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蜀山五侠(求首订)

天才本站地址:

翌日,清晨。

城门刚一打开,程伯明和李业成就骑着战马离开长安,在几名千牛卫的护卫下,策马直奔洛阳。

等他们从洛阳回来,马蹄铁就会在大唐军队中快速普及。

随着马蹄铁的快速普及,骑兵将会引来一个新时代,战争形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上午巳时,将作监。

以将作监大匠阎立德为首的一群人,众星捧月般将李医迎进了大殿,每个人都满眼期待。

客套一番后,李医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郑重其事地递给了阎立德。

“阎大匠,这里有马蹄铁的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技术资料、安装方法等”

“公子尽管放心,将作监绝不会泄露秘密,谁要敢泄密,老夫会让他好看”

话音未落,其余人连忙拱手附和。

“诸位都是大唐臣民,这点我相信”

首发网址.26w.

“此外还有工兵铲、新式犁铧等物品的设计图纸,制造工艺,淬火方法等等”

“这些资料都非常珍贵,说价值连城也毫不为过,绝不能泄露”

阎立德伸手接过信封,肃容说道:

“您昨天看到的工兵铲,其所用钢材就是通过这种新式炼钢法炼制出来的”

听到这话,阎立德的双眼顿时变得更亮了,如同两盏探照灯。

昨天那把工兵铲,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简直可以说是神兵利器。

李医点头说道,随即又掏出一个薄点的信封。

“这里是一种更先进的炼钢方法,还有如何制造焦炭、如何改造风箱和炼铁炉等一整套技术资料!”

“相比第一个信封里的资料,这些技术资料更加珍贵,保密级别更高”

身为将作监大匠,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新炼钢技术意味着什么?

他躬身接过这个信封,激动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

“公子放心,谁要敢泄露这种新炼钢方法,老夫就算豁出这条老命,也要取他项上人头!”

用来锻造那把工兵铲的钢材,更让他垂涎三尺。

同时他又满头雾水,不明白那种带着精美花纹的钢材从何而来,以前别说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过啊!

此时听说,炼制那种钢材的方法就在这信封内,他能不为之欣喜若狂吗?

“我手下的铁匠稍后会赶来将作监,给大家介绍这种新炼钢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新技术”

“这些事情我就不参与了,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干”

“好的,公子,老夫会安排好这些事情”

“嘶!”

将作监其余几人都倒吸一口冷气,暗自胆寒不已。

李医微笑着点了点头。

“今天我来将作监,还有另外一件事,就是继续改造农具”

“咱们要赶在春耕开始前,打造出更好的农具,提高生产效率,减轻百姓负担!”

听到这话,现场众人都点了点头。

阎立德点头应道,满眼赞赏之意。

真是只狡猾的小狐狸,懂得进退之道,而且时刻头脑清醒,太难得了!

稍顿一下,李医继续接着说道:

很快,半个多小时就已过去。

将作监偏殿内,李医正跟阎立本等人在一起,研究一架耕犁。

除了这架传统的耕犁,地上还放着很多零件,有犁盘、犁铲、犁辕、犁床等,摆满了一地。

虽然李医年龄很小,这里却没有任何人敢小瞧,反而非常尊敬他,视他为千古难得一遇的神童。

自从他加入将作监,给大家带来了多少震撼、给大家的思想带来了多少次巨大冲击,多得都快数不过来了。

接着又聊了一会,李医就离开正殿,跟随阎立本去了偏殿。

仅仅这一个改变,就将耕地效率提高了不少,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和畜力。

对于这个结果,阎立本他们都很满意,且沾沾自喜,恨不能立刻去向闫立德邀功!

但是,李医却不满意这个结果。

将这些物件组装起来,又是一个全新的直辕犁。

其中那个犁铲,也就是犁铧,正是李医发明的新式犁铧,带有犁镜。

眼前这架直辕犁,李医他们已研究了不少时间,也做了一些小改进,比如犁铲的改造。

“而且架子太大,再加上固定的犁盘,不利于在小块田地里使用”

阎立本他们都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这些问题显而易见,不容否认。

他绕着这架完好的直辕犁和零部件转了几圈,随即陷入了沉思。

三五分钟后,他才清醒过来。

“这架耕犁我看着始终有些别扭,感觉设计不是很合理、也不美观,更重要是不利于发力”

往犁铲上加犁镜,已经是革命性的改造了,足以载入史册!

