就给了,可你看他们胃口那么大,不搞这些事出来,恐怕最后被撵出门的就是我们一家了。”
莲氏想想,把他们一家赶出去这事,老宅的人还真能干得出来。
“好,娘听你的,你怎么说娘就怎么做。”
“这才对嘛,娘到时候只要看我的眼色行事就是了。”
母女二人商量着回家,现在小门锁了,要绕到大门那边多走不少路,等两人回到家的时候,邓婆子那的药都差不多要熬好了。
老宅的人都没在主院这边,而是去了后院,在一屋商量接下来要怎么做。
“爹,娘,要不我们不要老二一家的铺子啥的,只要给我们银子就成,咱们拿了银子还是回老家去,老二一家也不知道得罪了什么人。在这里住下去,我怕我们连命都没了。”
季氏这也是早上听了女儿的话,这会儿又听说老二家认回的儿子在外面又遭了刺客,才会有这想法。
苏辰抬头看了他娘一眼,倒是没说别的。
在苏家苏辰一般都不会发言,平时只会闷头读书,但不得不说苏辰是苏家最大的受益者,苏家人挣的银钱大多数都花在了他念书上。
在苏辰看来,老家的书院又怎么比得上京都城,就算他进不去国子监,在京都城的书院念书,他考上前三甲的希望要更大一些。
“不行,不能回老家去,辰哥还要在这边念书,后年就要考试了。”
季氏也才想起来儿子还要念书,便不说话了。
苏老大看了自家媳妇跟儿子一眼。
“娘,我觉得孩他娘说的没错,咱们可以跟老二家多要些银钱在别地买宅子,不过要离老二家远远的,省得被他家给拖累。”
苏老三两口子今天刚被打了一顿,这会儿还心有余悸,听了苏老大的话也觉得说的道理。那些个铺子都挂在老二家的名下,要是他们把铺子要过去别人不知道,说不定也会当成是老二家的铺子来找麻烦,要是他们有了银钱另外开铺子的,这烦恼不就没有了吗?
李老太见两个儿子都同意只要银钱,铺子跟作坊不要了倒也没有反对。
“那就先这样,你们这段时间查查老二家到底有多少银钱,查清楚了再说。”
就在这时,屋门被人从外敲响。
“老太爷,老夫人,外面来了母子两说是大姑娘的婆家,过来接大姑娘回去。”
苏老大上前开门,见来的是邓婆子。
“你先把人请进来,我们马上就到。”
“是,大老爷。”
对于陈家母子,老宅的人都熟悉,先前苏梦还没嫁到陈家之前,陈家母子来过几次,陈家树还好,可陈母哪次都是高高在上的模样,所以老宅的人对于陈家并没有多大的好感。
而主院这边,苏鱼跟莲氏本来想着回来还要表演一番,没想到等她们进门的时候,老宅的人全部都在后院那边,倒是省了她们不少的功夫,但也同时说明,他们一家人包括刚认回的大哥,在老宅人的眼里什么都不是。
一家四口在苏严的屋,邓婆子先是报到这里的,苏老二便让邓婆子去后院通知他爹娘跟大哥他们,自己则先出来招呼人。
陈家人是昨天丫鬟青儿回家之后,才知道苏家的老二竟然在京都城做生意混的还挺好,虽然陈家只开了一间小小的杂货铺,但同为生意人,陈家母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跟苏老二家拉上关系,或许他们一家可以在京都城做点别的生意。
杂货铺虽然挣钱,但挣的也不多,每月除去一家子开销之后也存不下什么,可谁又不喜欢钱多呢。
可等陈家母子到了苏家才知道。苏家老二这哪里是混的挺好,这里混的不要太好,看看这大宅子,在看看屋子里的摆设,他们一家就是在干个十年也买不起这样的宅子。
母子二人此时正局促的坐在椅子上,桌上放着一小碟子点吃,手边还放着一盏茶。
苏家以前是没有这些的,苏老二夫妻两个不懂,苏鱼也不是个讲究人,但自从苏严被认回来之后,时不时就会有人来找他,尤管家当家之后便置办上了。
只是苏家只有一个丫鬟,还被苏鱼喊去管着胭脂作坊,上茶这事也就只有吴氏来。
没让母子二人等太久,不多会儿屋门口走进了一人。
母子二人赶紧从椅子上起身。
“坐吧,你们是来找梦儿的,她在后面马上就到,你们坐着等一会儿。”
苏老二说完之后并没有上座,而是坐在母子对面的椅子上。
“你就是苏二叔吧,我叫陈家树,是梦儿的夫婿,这位是我的母亲,我老是听梦儿提起二叔你,不想今日才能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