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敏感的七派

“无心杀剑?”

蓝羽宗莫长老一番诛心般的言论直接让四周七派人士全部都脸色大变。

虽然那都已经是前人往事,古远传说,但是昊阳宗无心杀剑剑客之恐怖还是以历史记忆的方式深印在七派人士心中,百年前一手在江湖上掀起滔天血海的弑血剑魔,仍让今日的江湖七派感到惊颤。

虽然之前他们心中其实已经有所预测,但是现在被这莫长老明明白白的挑明出来,还是让七派众人都坐不住了。

“魏岐!”

只见天衡宗的人里走出来一位修为气势完全不输于魏岐的道长,一脸大义凛然的向魏岐质问道:

“你昊阳宗真的重新培养起了修炼‘无心杀剑’的弟子?那俞帆真的修炼了无心杀剑?”

还没有等魏岐说话,突然又有一个神机坊的人站出来大声喝道:

“魏岐长老,你们昊阳宗又要养一批‘生杀天下’的剑客了吗?又要养一批迟早疯魔暴毙的疯子?”

“魏岐!如果此事为真,我等七派一定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齐去你们昊阳宗宗门讨一个说法!”

神武门一個壮汉怒发冲冠道。

“魏岐长老!你们昊阳宗……”

一时间,无数义正严词的严厉话语直接将魏岐几乎都要吞没一般。

魏岐位于他们的话语中心中,虽然面色忿忿不平,但一时间也无从出口反驳,只是额头青筋微微暴起。

一旁的蓝羽宗莫长老看着眼前一幕,也不由得得以的冷酷暗笑。

虽然过程并没有完全如想象中反正,但是眼下昊阳宗被七派众人口诛笔伐的一幕,却正是他真正想看到的。

俞帆站在魏岐后面,听着这些指责的话语,也有又是惊诧又是疑惑。

她万万没想到,只是那蓝羽宗长老三言两语的功夫,一瞬之间气氛就急转直下成这样。

仿佛“无心杀剑”就是能触碰到七派最敏感的神经一般,直接就引爆了火药桶,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

对于这些正道七派而言。

什么飞羽剑馆上下二百余口被屠什么根本不重要。

只有“无心杀剑”是绝不能出现的东西,绝不容忍!

“诸位!够了!”

突然间,青铁大房中传来一声冗长的龙啸,将四周嘈杂之音镇压了下来。

只见魏岐周身一条银色的龙影缠绕徘徊,剑光夺目。

“诸位枉为七派长辈,那么多年的涵养都修到狗身上去了?只是因为这么几句莫须有的言论,就这般次责我昊阳宗?”

魏岐重重哼了一声,收起龙影剑光真气,道:

“眼下无任何真凭实据能说明我昊阳宗内有修炼无心杀剑的弟子,更无任何证据证明我宗门弟子俞帆修炼了无心杀剑。你们这样突然发难,是各个突然间都要与我昊阳宗翻脸了吗?”

此话一出,四下无人作答,陷入了寂静之中。

确实,眼下说昊阳宗有人修炼的无心杀剑,都是没有任何证据的。哪怕是昊阳宗的剑道天才俞帆身上,他们也只能看到与无心杀剑似而非的影子,而没有看到过真正一模一样的特征。

“哼!魏岐,你昊阳宗势大别人忌惮,我蓝羽宗莫某人不怕,公道自在人心!”

正当这时,那个蓝羽宗的莫长老又跳了出来,掷地有声道:

“你家弟子剑客俞帆,魔性大发而屠飞羽剑馆上下二百余人,就是她修炼无心杀剑的最好证明!”

“到时候水落石出,百口莫辩。我看你魏岐是否还能在七派面前那么硬气?”

魏岐眯了眯眼睛,一双凌寒的眼睛直直盯向蓝羽宗莫长老。

“这么说,是你蓝羽宗要和我们昊阳宗撕破脸皮了?”

蓝羽宗莫长老一时语滞,脸色僵硬一下后才又继续硬着头皮喊道:

“我莫某人只不过是为天下发声,为江湖正道发声,为七派同门发声罢了!你昊阳宗欲要培养无心杀剑的弟子,就是天理不容。”

魏岐冷脸刚刚想说些什么,旁边就突然有一个充满无奈的声音出现喊道。

“各位七派的诸位!何必如此大动肝火?如此不和睦啊!”

只见六扇门许总捕站出来打了圆场。

“我已经派人去皇宫问话了,只要消息一回来,事情真相马上就水落石出,何必如此争执?”

“只要公主那边传回消息说,昊阳宗俞帆确实在上午的时候迎她回京,没有去别的地方。那俞帆姑娘就直接洗清嫌疑了,皆是都是虚惊一场,一切无事。”

“而如果反之,公主说没有此人接自己回京,则就表明俞帆姑娘撒谎,对此有隐瞒。届时就不怪许某人暂时将俞帆姑娘扣押下来,查明真相了。”

“诸位,就再等等吧!”

俞帆看了这许总捕一眼,总感觉这许总捕全程看似中立,但实际上言语总是有偏向之处。

不过他这一番话也算是有效,七派众人尤其是蓝羽宗那边果然都没有人再说话了。

所有人都面色各异,只等待宫里传回结果。

……

不一会,一个捕快就带着一位身着紫衣的公公来到了六扇门里的众人面前。

“俞少侠,我们又见面了。”

这位紫衣公公一到,马上就和颜悦色的给俞帆鞠了个躬。

俞帆微微一笑,当即说道:

“哪里,是辛苦公公为我跑这么一趟才对。”

这一幕,顿时让四周七派众人都微微一愕,那蓝羽宗的莫长老更是心中猛的一颤,心凉无比。脸色都微微有些恍若失神了。

只见这位紫衣公公对俞帆谦和一笑,然后直起身子,看向四周咳嗽一声大声道:

“众位七派的大人,安云公主让小的待她亲自来回应一句话。”

“今天上午,昊阳宗俞帆俞少侠确实在城外等候迎接公主回京,回京路上一直都在公主车辇之上,伴于公主左右,直到临近正午时分,公主进城之时都未曾离开。”

“此事不曾有假,当时公主身边百位骑兵将士,百位侍从,数位女官女侍,宫中常侍,都亲眼所见。望七派众位大人获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