就这,医公子居然还不满足,还要继续改造!

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天才的想法,来改造这种耕犁?

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却毫无头绪。

这种耕犁已使用了几百年,期间做了无数次改进,才发展到现在的模样。

再想做任何一点改动,使其变得更有效率,都非常困难!

紧接着,他就提出了修改意见。

“如果把这种直辕和长辕改为曲辕、短辕,是不是就能让耕犁变得更小巧、也更轻一点?”

“而且曲辕更利于人或牲畜发力,流线型的外形也更加美观”

想到这里,几位农学家和木匠都看向了李医。

而此时的李医,却再次陷入了沉默。

不过这次沉默的时间很短。

随着他这番话,阎立本他们的双眼顿时变得越来越亮,也越来越兴奋了。

没等他话音落下,一位四十多岁的木匠就接茬说道:

“公子说的没错,如果将耕犁从直辕改成曲辕,的确能让犁架变得更小、更美观!”

“事实上,曲辕犁在《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不知为何没有普及!”

“再就是犁盘,现在的犁盘固定在直辕上,拉着耕犁的牲畜转弯和调头都很费劲”

“是不是可以想办法让犁盘自由转动?这样一来,耕犁调头和转弯就会变得很灵活!”

“既然这样,那咱们就动手吧,制造一架曲辕犁出来,看看是不是更好用”

“曲辕犁的设计图由我来画,制造则由你们负责,大家通力合作,看能不能打造出更好的耕犁!”

“如果侥幸成功了,这架全新的曲辕犁必定会青史留名,大家也都一样!”

“而且犁盘自由转动,则会让耕犁变得更加灵活,非常值得尝试一下!”

另外两位木匠也点头附和,阎立本和三位农学家也点了点头。

李医看了看这些家伙,随即微笑着点头说道:

下午,躬耕之地。

所谓躬耕之地,是皇宫内的一片田地,只有一亩大小。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片田地,是为了表现皇帝躬耕的亲民姿态。

话音未落,阎立本他们的眼珠子瞬间就红了!

青史留名啊,想想就能让人疯狂!

……

这两架耕犁并不相同,一架是传统的直辕犁,另一架是刚刚制作出来的曲辕犁。

从外形上看,直辕犁傻大笨粗,曲辕犁则灵巧轻便,区别非常明显。

两架耕犁的耕地效率也大不相同。

每年春耕开始,皇帝都会带领后宫嫔妃、以及众多皇子皇孙及公主们,在这里耕作一番,展示皇家躬耕亲民的形象。

当然,这些都只是作秀,是为了展示皇帝对农耕的重视。

此时,两头健壮的公牛正拉着两架耕犁在这里耕地。

就这,还是在操控者不熟悉曲辕犁、耕作断断续续的情况下取得的结果。

如果操控者熟练掌握使用曲辕犁耕地的技巧,耕作效率肯定还会更高。

在这片躬耕之地四周,早已围满看热闹的人。

拉着直辕犁的那头公牛显得非常吃力,耕地速度很慢,操控者同样很吃力。

而拉着曲辕犁的公牛,相对轻松许多,掌控者也很省力。

其耕地效率比直辕犁高一倍以上,优势很大!

而一手创造出曲辕犁的李医,则在现场进行解说,向大家介绍这种新式耕犁。

“皇爷爷,曲辕犁的优点在于小巧灵便、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利于调头和转弯”

“由于增加了犁评和犁建,以及犁镜,使得曲辕犁的耕作效率更高,便于进行精耕细作,……”

其中包括李世民、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以及民部尚书等人,还有众多民部官员。

看着不断犁开泥土的那架曲辕犁,所有人都异常激动。

尤其李世民和民部尚书,更是激动的面孔通红。

李医自然收获了如潮的称赞,每个人都不吝溢美之词。

没一会功夫,曲辕犁就已演示完毕。

接下来,被李医改造过的耧车、以及铁锹等新式农具,一一登场亮相,被悉数展示了一遍。

随着李医的介绍,李世民他们对曲辕犁的了解在迅速加深。

兴之所至,李世民和民部尚书还亲自下场,相继扶着曲辕犁耕作了一会。

一番亲身体验之后,让他们对曲辕犁更是赞不绝口。

身为大唐皇帝,他当然知道这些新农具意味着什么、又能带来什么。

它们意味着更高的农业生产效率、意味着农业大发展、粮食总产量迅速提高、人口快速增长等等,好处无数。

而发明和改造这些新农具的,又是自己的嫡长孙。

耗费了大半个时辰,所有新农具方才展示完毕。

身处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震撼,也激动不已。

李世民更是激动的面孔通红。

“皇爷爷得好好感谢你小子、全天下所有人都应该感谢你这小家伙”

