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 13 章

要实在教不会,那也是三房的事儿。她只是隔房的二嫂,又不是他们娘,难不成管了吃喝拉撒睡,还要管他们一辈子。

哪怕元母,不也没有对三房过多干预。这回,着实气狠了,才会想着将三房的人全部赶走。

事实上,元母只是气急败坏下的口不择言,心里多半已经后悔了。不然唐姝根本就劝不了。这不,借着台阶儿,元母没再说赶走三房的人的话,横了元盛一眼,就吆喝王氏赶紧收拾,好早点去县城卖卤货。

“娘,已经收拾好了。”

王氏将手洗干净,赶紧和元母一块儿背着昨儿卤好的猪下水、猪头以及猪蹄出了家门。

元昌本来该跟着一块儿去,昨儿晚上的时候,突然来活儿,帮村里姓葛的人家打造家具。做好的话,能赚几贯钱。因此今儿就只有元母、王氏去卖东西。

婆媳俩一走,唐姝就催促元杰赶紧将药给喝了。

元杰挺听话的将熬好的汤药一口闷。

这时候石桌上摆放的小米粥已经差不多凉了。

“三弟,三弟妹赶紧吃饭,吃完饭该干嘛干嘛,娘本身什么脾气,你们两口子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就糊涂到和娘死倔呢!”

“二嫂,我知道错了。”

元盛颓废得很,心中很不得劲儿,陈氏的作妖还是有一定效果的。现在的元盛已经有了亲娘不待见他这个儿子的念头,并且很深。

“娘是这个脾气,但我心里疼。”

“三弟啊,你心口疼的问题,该和你二哥、四弟好好探讨,跟我说,不太起作用。”

想了想,唐姝叫上几个孩子准备上山采野菜,走的时候,又丢下一句。“孩子我带走了,你们哥三人好好谈谈,争取娘和四弟妹回来后,三弟能找到认错的点,带上三弟妹好好跟娘认错。”

不然信不信,还得赶你们全家滚。

说完,唐姝带着孩子们施施然的走了,嗯,连元梅都被元莲抱着,一起走了。就没有一个孩子留下的,都很知趣的给三兄弟留下谈话的空间。

唐姝杠了小镐头,几个孩子包括元莲都背着小藤筐。元莲将元梅放在小藤筐里,跟着唐姝往山上走。

村子的东边有林子,昨儿晚上的时候应该下了一场雨,踩在枯枝腐叶上特别容易陷下去,不一会儿的功夫,裤脚全是泥点子。

“二婶娘,那是蘑菇吧。”

元莲挺高兴的指着松木树底下的一簇鸡枞菌。

“嗯,蘑菇。”

唐姝弯腰开始采蘑菇,孩子们四散开来,挖野菜的挖野菜,采蘑菇的采蘑菇。除了唐姝外,其实孩子们都不太会认蘑菇,有些颜色鲜艳的毒蘑菇都采了。

还有见手青,红菇等微毒的蘑菇......

曾经去过云省旅游过好几次的唐姝,对蘑菇的品种还算了解。见手青可以吃,只要弄熟就成。

“这些有毒不能吃。”唐姝提醒几个孩子注意点,别尽采毒蘑菇。

“红红的蘑菇没毒吗?”元莲好奇的问。

“红菇没有毒。放心,能吃。”

唐姝随意一瞄,又看到了一簇木耳。然后采摘木耳后,又看了几簇猴头菇。运气挺不错,看来最近东山根本没什么人上来。

很快,孩子们带的小藤筐都装满了。唐姝就招呼孩子们打道回府。算起来,其实也没有上山多久,不过花费了一个时辰左右。

回到家,兄弟三人的谈话已经结束。元昌在做木工活儿,元盛拿着锄头出门,大概是去地里除草。

至于元杰,拿着一本翻阅得皱皱巴巴的千字文在外。

唐姝瞄了一眼,没有关注,将元梅放到摇篮里喊元川看着,就带着元莲、元桃将采的蘑菇还有野菜清洗出来。

其实这时候的人,很多时候是吃两顿的。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吃早餐,下午三四点左右吃晚餐。后续如果饿了,吃的是宵夜,不算正食。

唐姝呢,她是习惯吃一日三餐。她做饭的话,都是中午估摸着点儿做,大概也就是12点左右。

倒是黄昏时分,再做一顿。相较中午的那顿,晚餐比较简单。一般和早上一样煮粥,还少了烙饼。

至于今儿中午,正巧采了不少野菜,唐姝就干脆剁了猪肉,和野菜一块儿包野菜肉包子。

蒸了很多,中午没吃完,留了不少晚上吃。

元母和王氏临近黄昏的时候才回来,东西早就卖完了,不过采买花费了一点儿时间,再加上牛车先回了村子,得另外找牛车回来,这才晚了。不然中午的时候就能归家。

“挣钱了得想办法买辆牛车。”元母擦着汗,心累的道:“赶车的老牛,太没规矩,说好等我们把东西卖完再回来,结果我们把东西都卖了,回头看不到他的人了。”

王氏也是很不爽的说:“娘说的没错,牛伯太不守规矩了。”

“那明天怎么办?”陈氏瞄了一眼一大堆待处理的猪下水以及猪猪的其他部位,挺小心翼翼的说。

元母瞄了陈氏一眼,没吭声。

唐姝想想,说道:“买耕牛好处多多,可以耕田,闲暇还可以赶车。就是太贵了,一头耕牛少说也要20两银子。”

顿了顿,又问:“娘,今天声音如何?”

“卖了三两多银子。”提起这个,元母的脸色就变得超级好看。“再跑一个月,想来能挣够买牛车的钱。”

听到这话儿,唐姝也就没提用存银先把牛车买了的话。

“现在天色还早。”唐姝开始安排活儿:“三弟妹,我们赶紧将下水洗了,一会儿好卤。”

陈氏没有反驳,甚至为了表现勤快,什么活儿都抢着干。元母默不吭声的盯着,弄得陈氏的心啊,那是七上八下的。下水清洗干净,放锅里卤上,几乎忙碌到天完全黑透了。

第二天一早,外面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元母和王氏商量了一下,还是包了牛伯的牛车,去了县城卖下水。

这回赶在中午之前回来,并且回来之时,还牵了一头未成年的牛犊。

“才要15两银子。”元母眉笑眼开的说。“我想着划算,好生养着,过几月就能用来赶车。哪怕耕地也是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