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出嫁

夜色如墨,傅夺搂着怀中的女子躺在榻上,沁凉的风吹进来,渲染了满室的花香。

细想一下他好像成了太后娘娘的男宠,可他对官场无意,而且自己财力雄厚,似乎也不算个正儿八经的入幕之宾。

放不下她倒是真的,至于传宗接代,他上面已经没有长辈,并无人催促,至少目前是不想要孩子的。

将来如何,将来再说。

或许是被彻底滋润了,秦鹿醒来时,气色都好了两个度。

而傅夺已经靠在榻上看话本。

“醒了?”低头看了眼秦鹿,“要起身?”

她伸手摸着傅夺结实平坦的腹肌,有八块腹肌的男人已经不多见了。

手感简直不是一般的好。

傅夺按住她作乱的手,与她十指紧扣,“娘娘若是有精神,可以再来一个回合。”

半个时辰后,两人穿戴整齐从殿内出来,王嬷嬷赶忙迎上前。

她知道昨日傅公子留宿宫中,对方的身份已经不同了。

虽然不知道傅公子是真的喜欢太后娘娘,还是畏惧于权势,至少娘娘似乎心情很好的样子,这也就足够了。

事实上,秦鹿从不会拿自己的感情和身体开玩笑,若不是真的中意,怎么可能随便一个男人都行呢。

谁让这家伙的长相都在自己的审美上。

韩镜从外边进来,一眼看到坐在餐桌前的傅夺。

他知道这个男人,今日却是真正的见面。

“给我找的后爹?”韩镜莫名看傅夺不顺眼,倒也不会在母亲面前落人家的面子。

秦鹿慢悠悠的开吃,“刚开始相处,还没到那一步。”

傅夺勾唇轻笑,“娘娘想始乱终弃?”

“……”秦鹿略显意外的看了他一眼,“真的考虑清楚了?”

“我不为名利,娘娘也未曾强迫与我,还需考虑什么。”傅夺性子冷淡懒散,却不代表自身能力差。

“你我之间没有大婚,更不会有子嗣,傅家不需要传宗接代的?”秦鹿得视线给这位打好预防针。

不要孩子,绝不是为了韩镜,而是她自己不想生。

女子怀孕本身就诸多的不便,甚至还会有危险,或者是身材走样,吃不下睡不好,她不想受生孩子的苦。

“傅家人多,不缺我一个。”傅夺递给她一个豆沙包,“我之前从未与其他女子有染。”

韩镜真的吃惊了。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傅夺今年而立之年了吧,居然还是雏儿?

“陛下!”傅夺掩饰着自己的尴尬,“何故吃惊?”

韩镜收回视线。

何故吃惊?

三十岁的男人是个雏儿,这还不值得吃惊?

虽说他现在也是个雏儿,可那是因为发妻年纪还小,再加上大秦皇宫还未建成,所以才没有早些成婚。

今年他就要大婚了,很快就要摆脱独身生活。

可傅夺是因为什么?

秦鹿却不在意这个,毕竟她就没打算给傅夺一个名分,更没想过生孩子。

自己的决断本身就过分了,还要求别人在此之前守身如玉,她没那么霸道。

“委屈你了。”秦鹿叹息道。

傅夺:“……”

其实不委屈,毕竟和她的房事还是很和谐的。

而且第一次开荤,再加上自己的身体很健康,多少有些吃不饱。

退一万步,就算日后他被太后娘娘嫌弃了,离开皇宫后也有自己的容身之所。

如此,傅夺便在宫里住下,每日和秦鹿一起琴棋书画,过的很是惬意。

**

秋风送爽,红叶满天。

霸州,崔家的临时居所,这日正一片忙碌。

天色微亮,崔怡起身沐浴后,被喜婆婆按在梳妆镜前一番打扮。

从霸州到长安城,需要两日时间,后天就是帝后大喜的日子,崔怡今日就要去往京都。

她很紧张,看着镜中的面容,掌心都开始冒汗。

婚事不会大操大办,参加婚礼的也都是亲近之人,距离太远的甚至都没有邀请。

崔怡想着自己的婚事可能有些安静,却并不在意。

如今长安城还在建设阶段,再过些年,那里将成为天下最热闹的地方,不需要觉得孤单。

且娘家的宅子正在兴建,过个三两年便能入住,到时候她和父母住的近了,心里也不再觉得空落落的。

嫁衣是宫里送来的,曾经皇宫里的尚衣局女官早就出宫了,她们有精良的手艺在身,多是在民间开设了自己的铺面,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而这件鸾凤嫁衣,就是陛下寻顶尖的绣娘做出来的。

