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 91 章

朝堂上最不缺的就是一波又一波的人,有人倒下,自然就会有人站起来。

而且再来发难的,就不是那些乌合之众了。

既然是有关田地改革,必定是要牵扯到户部的,户部尚书蔡有志率先开口,他的态度很谨慎,没有上来就反对或赞同,而是想请沈玉耀将折子给他看看。

因为这两个政策并不是沈珉玥自己想起来的,那折子是昨天晚上,沈珉玥对这两个政策的想法。

她就像是拿着答案想过程,写出来的解题过程有些地方过于想当然。

蔡有志为官数载,沈珉玥的折子到他手时,他粗略看一遍就能挑出不止一个毛病来,可无论毛病再多,这份国策,亦是上上之选。

大庄百废待兴,各地百姓急需休养生息,这种情况其实和摊丁入亩政策实行时的清朝有的一拼。

而一条编法,又名一条鞭法,本质上只是给摊丁入亩来打基础的,此刻沈玉耀让沈珉玥一起拿出来,无非是为了为骨架填充血肉,让它变得更加具体,难以反驳。

蔡有志这一看就看的时间有点儿久,在他身侧的于数已经非常的好奇了。

真的很想看一眼!蔡老头你到底看完没有啊!

于数几次欲言又止,他如此客气,自然有不客气的人。

“无论是什么国策,也应先与尚书和国相们商量,随后再呈给殿下,六公主此举,不合规矩。”

陈明很想看看上面写的什么,也好让他尽快找到可以攻击的点,但是他不敢从蔡有志手里抢东西。

于是开始没事儿找事。

沈珉玥简直不想搭理陈明这个老混账,但是对方目前还是一个高位官员,堂堂御史,不搭理对方显得她心虚了似的。

沈珉玥皮笑肉不笑的看了陈明一眼,“请殿下降罪于臣,臣见诸位大人吵嚷不停,为国心切,未免耽误政事,在早朝上直接将折子拿了出来,太不合规矩了。”

沈珉玥的话,看似是在请罪,实际上是在嘲讽群臣不务正业。

能站在朝堂上的大臣没有一个傻子,他们都能听懂沈珉玥的言下之意,只是有人装疯卖傻,假装听不懂,有的则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当沈珉玥在说别人。

也有如陈明这种,明明吵架的人里没有他,却偏偏要对号入座,认为沈珉玥是在侮辱他的奇葩。

陈明冷哼一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殿下,臣要参六公主嚣张跋扈,昨日将一国子监学士扔出学堂,那位刘学士考中进士后便入国子监教书育人,十几载光阴,没有功劳亦有苦劳!六公主不分青红皂白,便将人直接从学堂中扔了出去,让刘学士成为京城笑柄,羞愧欲死,还请殿下为刘学士做主!”

陈明本来不太想今日弹劾沈珉玥,沈珉玥的举动究竟是因为什么,还待详查,毕竟是宗室女子,名声重要,不能轻易攻击。

但谁曾想到,沈珉玥在早朝竟然拿出什么摊丁入亩之政,听听那政策是什么内容!丈量土地,将丁税并入田赋!

家中田地多的要多缴税,家中登记在册的人口多的要多缴税。

在朝堂上站着的这些大臣,哪个家中田地不多,哪个家中人口不多?

这就是伸手从他们的口袋里往外掏钱!他们能同意才怪了!

“殿下,刘学士此次去女子学堂教书,亦是受人之邀,他一时好心,赴约前往,大概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毕生名声会毁于一旦!六公主直言他不配为人师表,若是任由六公主一言断人未来,那怕是要寒了天下有名之士的心啊!”

“没错,还请殿下明察,替民做主!”

沈珉玥想过她拿出这个折子会受到一波波的攻击,但她没想到,这攻击会来的如此之快,一波接一波,根本不给她喘息的机会。

这群人,看到三言两语不能扳倒她,就开始想着法子的挑毛病了!

沈珉玥眼底闪过一丝冷光,张嘴又要为自己辩白。

沈玉耀抬手制止了。

“闹够了吗?闹够了,就好好看看摆在你们面前的国策,告诉孤,此策是否能实行,会遇到什么困难,又该如何解决,最后会给大庄带来什么改变。”

沈玉耀是真的不想听这群人在这里说一大堆废话,那些废话除了攻击别人以外,有任何作用吗?

