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771章明末边军一小兵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脚下是故乡。

宣府长城一千里,墩台个个诉衷肠。”

宣府,永宁。

北口墩,五丈高的烟墩矗立八达岭上,因为八达岭在居庸关之北,故也称为北口墩,距长城不远,墩台方形,七米见方,东西两侧各有一三尺多宽下城马道。

天微微亮,墩兵赵永胜吹了声口哨,把趴在墩台上一角的黑狗唤醒。

北口墩里有七个墩兵还有三只动物,一只黑狗,一只白猫还有一只公鸡,别看这三只小动物,那可是有编制的,还有固定的口粮。

赵永胜原叫赵栓子,是宣府独石堡人,从小在燕山放羊,属于是卫所军户余丁,他二十多岁的时候被勾选入军,当兵数年,但却饭都吃不饱,后来逃跑投奔口外马贼,经常在宣府一带抢掠。

再后来他们被明官军围剿,头领被杀,他们四散躲藏,后来投了闯军,没多久清军入关,又随部降清,被整编为绿营,下山西打过仗,但鞑子绿营的饷也没领多久,也开始欠饷,他便干脆又当了逃兵做了土匪,与一群人活动在延庆永宁一带。

清军屡次围剿,最后他又往太行山投了明军,这么兜兜转转多年,到如今成了宣化省巡防警备营下的墩兵。

北口墩的七个墩兵,都是跟他出身差不多的。

摸了摸黑狗脑袋,赵永胜拿来柳筐,黑狗默契的跳进筐里坐好,赵永胜拿绳子将筐放下墩,等了会,才起身往下观望。

黑狗跳出筐子,左右观望了下,然后小跑起来,围着墩台转了一圈,然后对着墩上的赵永胜狗叫三声。

赵永胜又小心的观望了一圈,确认墩下安全没有埋伏,这才下了墩台,取了水桶扁担,然后打开墩门去挑水。

烟墩不大,却很重要,这是长城防御系统的重要一环,烟墩也叫烽火台。一般有四种类型,紧靠长城两侧的为沿边烽火台,向长城以外延伸的称为腹外接火烽火台,向内地州府城深层联系的是腹内接火烽火台,沿交通线排列的是加道烽火台。

北口墩是紧邻八达岭长城,位于居庸关北的烟墩,也是四种墩台的大多数类,方形,七米见方,距长城墙一丈,四周包砖,五丈高。

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警戒,负责烽火传讯。

大明最重北边,沿长城设立了九边重镇,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驻扎重兵,分区分段把守长城。

宣府长城东自永宁路四海冶御靖北台,接古北口黄花路边界起,西至张家口协西阳河镇口台,接山西大同新平路平远堡边界止,长一千零一十五里。

沿着长城边墙,还修了大量的烟墩,如有敌来犯,白天燃烟,晚上举火,互相救应。

居庸关是北京西面最重要的闪隘,处于燕山和太行山之间,扼守重要通道。

而八达岭居高临下,地势险峻,居庸关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所以大明极重视八达岭口,一座不大的关城,却派重兵把守,周边还有许多墩台,以保万无一失。

叫门天子土木堡之前,宣府、大同两镇总共墩台也不过三百余座,但在土木之变后,宣府大量增加长城墩台,历时七十年,到嘉靖时,沿边墩台已达一千零七十二座,腹里墩台六百五十座,镇城腹里墩台五十四座,总共一千七百七十六座,翻了数倍。

赵永胜挑着水桶去打水,一边走一边唱歌,黑狗扬着尾巴在前面开路,一人一狗行走在清晨山间。

墩里有储水,但储水不多,所以平时只要没敌情,天亮第一件事都是去挑水,七个墩兵轮流负责挑水,要保证墩里的储水一直是满的。到了冬季,则储雪储冰。一旦敌袭,墩台紧闭,就出不了门了。

晨风带着凛冽的寒意,如同刀锋刮过脸颊,赵永胜唱着歌,“野狐岭外月苍苍,万里城西路渺茫,行过墩台听人说,草头昨夜有微霜。”

黑狗跟着狗叫回应。

“高莫高似总离墩,眼里滦河清又浑,添土筑墩高百尺,得见阿娘朝倚门。”

