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蔡邕回朝

王匡就王匡吧,对于此人刘辩倒没什么恶感,相反还知道王匡为人急侠好义,不失是一位豪杰。

于是刘辩便吩咐赵淳将王匡请到宫内。

据他所见,王匡大概三四十岁,与刘备、曹操年纪相仿,身材亦颇为魁梧,隐隐有豪侠之姿。

刘辩与他交流了一番,最后嘱咐他道:“凉州叛军尚未平定,长沙、零陵、桂阳又反,卿此番出任长沙太守,征剿区星、周朝、郭石三贼,当严惩凶恶,以宣扬朝廷坚决讨贼的决心。”

王匡此前乃是大将军何进的府掾,况且如今大将军尚在,因此与刘辩也自是亲善,闻言激动说道:“史侯,放心,臣此番出任长沙太守,定当克敌制胜,以报朝廷!”

刘辩点点头,又问王匡:“卿此番前去长沙赴任,可有心腹友人相助?”

王匡回答道:“我妹夫胡母班愿与我同行。”

谁?

刘辩一愣,半晌才想起王匡所提之人,历史上董卓执政时期的执金吾,‘八厨’之一的胡母班。

所谓八厨,即当世士人相互标榜的八位能以财救人、轻财好义的名士,类似的还有‘三君’、‘八俊’、‘八顾’、‘八及’等等,都是经太学推荐出来对抗宦官的领袖,说实话刘辩对这些人并不怎么感兴趣。

至于王匡提及的胡母班,刘辩也没什么印象,只知道历史上关东诸侯征讨董卓时,此人被董卓派去离间诸侯,然后就被袁绍指示王匡所杀。

而王匡也因此与妹夫一家反目成仇,最后被胡母班的亲属连同曹操势力所杀。

没想到这一次,王匡居然打算带着妹夫胡母班一同去长沙剿贼……

就没更好的人选了么?

方悦呢?韩浩呢?

刘辩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方悦乃河内名将,韩浩亦是,历史上王匡在董卓入主的朝廷征为河内太守,方悦、韩浩才因此投奔其麾下,而现如今王匡提早三年出任太守,而且还是代替孙坚出任长沙太守,他自然还未结识方悦、韩浩二将,唯一的依仗,也就只有他妹夫胡母班了。

而相比同期的孙坚,却有程普、孙静、孙贲等一干人相助,再加上孙坚自身也勇猛擅战,因此到任不到一个月就平定了区星,继而又讨平了周朝、郭石,如今换成王匡……

刘辩犹豫地看着王匡,若非见王匡也有一股豪侠气质,他心中真有些打鼓。

片刻后,王匡欣喜离去,而刘辩则坐在殿内思忖着。

不得不说,虽说这次刘辩并未干预朝廷任命王匡为长沙太守,但他仍不禁想到了前世玩过的几款战略向的游戏,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看不到王匡等人诸如武力、内政等数值,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难度自然翻了几番。

但愿王匡能一举平定叛乱吧。

哦,还有荆州刺史王叡,这次没了孙坚,这位总不至于再被孙坚逼死了吧?

刘辩心下暗暗想道。

八月,继王匡出任长沙太守的一个月后,逃奔在外数年的蔡邕,终于还是带着长女蔡贞姬与女婿羊衜一同来到雒阳,投在太中大夫杨彪的府上。

至于羊衜的兄长羊秘,其夫妇则带着母亲先去投奔其父羊续去了,估计还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抵达雒阳。

阔别多年再次见到蔡邕,杨彪十分高兴,在设宴款待蔡邕几人时,他兴奋地与蔡邕提及刘辩:“幼主聪颖贤明,我汉室复兴有望。”

蔡邕虽然已听女儿蔡贞姬与女婿羊衜说过刘辩与其次女蔡琰的事,但仍将信将疑,毕竟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他次女蔡琰可是被十常侍的监奴强行从他身边带走的,还逼得河东卫氏主动退了婚约,因此在蔡邕看来,那位史侯较当今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想不到杨彪居然给予如此高度的评价。

他狐疑问道:“史侯当真如文先所言的那般聪颖、贤明?可既如此,为何又与十常侍为伍?”

杨彪摇头道:“伯喈久不在朝廷,不知宫内发生之事,史侯虽是与张让、赵忠等人亲善不假,但并非受其蒙蔽……”

说着,他将张让、孙璋反目,以及十常侍内部割裂的事告诉蔡邕,让蔡邕听得大为惊讶。

临末,杨彪故意板着脸道:“你信不过我,总信得过卢子干吧?他如今与史侯最是亲密,被史侯尊为老师。”

“我岂会信不过文先。”蔡邕连忙向老友告罪,同时心中暗喜。

虽说他对次女蔡琰被强行俘来雒阳感到十分不快,但倘若幼主贤明,这份芥蒂他自然也愿意放下。

毕竟蔡邕与杨彪类似,亦是汉室的忠臣。

傍晚,卢植从宫内归来,知晓蔡邕一家投在杨彪府上,亦过来相见。

在一番寒暄后,卢植果然在蔡邕面前说起了刘辩的好话,称蔡琰如今在宫内如何如何得宠,俨然已是将来的皇后人选,蔡邕听罢终于消除了心中芥蒂,心花怒放。

他倒不是贪求女儿能成为皇后,而是欣喜于女儿成为皇后,随便向那位史侯吹吹枕旁风,规劝史侯重用士人与正直之人,疏远宦官、奸人,那朝廷岂不是清明了么?

