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 14 章

等回春和殿后,朱标立在桃花树下,看着桃花出神,片刻后才弯唇轻笑。

看见百姓高兴,他也高兴。

正想着就听见外面纷沓的脚步声,朱标皱着眉头往外看,就见朱棣面色惊慌在前面拼命跑,身后跟着朱樉、朱棡在追。

“哥哥哥,救命救命。”

朱棣飞快地窜到朱标身后,躲在他身后大声辩解:“你我二人是兄弟,我拿你十两银子怎么了?兄弟还分那么清楚作甚。”

朱樉面色大变,不高兴道:“我就那十两银子,我还想买点小人书来看,都被你摸走了,我身上一个大钱都没有了,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你不知道吗?”

朱标捏了捏眉心。

上次为一口糖,这次为十两银子,他很想知道,所有家里一起长大的兄弟,大家打架都这么奇葩吗?

“哥哥,打他!他拿了我二十两。”一道奶里奶气的童声响起。

就见朱蘅也气鼓鼓地走过来。

朱标一看这是朱棣惹了众怒,顿时好奇了,提着他面壁,一边问:“你在宫中,根本不需要花钱,那你拿家人的钱做什么?”

他垂眸一看,就见朱棣抿着唇不说话,左手抠着右手,表情有些委屈。

“等会儿叫宫女把钱给你们送回去,你们先回。”朱标道。

朱樉顿时不服气:“走吧走吧,就知道大哥最疼四弟,怪不得他跑这么快来找大哥。”

朱棡也跟着点头。

倒是朱蘅一听要把钱还给她,顿时高高兴兴走了,她是最不缺钱的一个,朱元璋瞧见她就会给她赏赐,这点钱根本不怎么在意。

一时间,室内就剩下两人。

“说吧,怎么回事?”朱标满脸温和问。

朱棣觑着他的神色,见他不生气,这才叹了口气,低声道:“我近几日在校场练骑射,认识了一个小旗,他就是在边上帮着捡箭的,昨日见他哭,就上前问了两句,说是家里头老人病重,需要的银子有点多。”

他就开始祸祸兄弟姐妹。

朱标闻言,笑着道:“你能为治下的小旗想,是一件好事,但是缺钱可以跟大哥借,也可以跟他们明说,为什么要这样拿,最后闹出来,反而更加瞒不住。”

看着朱棣困惑的眼神,朱标摸摸他的脑袋,温和道:“好了,没事了。”

朱棣乖乖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耳根。

朱标看着小少年手足无措地躬身,这才抿唇笑了,有时候真的挺有意思的,朱棣作为未来的永乐大帝,他的基础素养也是很厉害的。

历史上总说,若他朱标不死,就不会出现日后的靖难,他如今看着,倒觉得,他若在世,未必比朱棣做得好。

因为人总是会美化没有走过的那条路,觉得那条路鲜花着锦,美好的像是天上的月光。

他摸摸朱棣的小脑袋,鼓励道:“你是皇四子,下个月将被册封为燕王,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皇室,往后行事,要三思而后行。”

“嗯,都听大哥的。”朱棣露出一个乖巧的笑容,用脑袋蹭了蹭朱标的手,嘿嘿一笑:“我长大了,要做大将军,一定把漠北给征服了。”

少年握拳,满满都是斗志,精神昂扬。

朱标弯了弯唇角,含笑道:“那现在,大哥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既然想把漠北征服,封狼居胥,那你首先要师出有名,想一个出征的理由来。”

武将的最高梦想就是封狼居胥,饮马翰海,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恨不能立马披上战甲,提上长/枪,去打他个痛快。

朱棣:?

打北元还要理由?他们如今已经打了许多年了。

见他眼神困惑,朱标神色便愈加温和起来,笑着道:“打北元不需要理由,但北元撑不了几年,等不到你长大,到时候许是四方平定,你又该如何,故而你你要想想怎么师出有名,我们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好,我回去就想。”朱棣晕乎乎地走了,回自己房间后,苦思冥想半天,还是想不出来,他就去藏书阁翻书,从兵书到史书,挨个翻。

和漠北牵扯上关系的可真不多。

朱棣疯狂琢磨,连着翻了十天史书,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又一遍,又亲自画了堪舆图,紧紧地盯着。

就算是饭都不吃,也得把心中的疑惑给解了。他紧紧盯着漠北的区域,恨不得盯出个窟窿来。

师出有名,最起码要拿出名头来。

朱棣百思不得其解。

片刻后——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朱棣顶着鸡窝头,窜去正殿找大哥,结果没找着人,听小黄门说去武英殿了,他就窜着去了。

等进去后,他满脸兴奋道:“大哥大哥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结果一进去,就看见朱元璋正对着他怒目而视,顿时挠了挠头,不敢说话了。

他挺害怕自己老爹,整日在外打仗,回来后又威仪尽显,并不怎么慈祥和蔼。和大哥比起来令人害怕多了。

朱标搁下笔,皱着眉头道:“毛毛躁躁像什么样子!”