话音未落,旁边的长孙无忌也赞赏地点头说道:

“医儿,曲辕犁的发明实在太重要了,绝对能让你小子名留青史”

这件事一经传出,必定能大大加强自己的统治、提高自己和皇室的威望、让李家的江山固若金汤。

想到这里,李世民一把就将李医揽入了怀中。

“好小子,这些可是造福苍生的伟大发明,做的太好了”

非但是他,宫里的韦贵妃和杨妃她们、宫外的李靖和程咬金等人,以及众多勋贵长辈等等。

所有人对待李医的态度,都发生了微妙的改变,言语间都多了几分尊重、甚至是小心。

现在还敢拍李医脑袋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就是兕子。

说着,他就伸手轻轻拍了拍李医的肩膀。

要是搁在以往,他或许会拍李医的脑袋,以示疼爱和赞赏。

但自从春节过后,他却再也不拍李医的脑袋了,而是改拍肩膀和手臂等位置。

在所有人心目中、尤其在天下百姓心中。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医公子,根本没人再提他是李承乾的儿子这回事,人们好像都忘了这一点!

被李世民狠狠夸赞一番之后,李医方才得以脱身。

就连走得很近的新兴公主,也不再拍他的脑袋了,更别说其他皇子皇孙和公主们。

仅仅几个月,他在所有人心目中的地位已发生巨大改变,变得极具分量!

李承乾被废造成的巨大影响,已被他用一个个匪夷所思的奇迹,硬生生地给消除了!

李世民看了他几眼,然后微笑着点头说道:

“这种事情不用你小子操心,皇爷爷回头就命人将这些新农具的图纸快马送往各地,以最快速度推广这些新农具”

“你小子弄的这个以旧换新活动是怎么回事,说来听听,是怎么个章程?”

紧接着,他就躬身说道:

“春耕在即,孙儿恳请皇爷爷将这些新农具迅速推行天下,让百姓在春耕时能用到这些新农具”

“孙儿的大唐百货搞了个以旧换新活动,鼓励百姓用旧农具来换更好的新农具,加快新农具的普及”

等他介绍完毕,民部尚书迫不及待地说道:

“陛下,医公子提出的这个以旧换新活动,应该是当下迅速普及新农具的最好办法”

“很多百姓家里并不富裕,有旧农具的情况下,让他们再购置一套新农具,绝大部分人肯定舍不得”

“好的,皇爷爷”

李医点头应了一声,随即开始介绍以旧换新活动。

听着介绍,大家的眼睛都为之一亮。

“遵旨,陛下圣明”

民部尚书拱手说道,其余人也纷纷出声附和。

正说话间,李治带着于志宁和许敬宗也赶到了这里。

“如果能以旧换新,他们就没有这种顾虑了,必定非常踊跃,新农具也能以最快速度普及开来!”

李世民稍作沉吟,方才点头说道: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就照此办理,力争以最快速度将这些新农具推广开来,提高生产效率、减轻百姓负担!”

翌日,上午。

李医坐着马车刚出永安门,一眼就看到了李德奖。

这位蜀山剑侠独自一人,牵着马站在永安门对面的街道上,腰悬长剑、衣袂飘飘,颇有几分江湖豪侠的感觉。

远远看着这和谐的一幕、看着春风得意的李医,他们几人的脸色都为之一变。

但他们的表情转眼就恢复正常,继续向躬耕之地走去。

……

“见过世叔,不知世叔为何会在这里?”

“见过公子”

李德奖拱手行了个礼,这才开始解释缘由。

看到这位,李医颇有点意外。

此时,李德奖也已看到马车,随即向这边走来。

等他来到近前,李医立刻好奇地问道:

“蜀山四侠已经抵达长安?哪小侄一定要见见,请他们来大唐公司总部吧,这次见面不宜公开!”

