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三十一章

第31章

第二天顾茵到文家厨房的时候,徐师傅正在门口张望。

见了她来,徐师傅就殷勤道:“小师傅来的正好,我特地给你留的刚出锅的豆腐皮儿包子!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前一天徐师傅在顾茵手里学了拉面,后头顾茵做点心的时候也没和他藏着掖着,两人很是能说上话,已然熟悉热络起来。

顾茵一边脱棉袍子一面无语地看着他。

昨儿个的事虽然老太爷没和他计较,但是若是一直不收敛,终归是说不过去的。

徐师傅察觉到她的眼神,立刻解释道:“不是我自个儿做的,是二太太点的。这刚做好,她就遣人来说不要了,换了清粥小菜!其他东家主子们都已经叫过别的早点了,所以……嘿嘿。”

“徐师傅果然是伶俐人,是我想太多了。”

说完话徐师傅把一叠豆腐皮儿包子放到了顾茵面前。

包子还冒着热气儿,一口咬下去,是香菇碎、海米碎、豆腐碎和猪肉粉条各种食材混在一起、有些杂乱的口感。

如果以顾茵的标准来判断,这只能算得上一般,并称不上可口。

但这是徐师傅特地给她留的,顾茵还是把一小碟包子都吃完了。

前一天文老太爷说今天起身后他在想早上吃什么,让顾茵来了文家后等着他的话再做。

眼下老太爷的小厮没过来,顾茵一时间便也没什么事,询问徐师傅要不要帮忙。

徐师傅一个人同时做三份吃食,摆手道:“不用,二老爷不在府里,二太太已经叫过了。大老爷和大太太吃的都简单,三位少爷里只有大少爷起得早,其他两位少爷一般都不用朝食。我做完这三份上午就没事了。至于我俩小徒弟,做的是下人的吃食,就更不劳烦小师傅动手了。”

别看徐师傅没有特别精通的,但是他有一点厉害,就是动作快——反正顾茵自诩自己动作不慢的,但是也不能一心几用,徐师傅就可以,三份朝食前后没差多少工夫他就做完了。

顾茵忍不住夸赞了一句,徐师傅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小师傅夸的我惭愧,我昨儿个算是看出来了,您才是天生吃这碗饭的人。我嘛……就是手比别人快一点。”

这也是四处给人当学徒练出来的,手脚慢了不止要挨骂,可能还要挨打。

也正是因为这点,厨艺并不算特别高超的徐师傅坐稳了文家大厨的位置——他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儿啊!文二老爷铁公鸡成精,冲着这点就愿意一直聘用他,对他在厨房里吃点东西的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见徐师傅忙完了,外头天色还没大亮,顾茵起身把靠背椅让给他坐,他让顾茵安心坐着,自己拿了个新的小板凳坐在她旁边。

那板凳就豆腐干大小,徐师傅胖胖的身子往上一坐,顿时把板凳遮了个严严实实,远远看去像他半蹲着扎马步一般。

但他自己也不觉得辛苦,压低声音问顾茵道:“平时老太爷这会儿肯定起了,到现在还不叫朝食,是不是……”

是不是憋着劲儿要为难你呢。

后半句徐师傅没说,顾茵意会,她弯唇笑道:“没事,反正只要老太爷不逼着我读书,便是寻更冷僻一些的食单让我照着做,我也不怕。”

“那是!您是这个!”徐师傅已经对顾茵心服口服,说着就比了个大拇哥儿,“不瞒小师傅,我要是有您这份本事,当年也不用给人鞍前马后当几十年学徒。”

这时候当学徒的日子可不好受,挨骂挨打是家常便饭不算,还要在厨房当免费小工,服侍大师傅的日常起居。

什么跑腿儿啊,砌墙啊,打扫卫生,甚至给大师傅倒夜壶,就没有徐师傅没做过的。

所以他才格外敬着顾茵这样啥也不图,就愿意指点旁人的。

正说着话,文老太爷亲自过来了。

两人顿时站起身,老太爷眼睛发亮,看见顾茵就兴致勃勃道:“书上做的你一看就会,其他白案上的东西你肯定都会。不然这样吧,你今天做点书上没有的、我也没听说过的东西出来吧!”

顾茵愣了一下,徐师傅更是惊得瞠目结舌。

乖乖!这得还是老太爷,能这样翻着花样、变着法子折腾人!

顾茵回过神来却并不惊慌恼怒,说行啊,“那我给您做几样。”

开玩笑,作为一个现代人,整出几样古人不知道的吃食还不简单吗?