陈明没想到沈玉耀会直接避重就轻,他们在弹劾沈珉玥!不是在胡闹!沈玉耀怎么能用如此轻慢的态度对待御史言官!

“殿下!六公主此举不妥,若不加以惩戒,恐会有损皇室威名啊!”

“陈御史。”

沈玉耀起身,这个动作让心不在焉的大臣们不自觉的看向她。

想要看看太女究竟要干什么。

沈珉玥同样看着沈玉耀,在众目睽睽之下,沈玉耀拿起放在一旁的宝剑。

那是皇帝佩剑,挂于朝堂之上,名为镇国剑,寓意震慑四方,镇国安邦。

相传高祖的剑便是镇国剑。

高祖的那把剑已经被葬入皇陵,但是这个名字,却给一把平平无奇的剑,赐予了不同的含义。

“殿下!”

余柳不禁开口喊了一句,想要阻止沈玉耀,那剑不能随便乱摸啊!

沈玉耀冲他摇摇头,表示她心中有数,并非胡闹。

“高祖是从马上得来的天下,靠手中三尺青锋,拼来的天下,这才是皇室的威名!而你们,一个个站在朝堂上,靠的是寒窗苦读多年,是脑子里的智慧,不是靠一张巧舌如簧的嘴!”

沈玉耀反手抽出宝剑,多年未曾用过的宝剑,剑锋依旧寒光凛凛。

一看便知锋利非常。

朝臣们不禁放缓了呼吸,那把剑抽出的瞬间,就像是高祖皇帝站在他们面前。

一些老臣还能记得高祖的模样,不禁泪湿眼眶。

“建国三十载,大庄历经风霜严寒,方有今日之景,但这远远不够,大庄现在还没有前朝盛年一半强大,我们的人口,国税,增长速度十分缓慢,你们想过是因为什么吗?难道是因为你们还不如前朝的蠢材佞臣?”

沈玉耀说罢,剑尖直指陈明,“陈大人,你来说,我大庄到底为什么追不上前朝?”

陈明还是第一次在早朝上,被人拿剑指着说话的!

他知道沈玉耀不会杀他,也知道那把剑没有任何的危险,但他还是会害怕。

那是人暴露在危险之中,本能的惧怕。

他惧怕那把剑会将送他上路。

同时也在惧怕持剑之人,他不够信任持剑者,认为自己答得不好,持剑者可能真的会给他一下。

这真是太荒唐的一幕,满口为国为民的大臣在剑下瑟瑟发抖,年轻的储君在百官面前,拿剑指着他们的良心,问他们为什么大庄的步伐会变慢。

而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给沈玉耀答案。

他们其实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他们清楚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他们还是选择去走错误的路,因为他们心中的欲望。

片刻的寂静让人的呼吸声都变得沉重刺耳,沈玉耀嗤笑一声,归剑入鞘。

“孤相信诸位大臣不会让高祖失望,亦不会让孤失望,蔡尚书,你觉得这张折子上的国策,能否被采纳?”

一直在反反复复看折子的蔡有志面对询问,经过深思熟虑,点了点头。

“回殿下,臣以为此举可行!六公主思路清晰,若实行此策,那我大庄,必定能超越前朝,成就盛世之名!”

“好!户部掌管天下赋税,就从户部开始改,稳扎稳打的改,今年秋收之前,便将此法定下,孤不提远处,今年京州内,必须严格按照此法来做,蔡尚书,你可能办到?”

“只要朝廷众臣上下一心,臣,必定能办到!”

蔡有志本来就性子很直,而且他或许是满朝文武中,对大庄与百姓最为赤诚的人。

沈玉耀就是看出了他这一点,才会问他。

就好像她看出沈珉玥想要什么,于是让沈珉玥来开口一样。

开口可以让沈珉玥来,但是具体做事的人,可以选别人。

历朝历代的改革之人,改革之君,名声都不太好,身为君主倒没有大问题,最多就是名声不好,那无所谓。

但是臣子就很惨了,很容易被推出来背锅,平息众怒,成为祭天人选。

来自一个阶层的反扑,力量确实恐怖,找一个人祭天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沈玉耀不想那么做,能成为她手中那把刀,所向披靡之人,必定是惊才艳艳之人,这样的人才,她恨不得多用几年,怎么能让这种人才死在庸才蠢货的围攻之下呢?

