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过家门而不入,直接上到楼顶,四下无人,眼泪终于掉下来,她一只手捂住嘴,另一只手按上去,努力平衡抽泣时,颤抖的身躯。
如果可以选择,谁不想当一个不谙世事的公主,永远天真善良,单纯可爱。但生活不是童话,她没得选。
半个小时后,宁夏才下楼,趁着小姨不在家,孙婆婆又看不见,赶紧打水洗脸。
小姨听到消息赶回家,一把抱住宁夏,“这种事应该让我来,你怎么能自己去?”
宁夏摇头,这种丢脸的事,她怎么可能让小姨去做。
小姨轻拍宁夏的后背,声音里有一丝喜悦,“你到底还是有些像我的,骨子里有股狠劲。”
她心疼宁夏没错,但不喜欢宁夏的软弱,她父母也一样重男轻女,但她从小跟弟弟跟父母斗到大,从来没服过输。
“不用担心,大家想明白了,只会戳她的脊梁骨。”
“我没什么好担心的。”她根本不想找对象,没人相中她,正中下怀。
没隔几天,黄婶儿女儿原本跟厂里一个小领导的儿子在处对象,出了这件事后,对方果断提了分手。黄婶儿女儿在家哭闹了一天,黄婶儿还被丈夫打了一巴掌,乌青着半张脸去上班,不知被人看了多少笑话去。
宁夏这边也如同预料的一样,再没有任何人跟她提过相亲的事,同样不少在暗戳戳等着看笑话,看她得罪媒人以后还想找个什么样的。
上万人的厂子,每天都有新鲜事,最近的新鲜事是宁夏的哥哥宁秋,约了对象的父母来家里谈婚事。结果对方狮子大开口,要五百块的彩礼,除此之外十六条腿,新衣服,改口费,统统另算。
分明是打听好了,知道他们手里有多少钱,照着掏干家底的程度谈婚事。
这年头结婚没有这么要的,彩礼就是个过场,出个五十一百的,然后新娘子会当成压箱底的钱带回来,家里还得准备嫁妆。
宁家父母顿时就不乐意了,双方不欢而散。宁母放出话,本来就瞧不上农村丫头,要不是儿子实在喜欢,根本走不到这一步。现在还想拿乔,大不了重新找,他们一家三口拿工资,还怕找不着一个好的。
表面上看这话没错,但宁秋为什么相亲的时候,只能相一个乡下来的,当临时工的丫头。还不是因为,正经人家根本瞧不上他们家,儿子吃香的喝辣的,闺女当成佣人非打即骂,谁家会把女儿嫁给这种人家。
“黄了?”车间里闲瑕的时间,几个年轻人凑到一起八卦。
“婚事是没谈拢,不过你哥跟她还是一对,根本没分。”
“其实他们应该当亲家才对,挺配的。”宁夏坐在小板凳上,手里还拿着微缩小抄本,趁着有空背上几个公式。
老大哥见大家说完了八卦,就开始宣告自己的好消息。
“结婚,这么快?”宁夏惊呆了。
大家反而觉得很正常,都这个年纪了,遇上合适的肯定是赶紧结婚,还有什么好拖的。老大哥的对象也是厂里的工人,双方知根知底,彩礼也好,嫁妆也好,都是双方家庭各自尽力,所以婚事谈的很顺利。
酒席就在食堂里办的,几个男生跟着老大哥去接亲,一排自行车,车头贴着红色的喜字,其实就是在厂区里转了一圈。宁夏和英子是年轻人,早早在男方家里等着凑热闹。
等到了吃饭的时候,女方的亲属入座,宁夏被人叫住,“不认识我了?”
