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折寿

陈芳华寻到皇后,“皇后娘娘……”

皇后制止了她接下来的话,沉声道:“跟我去永寿宫。”

永寿宫是当今太后的居所,而太皇太后则居于福庆宫,虽然已耄耋之年,满头银发犹如一位老寿星,早已不管宫中之事,甚至就连太后都很难见到她。

即便是在陛下的万寿节或者是除夕宫宴,也都好些年没露面了。

陈芳华见皇后娘娘的举动,心顿时沉到了最深处。

走出凤仪宫,皇后娘娘拉着陈芳华上了凤銮,轿撵一路往永寿宫去了。

途径两处宫殿,里边都是女人的哭喊求饶,听的陈芳华身上汗毛倒竖,恨不得捂住耳朵。

皇后大概是察觉出了她的心悸,摸着她的头,轻声笑道:“别怕,太后会护住咱们的。”

让后宫里的女子,为一出身寻常的宸贵妃殉葬,陛下也真敢想。

虽说大盛朝一直都是殉葬制度,可在这皇宫里,能用后妃殉葬的,只有历代帝王。

宫里的女子为何发了疯的想得到陛下的宠爱,除了生下个儿子有机会问鼎天下,最重要的一点,帝王驾崩后,无子的后妃都需要殉葬。

皇后除外。

她乃大盛皇后,后宫之主,天子发妻,断没有殉葬的道理。

莫说皇帝不敢,真要这般做了,谢家的江山恐怕都要易主。

理由很充分,有违人伦,天理不容。

凤銮停在永寿宫,皇后带着陈芳华入内。

“见过母后。”

陈芳华在皇后身后跪下,“参见太后娘娘。”

太后看着她们俩,含笑让她们起身上前,拉着皇后坐在身边。

“知道你要过来,还没用早膳吧?正好我也没用呢,咱们一块儿,这丫头也过来吧。”

陈芳华笑着福身:“多谢太后娘娘。”

“哎,你们能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在这宫里,太后娘娘过得也是寂寞了些,好在皇后经常往永寿宫跑,也经常会带着陈芳华过来。

其他的后妃一门心思的想得到陛下的宠爱,诞下皇嗣,可没那心思来陪着她。

三人谁也没提及前朝和宸贵妃的事情,围坐在餐桌前,边吃边聊,和其他宫里比起来,外边腥风血雨,这里则欢快悠闲。

与此同时,皇帝颁布圣旨,因宸贵妃薨逝,勒令天下守孝三年。

此道诏令一出,莫说是世家,就连寻常百姓都觉得离谱。

那只是区区一个贵妃,凭什么让他们守孝三年。

先帝驾崩后,天下也不过是茹素三个月。

文武百官以及世家那边对此纷纷报以谴责,朝中宰执以及六部官员纷纷上奏,言及种种有违祖制,坚决不能放纵。

永寿宫这边也听到了拿到圣旨。

陈芳华心里有很多的话要问,反倒是太后和皇后一副不在意的态度。

大概是看出了陈芳华的心思,太后笑道:“倒是难得聪明了一回。”

陈芳华规矩的坐在下边,没敢问。

皇后附和着点头,“母后觉得,他们会怎么选?”

“三年。”太后擦拭着眼前的黑色棋子,“那些人熬不住的。”

“这般看来,宫里可就能清净许多了。”皇后轻抿一口茶,“以前着实热闹了些。”

“先帝再世时,宫里的后妃也不过三四十人,你的确比我那时候累多了。”

太后将黑子丢到罐子里,继续说道:“百年之后,你可有怨?”

皇后捏着杯盖,轻轻捋开碧绿的茶叶,笑道:“母后别担心我了,我不在意的。”

太后轻拍皇后的手背,不再说什么。

陈芳华却多多少少听明白了。

皇帝心里明白,朝臣是绝不会答应他让后妃为宸贵妃殉葬的。

所以,他又颁布了一道旨意,让天下为宸贵妃茹素三年。

对很多老百姓来说,吃素三年问题不大,毕竟想吃肉也没那个条件。

可让世家朝臣吃素三年,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

皇帝提出了两个条件,只看在那些世家和朝臣的心里,是吃肉重要,还是女儿重要了。

“你觉得呢?”太后的声音,将陈芳华的思绪拉了回来。

她抬起头,见太后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忙站起身来。

“妾觉得您二位的想法是正确的。”她恭敬回答。

女儿不重要吗?

在世家高门,女儿岂能不重要,毕竟可以成为联姻的工具,自小都是精细教养的。

可宫里的女儿似乎不重要了。

皇帝迟暮,本就没几年可活,宸贵妃一死,皇帝也算是去了半条命。

那些后妃之前怀不上皇嗣,以后更不可能了。

没有皇嗣的女儿,新帝继位后只能在宫中做个太妃,除非太后怜悯,可放她们出宫。

然大盛朝被放出宫的太妃,多是被家族打发到庄子上自生自灭。

难道要留在家中伺候着?