但是有时候,这种事情,也是个好途径。

任何风险都伴随机遇,她要做的就是转危为安,让风险变成她的机会。

“好,此事暂时交由国相来负责,秦国相,便辛苦你了。”

沈玉耀在问话的时候,全都在问蔡有志,可当百官们以为她会将事情交给沈珉玥或者蔡有志中的一个时,她竟然让花落到了秦国相手中!

她难不成根本不知道,这三□□堂上是谁在跟她吵闹吗?

秦国相没想到上一场胜负还未曾分明,沈玉耀便不按常理出牌,把如此得罪人的事情扔给他了。

秦国相很想推拒,但是沈玉耀手上还拎着镇国剑呢。

面对高祖和现任皇帝,秦国相实在是没办法开口拒绝。

“臣,谨遵殿下口谕。”

沈玉耀满意的点点头,“刚刚有大臣说,朝廷人手可能不够,于尚书,吏部若是人不够,孤可以提供一些人供朝廷驱使。”

被点名的于数冷汗都要下来了,他赶忙婉拒,“朝廷这些年来储备了不少人才,去年才科举过,人手挤一挤也是够的。”

沈玉耀要是插手,肯定会送东宫的人入朝廷,那朝廷不就成了沈玉耀的一言堂了吗?

于数身为吏部尚书,他可不想让吏部尚书的权力被分散出去。

官员任命,只能是吏部来安排!

沈玉耀没有咄咄逼人的意思,只要这群人给她老老实实干活,很多时候她还挺好说话的。

“好,那此事就此定下了。秋收之前,孤要看到成效,你们在镇国剑面前应下,就要说到做到,否则按照高祖的性子,你们知道结果。”

沈玉耀没有威胁他们,只是告诉他们,她和高祖是一个性格。

那就是答应她的时候做不到,就小心点儿脑袋。

沈玉耀低头看了眼手中的剑,镇国剑既然已经被取下,就不要挂回去了,一把挂在墙上的死物,除了装饰外,没有其他作用。

不如物尽其用。

随后她伸手是一扔,那把意义非凡的剑,就在空中腾空了一下,惊起一片惊呼,好在下一刻,有人接住了那把剑。

接住剑的人,正是冷着脸的沈珉玥。

沈珉玥以为没自己的事情了,她低头看看手上的剑,一脸迷茫,这是要她做什么?

“废除春贷一事已经印在邸报之上,送往各州,命六公主沈珉玥携帝皇佩剑镇国剑四处巡查,观各地落实情况,必要时,可先斩后奏。”

沈珉玥听完,忙不迭的行礼,“臣,领命!”

而无数大臣则用惊诧至极的眼光看着沈玉耀和沈珉玥。

他们有两惊,一惊是没想到三天前废除春贷的旨意就已经颁下,还被抄录入邸报了!

这不是直接将了秦国相一军吗?

二惊则是没想到沈玉耀会如此信任沈珉玥,竟给了她先斩后奏大权。

六公主沈珉玥武功不详,这一路不知道能不能安稳归来,而她若是去了底下,怕是底下就要变天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等恭送殿下!”

沈玉耀扔下几个让大臣们消化不良的消息后,便直接散朝了。

之前沈玉耀一直在想要怎么削弱都察院的权力,皇帝以为她是针对陈明,就让右都御史去安排底下的御史巡察了。

沈玉耀不是针对谁,她只是觉得都察院那群御史实在是无能,大庄建国至今,他们就没查出来几个案子。

难道是大庄比前朝更和平,吏治更清明吗?

开什么玩笑,一个刚刚建国三十年的国度,此前几十年战乱,能安稳才怪呢!

底下不安稳,朝廷却不知道,那不就是传声筒有问题吗?

那些巡察御史便是传声筒,他们有了大问题,沈玉耀必须将那群人都给整治一边。

都察院负责监督,若是监督人员出了问题,实行人员不可能老老实实干活。

议事厅今日真的热闹,权力中心的一群大臣吵翻了天,之前在早朝他们一句话不说,现在说话说的口干舌燥。

紫微宫距离议事厅不算太远,皇帝在紫微宫都能听见那些大臣吵翻天的声音了。

沈玉耀和皇帝一起听。

“你之前从未说过要做这些,小六她能胜任吗?”