在春和殿也就罢了,是他们兄弟姐妹的寝宫,大家在自己家里放肆些无可厚非。

但这是武英殿,是皇帝议政的地方,就是皇帝本人,也要敛声静气,不得随意嬉闹。

这是对政务最起码的敬畏。

朱棣安静如鸡,看着大哥表情不好,兴奋的劲头顿时散了些,也不敢看自己老爹的表情了。

“去,写下来。”朱标示意小黄门给他拿纸笔。

“好。”朱棣乖乖应下。

“你俩打啥哑谜,咱咋看不懂。”朱元璋不喜欢这种被蒙在鼓里的感觉。

朱标就将先前两人的对话说了一遍,朱元璋顿时也起兴趣了,他笑着道:“不若我们三人都在纸上写下来,最后核对一下,看成不成。”

“好。”他应下。

三人便一起写。

最后掀开答案时,朱棣最紧张,用手将眼睛捂上,偏偏又想看,就张开手指,把眼睛露出来。

“好了,来看。”

只见桌上摆着三张纸,上面写着同样的字。

——“白登之围。”

“昔日汉高祖刘邦被匈奴那厮围困于白登山,如今我要为他报仇。”朱棣小手一挥,狠声道:“欺我祖宗,简直欺人太甚。”

这是他祖宗!

朱标:……

“为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祖宗报仇,这理由属实不错。”他昧心夸赞。

在朱棣羞赧的笑意中,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朱棣的肩膀,笑眯眯道:“够无耻,咱喜欢。”

朱标也跟着笑。

师出有名,有名就行,管他什么名头。

反正他这辈子学的历史,一般胜利了就是一句话解决的事儿,某某大胜,但若是失败了,那可不得了,从将领到阵法,再到补给都要盘点一遍。

厚厚的史书中,这种记载比比皆是。

他高中三年学的历史,近现代史中,怎么赢的就一点点,怎么输的那可是从头复盘到尾。

不光复盘自己,还要复盘敌人,从国情到将领,复盘的明明白白。

连你家门口的小路也要复盘一下,记载下来,对子孙后代说:

勿忘国耻。

朱标唇角微弯,拍拍朱棣的肩膀,笑眯眯道:“那以后就让爹给你封个大将军王。”

他征战漠北,那真是手到擒来,永乐大帝要是被封为大将军王,那真的是实至名归,实在太合适了。

他这一生,荣耀太多。

朱棣在大将军王的鼓励下,欢快地回去读书了,因为哥说了,这想当大将军,首先要把书给读透了,要把兵法给学透了,就能进行下一步了。

他可以的。

看着朱棣信心满满离去的样子,朱元璋很满意:“你教孩子教的很好,他们兄弟几个,都是你在费心。”

朱标就笑:“爹在外拿命打仗呢,我在秦淮河畔的富贵乡养个孩子算什么。”

两人说了几句,又忙起来,因为朱棣来,耽搁了一会儿,就耽误进程了。

朱元璋捧着手里的折子,好奇道:“胡惟庸上折子,说他和唐胜宗两人,折腾出一个叫火炕和无烟煤的东西,很是便宜好用,想要在应天府推行,问我可行,你接触过,你觉得怎么样?”

“可行。”朱标发现胡惟庸比他想象中更加胆大一点。

他详细解释一番,这才又道:“其实往北方推更好,应天府到底没那么冷,大家的迫切感不足。”

但是小冰河时期会越来越冷,大家就会更加重视保暖的问题,现在棉花的种植面积足够大,但在小冰河面前根本不够看。

现在准备起来,等冷的受不了时,已经有推广范围,到时候辐射起来也容易些。

真到了小冰河来临,庄稼减产,死伤无数,再去做这些,就晚了。

他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自然要提前做准备,到时候都是救人命的好东西。

“从应天府推行也好,慢慢再往四周辐射扩散。”朱标道。

“这是火炕和无烟煤的制作方法。”朱元璋翻看着手中的折子,挑眉:“他倒是乖觉,并没有藏私。”

朱标拿过来,看了一眼,也跟着笑:“胡参政为国为民,是个清廉的好官,不若父皇赏赐他一个宫廷御制的牌匾。”

主打一个只有面子没有里子。

“你不喜欢他。”朱元璋满脸笃定。

朱标呼吸一滞,怪不得朱元璋能当皇帝,这情绪敏锐度,真不一般。

他爹真厉害。

“嗯。”他承认了。

这辈子都不可能喜欢汉奸,谁让他通倭呢。

“不过上位者用人,喜不喜欢倒是次要的。”朱元璋轻声道:“重要的是好用。”

朱标点头。

对于火炕推广,他觉得挺好的,就先做着,再加上现在的胡惟庸尚且没有犯事,他记得胡蓝案挺靠后的。

这边处理好后,就见马皇后端着一碗汤来了,她笑眯眯道:“我今天传召常家的姑娘进宫来,生得真是玉容花颜,清艳逼人,瞧着规矩也好,才学也好,这姑娘养的真好。”

