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得给我岁币

“稳扎稳打的确是个好建议,可惜……”

萧奉先说到最后却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对宁复的分析还是十分信服的,可是想到耶律延禧的性格,他在金军手中吃了那么大亏,肯定急于报复回去,所以接下来让他稳扎稳打实在太困难了。

宁复也知道萧奉先在担心什么,当下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随后两人都有些沉默,最后宁复打破沉默道:“奉先兄,有句话我说了你可别怪罪!”

“宁老弟你太客气了,有什么话你尽管开口!”

萧奉先立刻抬头道。

只见宁复探出身子,声音低沉的再次道:“那我就直说了,以大辽现在的情况,我真的不看好你们与金国之间的战局,所以若是日后有什么变故的话,奉先兄你也要早做准备!”

宁复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面色郑重的再次道:“别的不说,小弟在大宋还有些能力,只要奉先兄愿意,小弟定当为你安排妥当!”

宁复的话一出口,萧奉先也露出沉默的表情,对于宁复的这些话,他本能的有些排斥,毕竟他可是大辽的国舅,又深受耶律延禧的宠信,现在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可若是大辽没了,他就算是逃到大宋,恐怕日后也要做个普通人,这让萧奉先也有些无法接受。

不过萧奉先也知道,宁复说这些话是为自己着想,毕竟现在大辽的局势的确不太乐观,万一真发生什么变故,他也肯定要为自己打算。

“多谢宁老弟,不过这件事关系重大,日后我若是有需要,到时还要麻烦老弟你了!”

萧奉先最后也终于再次道。

“奉先兄太客气了,来,咱们喝酒!”

宁复哈哈一笑,随后又向萧奉先敬酒,不过萧奉先却显得有些意兴阑珊了。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听外面有人敲门,这让宁复和萧奉先都是一愣,按说他们在这里喝酒聊天,应该不会有人来打扰才对?

“什么事?”

宁复开口问道。

“伯爷,马原有事求见!”

外面传来一个下人的声音道。

“让他进来!”

宁复立刻吩咐道,马原选在这个时候来见自己,肯定是皇城司有什么重要的情报要禀报。

很快就见马原推门走了进来,只见他抬头看了一眼房间中的萧奉先,随后快步来到宁复身边,低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宁复听后也露出犹豫的表情,随后再次吩咐道:“拿来吧!”

“是!”

马原犹豫了一下这才答应,随后从怀里拿出一份密信,递交到宁复手中。

宁复当着萧奉先的面打开信,然后仔细的看了一遍。

萧奉先看出来这肯定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不过他也知道分寸,所以只是低头喝酒。

不过等到宁复把信看完后,却抬头看了萧奉先一眼道:“奉先兄,官家已经表态了!”

“皇帝陛下怎么说?”

萧奉先闻言立刻抬头,一脸急切的向宁复问道。

之前萧奉先带着议和的条件来见宁复,但宁复做不了主,所以只能上报给赵煦,算算时间,赵煦的回复也该到了。

“官家同意议和,对于你们给出的条件,官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不过却要增加一条!”

宁复实话实说道。

“增加什么?”

萧奉先再次紧张的问道。

这次为了议和,耶律延禧也拿出十足的诚意,比如承认大宋对燕云十六州的统治。

虽然燕云已经被大宋打下来了,但辽国从法理上承认大宋对这里的统治,至少在大义上保持了正当性,日后辽国想要再收回燕云可就难多了,所以这对于辽国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损失。

另外就是免除了檀渊之盟的岁币,并且以长城防线重新划下了宋辽两国的边境等。

“也许对于大辽来说,承认燕云归属于大宋是个很大的代价,但对于我们大宋来说,燕云本就是我们汉人的故土,所以官家对这一条并不怎么看重,至于岁币,这个就不必我多说了。”

宁复说到最后也看了萧奉先一眼。

萧奉先当然明白宁复的意思,当初檀渊之盟,大宋之所以愿意向辽国缴纳岁币,主要是因为辽国的军力占据优势,大宋不得不低头。

可是现在大宋打下了燕云,辽国反而内忧外患,在军力上占据了弱势,再想让大宋缴纳岁币根本不可能,所以辽国免除岁币除了保存自己的颜面外,根本毫无作用。

“那皇帝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萧奉先沉吟了片刻再次问道。

“官家只要加一条,那就是大辽每年向大宋缴纳岁币!”

宁复终于把赵煦要加的条件讲了出来。

“什么?这……”

萧奉先闻言脸色大变,这个条件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太难以接受了。

当初檀渊之盟,明面上是两国结为兄弟之邦,但其实谁都知道,如果真是兄弟,又何必让大宋缴纳岁币?

所以大宋实际上是在向辽国臣服,拿换去换取平安罢了,而现在局势逆转,大宋竟然要辽国缴纳岁币,这个要求对于辽人来说,实在是太过屈辱了。

“奉先兄,既然宋辽两国互为兄弟之帮,兄弟之间自然有来有往,之前我们向大辽缴纳岁币上百年,现在只是大辽还回来一些,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吧?”

宁复再次开口道。

“这个……”

萧奉先闻言也是哑口无言,宁复的话倒是合情合理,他也无法反驳。

“宁老弟,你也知道我大辽贫苦,现在国内更是乱成一团,实在凑不出那么多岁币啊!”

最后萧奉先只得叫苦道。

大宋每年给大辽岁币三十万贯,这对于富裕的大宋来说,并不算什么,可对于辽国来说,却不是个小数目,哪怕以前辽国稳定时,要拿出这三十万都不容易,更别说现在了。

“这点奉先兄你不必担心,官家并非不通情理的人,所以对于岁币的数目,官家同意给出减免,每年只需要十万贯,而且可以用粮食、马匹充抵!”

宁复再次笑着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