宁夏大方回应道:“班长。”
正是在新华书店遇到的,初中的同班同学,也是他们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
班长被叫的不好意思,挠挠脑瓜顶,“上回遇着,我还以为你不认识我了。”
上回宁夏看懂英文书,把自己吓了个够呛,哪里顾得上认人,现在适应过来,也不好意思,“当时刚回城,有点生疏。”
“我哥去年就回来了,当时我还打听过,没想到你们今年才回。”
“有政策之后,想早走得找关系。我们是等到最后,村支书通知我们,才走的。”宁夏回答的时候,班长就顺势坐到她的旁边。
再往下说,才知道班长是老大哥新媳妇的表弟。人情社会怎么来的,就是绕来绕去,全能绕上关系。
“你真准备高考吗?我们有个自助学习小组,你来不来。”班长问她。
宁夏感兴趣的问了几句,如果她没上班,肯定会参加,但上班之后,车间的工作要跟着师傅的作息来,时间不定,只能遗憾的摇头。
“来不了也没关系,有资料的话,我给你送来。”班长说道。
“那也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班长正在摇头,看到英子在一旁做的鬼脸,顿时脸都红透了。
回到家看到桌上有一封信,孙婆婆告诉她,“你小姨中午拿回来的,说是你的。她去娘家了,晚点回。”
“啊,那我……”
“她特意交待了,让你不用去。”
宁夏回城这几个月,只去过外家一次,外公外婆身体健康,一个上班,一个退休了在家糊火柴盒,劈莲子芯,就想给儿子一家多存点钱。
凭心而论舅舅不是个坏人,但是呢,一把年纪还想着玩,干啥啥不行,吃喝玩乐第一名。结婚之后,生了个儿子,成了老俩口的新宝贝,一家三口全靠两个老人养。
宁夏过继的事,在他们看来,是家丑不可外扬,嫌丢人,所以好长时间都不愿意迈进红星机械厂一步。至于为什么觉得丢人,宁夏想不明白,也懒得去想。
看到来信的地址,宁夏心中一跳,摸了摸厚度,似乎不是退稿。
时间倒回到小苏眼睛发直,被同事叫回魂的那天,她一个激灵回过神,抱着书稿就冲进了主编办公室。百废待新,有找回来的老员工,但大部分是新招的,没那么大的规矩,大家想的就是怎么让出版社恢复生机。
“怎么了小苏?”主编在审核编辑交上,可以复审的稿件,说实话,目前为止,没有一本让他眼前一亮的。说都够不上出版标准倒也不至于,简单来说就是平庸之作,出不出就那么回事。
出版社比任何地方都适用于二八定律,一年出版百八十本,但真正能赚到钱的,可能不到二成。但只要能出一本头部小说,那靠这一本书,有可能养活一个出版社,这绝不是开玩笑的话。
为了一炮打响,主编迫切需要一本足够亮眼的小说,现在社里四处邀稿不说,编辑更是没日没夜的埋头审稿。可惜,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一本,达到主编心目中的标准。
“这有一本,您看看,太,太,太难以置信了。”
主编随手接过,觉得小苏的神色太夸张,暗想可别跟上回一样。
上回小王递上来的稿子,纯纯抄袭的国外译作。幸好被他一眼看出来,不然传出去就成了他们时光出版社的黑历史,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
当然,小王也被罚了当月奖金,勒令他利用休息时间,尽快提高阅读量。再发生这种事,严惩不殆。
看到一篇英文介绍,主编不像小苏那么惊讶,在平京能熟练掌握英文的人,可太多了。翻开正文,嗯,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无论是细节还是历史,都仿佛从那个年代的大不列颠走出来一样,的确不是华国目前的作者能写出来的调调。
再往后看,无论是气氛的营造还是人物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紊的出场,松驰有度,条理分明。
“不是抄袭就是捡到宝了。”主编谨慎乐观,按他的阅读量来说,这种级别的小说只要翻译到华国,他不可能错过。
“没写完啊。”翻到最后,发现稿件只有一半,最后一页作者说明还在创作当中,因为家人不喜欢她从事文字工作,所以将全权委托给自己的一个远房亲戚,并且信件也要通过她转寄。
如果不看正文,只看介绍,主编连眼皮子都不会抬一下,什么归国华侨,什么这个那个,诡计多端的作者他见的多了。为了出版,他们什么话都编得出来,毕竟能写下几万几十万小说的人,编点瞎话那不是信手拈来。
但加上正文,却让他信了七分,毕竟这种腔调的小说,包括合理安排每个人的身份,符合每个人身份的衣着和说话方式,这些细节,不是真正在国外旅居过,根本不可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哪怕是留学生,没有真正融入他们的社会,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的历史,几年时间,都不可能达到作者这种细致入微的地步。
另外三分,主编则是需要证明,这本小说真的是原创。
是不是原创,也好查询,找专门翻译国外小说的出版社问问就是了,如果有原著绝不可能默默无闻。
这么一来二去,宁夏直到今天才收到这封信。看了一眼窗外,从她回来时的夏天,已经到了秋天。
小苏在信里热情的称赞她的小说令人耳目一新,出版社已经决定出版,不知道剩下的篇幅什么时候能够完成。宁夏打开抽屉,剩下的稿件就躺在里头,不久前刚刚完成。
“吁。”宁夏深深吁出一口气,她寄出稿件其一是希望出版,其二也是借出版社的博闻广记,看看这个世界,是不是真的没有这本小说。
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她用来试探的石子,这本书足够出名,年代也足够早,只要这个世界存在这本书,出版社一定知道。
现在她可以肯定,宁安悦所处的世界不是自己这个世界的未来,而是平行空间。大致的发展水平和过程可以参考,但具体事件就不用了。尤其是一些投机事件,万万不可参考。
下午将稿件寄出,然后拿着高考报名表去找厂里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