打水的路很远,挑一担水往返许久,极费力气,这是个辛苦活,不过卫所军户出身的赵永胜倒是习惯了,这位卫所穷苦军户出身的男人,当过兵做过匪,投过闯军降过清,又投了明军,乱世里如草根浮萍一般。

乱世挣扎十年,到头来还只是个墩兵,却也庆幸还能活着。

活着已经比什么都重要,也比绝大多数人都幸运了。

他当过兵做过贼,吃过许多家的饭,但如今这省营墩兵,待遇还挺不错,以前明朝边军,墩兵和夜不收最苦,夜不收还有机会立功得赏,墩兵则几乎无出头之日。

是一群被帝国遗忘的人。

崇祯时墩军逃亡太多,后来甚至只能大量采用罪犯发配的方式补充。

墩军守卫墩台边境历尽风霜,还要时刻提防敌人的突袭威胁,墩台大多在那些险要偏僻之处。

大的墩台除了墩台外,还有一丈高的围墙,外面有濠沟,有吊桥,有三十多墩兵,但多数墩台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墩台,也就七人三畜为伴。

到明末时,许多墩军也把军属接到一起生活,欠饷不发,就只能自己开荒种地,打猎养鸡什么的挣扎求生。

墩军还得储存五个月的材草以备烽火,还要储水,所以在动乱的那些年里,经常有打柴和挑水的墩军被掳去。

墩军们靠垦荒种地打猎,甚至是织网巾卖钱补贴生活。

而现在的墩军可比以前好的多,如今的墩军大多是隶属于省营,待遇虽不如御营,但不会欠饷。

这军服、口粮也都会按时发放,比如去冬那么寒冷,也早就发放了棉袄棉帽棉衣棉鞋棉手套,还有棉被。

墩里甚至还统一修了火炕,只要自己储够柴火,去年一冬都没受过寒。军粮也很充足,按标准按时发放,既没掺杂陈米霉米、沙子土灰,也没缺斤少两,甚至那三个狗猫鸡的口粮,也都按数发放,没短半点。

省营兵的军饷分三等,月一两五,一两二和一两,外加三斗月米。

相比起御营兵,相差极大,但也是发九存六,十五月饷。

平时吃用也都不用扣饷的。

赵永胜各个部队吃粮十年,这是待遇最好的,就算刚投鞑子那伙发饷,但扣这费那钱的其实也都是老一套,最后到手的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何况这身上的棉袄可实打实新的,他们还有羊毛毡毯呢。

赵永胜在七个墩兵里,属于墩副,所以他拿的是一两二的月饷,平时半饷到手六钱,年节再补发三月的,最后存三补三以后的退伍金或养老钱。

对于未来,他还是挺期盼的,也当了半年的墩兵了,渐渐习惯这里的生活,虽然有些孤单,但靠近驿路大道,也是经常能看到过往车马,甚至在晴朗之时,登上附近的山峰,还能往东看到北京城。

前两天来巡边的赵游击给他们赏了些腊肉香肠,还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他已经被报上名去了,上面会开始给他着手安排发老婆的事情,快则一月迟则三月,这事就会有结果,到时就会给他送个老婆过来。

赵参将让他好好干,到时提士官,甚至提拔到大墩去任职,那时就还能有职钱补贴,甚至还能分田授地。

赵永胜家里没什么人了,这半年的饷都是按月发下来的,每月半饷六钱银元攒着,已经攒了三块多。

来回花了一个小时,终于把水挑回来,今天他运气非常好,半路上黑狗一直叫,居然发现了一只被他们设的陷阱困住的鹿。

虽然这个时候的鹿有些瘦,但再瘦也是几十斤啊,他高兴的把鹿捆背在身上,然后挑着水回到墩里。

“快来看,老子抓了一只鹿回来,赶紧烧水生火,今个吃鹿,开荤咯。”

墩台内,接替他守墩的张怀忠,本名张麻子,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老早远就看到他背着只鹿了。

墩门打开,墩长王永祥带着其余几名墩兵都出来,他的妻子也跟着出来看热闹。

“正准备出去挖地,张麻子说你背了只鹿回来,我们还不信,没想到真的。”