朱标:……

你夸归夸,别看我。

朱元璋也满脸揶揄地笑:“改日你带常……”他说一半忘了什么名,马皇后就补充说是叫寄情,他就接着道:“带寄情上街买几样首饰衣裳,女儿家喜欢这个。”

朱标:……

还用你教,他前世也是……看过别人谈恋爱的。

“知道了。”朱标道。

马皇后将汤放到他面前,这才笑着道:“李善长怎么种西瓜去了,还有人跑到我面前探听,问是不是被上位责罚了。”

朱元璋:……

无妄之灾!他什么都没做。

“又跑去找你,真是。”他冷哼,不过夫妻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马皇后劝着,他也能有个台阶下,就挺好的。

马皇后就笑,满脸柔和地看着朱标,越看越满意:“我儿越长越好看了,瞧瞧这白净无暇的小脸,瞧瞧这轮廓分明的下颌线,瞧瞧这嘴边的小胡须。”

朱标摸了摸胡子,就听朱元璋笑骂:“真是刺猬光夸它儿光。”

几人正说着,就听见小黄门禀报,说是牌匾已经做好了,可否现在送过去。

“现在就送,敲锣打鼓,弄得热热闹闹的。”朱标含笑道。

面子一定做足了。

朱元璋和马皇后相视一笑,就听马皇后温和道:“这样也好,如今实际的刚给,给些荣誉也挺好。”

大封功臣后,这国库都空了,这法子真好。

朱标觉得,还是要到群众里去。

想着无条件征用了英娘做出来的煨肥法,朱标就想着多回馈一二,也是看着英娘泼辣能干,想以她为缺口,多挣点声望。

先是叫侍卫去英娘家里通知一下,免得不方便,这才叫人去喊李应敬。

叫帮着去英娘家盘火炕,又去买了上百斤的无烟煤,一道往城郊去了。

等到了,他这才问这边叫什么村,后来才知道,就叫菖蒲村,因为这边以前是一片菖蒲。

“现在应天府中,家家户户都有火炕,这东西过冬最好,你现在盘好火炕,等到冬日刚好能用,这一点子砖头不值什么钱,你们不要放在心上。”

朱标跟英娘相公交代,但是对方抖成筛子,他就有些无奈,叫英娘过来问话。

“先盘着试试,你家不收钱,要是觉得好,就叫亲戚朋友也盘火炕,这个便宜呢,一点子青砖,再不济用泥糊也是成的。”

英娘满脸一言难尽,犹豫半天不敢说话。

“一点子青砖也很贵啊。”她没忍住。

朱标:?

他迟疑片刻,还是静下心问:“你详细说说,我听听。”

见他神色温和,英娘这才絮絮说来:“我家里头就我和相公二人,他性子虽然怯弱,但干活也是一把好手,从来不会偷奸耍滑,就这,我们每天不停劳作,也就种了八亩地,还有一片菜园子,再多就不成了。”

“我们家就分了四亩地,剩下那四亩地,是自己开荒开的,我俩年轻,抢不过别人,就只能往偏远的地方去,石头多的,乱林这样。”

“按道理来说,已经很勤快了,但还是不够,除了吃喝赋税,能剩的银子不多,幸好当今在周遭都建了学堂,束脩低了许多,我俩勒紧裤腰带,家里还养着鸡鸭补贴,这才转圜过来。”

英娘说得头头是道。

朱标懂了,说到底,还是时间太短,家里没有积出家底来,所以这一点子青砖,纵然几十个大钱,但挨冻就挨冻了,百姓愿意吃点苦,也不愿意花这个钱。

这就牵扯到,附近要有砖窑的问题,现在都是青砖,硬度高,耐久性也不错,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要是有后世的红砖就好了。

红砖相对比青砖来说,材料更简单,若需要的砖窑温度也低点,就连练煤的煤渣也可以用在里面,本钱一下就降下去了。

“砖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争取让价格降下来,一岁更比一岁寒,实在是耽搁不得。”朱标心想,这还是比较简单的。

英娘看了他一眼,满脸感激:“大人能够将百姓放在心里,真是千载难逢的好官。”

朱标眉眼柔和地笑了笑,温声道:“陛下常说,将百姓放在心上,只有百姓过得好,他心里才舒坦,将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原来治理一个国家,比他想象中要更加难一点。朱标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还是很狂的,他觉得以他高中刚毕业时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状态,在古代还不混个风生水起。

现实是大家都很聪明,学识很渊博,人也勤奋,整体的精神面貌都是向上的。

他龙傲天的梦碎了。

不知道红砖具体的制作方法,他可以让制作青砖的人去试,毕竟他知道大概。

等回去后,他就跟门客说一声,叫他去砖厂找个老师傅,试着将煤渣掺进烧砖的泥坯中,再降些温度,不要泼水降温,试着看能不能烧出他想要的转头。

“这样成本降了许多,若是能成,百姓就能有价格低廉的砖头用了。”

见门客满脸欲言又止,朱标没有过多解释,让他先去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