“好的,公子,送公子到大唐公司后,我就去带几位师兄和师姐过来”

“世叔现在就可以去,不用担心小侄的安全,这里是长安,没人能伤害到我!”

“业成那小子不是去洛阳了吗,还没有回来,所以我过来保护公子”

“劳世叔挂念,折煞小侄了!”

“还有一件事,我的几位师兄和师姐已抵达长安,公子是否需要见见他们?”

“这倒也是,公子自身武艺高明,还有几名侍卫保护,的确没人能威胁公子的安全”

“既然这样,那我就去请几位师兄和师姐了”

说完,他就拱手告辞,骑马直奔崇仁坊而去。

李医自信地微笑着说道。

听到这话,李德奖不禁愣了一下。

但他转眼就清醒过来。

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马蹄声,五匹骏马小跑着来到了大唐公司门口。

策马而来的这五位,正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蜀山五侠。

来到门口,他们五人立刻翻身下马,然后把马拴在门口,在门房的带领下走进了大唐公司总部。

李医则坐着马车去了公司总部。

转眼的功夫,半个小时就已过去。

“踏踏踏”

好在有门房引领、其中一些人也见过李德奖,所以才没有感到紧张。

否则的话,这么五个身穿道袍的江湖剑客突然走进大院,必定会引起一阵混乱。

在门房的带领下,蜀山五侠径直走进了后院。

蜀山五侠四男一女,每个人都腰悬长剑,身穿道袍,眼中精光闪烁,看上去身手俱都不弱。

居中那位身穿英姿飒爽的女剑客,尤为引人注目。

他们几人刚一走进院子,瞬间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蜀山五侠的另外四人暗自忖道,都好奇地打量着李医。

转眼之前,他们已来到近前。

李德奖先是向李医见礼,随即就开始介绍蜀山五侠的另外四人。

刚进后院,他们就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正站在前方小院门口的台阶上,面带微笑看着他们。

在这个孩子左右两边,各站着一个腰悬横刀的千牛卫,侧后方站着一个中年太监。

“不用问,这就是名满天下、惊才绝艳的医公子”

“这位是三师兄武守城,江湖人称玄土剑”

“这位是四师兄柳逸臣,江湖人称流水剑”

在李德奖介绍的同时,这几位江湖豪侠也纷纷拱手见礼。

“见过公子,这几位就是我的师兄和师姐,刚从蜀地赶来长安!”

“这位是大师兄穆逢春,江湖人称春木剑”

“这位是二师姐宁婉儿,江湖人称烈火剑”

岐晖住持的楼观道,是早期道教派别,在隋唐两朝盛极一时,对皇室信道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据传说,早在隋炀帝亲征辽东时,岐晖就预言,天道将改。

而且他还告诉座下弟子,‘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

“贫道见过公子,医公子名满天下,今日得见,吾等甚感荣幸!”

话虽这么说,穆逢春他们眼中却流露出几分清高和孤傲。

这也难怪,他们都是名传天下的侠客、他们师父更是大名鼎鼎的岐晖,一位传奇般的人物。

在李渊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岐晖的楼观道始终大力支持,不但贡献了大量钱粮,还各种为李渊祈福正名,营造声势。

李渊建立大唐后,也投桃报李,给了岐晖和楼观道极高的地位。

楼观道被命名为‘宗圣观’,供奉着老子的牌位,李唐皇室时不时就会去拜祭一番。

果不其然!

仅仅数年后,隋朝就开始大乱,天下烽烟四起。

而从太原起兵,最终夺了天下的李渊,正是所谓的‘老君子孙’。

等李德奖介绍完毕,李医立刻微笑着拱手说道:

“小子李医,见过蜀山五侠,欢迎各位来长安、来到大唐公司!”

“久闻蜀山五侠大名,却从未谋面,今日终于得偿所愿,不胜荣幸!”

岐晖经常奉诏入朝,主持斋醮,为国祈福,在朝野声望极高。

有这样一位神仙般的师父,再加上自身实力超群,蜀山五侠的眼界和心气自然很高。

若非李医是当今皇帝的嫡长孙,还真不一定能请这几位出山相助。

听到这番话,穆逢春和宁婉儿他们都愣了一下。

这真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