北口墩是个小墩,只有七个墩兵,也只有墩长王永祥有老婆。

自嘉靖开始,边防压力严峻,为防士兵逃脱,也为分担军饷压力,明朝逐渐采取赐予墩军自行耕种的养赡田,并让墩军随带妻小进行戍守的政策。

不过在明末,墩军之苦,越发严重,逃亡不断。

而如今绍天朝重新恢复长城、烽墩的守卫,主要是以省营兵驻防,一方面足饷足粮,另一方面也实行御营的一些制度,比如平时发半饷,年节再补发三月饷,留存三月饷,朝廷再补存三月,实行一年十五月饷制度,发九存六。

同时,对予省营里非义务兵的士官、军官,朝廷还负责帮他们娶老婆。同时还在墩堡周边划拔出土地做为墩田,交给他们屯田耕种,允许墩军把老婆也接到墩里居住戍守,一起耕种田地。

另一方面,墩军、守堡、守长城、守城池的营兵,也一年一轮替,义务兵三年未晋升士官就直接役满退伍,而能留下来的也自然能晋升士官,提高军饷待遇等。

这样能避免如明末时那样墩军长期不得轮替,甚至难得晋升,被上官欺凌,甚至被役使。

许多墩兵就在这种长期拖欠粮饷,无法晋升,被上官欺压役使的贫困饥饿中老病死去,甚至被迫逃亡甚至是造反。

墩长的老婆也是在军中发的,四十多岁的老光棍王永祥也是个老光棍老兵头,如今时来运转,是七个墩军的小头头,有个下士衔,不仅多了份职钱补贴,还排队领到了一个老婆。

他妻子刘氏原来也是直隶百姓,三十多岁,据说以前嫁的人家不错,但在兵灾中家破人亡被贼掳去也很惨,朝廷解救后介绍给了老王,她见老王虽年纪大些,但也还算忠厚强壮便也应下,如今在这墩中随军生活,倒也挺不错。

墩里一应生活物事都有,有一大间住房,隔为两间半,向外半间,墩军住,向内半间,墩长夫妇住,还有半间做为偶尔给路过夜不收住的,都有火炕。

另外也有厨房、锅灶、水缸、碗碟,种火牛马粪,盐菜之类。

装备这块,则是有鸟铳七把,九头鸟大铳一把,小铁炮一门,炮弹铅子火药若干。

腰刀、刺刀各七,棉甲棉盔七副。

白旗三面,灯笼三盏,大木梆两架,旗杆三根,好绳三副,发火草六十个······

物资、装备都挺充足,定期补给,他们自己垦荒种的地,还属于额外补贴。

除了有些偏僻孤单,没啥不好的,又不需要扣什么火把钱、空闲钱、节礼钱、坐月钱等。

当然,自他们驻守这北口墩以来,还没遇到过什么警讯敌情,没见过半个什么蒙古鞑子建州鞑子,更没什么贼匪叛军,除了偶尔有上官巡视,或夜不收路过,便只是白天远处山下大路上经过的商旅行人了。

因为一只掉进陷阱的鹿,北口墩大早上便热闹了起来,大家也不急着去外面整地捡石头开荒了,除了在墩上面值班的麻子不敢轻离半步,其余七人,连上那一狗一鸡一猫,都全凑在

杀鹿放血,剥皮拆骨。

最好的鹿肉取下来烟熏风干,留待后面吃,今天则把内脏下水清洗出来,加上头、脚、骨等一锅炖,好好的打一次牙祭。

墩军平时能吃饱,但肉也难得吃上一回的,肚里油水也不多,尤其是这早春时节,都馋着嘴。

大家都夸副墩长运气好。

赵永胜则夸黑狗带福,剥开鹿皮后,直接把割了块鹿肝给它先吃,做为奖赏。

刘氏麻利的烧火,一边让去墩外挖点葱、香菜来备用。

墩上刘麻子突然朝着红旗呢,快准备迎接。”

居庸关和八达岭关都由御营驻防,而他们是隶属宣化省的省巡防警备营,并不是一个系统的,但相邻驻防,也经常打交道。何况御营天然比他们高一格,更别说居庸关和八达岭关的御营还是京畿南衙禁军。

王永祥赶紧插手,“这鹿先拉到厨房去让我婆娘处理,大家都赶紧换上铠甲拿上鸟枪,莫要让禁卫军看咱笑话。”

“王头,这一大早的,他们过来干啥,莫不是他们在关城上拿千里镜看到咱们背了只鹿回来,特意跑来蹭鹿肉来的吧?”墩军杨万山打笑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