当晚,杨彪与蔡邕、卢植酣然饮酒,大醉一番。

次日,蔡琰也得知父亲来到雒阳,恳求刘辩派人将蔡邕请到宫内。

刘辩自然不好拒绝,遂派赵淳将蔡邕并羊衜夫妇请到甲房殿。

待双方相见时,刘辩笑着对蔡邕说道:“我对蔡郎中亦仰慕已久,或者,我应该唤一声岳父大人?”

听到这话,别说在旁的蔡琰顿时红了脸,蔡邕亦受宠若惊,连道不敢。

在相邀蔡邕入座后,刘辩半真半假对他说道:“我与文姬本该早已确定关系,只因为尚未得到岳丈的认可,故此事一直拖着,若蔡郎中觉得我尚配得上令女,我今日便代我自己向蔡郎中提亲。”

如今的蔡邕对刘辩充满好感,心中自是大喜,只是对刘辩称呼蔡琰为文姬感到疑惑,但这会儿也不好提及,闻言受宠若惊道:“史侯说得哪里话?史侯能看中小女,是小女的福分……”

说着,他也不问蔡琰,当场认可了刘辩与蔡琰的亲事。

虽说无论他答不答应,刘辩都要娶蔡琰,但能得到蔡邕的认可,那自然最好。

蔡琰显然也是这么想的,在得到父亲的认可后,她又羞又喜,被其姐蔡贞姬逮住机会一阵调戏。

旋即,蔡邕的大女婿羊衜就征辟他三兄弟一事向刘辩表示了感激之意:“……家父与家母命我向史侯转达谢意。”

正如刘辩当日所说的,其父南阳太守羊续并未阻止三个儿子的出仕,而其母更是万分欣喜,毕竟能过上优渥的生活,又有谁会拒绝呢?

只有羊秘、羊衜、羊耽兄弟三人觉得有点不妥,但既然父亲、母亲都没意见,他们自然也不好拒绝刘辩的好意。

刘辩闻言笑着说道:“我素知令尊羊太守清廉正直,又见你兄弟三人甘守清贫,怜你等才华,故而令鸿学征辟,你等若是感激,好好为国效力即可。”

从旁,蔡邕亦是以一副长辈的口吻开口附和,羊衜连连称是。

总而言之,双方一团和气,直到蔡邕劝刘辩疏远宫内宦官:“……张让、赵忠、郭胜几人媚上欺下,诬陷朝中忠良,又纵容父兄、宾朋为祸乡里,史侯不应与他们走得过近,应当多亲近郑公业(郑泰)、卢子干(卢植)、杨文先(杨赐)等朝中贤臣……”

见蔡邕刚成为他岳父就以一副长辈说教的口吻来规劝他,刘辩的神色立马变得玩味起来,令在旁的赵淳暗暗冷笑。

不止赵淳,同样熟悉刘辩性格的蔡琰也意识到不妙,不动声色地岔开话题:“今日高兴,父亲莫要说这些。”

蔡邕不明白女儿的良苦用心,又对刘辩说了几句,直到刘辩敷衍地点头赞同,他这才满意。

当日下午,待刘辩到崇德殿阅览奏章时,张让将赵淳唤到了殿外,问起蔡邕之事:“蔡伯喈今日入宫,可曾趁机在史侯面前说我等的坏话?”

赵淳将当时发生的事一说,冷笑道:“蔡伯喈不知好歹,仗着其女蔡姬讨得史侯的欢心,劝史侯疏远我等。史侯当时虽没有发作,但我看得出来,史侯心中不喜。”

“哈!”张让亦是幸灾乐祸。

别看刘辩至今仍以‘张公’、‘忠君侯’称呼张让,但在暗中获悉这位殿下的权谋与手段后,张让可不敢在刘辩面前倚老卖老,每每以老臣、老仆自称,想不到久别朝廷的蔡邕,居然真的敢以长辈的口吻对那位史侯说话。

幸灾乐祸之余,赵淳亦对张让说道:“看在蔡姬的面子上,我等就放过此事吧。”

张让一听就知道蔡琰事后肯定对赵淳说了什么,点点头道:“就看在蔡姬的份上,咱家不作计较。”

说起来,自蔡琰受刘辩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对宫内宦官的态度,张让等人对蔡琰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次日,以大将军何进为首,尚书卢植、太中大夫杨彪等人一同举荐蔡邕出任侍郎,继续于东观校对书典。

张让在刘辩的暗示下抱持默许,令蔡邕得以恢复官职。

这被朝中士人视为自侍御史郑泰被罢免以来的首场胜利,甚至大将军何进还亲自为蔡邕设宴庆贺。

刘辩没兴趣去掺和,一来他对蔡邕的说教不感兴趣,二来,他又接到了一处叛乱的奏章。

中山太守张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