顾茵说想要茶叶,徐师傅当即去翻厨房里的柜子,但是这东西用得少,最多也就是清明吃茶叶蛋的时候拿出来用一用,平时都让徐师傅冲茶喝了。找了半天,只找出一小袋粗茶沫儿。

徐师傅臊得满脸通红,说让小徒弟出去采买。

文老太爷等不及了,说他去找。

老太爷说着就回了自己书房,不过翻来翻去,他也只找到了去岁的茶叶——虽然很好,但那是几个月前从京城带过来的,一路上辗转保存到眼下,已经走了味儿。也是老太爷平时不注重享受,所以一直喝着。

要说家里谁那里肯定有新茶,不用说自然是对别人孤寒、对自己的大方的文二老爷。

文二老爷也有个书房,也在前院,老太爷拿了钥匙自己就去了二儿子的书房,找出了一罐香味扑鼻的新茶。

老太爷去找茶叶的时候,顾茵在大厨房里找到了红糖和红薯粉。

她先把红糖加水煮沸,倒入红薯粉,边倒边搅,等到不烫手的时候就把糊糊倒出来,揉成光滑的面团,揉至表面光滑后搓成长条,切成小粒,搓成圆球。

后头有了茶叶,顾茵把茶叶倒进锅里和白糖一起翻炒,待到把糖炒成糖稀,茶叶也变成了焦黄色,倒入开水后搅拌,接着加入牛乳,煮开后把茶叶捞出。

奶茶倒出,放入红薯丸子,一杯简单的珍珠奶茶就做好了。

昨儿个吃到了那奶冻有股子奶腥气,顾茵想着是这时候牛乳的加工方式和现代不同,就已经想尝试着加入茶叶能不能把这腥气去掉。

眼下正好实验一把。

热腾腾的奶茶端到手中,牛乳新鲜,茶叶更是一闻就知道是特别好的茶叶,奶香混合着茶香,既香且浓,不知道比后世冲调出来的香多少倍!

顾茵是先呈给老太爷,老太爷让他们都尝尝,厨房里人人有份,徐师傅也分到一大碗,他嗜甜,吃得格外香,先咕咚咕咚几大口把奶茶喝干净,再把碗底的q弹珍珠一起拨愣到嘴里,大口大口咀嚼着,吃的那叫一个香!

喝到久违的奶茶,顾茵也舒服地眯上了眼,心里嘀咕道:“可惜没有木薯粉,这红薯粉做的珍珠还是有些不同。但是真的好喝啊!”

文老太爷小口小口品着,等到顾茵和徐师傅都吃完了,老太爷才开口道:“这不算!这个牛乳茶我听说过,关外游牧民族就这么吃的。”

顾茵还未说话,徐师傅小声嘟囔道:“关外的牛乳茶我也吃过,和小师傅这个做的不一样哩。”

反倒是顾茵也不恼,笑眯眯地说:“没事,那我再做第二样。”

顾茵说想要铁签子、竹签子、孜然粉、茴香、五花肉、鸡肉等。

这时候孜然、辣椒、茴香之类的香料虽然已经传入中土,但是本土没有成规模的种植,所以价格不菲。

像顾茵摆摊的时候,为了照顾不同客人的口味,就让客人可以按口味加醋或者蒜末,辣椒那样的东西她是加不起的。

文家的一袋子辣椒面,那还是文二老爷生意场上的朋友送的。

“年头上的集会有人卖香料,就是价格嘛……”徐师傅说着就拿小眼睛看文老太爷。

文老太爷也大方,当即拿着自己的腰间荷包掂了掂,“徐厨子带路,咱们这就去买。”

一行三人,加上文老太爷的小厮,当即就出了府去。

走到大门口,又遇到了在门口监工的二管家。

隔着老远,顾茵就开始热情地喊着“二管家”打招呼。

那二管家其实耳聪目明的很,本来听到府里有响动,要转身查看。

听到顾茵这一声喊,他改了主意,先是置若罔闻挡在路当中,又故意对着门口洒扫的家丁骂道:“都说了什么阿猫阿狗都往门口走,都给我把招子放亮一点。别回头被什么阿猫阿狗摔了,讹上了!”

顾茵听着这话都替他尴尬,好在没尴尬多久,文老太爷高高地抬起腿,一脚踹在了二管家的屁股上!

二管家还穿着那双软缎鞋,一下子被踹得踉跄着滑了出去。

这次他没摔,但是一边尖叫着一边抱着文家门口的大柱子,看起来越发滑稽可笑。

“好你个小厨娘!”二管家一边瞪着偷笑不已的家丁一边要咬牙切齿。

顾茵忍着笑道:“天地良心,可不是我踹的您!”