皇帝并没有制止沈玉耀的意思,甚至一句指责都没有,只是对沈珉玥的能力抱有疑惑之心。

他实在是不太了解这个六女儿的能力。

议事厅说话的人里,就有沈珉玥,毕竟是她在朝堂上提出来的政策,那些不好对付的大臣肯定是要问她的。

可怜沈珉玥,昨天才刚听到这些政策,才过一晚上,就得被人来来回回的问。

不过一直没有人来求救,可见沈珉玥确实是吃透了这两个国策的。

光凭这一点,沈珉玥就已经比许多大臣要强了。

“女儿相信六姐,父皇,六姐天资聪慧,不下于女儿。”甚至有时候沈玉耀觉得,沈珉玥比她要强。

她到底还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今日的成就。

“不可妄自菲薄,你与她各有千秋,而且你有容人之量,有一双君王之眼,可观天下。”

皇帝不乐意听沈玉耀贬低自己的话,因为沈玉耀若是觉得她不是最好,岂不是在说选她为继承人的皇帝眼光不行吗?

皇帝对自己的眼光有绝对的自信,他绝对不会选错的!

“父皇说的是,是女儿一时想差了。”

沈玉耀赶忙给皇帝端了杯茶,赔罪道歉。

皇帝喝了茶,心头舒服了,只是有件事他又开始担心,“小六走了的话,你办的那个女子学堂,要交给谁来负责?秦国相之女吗?”

秦淑君在东宫还是挺有名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她帮沈玉耀处理大半东宫事宜,乃是沈玉耀心腹。

“是另外一个人,日前她为女儿在西北那边办事,做的还算顺利,女儿便想着让她来东宫帮忙,母后昨日也说,会帮女儿留意些许。”

沈玉耀肯定不会拆东墙补西墙,她手底下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空出来就得尽快补上。

见沈玉耀胸有成竹,皇帝也就放心了,他就知道,他的女儿不可能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你姐姐提出来的两道国策,确实于国有益,但过于冒进,一定要小心行事,你先在京州内实行是正确的,若是在外头,不一定会太平。”

皇帝说着又掏出了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白玉雕成的半个虎符!

沈玉耀一下子瞪圆了眼睛,之前皇帝给她暗部腰牌,她就已经很震惊了,现在这是要干什么!

“此乃京州府兵虎符,另外半枚在京州司马大元帅杨青手中。”

杨青,出身杨家,但不是合川杨家,而是上和杨家。

上和杨家与合川杨家本是一家,只是人太多了,后来分宗,合川文官较多,上和武官较多。

“父皇,这东西不应此刻给女儿。”

沈玉耀很心动,但是她谨记自己现在只是个太女,不是皇帝。

皇帝可以拿虎符,太女不行!

皇帝摇摇头,一定要将东西给沈玉耀。

“变法风险太大,你身边必须有更多人保护,不光是你,所有涉及新法的人,都得护住,必要时,你还可以动用府兵,平叛逆贼。”

皇帝太清楚那些高官显贵是什么样了。

受到压迫的时候,他们是民,压迫别人的时候,他们是世家大族。

新法在那些人眼中就是在压迫他们,很可能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

这个时候,沈玉耀手中必须有强有力的力量。

沈玉耀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她有时候会怀疑,皇帝真的是皇帝吗?

看了那么多年的历史,她实在是没怎么见过如此不将权力放在心上,一门心思为后人着想的皇帝。

他难道是没有权欲吗?

不可能的,如果皇帝没有权欲,那他就不可能铲除郑家等世家大族。

他只是还没有变成权力的怪物,他还保有人性,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或许是因为人还没老,还没有糊涂。

这场病让他的寿命在中年时走到尽头,同时让他死在自己头脑最清楚的年纪,他不会做出任何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拿着吧,长者赐不敢辞,朕将皇位给你,你都得接着,何况是它?”

皇帝都这样说了,沈玉耀再推辞便说不过去了。

她起身,冲皇帝行了一礼,随后将虎符贴身放好。

“父皇放心,女儿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大庄一定会在女儿手中兴旺,女儿,便是大庄的盛世明君!”

沈玉耀有这个信心。

她的话落在皇帝耳中,让皇帝倍感慰藉。

他没能让大庄在他手中攀登顶峰,史书上或许会记载他乃守成之君,无甚可说。

但是他有一个好女儿,选了一个好继承人。

皇帝高兴的很,前朝那些蠢货皇帝最大的问题,就是挑了另一个蠢货上位。明明那么多孩子,非要往蠢里挑,最后把偌大的国家给活活糟蹋没了。

他不会走那条蠢货才走的路!

他是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