半上午,装扮结束,二夫人断了一碗汤面进来。

“笙笙,你就要出嫁了,临行前吃点东西吧,这是娘亲自做的。”

从早上起来,她就不吃不喝的坐着,任由喜婆婆打扮,恐怕早就饿了。

今日女儿就要赶往京都出嫁,哪怕他们二房很快便会搬到京都居住,这心里还是舍不得。

“谢谢娘。”崔怡接过来,小口吃着。

母亲的厨艺不算多好,至少比不得府内的厨子,可崔怡扔觉得这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

简单吃了一点,崔怡的胞弟崔扬穿着体面的入内。

“姐,迎亲的马车已经在府外等着了。”

崔怡点头,“娘,这次出嫁没办法回门,您别挂念女儿,女儿会生活的很好的。”

跪地冲着二夫人恭敬的磕了三个头。

二夫人抬袖遮住半张脸,眼眶泛红,“我的儿,出嫁后不比在家中,你且要孝顺婆母,敬重夫君,切不可任性。你的夫君是帝王,天下最尊贵的人……”

余下的话,二夫人没能说出口,否则便是大不敬了。

崔扬上前,背对着姐姐,道:“姐,我背你出门。”

她没有耽误,在母亲依依不舍的眼神中,趴在弟弟的背上,由他将自己送出府门。

府外,附近的百姓都在看热闹。

当一袭玄色鸾凤嫁衣的新娘子出现,围观者的眼神更亮了。

时下可没有盖头,而是用一把团扇遮住半张脸,哪怕是只能看到一双眼睛,他们也觉得眼前的女子今日极美。

况且,这位可是当今的皇后娘娘,作为普通百姓,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见到帝后一面。

今日能看到,可谓三生有幸了。

车驾很奢华,从外边看格外的宽敞。

前边有六匹毛色锃亮的黑色高头骏马,精气神十足。

一番折腾后,崔怡进入车驾,里边铺设的甚是贵气。

下边铺着雪白的地毯,是用几张雪貂皮鞣制而成的,踩上去悄无声息。

车驾身处是一张雕镂精美的贵妃榻,铺着软垫,旁边还放着黑色的被子,被面是金线绣制的龙凤交颈刺绣。

左手边放着一排排的如意吉祥匣子,她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并没有动。

车驾微动,很快在众人的接连道贺声中缓缓驶离。

“娘娘!”

一个长相喜庆的小姑娘进来,向崔怡行礼。

崔怡此次出嫁没有带贴身侍女,大秦废除了奴籍,府内的人都是自由身。

而皇宫非一般的地方,二夫人担心没有卖身契辖制,带去的贴身侍女,说不准日后就能成为捅向女儿的利刃。

大秦是一夫一妻制,前朝亦是如此。

但是在前朝允许纳妾,可大秦却不允。

当然,若是普通人纳妾,一般是民不举官不究,但是却会对子女日后入朝为官产生不良影响。

这条律法,让天下女子内心喜悦,却让不少男子心生怨怼。

同样的道理,他们的女婿若是敢纳妾,做父亲的很难高兴的起来。

可让他们自己不纳妾,那滋味可就不好受了。

“我叫如意,日后便留在您身边照顾您的衣食起居。”小姑娘笑吟吟的看着她,“太后娘娘让我来的。”

刚开始可能还有些紧张,一听是太后的意思,崔怡放下心来。

如意指着旁边的匣子道:“这里边都是陛下为您准备的点心小食,饿的话您可以取来吃,咱们赶路要稍微慢一点,后日便能抵达京都。”

“皇宫是不是很大?”崔怡问道。

如意点头如捣蒜,“可大了,我听宫里的公公说,咱们大秦皇宫比大盛皇宫大了百倍,比北黎皇宫大了近六十倍呢。而且宫里可漂亮了,太后娘娘说等您嫁过去,就住在浩渺宫,就只是浩渺宫,抵得上半座大盛皇宫呢,还不包括浩渺宫的那些景儿。这座宫殿有一半是建在水上的,夏天的时候满目的荷花,还有各色的锦鲤……”

见崔怡静静的听着,如意有些不好意思,“我没读过书,说不出什么好听的词儿来,总之娘娘看到后一定会喜欢的。”

小姑娘很活泼,崔怡原本忐忑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

“宫里如你这般大的姑娘多吗?”