“那还能是……”二管家偏过头,看到了黑着脸的文老太爷。

他又是惊讶又是惧怕,还很后悔,眨眼的功夫脸色可谓是精彩纷呈。

“不长眼的东西!”文老太爷冷哼一声,背着双手走了。

顾茵笑着道:“二管家,我都提醒过你了,可不好这么不看路的,你看这才两天,你都摔两次了。下次可要小心些呀!”

而后不等二管家反应,顾茵就步履轻快地跟上了老太爷。

徐厨子引路,一行四人去了镇子上最热闹的集会。

文老太爷虽然是寒山镇人士,但小时候就一直在家里读书,就没凑过这种热闹。加上他这些年都没回来,更是看什么都既熟悉又陌生。

如徐厨子所说,顾茵要的那些香料确实不便宜,那不是论斤卖的,是论两卖的!

顾茵正算着给文老太爷一个人做串串要多少香料,他老人家挥手道:“都买,多买!”

顾茵连忙劝道:“香料撒一把滋味就足够了,买太多您吃不完啊。”

“谁说我一个人吃了?你不吃,别人不吃?”

老太爷说着话就余光于扫徐厨子。

徐厨子红着脸道:“我不吃,我真不吃!”

顾茵也是这么意思,前头糕点奶茶的,他们能分到一些就是老太爷大方了。香料、肉串这种金贵的东西,他们做工的哪里好意思吃?

“小丫头怎么想的这般多。”文老太爷十分洒脱地道,“这些俗物身不带来,死不带去。”

他是真的不差钱,当了几十年的重臣,虽然没有贪污受贿,但京官有冰敬炭敬——那是皇帝都默许的孝敬,再加上高祖赏识,先帝敬重他,逢年过节赏赐不断,老太爷不贪图享受,银钱那些只放在库房吃灰,仍然过着简朴的日子,几十年积累下来自然身家颇丰。

一通香料就花出去五两银子。

后头看到卖小吃的,文老太爷眼睛里泛起一点温暖的光,轻声道:“我小时候不能出来,每到过年我父亲都会从外头买一些吃食回来,眨眼白驹过隙,我都已经这把年纪了。”

“不若我们买些尝尝,看能不能找回您儿时的味道?”

老太爷哼道:“我小时候那是没吃过好东西,现在难不成还能觉得这街边小吃好吃?”说着不等顾茵回答,他又道:“算了算了,看你走半早上也累了,咱们找地方坐下歇歇脚。”

说完文老太爷就让徐厨子和小厮接着去采买顾茵要的东西,还交代他们多买一些,他才和顾茵去了路边一个面摊。

顾茵要了一碗阳春面,老太爷还是说不吃,顾茵和老板多要了一个小碗,分出了小半碗给他,“晨间您只吃了一碗奶茶,还是再吃些垫垫肚子。”

老太爷这才肯动筷子。

入冬的时候顾茵想过过年在集上开摊,但打听过这里的摊位费后就放弃了。

所以别看这面摊小,面汤却是老母鸡汤吊出来的,面也是手擀的,很是劲道。一碗面并不饭馆酒楼。

老太爷吃完道:“可圈可点吧,面条劲道,汤底清澈。虽然能尝出鸡汤味儿,但是不知道兑了多少水,没什么滋味。”

这是自然的,一碗面卖几文钱,要是用浓郁高汤,可不得亏本。

顾茵对着老板歉然地笑了笑,好在老板也很和气,没有计较。

付过钱,一老一少两个人又吃了豌豆黄、酥油糖饼、驴打滚,甚至还吃了两串糖葫芦。不过这些都不是顾茵邀请他尝的了,是老太爷以“觉得她想吃”为名,自己买的。

直到再吃不下了,徐厨子和小厮也买完了东西回来了。

一行人就此回府。

文老太爷是真吃饱了,就说吃食放到下午做,他回屋歇晌。

顾茵和徐厨子就回了厨房。

徐厨子开始做午饭,顾茵则开始处理食材、穿串串。

等到徐厨子做好了几份午饭,顾茵已经穿好了几十串了。

徐厨子看这活计简单,就让顾茵歇着,他来做。

顾茵是真没觉得累,她日常做惯了活计的,上午出去逛了会儿街,中午坐着穿会儿串串,哪里就累了?