本来日子过得舒坦,突然多出来一个太妃捧着敬着,谁心里能高兴了。

陛下一死,这些女儿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废子了,没了用处。

两个选择,孰轻孰重,似乎一目了然。

陈芳华不在意日后能否寻到幸福,她进宫的目的就是为家族撑腰。

只要她在宫里活得好好的,陈家就不会被人欺辱,这便足够了。

她自来清楚要的是什么。

皇后唇角挂着笑,对太后道:“也是我没有儿子,不然定要让这丫头做我的儿媳妇不可。”

太后只是笑,没有说什么。

“只有聪明人,才能在这深宫里活得长久。这丫头性子通透,可惜了。”

陈芳华却不这么看,“不可惜,若不进宫,如何能遇到皇后娘娘。”

“母后您听,说话就是熨帖。”

太后道:“你有福气,走到这一步,身边还有这丫头陪着,母后当年倒是想和你皇祖母凑在一起过日子呢,可惜你皇祖母只喜欢吃斋念佛,别提多嫌弃我了。”

“皇祖母那性子,真的要成菩萨了。日后我带着这丫头和您住在一起,天天陪着您说话。”

“行啊。”太后来了精神,“我等着。”

前朝君臣争论了数日,最终茹素三年改为三个月,而后妃落得个殉葬的下场。

这期间,倒是有禁军寻找陈芳华,最终寻到了永寿宫,被太后娘娘简单两句打发了。

若只有皇后,定然是护不住陈芳华的,可面对着天子生母,当朝太后,禁军只能离开,陛下都不敢强硬。

那些结局已定的后妃,此时只剩下悔恨。

**

秦鹿这边得知宫里死了一个后妃,却要求全天下茹素三个月的时候,不免有些生气。

为了健康,她可以要求自己吃素。

但是,决不能是别人强制性的让她当兔子。

被全天下百姓供养着,死了个女人还得要求全天下吃素,天底下就没这样的道理。

也是在这个时候,秦鹿才知道,大盛居然有人殉,简直恶毒至极。

“儿子,人殉是极其恶毒的制度,日后你可千万不许效仿,否则就算是你死了,老娘也得把你的坟墓给炸了。”

韩镜:“……”

没错,这才是亲娘。

世家贵族死后,都会着人殉葬,为的就是死后去了地下也有人伺候。

曾经韩镜也规划过自己死后的事宜,人殉就在其列。

自大康开始,就有殉葬制度,这是独属于权贵的特例,至今都近千年了。

如今被母亲这般说,他没有反驳,只保持沉默。

“儿子,切记,众生平等。”这是秦鹿始终坚持的硬性观点。

“自古但凡一个王朝的坍塌,其根本原因是与百姓背道而驰。就如同你娘我,看不惯这个吃人的世道,所以才想着推翻这座腐朽的江山。有一个我,将来必然会有千千万万个我,天下不是君王的,而是属于所有百姓的。”

韩镜敛眉,轻声道:“娘的意思是,日后民间可能还会有人造反?”

秦鹿沉默了许久,才笑骂道:“少给老娘玩心眼儿,滚一边去。”

韩镜无非就是开个玩笑,毕竟母亲的表情太严肃,他不适应。

在他心里,母亲应该是个整日悠闲自在,笑容不羁的人,能和他嬉笑怒骂,天南海北闲聊的人,太严肃不适合他的老母亲。

脚步轻快的离开,关门的时候,探着小脑袋,道:“娘的话儿子都记着呢,为了儿子日后不走错路,娘可得长长久久的活着。”

“呵,老娘肯定死在你后头。”秦鹿翻了个白眼。

韩镜嘿嘿一笑,“如此再好不过了。”

在二楼休息区,探头看向窗外,正巧婉娘从厨房出来。

“婉娘,中午做个豆腐丸子。”

婉娘抬头瞧见小公子,扬声应了下来。

她算是发现了,夫人和小公子都喜欢炸丸子。

不仅仅是这两位,家里的其他人也特别好这口。

所以地里采摘了新鲜的蔬菜之后,她总会做上满满的一大盆炸丸子,主院里的人少,吃不了多少,反倒是那些孩子们总能吃的满嘴冒油。

“皇帝最喜欢的妃子没了,要求天下茹素三个月,这段时间尽量做些素菜。”

“……”婉娘心里想骂娘,“知道了公子。”

可是能怎么办,宫里都发话了,天底下有几个敢反抗的。

秦家的伙食好,即便是素菜也能做出花来。

说到底,素菜终究是素菜,不能代替肉类。

工坊那边,是最劳累的地方,所以这三个月,她得多做些菜了,省的那边吃不饱,耽误干活。

回到厨房,招呼那些弟子道:“都忙起来,中午炸豆腐丸子吃,樊林先别急着去祁州,宫里那边要求茹素三个月,入了夏再去吧。”

樊林点头,问道:“师父,宫里有人去了?”

