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万古流芳的机会(求订阅)

,大唐:从冷宫起步的嫡皇孙

介绍完在台州发现的几种茶叶,李医话锋突然一转。

“外祖,除了茶叶这个产业之外,我准备再为台州百姓开辟一个新的谋生之道”

苏亶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兴奋不已地说道:

“快说说看,你这小家伙又有什么想法?”

“看来传言一点都没错,你这小家伙的确有点石成金的神奇本领!”

李医点了点头,随即微笑着说道:

“外祖,谢先生,想必你们也听说过,之前游历到安州时,我发现了一座巨大的盐矿”

“非但如此,我还在安州制造出了最顶级的雪花盐,那些雪花盐都价比黄金”

“我打算跟台州官府合作,在台州设立几个盐场,制造海盐,而且是最顶级的雪花盐”

“啊!”

随着一阵惊呼声,苏亶和谢师爷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两人都被吓了一大跳,目瞪口呆地看着李医,却满脸狂喜之色。

他们非常清楚,盐业有多么巨大的利润,更何况是最顶级的雪花盐。

同在客厅里的其他人,也被李医这番话吓了一跳。

即便安内侍和程伯礼,也不知道李医有在台州制盐的打算。

在他们看来,制盐这种暴利行业,岂能随便交给地方官府。

哪怕这个地方的刺史是苏亶,那也不能轻易赐予。

但他们哪里知道,在李医眼中,制盐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根本没任何难度。

他的目的是制造大量食盐,将高昂的盐价打下来,让所有大唐百姓都能吃得起最好的食盐。

当然,外族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医儿,我没听错吧?你小子要跟我台州官府合作,在台州制盐,而且制造最好的雪花盐?”

苏亶迫切地问道,激动的声音都有点颤抖。

李医微笑着点了点头,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没错,外祖,您没听错,我是打算在台州制盐”

“对我来说,制造顶级雪花盐已没有任何难度,相关制盐技术就在孙儿头脑中”

话音未落,苏亶已快步走来,一把将他搂进了怀里。

“好孩子,真是外祖的好孙儿,太知道体贴人了”

“如果台州能制造出最好的雪花盐,那指日就能繁华起来”

“那些贫苦的台州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正说话间,谢先生突然插话说道:

“公子,如果台州开始制盐,而且制造最顶级的雪花盐,必定会对扬州制盐业造成不小的冲击”

“扬州那些脑满肠肥的大盐商能同意吗?那些家伙会不会背后使坏?那些家伙都不是易于之辈”

听到这话,苏亶的脸色顿时为之一变,变得凝重了许多。

制盐是扬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扬州之所以富甲天下的最重要原因。

在此之前,大唐制盐业一直由扬州盐商把持,那些家伙也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同处东南的台州也要制盐,要从扬州盐商的锅里分一杯羹,那些扬州盐商能同意吗?

想都不用想,那些家伙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止,或者暗地里使坏。

甚至不排除他们派人前往台州搞破坏,毁掉台州的盐场。

想到这些,苏亶和谢师爷的心情顿时都有些沉重。

但是,李医却冷笑起来。

“食盐是战略物资,必须由朝廷控制,岂能由扬州的那些大盐商控制和左右”

“凭借控制和售卖食盐,他们在以往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

“在哪里建造盐场,也不是他们能置喙的事情,除非他们嫌自己活的太长了!”

“嘶!”

苏亶和谢师爷都暗自倒吸一口凉气,胆寒不已。

直到此时,他们才意识到。

眼前这个刚刚十一岁的小家伙,不但有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也有雷厉风行的霹雳手段。

死在他手下的人,前前后后算下来,少说也有好几百了吧!

