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消极怠工】...)

航线这东西不是一申请就有,家中的藏品也要小心收拾,还得再耽搁一两天。

霍老先生和许奶奶商量了一番,两人敲定了回程的时间,就在七夕前一天。

霍老先生这才和骆老爷子通了电话,与骆老爷子说起他们夫妻俩要回国的事。

骆老爷子沉默了一瞬,才说道:“你们那边可能不方便安排,到时我派人送你们过去。”

“可以。”都几十年过去了,两边心里哪怕有那么一点疙瘩,霍老先生也不至于在这种小事上较劲。

骆老爷子说:“我会提前和那小子讲讲这事。”

挂了电话,骆老爷子就给吴普打了过去。

吴普刚撸了一圈别人家的猫猫狗狗,乍然接到骆老爷子的来电还有点讶异。

骆老爷子简明扼要地把许奶奶的情况给吴普讲了。

许奶奶心脏有点毛病,丧子之后更为严重,平时得小心照料着。

所以哪怕骆老爷子在国内找人找得非常高调,也没敢和许奶奶提及半句。

这也是眼瞅着吴普是个挺靠谱的小子,他才联系老对头让那家伙转告许奶奶。

由身边的人来说,总是比隔着电话讲要好。

这些事早前骆老爷子也和吴普提到过,主要是让吴普别直接去打扰许奶奶。

现在许奶奶自己要回国,骆老爷子自然是直接告知吴普。

“我知道了。”吴普应了下来。

“态度好点。”骆老爷子忍不住叮嘱了一句,“别把你拿我面前那态度对你奶奶。”

吴普听骆老爷子这么说,倒是对自家奶奶好奇起来。

想来真的是个很好的人,才叫骆老爷子过了这么多年都没忘怀。

听说一起过来的还有自己的继爷爷,也不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吴普不是没有好奇心的人,不过他上网搜索过有关自己奶奶的事,结果一无所获。

她的过往和她的学术成果有人在传,个人信息却是被封锁得严严实实,谁都无法窥探到她现在在哪、情况如何。

不过,马上就能见到了。

吴普想到不久前读到的那些学术成果,觉得自己应该能和许奶奶挺聊得来。

吴普收拾好心情,又打了个电话给准导师老童,问老童要不要和他一起去博物馆。

老童这几天经常被老朋友找,都是在问吴普那个博物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有问能不能给他们弄点内部票的。

老童一概拒绝,表示自己也没去看过。

接到吴普的电话,老童想了想,说道:“既然你在市区,就顺便接上我吧。”

吴普一口答应,开着车去家属大院那边接老童。

老童居然拖着个行李箱。

吴普还没来得及惊讶,师母就追了出来,给老童多背了个行李袋。

见到吴普,师母拉着他的手叮嘱:“则同啊,老童可就交给你了。”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知道吴普起过字,都爱喊他的字,觉得更加亲切。

吴普有些哭笑不得。

看来他虽然没有把开馆的事告诉老童,老童还是有关注到他的直播间,这是准备和他一起住到博物馆去了。

说不准他的研究生课程会直接在博物馆上。

吴普想了想那场景。

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那可是自己地盘,住着多舒服!

吴普载着老童回到博物馆门口,就瞧见一辆车停在那儿,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人走下车,似乎准备给谁打电话。

吴普认出是自己舍友周鞅,打开车门走了过去,喊道:“老大,你过来了?”

“嗯。”周鞅把手机揣回兜里,看了眼独属于远郊的蔚蓝天空,难得地夸了一句,“这边应该挺适合观星。”

对周鞅这个天文爱好者来说,这是他对一个地方的最高赞赏了。

老童也走下车来。

“童老师。”周鞅礼貌地喊人。

老童点点头,他对周鞅也有点印象,大致印象是“我关门弟子的有钱舍友”。

吴普笑着说道:“别杵在门口聊了,我们进去吧。”

经过三天的施工,正门已经改造成迎客的地方,吴普上车领着周鞅的车绕到工作人员车辆进出通道,开了门往里开,很快把车停在了广场边上。

广场中宇文恺正在手把手教人搭乞巧楼,正在干活的人有外面请来的师傅以及徐大等人。

徐大几人和宇文恺是可以相互交流的,有些需要沟通的活都由他们来办,剩下的活就交给外来师傅。

苏轼大概是弹琴弹腻了,也溜达出来看热闹,站在那里对着图纸帮宇文恺掌眼。

见吴普回来了,苏轼好奇地看向他带回来的老童和周鞅。

吴普简单地给他们相互介绍,说老童是他老师、周鞅是他同窗。

轮到苏轼,吴普就说这批人入戏都很深,对外全部自称“苏轼”“宇文恺”,他们也不怎么会用普通话,都用自己那套方言交流。

周鞅点点头,没有多问。

老童也不是纠结这些事的人,他好奇地看向正在搭建的乞巧楼。

苏轼在旁边和吴普感慨:“女儿家这个乞巧楼就是街上的彩楼,弄起来一点不难,要不是安乐兄不让我帮忙,我也能搭把手!”