但是架不住徐师傅手是真的快,两刻钟不到,就把顾茵准备好的食材都串完了。

下午晌厨房里闲得很,顾茵坐在院子里晒了好一会儿太阳,一直到文老太爷午睡醒了,才又动了起来。

炭盆是府里现成的,架上去几条长铁签子,就是个简易的烧烤架。

因为烟大,顾茵让徐厨子帮着把烧烤架挪到了院子里。

各色串串装在篮子里,顾茵询问先按着老太爷的口味给他烤了十串牛肉和十串羊肉。

那肉烤的滋滋作响,肉油滴在炭火里顺着烟气真是又呛又香。

等到把孜然和辣椒面往上一撒,那更是不得了,香飘十里,凡是闻到就没有不流口水的。

很快老太爷要的肉串烤好,顾茵又给自己烤了一大把。

文老太爷一开始嫌弃烟尘大,并不肯靠近,后头撸完了十个串,他不嫌弃味道大了,又点了别的几个串,走近看着顾茵烤。后头看到徐厨子他们馋的口水都快滴出来了,老太爷就让他们另外支棱个炭盆,自己动手。

最后连文大老爷并大太太、文琅几个都闻到味道了,开始还当是家里走了水,后头知道是老太爷在让人鼓捣吃食,他们就没管。

但是这味道实在太勾人,文大老爷吃过顾茵做的油泼面,知道她手艺好,后头到了用点心的时辰,他实在吃不下那清淡的糕点,按捺不住寻了过去。

大厨房的院子里,文老太爷已经脱了外褂,摘了皮帽子,只穿着一个直身锦袍、袖子卷到手腕处自己开始动手了。

顾茵十几个串串下肚已经吃饱了,就在旁边指点老太爷。

文大老爷揉着眼睛,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是自己素来持重端严的老父亲。

文老太爷看到他却很高兴,一只手翻转着一把串串,一只手朝他挥道:“老大来的正好,快来尝尝我烤的串!”

文大老爷咽着口水上前,被塞了一把串串。

谁能在空腹的时候抵抗烤串呢?

文大老爷也不行!

他撸完手里的,指着旁边的辣椒面道:“父亲给我多加辣!”

文老太爷又给他烤了一波重辣的,吃得文大老爷嘴都肿了还在夸好吃!

黄昏时分,文家的烧烤摊收摊了。

顾茵和徐厨子一开始只串了不到百个烤串,最后老太爷烤的尽性,让徐厨子临时赶工再串,也得亏徐厨子手脚快,将将赶上老太爷烤串的速度。

大伙儿都吃不下,好在府里人多,就分着送到大房和二房几个主子手里。

文老太爷还是没让顾茵留下做夕食,说这天黑得早,她小丫头回家不安全。

顾茵和老太爷道了谢,又听他道:“这个烤串加辣椒和孜然虽然新鲜,但是《诗经》中就有写到过‘有兔斯首,燔之炙之’。《齐民要术》中更有《炙法篇》,记载了二十余种食材的炙法。京城中更有炙鹿肉、炙羊肉……所以……”

“所以这也不算书上没有的对不对?”

文老太爷打着饱嗝点点头。

顾茵笑眯眯地道:“那我明天再接着想。”

文老太爷又是一笑,让人把烤好的肉串分出一些装进食盒,让顾茵带回去。

等到老太爷走了,徐厨子忍不住出声道:“小师傅怎么还笑,照着老太爷这说法,天下间的食物无外乎煎炒烹炸煮炖焖,腌卤酱拌生烤蒸……那二十八种。哪儿有什么书上没有、他老人家又不知道的?您也忒好性儿,老太爷分明是……”

分明是故意为难人嘛!

真不是顾茵忒好性儿,而是她看出来了,老太爷不是在为难她,就是和她一起找事儿干!

顾茵上辈子的时候就招待过老太爷这样的退休干部。

他们一辈子操劳,猛地退下来就各种不舒服,像老太爷这样只是没胃口、找事干的还是症状轻的,严重的还有得抑郁症的。

老太爷也就是看着凶,其实心宽得很,先是不计较戏台子的事,也没发落偷肉吃的徐厨子和在他面前说浑话的二管家。俨然是个好老板!

像今天这样,她陪着老太爷“玩”了一天,哄了他老人家高兴,自己一边拿下一天工资,还跟着公费吃喝了,这明明是两全其美的事!

但这话不好明说,所以顾茵只笑道:“真没事儿,老太爷也没为难我呀,我明儿再想别的就是了。”

后头等到顾茵离开了文家,在顾茵面前出了好几次丑、气儿十分不顺的二管家摸到了大厨房。

两人都是府里的老人,又因为一个管着家里的大小事务,一个管着大厨房,都算是手里有实权的,所以日常也算是能说上话。

二管家先是夸今天的烤串味道好,徐厨子手艺见长,又冷不丁地凉凉地道:“徐师傅不知道,这小厨娘虽来了两天,但是本事大着呢,老太爷都被她哄得团团转,这往后啊……”往后厨房里可要没你的地儿了!