相比其他人,苏亶知道的事情更多。

他知道,去年草原上的连番大战,薛延陀的灭亡,自己这外孙都曾在背后推波助澜。

甚至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

薛延陀在极短的时间内,如同雪崩一般土崩瓦解,就是这小家伙一手促成的。

今年业已拉开帷幕的东征,听说这小家伙也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参与了总体战略的规划。

这小家伙制定的,对付高句丽和新罗等国的一系列策略和手段,据说让每个知情者都拍案叫绝,也不寒而栗!

苏亶虽然不知道详情,但自家兄弟给出的亡国灭种四字评语,他却记忆犹新!

而这四字评语所评价的,就是眼前这小家伙制定的相关策略和手段。

想到这些,苏亶甚至有些同情高句丽人了。

与此同时,他心中仅有的那点顾虑,也瞬间消失无踪。

“医儿说的没错,食盐关系国计民生,还轮不到扬州盐商置喙!”

李医点了点头,继续接着说道:

“事实上,外祖也不用担心扬州盐商从中作梗,或者暗中使绊子”

“台州盐场制造出来的食盐,跟扬州盐商制造的食盐并不会发生冲突,它们各有各的销路”

“扬州生产的食盐主要在我大唐境内售卖,而台州生产的食盐,除去雪花盐外,其余食盐我准备卖去海外”

“海外的那些蛮夷并不懂如何制盐,咱们可以利用船队将食盐运往海外各国,赚取丰厚的利润”

“售卖食盐赚到的钱,可以让台州迅速变得繁华起来,也可以反哺大唐”

话音未落,苏亶已迫不及待。

“太好了,医儿,你什么时候派人去台州建造盐场?”

“要不你小子跟外祖一起去台州,省得你外祖母天天念叨!”

李医却笑着摇了摇头。

“外祖,孙儿短期内怕是去不了台州,杭州这边有很多事情要做”

“等忙过这一阵,孙儿再去台州拜见外祖母”

“孙儿虽然无法跟外祖前去台州,但会派人过去建造盐场”

“等盐场建成,孙儿再派人带着制盐技术过去,进行制盐”

苏亶顿了一下,随即点头说道:

“这样也好,你小子忙归忙,但一定要注意身体,别让家里人担心”

说着,他就轻轻拍了一下李医的肩膀,满眼疼爱。

接下来,他们祖孙二人,再加上一个谢师爷,就开始讨论在台州制盐的事情。

随着他们的讨论,台州盐场的建设计划,很快就已出炉。

转眼的功夫,已到午餐时间。

直到此时,李医才得以离开会客厅,回自己的房间去洗漱,然后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

等他再次回到会客厅,客厅里又多了几个人。

听说他已返回杭州,杭州刺史带着手下几名官员,匆匆赶来这里。

刚一看到李医,杭州刺史等人立刻站起,然后齐齐长揖到地。

“见过公子,本官代表所有杭州百姓,感谢公子的义举”

“城中六井的建成,彻底解决了杭州百姓的吃水困难,公子的义举必将永载史册!”

李医连忙上前两步,将杭州刺史等人扶了起来。

“陈刺史客气了,我不过是提出方案和出资,领导杭州百姓施工的,还是陈刺史和各位大人”

“这是杭州官员和百姓一起努力的结果,是各位大人的功绩,小子不敢独占这份功劳”

“最重要的是,解决了杭州百姓吃水难的的问题,从此以后,相信杭州百姓的生活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听着他这番话,杭州刺史等人都感动不已,也与有荣焉。

站在一旁的苏亶,则一副老怀大慰的模样,赞赏地点头不已。

医儿这小子真是八面玲珑啊,太会做人了!

……

仅仅在家休息了不到一天,李医就忙碌了起来。

第二天,上午。

刚到巳时,李医已来到杭州城外的西湖边视察。

同行的还有苏亶,以及杭州刺史等人。

此时,杭州城内的六个大型蓄水池,以及与之配套的引水渠都已完工。

甘甜的西湖水已引入杭州城,彻底解决了杭州百姓的吃水难题。

这项惠民工程的主体已经完工,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

比如挖排污沟,引水渠沿线和蓄水池周边的绿化等等。

这些事情并不急迫,可以慢慢做,甚至精雕细琢一番。

而疏浚和治理西湖的工作,却还没有完成。

城外的西湖边,以及湖面上,依旧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很多杭州百姓都在这里做工,一个个充满干劲,热火朝天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西湖已经变换了一副模样。

原本位于湖中、占据了大片湖面的那些葑田,已被清理的干干净净,一块也没有剩!