吴普笑了起来,苏轼这人还真是活力旺盛,什么都想掺一脚,根本闲不下来。

宋人爱在酒楼客店前结彩楼,大多以竹子为主体搭成精巧漂亮的竹棚,棚顶大多如山峦起伏,通身还缠缚着彩色锦帛、装饰着花里胡哨的锦绣旌旆,看上去非常惹眼。

《清明上河图》上画出的彩楼就种类繁多,很有些争妍斗艳的味道,比如其中最大的一座彩楼甚至悬挂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天鹅状宫灯,瞧着很有京师大酒店的特色。

可见当时餐饮业竞争有多激烈,只挂个招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开酒楼的了。

当时的权贵人家每到七夕、中秋,都有在家中搭彩楼招呼亲朋好友来过节的习惯,七夕的乞巧楼其实就是彩楼的一种。

吴普和苏轼聊了几句,就先去把老童和周鞅带来的东西卸下来。

两个书童得知老童是吴普老师,积极地过来帮老童拖行李,边拖还边好奇地多看几眼行李箱底下碌碌转动的轮子,觉得现代人奇思妙想真多,连放行李的箱子都给弄几个轮子。

老童想看人搭彩楼不想去看住处,吴普也没勉强。

他让书童帮忙把行李拖过去,又去看周鞅带来的设备。

周鞅知道吴普这边还没招到多少人,自己带了人手过来。

这些观星设备都挺贵,吴普让人把它们搬进安防最好的一号馆,准备七夕当晚再叫人搬出来让游客们体验体验观星的乐趣。

当然,他还和周鞅要了台天文望远镜放到他们住的园子里,今晚就教苏轼他们仰望星空。

勤劳干活的人当然有被开小灶的特权。

周鞅没什么意见,把大部分设备入库后就跟着吴普回了居住区,着手调试被吴普选中的那台天文望远镜。

吴普没有打扰周鞅,他回到车上把猫猫们放出来,顺便把从宠物医院买回来的猫窝给猫崽子们安排好,让它们把家搬到住宅区。

黑猫蹲到曲水池边看着里头游来游去的鱼,瞧着对吴普这个安排没有太大的抵触。

吴普又是安排人又是安排猫的,忙忙碌碌老半天可算是忙活完了。

等他绕回去广场那边,才发现高高的彩楼已经搭得差不多,众人缚彩的缚彩、挂灯的挂灯,看起来很是忙碌。

吴普左看右看,没瞧见苏轼和老童,不由走过去询问宇文恺知不知道他们去哪了。

“子瞻兄领着他去参观一号馆了。”宇文恺说道。

吴普一阵默然,他们两个不该有点语言障碍吗?

吴普进馆一看,就发现两人已经进了展区。

估摸着是一起看文物溯源影像去了。

吴普没进去找人,而是转到休息区扫码买了瓶水,一屁股坐到椅子上休息。

当这个馆长可真不容易,他还是开挂的!

没开挂不得累死。

吴普喝水喝到一半,就收到系统提醒说售票系统可以开放了。

考虑到七夕当晚还要让清阳村的人过来玩玩,吴普看了看系统给出的两千四百张票,大手一挥直接砍成三百。

系统:【宿主请不要消极怠工。】

吴普有理有据地反驳:【年轻人不要总想着一步登天,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你一口气把人全放进来固然增加了客流量,但人一多起来,场地难免会拥挤不堪,游客哪里机会慢慢游览、用心揣摩?三百个人认认真真看一天,未必比两千多人匆匆浏览一圈获得的科普值少。】

听起来有那么一点道理,但又感觉他是在胡说八道。

系统不吱声了。

这是无人机那边的直播已经告一段落。

吴普把无人机唤了出来。

直播间里的观众刚看完一段文物故事,整个直播间弥漫着一股难言的怅然,弹幕都安静了不少。

直至无人机飞出展位来到休息区,弹幕才再一次热闹起来——

“靠近一点,快靠近一点,馆长这个侧颜有点帅,快让我们看清楚点!”

“馆长整天待在帅哥堆里,以至于我都快忘记他也是个帅哥。”

“刚才馆长喝水的那一幕我已经眼疾手快地截下来了,马上换壁纸。”

“求分享,我也要换!”

当然,只有一小部分弹幕在讨论吴普本人,更多人回过神来就开始讨论刚播完的内容。

吴普掏出手机看了看直播间的情况,发现人还不少,于是顺手把购票链接发了上去。

“今天放出七夕当天的三百张门票,有兴趣的人可以点进直播间链接预约。”

“如果当天不能来请及时取消,将机会留给有需要的人。”

“凡是预约当天不进馆又不取消预约的,满三次将永久失去清阳博物馆所有服务的预约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