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五省经略兵十万

第373章五省经略兵十万

张献忠曾数次接受明朝招安,所以张可望说出这话倒也不足为奇。

这位大西皇帝出身于陕西定边,少年时也读过书,后来跟着父亲贩过枣,长大当过捕快,因事革职,便又到延绥镇从军,因犯军规当斩,后得上官陈洪范求情,打一百军棍驱逐出伍,从此流落乡间。

这就是个十足的刺头,或者说无赖。

崇祯三年,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农民暴动,自号八大王,因身瘦面黄军中称为黄虎,从此他转战中原。

他是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一营,也是后来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他曾攻下凤阳,拆了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也扒了朱家的祖坟。

崇祯九年,高迎祥遇伏被俘,遭凌迟处死。

十年,拥兵至十余万的张献忠也在南阳被左良玉击败受伤,他在谷城接受了熊文灿的招抚,但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仍保有四万人马。

十二年,再举反旗,崇祯十三年,再度受挫的张献忠率兵第二次入川,十四年出川,转战湖广,十七年三进四川。

张献忠入川,本是想以巴蜀为大本营,连接湖广,收取云贵,争夺关陇,然后夺天下。

只是谁料局势变化如此之快。

因为曾经有过受招安的经历,所以张可望等都觉得张献忠欲故伎重施,以争取时间。

“派人去明营出使吧!”

张献忠打算看一步走一步,如今的局势,再打下去,于他不利,那是死路,必须得另谋他路。

“陛下的条件?”

张献忠捻着长须,那张瘦销的黄脸上也很纠结。

“明帝不是说要封为我云南王,世封永镇吗?那就暂且答应,朕愿意除去帝号,退位归藩,移镇云南,让四川明军给我让出一条路来,还有,立即停止进攻。”

“我西营一百二十营人马,得仍归我节制,不受朝廷整编、调遣。”

张可望、张文秀、张能奇、张定国这四大义子心里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

安西王、安西将军张定国高大魁梧,他上前建议,“何不向明廷请求我西军北入关中,名为北上伐清,实则陕甘乃我西军老家,将士们多来自陕甘,我军更习陕甘水土,况且只要到了关中,也就有更多选择机会。”

张献忠点头,“可以先这样提,但明廷肯定不会愿意的,到时咱们再答应南下云南讨伐沙定洲叛乱。”

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前提都是明军得先停止对成都的围攻,至于什么时候能谈成一致,这得需要时间。

现在明清大战,张献忠可以借归附和议之机,暂时休整喘息,重新调遣安排兵马,潜伏等待时机。

······

夔州、奉节。

白帝城。

当年刘备伐吴兵败,退屯于此,在此托孤诸葛后驾崩。

新任陕甘云贵川五省经略的文安之便驻节此地,白帝城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在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处于长江三峡的西端入口。

白帝城城套城、城压城、城连城,还有城中城、城外城,是一座防御性能极强的军事堡垒要塞。

可以说是川东门户。

在后世,因三峡水库蓄水,白帝城成了长江中的一座孤岛。

而此时,这座白帝城依然傲立长江边上,旁边的瞿塘峡,也有一座水寨,里面是新建的三峡水师。

做为曾经的国子监祭酒,文安之本只是一介文人宗师,如今却因战乱奔走在这乱世,抚治军民,兼理粮饷,从郧阳都监到偏沅巡抚,再到如今的五省经略。

充分的说明他的表现,得到了东南皇帝陛下的充分肯定。

为了全局考虑,朱以海现在重新划分战区。

以苏浙为一个战区,福建台湾两广为一个战区,江西安徽为一个战区,湖广河南为一个战区,陕甘云贵川为一个战区,共五大战区。

各任命督师、经略坐镇。

朱大典督师湖广河南,文安之经略川陕云贵甘,黄道周督师江西安徽,何腾蛟督师福建台湾两广。朱以海亲自负责浙直。

张国维召还朝中入阁辅政,郑芝龙入朝。

文安之在郧阳、偏沅的表现都极不错,虽是文人,但总能坐镇前线,治理粮饷也很了得,他本身又是夷陵人,所以朱以海便授这位经略五省,坐镇白帝城。

他入川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巴蜀的各路明军重新整编,理清秩序,加强对张献忠的攻势。

巡按张岱,提督秦良玉都亲来拜见。

连总督王应熊、巡抚马乾等也都赶来。

王命旗牌请出,捧着尚方宝剑的文安之出来,身穿皇帝钦赐坐蟒,威严毕现。

皇帝旨意颁下,文武跪接。

提督秦良玉加总统陕甘五省兵马衔,赐王命旗牌、尚方剑,兼御营川陕行营提督。

陕甘五省划为一个战区,以文安之为经略,陕甘五省经略和湖广河南督师的调遣),七个巡按、外加七个提督,(秦良玉为五省总统兼四川提督兼御营陕甘行营提督)。

另外五省又设分巡兼兵备道二十六,其中陕西五道,甘肃八道,四川六道,云南四道,贵州三道,皆分巡兼兵备道。

因为此五省现在局势还比较动荡,所以暂时还没有实行总督兼巡抚制,甚至每省都设了一个总督。

“圣人定制,总督标营五营,两千五战兵,九百辅兵。巡抚标营三营,一千五战兵,五百四辅兵。

总统标营十营,提督标营五营,巡按标营两营,分巡标营一营。

另每省设镇守营兵两镇,每镇十营,两协四标八营加总兵标营两营。”