随着那些葑田消失,西湖湖面顿时变大了不少,景色也变得更加美丽了。

从那些葑田里挖出的淤泥,以及拆下来的木料,都被用来加固湖岸,修建湖堤了。

非但如此,施工的老百姓还从湖底挖出了很多淤泥和石块,让西湖变得更深,容量更大了。

那些从湖里挖出来的淤泥和石块,还有从周围山里运来的石料,都被用来修建湖堤。

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李医规划的两道湖堤中较短的一道,既后世大名鼎鼎的白堤,竟已修建完成。

就连那条更长的湖堤,既后世著名的苏堤,也修建了接近三分之一的长度。

跟后世不同的是,这两道长堤上此时还光秃秃的,远非后世绿树成荫的模样。

虽然看着有些突兀,不太美观,甚至有点影响西湖的美丽风景,但它们的巨大作用却毋庸置疑。

只要是稍懂水利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两条长堤的巨大作用。

它们就像探入西湖中的两条巨大锁链,牢牢地锁住了西湖。

等这两条长堤彻底建成,西湖的水患问题将会彻底解决。

从此以后,杭州人再也不用担心西湖泛滥,淹没庄稼和房屋了。

此时,无数杭州百姓正在工地上挥汗如雨。

他们或是在修整湖岸,或是在修建湖堤,或是在挖掘湖底的淤泥。

西湖岸边到处都是忙碌的百姓,湖面上无数大大小小的木船正来回穿梭,将各种建筑材料运往正在修建中的长堤或岸边的各处工地。

那条深入湖中的长堤上,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随着人们的动作,那道长堤一点点向前延伸而出,直指西湖对岸。

来到西湖边的李医,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画面,不禁愣在了原地。

此时的他,激动的双眼放光,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片刻之后,他才清醒过来。

紧接着,他激动地说道:

“还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我离开杭州不过二十天左右,没想到工程进展竟如此之快”

“按照这个进度,汛期来临之前,咱们应该可以将这条长堤也修建完毕”

“那样的话,西湖水患的问题,很快就可以彻底解决,真是太好了!”

话音未落,苏亶就赞赏不已地说道:

“好一个人心齐,泰山移!用来形容眼前这场景,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可以预见,等这两道长堤全部建成,西湖将会被彻底驯服,将会为杭州带来无穷益处”

听到这话,现场所有人都点头不已。

尤其杭州刺史等人,每个人都激动不已,也满眼骄傲。

看着眼前这焕然一新的西湖,他们一个个都双眼放光。

他们明白,这次参与治理西湖,将会成为自己履历中非常亮眼的政绩,将会带来很多益处。

“公子所说极是,正是所有杭州百姓齐心协力,才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下官在杭州为官七八载,却从未想过会看到这样一幕,令人叹为观止!”

“也就是公子,才能让百姓如此爱戴,并甘为驱策,换做其他人断无可能”

杭州刺史感慨不已地说道。

随着他这番话,现场众人都点头不已,显然深有同感。

站在人群中的许敬福和另外几人,也不得不承认这点。

当然,他们的心情此时都有点苦涩,也非常无奈,甚至有些惊惧。

李医转头看了看杭州刺史等人,然后微笑着说道:

“各位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百姓!”

“只要你们真心实意地为百姓着想,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老百姓就会爱戴你们”

“如此一来,你们不但能施展抱负,造福一方,也能更进一步”

“眼前的这个场面,就是最好的证明,诸位切记!”

话音落下,现场所有人却都愣住了。

此时的他们,甚至有种面对天子的感觉!