“是啊,陛下最喜欢的贵妃去了,大盛朝所有人得茹素三个月。”

厨房里的这些弟子心里都觉得奇葩,这又不是国丧。

皇帝驾崩,须得天下缟素。

文武百官极其家眷须得素服二十七日,军中还需要十三日。

天下百姓三个月内不得穿戴华服环佩,也不允许婚嫁,宴舞更是禁止。

单纯的皇帝死了,他们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毕竟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可一个宠妃,就得让天下人为其守孝,难怪死的那么早,福寿生生的折腾没了。

皇后都没这待遇。

心里怎么想的没关系,谁也不会傻到在嘴边念叨。

如果没有这一出,或许大部分人会觉得红颜薄命,现在皇帝做的这些事,只会让人觉得活该。

厨房的弟子们忙活着炸丸子,婉娘则单独煎了一盘炸豆腐,上面淋上调制的酱汁,口感特别好。

炸豆腐没怎么用油,所以不会给人油腻的感觉,豆腐两面在锅里炸制的金黄,配上料汁,咬一口,豆香十足,与酱汁的味道特别的搭。

家里还做的腐乳,婉娘最喜欢白粥配腐乳了,能喝两碗粥。

书房里,韩镜和沈颂闲聊。

“皇帝为了那位宠妃,几乎得罪死了世家,他在位的时间不久了。”沈颂了解到的消息不多,主要家里没有得力可用的人,消息闭塞。

日后真的要起事,消息的掌控是重中之重。

趁着公子现在年纪还小,这边倒是得多培养些善于搜集消息的人才行。

如果秦家的酒楼能彻底铺开,消息的渠道就算是有了门路。

这点韩镜是知道的,别说在位了,连命都不剩下多少。

“他对那位宠妃是真的喜爱,如今人死了,皇帝也被带走了半条命,能不能活到明年还不一定呢。”韩镜把玩着手里的鱼形玉佩,这还是从遮龙寨里搜刮来的。

这枚玉佩是所有玉饰里边材质最好的,胡言登记造册时,看到后给他送了过来,冬暖夏凉。

“做皇帝,最忌动情,须得平衡好后宫。”沈颂道。

韩镜抬了抬眼皮,笑道:“我娘不允许我三妻四妾。”

沈颂:“……”

“日后先生有了女儿,可不要送进宫里。”

沈颂:“……”

这个话题,不太好接。

“按照我娘的意思,世家百官把女儿送进宫,图的是未来能够一飞冲天,说不得将来能成为国公。而皇帝广纳后宫,也是为了平衡前朝。”

“确是如此。”沈颂点头。

“娘说,这种情况的根结在于天下读书人太少,但凡有才之士遍地,帝王不必为了平衡前朝委屈了心爱之人,前朝百官也不敢拿天下威胁帝王。你不高兴,自可离去,总有人能代替你的位置。这个朝堂离了你,照样转。”

沈颂倒是觉得这个想法似乎很正确。

“所以先生,世家不能存在,尤其是如大盛朝的这几个世家,必须得处理掉,否则咱们将来早晚也会走到这一步,尾大不掉,终成大患。”

韩镜撑着脸颊,笑眯眯的样子格外讨喜。

“看来公子心中早有计较。”

“不是我。”韩镜摆手,“我的想法太过刻板局限,反倒是我娘的想法颇为新奇。我知先生于官场不甚热衷,若是有可能,天下儿童的开蒙,希望交到先生手里。到时候咱们在天下各州县建立学堂,让所有的孩子,不论富贵贫困都能有书读。”

“如此甚好。”沈颂忍不住拍手称赞。

虽说短时间内看不到那般盛世,只是想想就让人觉得心潮澎湃。

为什么平民难出高才,只因天下书籍,尽被世家垄断,寻常人想要看本书,几乎寻不到。

而如今想要读书,束脩极高,先生还得看学生的天赋。

没有天赋,有银钱也好,若两者皆无,基本就断了识字的希望。

他自认学识广博,状元可能会有障碍,举人却是轻而易举的。

可惜,他没有背景,想跨入举人之列,难如登天。

只因中举后就可以做官,虽说只是地方小官,却也能一步步的改换门楣。

他都如此艰难,更别说其他贫寒学子了。

------题外话------

今儿只有一更。

晚安,各位老爷。

我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