“御营陕甘行营共八千战兵十六营,步军四千,马军两千,水军两千。”

这就是皇帝朱以海给陕甘战区五省的军队编制,分为标营和镇营。

经略、总统、总督、巡抚、巡按、提督、分巡、总兵各有标营,属于直属部队。

每省还有两镇营兵各五千,加上御营行营八千。

给的兵额编制还是很多的。

五省各两个镇营,加起来就是五万了,总督三千四,有五个,

巡抚两千零四十,有七个,总统六千八,一个,提督三千四,七个,巡按一千三百六,七个,分巡六百八,有二十六个。

标营加一起有一百一十九个营,镇营有一百个,总共是给了二百一十九个营的编制,一营五百战兵,加一百八辅兵。

则五省总计战兵十万九千五,辅兵三万九千四百二。

外加御营十六个营,八千战兵,两千八百八辅兵,共一万零八百八。

五省总共十五万九千八战辅兵员,每省平均三万二不到。

这个数量其实还是比较多的,但毕竟现在是战时,而且各地军头、义军众多,朱以海也得妥善安置,尽量把他们整编好,也是迫在眉捷的事情。

有过湖广五忠的失败先例后,现在朱以海对地方军队的整编,力度更大。

好在他如今在东边威势正高。

文安之和秦良玉一文一武,负责全面整编,整编以四川和关中汉中的兵马为主,包括郧阳地区的忠贞营部份。

蜀国公、太保兼太子太保,五省总统兼四川提督秦良玉主动表示,五省确实需要全盘谋划,重新整编,以使的可以统一指挥调度,而不是各自为战。

文安之则表示,他会和各省总督、巡抚、巡按、布政使、按察使、分巡等把赋税整改搞起来,以保证五省军队的粮饷供给。

皇帝旨意,五省军队的士兵,辅兵每月一两五,战兵三等兵二两一,二等兵二两四,一等兵二两七,每兵每月再加三斗粮,如御营一样平时发半饷,年节时再补发一些。

比御营的粮饷要低不少,但也没有人意见。

哪怕三等战兵二两一,一天也有七分银了,外加一个月有三斗粮,这仍然远远高于原来朝廷的月饷,更别说如今早就许久没正规发过饷了。

“御营十六个营头,八千战兵,理应从各军中抽调精锐将士组建,必须得把御营这旗号先立起来,得是最能打的!”

花白头发的秦良玉仍是一身甲胄在身,高大的她声音铿锵有力。

皇帝要在陕甘建一个御营行营,但并没如湖广行营一样调派人马,而是要让地方抽调兵马组建。

这支御营将由秦良玉任提督指挥,南京那边会派一些军官过来而已。

从陕甘各军中抽调八千精锐组建行营,诸将也都点头支持,这是皇帝旨意,虽大家有些不太舍得,但也不好反对。

紧接着文安之又拿出一道旨意,是对五省的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副将等各主要官职的任命。

基本上都还是启用现在的官员们。

不过仍是以陕西和四川为主,实际上云南、甘肃两省,也只是任命了总督、巡抚、提督,其余的官职暂没任命,原由也简单,云南现在正发生土司大叛乱,甘肃则如今在清军控制下。

贵州那边也有土司做乱。

所以如今主要还是四川和陕西这两省的官员任命和军队整编。

贺珍、武大定、曾英、王祥、杨展等大将基本上都授予提督,其它主要将领也各授总兵或副将等职。

正式授予新职后,就要按职整军。

一省有一个提督,两镇总兵,加上数名副将,另外各标兵部队,也还有总兵、副将等,以前是尽管招兵买马,数量不限,但现在起,得重新整编。

该带多少营,有多少兵,都有严格规定,按额招兵,按额给饷。

标营、镇营分为两大体系,战兵、辅兵区分,裁撤老弱残疾,多余的改为乡团。

总之就是得自上而下的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五省指挥体系。

文安之经略五省,秦良玉总统十万大军,七位提督各统领本省镇营,总督、巡抚、分巡、巡按等的直属标营,不受提督直接指挥,但要受总督、巡抚节制,并听从经略调遣。

不仅如此,诸将驻地、兵额、粮饷,全都要正规化。

朝廷派一位户部郎中来任督饷郎中,总管粮台。

地方上各省调专门的参政,府派通判专职协调粮饷。

经略总督巡抚分巡都兼理粮饷。

粮饷最后入粮台具体负责管理和发放。

武将军官都无要插手粮饷,武将们的任务就是训练兵马,统兵作战,其它不管。

更禁止劫掠地方,私自征派粮饷等。

“报!”

“西贼张献忠遣使来见,说愿上表归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