这是错觉吗?谁也说不清楚。

稍顿一下,杭州刺史率先反应过来,随即长揖到地。

“谨遵公子教诲,吾等必兢兢业业”

紧随其后,其他人也纷纷长揖到地,齐声高呼道:

“吾等谨遵公子教诲,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医上前两步,扶起了杭州刺史,又让其他人都直起身来。

接着又聊了几句,杭州刺史突然说道:

“公子,这两道长堤眼看就要完工,却还没有名字呢!”

“鉴于这两道长堤是由公子提议修建,且由公子出资”

“吾等商议了一番,又询问了诸多杭州百姓的意思”

“决定将这两道长堤分别命名为公子堤和仁爱堤,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李医不禁愣了一下。

后世大名鼎鼎的苏堤和白堤就这么没了,摇身变成了公子堤和仁爱堤。

“白居易,苏东坡,对不住了!”

李医暗自忖道,随即又摇了摇头。

“这两道长堤是由杭州百姓齐心协力建造而成,虽是我提出的方案,但我却不能居功”

“我建议这条正在修建的长堤叫做贞观堤,说明其修建的时期”

“较短的这条长堤,可以叫做同心堤,取同心协力的意思”

话音落下,现场众人都愣住了。

李医的这番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李医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样一个留名千古的机会,居然舍得放弃了!

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恐怕都舍不得。

但他们转而一想,却又释然。

医公子早已名传天下,而且必将万古流芳,哪里会在乎是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两条长堤。

接下来,杭州刺史又客套了一番,想留下公子堤的名称。

但是,李医依旧是摇头拒绝。

看到他态度坚决,其余人也就不再坚持了。

由此,这两道长堤也有了各自的名字,贞观堤和同心堤。

至于苏堤和白堤,却已不可能再出现。

接着又聊了几句,李医就抬手指向了湖中那两道长堤。

“各位大人,咱们过去看看那两道长堤吧,看看修筑的如何”

“等这两条长堤建成后,还要在上面栽种一些树木花草,不能就这么光秃秃的,有碍观瞻!”

“咱们修建这两条长堤,不但要起到防洪的作用,还要让它们成为西湖上的一道美丽风景”

说着,他就迈步而出,向那条正在修建中的长堤走去。

苏亶和杭州刺史等人立刻跟了上来,一起进行视察。

正在这附近干活的杭州百姓,都已看到了李医他们。

当他们一行人走近,所有人都暂时放下手里的活,恭恭敬敬地向李医躬身施礼,并高声问候。

相比一个月前,此时的杭州百姓,对李医更加崇敬。

这一个多月以来,杭州发生的种种改变,他们都看得清清楚楚,并亲身体验了这一切。

那些住在杭州城内的百姓,感触尤其深刻。

现在他们每家都能喝到甘甜的西湖水,而且每个人都有事情做,都能挣到一份丰厚的工钱贴补家用。

这样的日子,让每个人都非常满意。

对于一手创造这些奇迹的李医,他们更是感激涕零。

行进途中,李医不停跟周围的百姓打着招呼,嘘寒问暖。

他询问了一下这些百姓,工作强度如何,中午吃得怎么样,能不能按时领到足额的工钱等等。

百姓们反馈回来的答案,让他很是满意,频频点头不已。

说话间,他们已来到贞观堤附近。

刚到这里,李医就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家伙正是姚阿贵,跟其他人一起,正在躬身施礼。

一个月过去,这家伙变得壮实了许多,脸色也红润许多。

李医看了看这个家伙,然后微笑着朗声说道:

“姚阿贵,明天你不用来这边干活了”

“回家收拾一下,陪陪家人,然后去造船厂做事吧!”

听到这话,姚阿贵立刻跪了下来。

“谢公子赏识,草民明日就去造船厂做事”

说着,这家伙就已热泪盈眶。

李医轻轻点了点头,随即继续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