徐厨子心道你这不是说屁话吗?小师傅被老太爷支使得团团转,老太爷还非要监工盯梢,可不是跟着她一直转?

看到徐厨子不吭声,二管家又凑上去压低声音道:“徐师傅知道那小厨娘月钱多少吗?”

徐厨子摇摇头。

“十两!十两啊!她一个月就抵你两个月工钱!”

“太过分了!”

徐厨子从小板凳上豁然站起,二管家见他这反应喜笑颜开,“可不是嘛,我也觉得过分。你看你在府上都做了多少年了,一个人能抵三个人用,一个月才得五两。她一个黄毛丫头,她凭啥……”

徐厨子义愤填膺:“小师傅这手艺、这聪明劲儿,便是二十年两,三十两也使得,怎么只给十两!老太爷和老爷一起欺负人!”

二管家:……

这徐厨子像是得了大病!

…………

顾茵提着食盒回到缁衣巷的时候脚步格外轻快。

迎面遇上从巷子里出来的王氏,顾茵笑着上前:“娘这是担心坏了吧?我今天很顺利,还带了好多肉串回来,咱们晚上不用准备夕食了。”

她说完话,王氏才像是刚看到她了,说:“哎呀,你咋回来这么早!”

顾茵奇怪道:“您不是出来接我的,那这是……”

王氏道:“我出去买点馒头啥的,分给家里干活的人吃!”

说着她也笑起来,眼睛都笑得看不见了,压低声音道:“咱家盘炕呢!”

他们住的小院子里并没有炕,而是简易的竹床,平时还好,入冬后就冷的不行。

之前王氏就去问过,但是入冬后这行的人活儿多,要价也高。到了腊月那更不得了,价钱翻了好几番。

王氏心痛银钱,并不舍得,只在每人的床上多铺几条床褥。

不等顾茵发问,王氏就把她拉到一边解释起了来龙去脉。

原来晨间关捕头来了家里,让王氏去一趟县衙。

王氏吓得腿肚子发抖,差点直接给他跪下,直呼冤枉,说自己是良民!

关捕头让徒弟把她扶起来,解释道:“你误会了,是知县大人听说你收养了码头上的小孩,要嘉奖你。另外你们婆媳在镇子上定居了,得补缴人头税。”

说到后半句,关捕头也有些不好意思,他自诩有些本事,把寒山镇治理成这乱世中的一方乐土。

但是朝廷的税收却是不容他插手的,所以即便是知道王氏孤儿寡母的不容易,还得同她征税。

王氏一听是这个,呼出一口长气,腿也不软了,揣上银钱和关捕头去了县衙。

县太爷是个没什么架子、十分随和的中年人,气势上完全比不上关捕头。

王氏放松了一些,先哭自己逃荒而来、又孤儿寡母的多么不容易,看县太爷也是一脸为难,她再毫不吝惜地把一人半两银子的人头税交了——至于小孩,县太爷知道他是流民,本来要在善堂照顾的,王氏她们帮着收养便是减轻了县里财政支出。所以并不收他的税。

后头到了嘉奖环节,县太爷问王氏想要什么。

王氏当然最想要银钱,但是一来她还真不敢和当官的要钱,二来看县太爷身上衣服也是半新不旧的、还为了一两多的人头税特地把她喊过去,想也知道自己也不宽裕。

王氏期期艾艾道:“到了镇子上,大老爷治理下,民妇才知道啥叫好日子。只是初来乍到,生活上还是有许多不方便,比如家里睡得竹床,冬天下头透着风,实在不如老家那火炕舒服。可惜家里没个男人,便是这点事都……”

县太爷本来就是个和气人,对王氏观感也不错——孤儿寡母生活不易,交税的时候却并未扯皮,还好心收养了一个孤儿,所以他道:“这不难,衙门里的捕快都年轻力壮,就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这个。”

关捕头便出声说他会,小时候跟着亲戚学过。

这下领头的人有了,出力的人衙门里也不缺,县太爷点了头,关捕头带着人就上缁衣巷盘炕了。

“年前请这么些人少说得二两银子,咱家三口人的人头税交了一两半,还赚半两呢!”

顾茵听得人都呆住了——

这姜还是老的辣,她至多蹭点公费吃喝,怎么还带公费盘炕的?w,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