“不多。”如意笑起来脸颊还带着一颗小酒窝,“大多都是三国的那些无处可去的太监,还有一些无儿无女的嬷嬷,像我这般年纪的也就三四十个,多是在太后娘娘宫里贴身侍奉,陛下身边没有年轻女子。”

“你为何没有离开?”

“我父母早亡,被婶娘卖到宫里的,大盛朝覆灭时,我刚进宫几个月,后来就跟在太后娘娘身边了。太后娘娘给的月钱多,而且从不打骂我们,等我多赚些银钱,再出宫寻个如意郎君过日子。”

如意接过崔怡递上来的点心,边吃边说道:“这些年我存了好多呢,等再过几年就出宫盖一座房子,这样日后就算夫君不好,我也不担心无处可去。”

崔怡发现这小丫头还挺有想法。

崔怡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把握,却也没有反抗的余地。

时至今日,只有好好地在那皇宫内努力的生存。

虽说大秦不允许纳妾,那只是对下边的人而言,这一点对帝王没有任何束缚。

皇家是需要开枝散叶的,毕竟有皇位需要继承。

两日后,车驾抵达京都。

原本的颠簸被丝滑所取代,车子上了宽敞的朱雀大街,朝着远处高耸巍峨的皇宫一路而去。

此时的皇宫,早已忙的热火朝天。

胡言带着婉娘以及儿子,于一日前抵达京都,就连在外巡视的桑九也一路策马归来。

地方官府得知陛下大婚,还想着送贺礼进京,被桑九一路制止了。

送的精贵了肯定要被盘查,送的差了宫里也不差你这点。

比起在帝后大婚上动心思,还不如好好地治理地方,做得好了才能升迁。

宫里各处的膳房热气蒸腾,一位年老的公公弓着腰进入。

“大奎,准备如何了?”

“德公公来了,是不是饿了,好得等些时间呢,要不先吃点其他的垫一垫?”

德公公摇头,“桂公公这两日身子骨不爽利,我去寻素姑娘开了两副药,来帮他煎一下。”

大奎看到他手里的药包,啧啧摇头,“今儿可是陛下大婚,桂公公还要吃药,到时候有胃口吃喜宴吗?”

“你们手艺好,不妨碍的,指不定吃的比谁都多。”德公公找了药罐来到膳房外边,“我们这些老家伙年纪大了,时不时的就不舒坦,以后就得靠药吊着了。”

“谁都有老的时候,看开些,至少现在日子过得安生。”大奎将发好的面团取出来揉搓,“陛下和太后娘娘心善,从不打骂下人。”

“这倒是真的。”德公公以前是南楚皇帝身边伺候的,须得时刻保持警醒,否则指不定哪一天便要脑袋分家了。

他们这些人年纪大了,能做的事情不多,不过打扫院落还是可以的。

陛下和娘娘知道他们过得苦,甚至愿意白养着他们,这份恩情真的万死难报了。

最重要的是居住环境,天冷的时候会烧着火炕,一整晚被窝里都是暖融融的。

长安城气候干燥,他们这些南人倒是没觉得哪里不适,毕竟整座皇宫到处都是湖泊,差异不算太大。

而且冬季里的衣裳很厚实,都是棉花絮子,压根不觉得冷。

“大奎,是不是快要烧火炕了?”

“还有不到一个月。”大奎给膳房里的人派工,“很快运煤车就要抵达京都了。”

宁州那边有好几座超大的煤矿,当地官府组织地方百姓进行采掘。

这几年宁州的百姓日子越来越好,且宁州知府还是秦家人,当地开设了好些官营煤场,里边甚至有不少女子上工。

赚到钱后,官府会用以地方的建设,给百姓修桥铺路,那边的水泥路是铺设的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