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贵妃(十二)(女子称帝)

李景翎原以为自己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亲政的机会。

裴太师这座重重压在头上多年的大山消失后,他浑身都感觉轻松不已,再也不用受到掣肘了。

然而这种好心情,还维持不到二十四个时辰,八百里快马加鞭赶来的边疆急报,如同在打他这位皇帝的脸一般。

裴太师一去世,那北狄便按捺不住南下入侵了,这得是有多不将他这位皇帝放在眼里。

李景翎脸色黑沉沉的高坐在上首,本来想自己指派军帅,却不想满朝百官一致推举裴君侯裴照为统帅。

理由也很简单,且不说裴照乃是昔日分裂北狄的裴太师一手悉心培养出来的,再者裴照在边关屡立战功,深得边关军民人心,还有大周骑兵乃是裴君侯一手训练出来,换成其他人统帅,恐怕无法驾驭。

“臣愿出战。”顾然也站了出来,目光凌厉锋锐。

这不是请求,而是举势胁迫,李景翎闭了闭眼,最后顶不住百官压力,“允。”

………

建安十年初,裴君侯亲征,大军北进,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北狄王庭。

相比起过去的小打小闹,这次是十万骑兵大军正式亮相,来去如风,迅猛如雷,令北狄人闻风丧胆。

而这位年轻君侯也不愧是裴太师所教导出来的,其军事天赋更是惊才绝艳,抵达边疆后大半月以来,北狄竟是败多无胜,连连溃退。听闻最先入侵大周边关的北狄军队已然告急,草原其他部众收到王庭诏令赶来支援,假以时日,双方必然兵力悬殊。

古语有言,十年磨一剑,

裴父早在之前便已料定他逝去的消息会让北狄抓住机会有所动作,草原异族向来野心勃勃,垂涎中原富饶已久,是绝不可能放弃入侵机会的。

前一世,裴父选择了秘不发丧,让李景翎养精蓄锐三年做稳了皇位,一边启用能将抵御北狄,一边又遣公主和亲,陪嫁大量的珍宝财物还有工匠技术,这样才安抚住了北狄。

这一世就不一样了,有了顾然送上的边关开荒屯田,广开商路的策略,还有训练骑兵的计划,几年时间下来,边关早已不同以往,整体的军事实力还有后勤物资储备都翻了几番。

既然这样,如何不能打,又如何不敢打。

军帐内,有副将担忧道,“北狄王庭已经发出数道皇令,召集各大部落兴兵勤王,草原各处都正在领兵赶来,恐怕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面对北狄联盟军了,届时敌众我寡,只怕……”

“敌众我寡?”顾然眉梢一挑,语气透着寒凉道,“那便全杀了。”

不止副将,其他将领也明白了她的意思,杀得多了便不会有人数上的差距了。

她所说的杀,是真正意义上的杀戮屠城,不留下任何一活口,同时断绝草原生机补给,是冲着将北狄灭族去的。

*

大周皇宫,

韩新柔进宫后不久就受到了皇帝的宠爱,即便不是像前世那样怀念白月光皇后,这次也是因为李景翎从她身上看到了皇后曾经的几分影子,而且更多了少女的聪慧灵动。

这是皇后所没有的。

苏皇后长年避居深宫,李景翎也有些记不起她的模样了,只知道永远是苍白虚弱,病恹恹的。

李景翎自认很对得起这位少年结发的原配了,他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给了她做为一个女人无上的尊荣,还将她唯一的孩子封为太子。但却怎么也回不到未登基前的情意了,反而在与其容貌有些相似的韩新柔身上重新找回了几分,焕发生机的感觉,如同凌云壮志的年轻人一般。

也许为了这份心动,又或者是皇帝已然亲政,可以炫耀权力一般将他喜爱的女子封为高位。

从入宫的小小美人到一宫主位的昭仪,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也让韩新柔成功地成为了满宫妃嫔的眼中钉,众矢之的,连昔日好友姐妹都与她疏远不再亲近。

哪怕知道自己是因为容貌与皇后相似才受宠,韩新柔也没有伤心矫情太久。她深知自己此时此刻只能依靠皇帝,获得更多的宠爱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落得凄惨下场。

所以见到皇帝皱眉,她立刻作为解语花般贴心道,“陛下为何事在烦忧?”

李景翎是看到了前线传来的捷报,这本来是件好事,但他既希望裴照能大败北狄,又不希望他功高盖主,成为第二个裴太师。

甚至比起裴太师来,裴照他更年轻更令人忌惮,而且无论在民间还是军中都拥有着无人可及的声望,现在朝堂上又皆是裴氏的党羽势力。若是他再起了篡权的心思,怕是不得了。

李景翎不由得心底一寒。

“不过是一场战事的胜败,算不了什么,待归来后裴君侯照样是陛下的臣子,要对陛下俯首帖耳。”韩新柔温言细语道,“而且陛下已开始亲政,日后大可徐徐图之在军中扶持自己的势力。”

韩新柔虽然对那位名扬天下的裴君侯动过心思,但她已经是皇帝的宠妃,自然是站在陛下这一边,尽力帮助他打压裴君侯。

“既然陛下担心,不如先控制住在京中的裴家家眷,让裴君侯在前线不敢妄动……而且战场上多杀戮,陛下也可在民间散播一些裴君侯残忍好杀的名声,众口铄金,假以时日,裴君侯的声望必然大受打击。”

李景翎眼神一亮,对她大为赞赏道,“爱妃真是聪慧过人,实在是朕的贤内助。”

*

然而还没等李景翎开始动作,前线来报便打破了他的计划。

屠城,灭王庭,杀俘虏这一桩桩,都不用李景翎命人散播消息诋毁裴君侯的名声了,谁还能否认裴照的血腥杀戮之名。

但令李景翎愤怒的是,他并没有给裴照这样的命令,裴照也没有提前请求上令,便擅自出兵入侵北狄王庭,还一举覆灭了北狄皇族。就是赶来支援的草原各部落,也被裴照的骑兵军队包了饺子,所有俘虏皆杀不留,所经部落所有百姓皆斩草除根。

李景翎当庭怒斥裴照目无君上,胆大妄为。

而他也是刚刚得知,裴家上下早已不在京城,全回了河东,那是裴氏的地盘固若金汤。

谢远臣俯首行礼道,“将在外应随机应变,还请陛下恕罪。且裴君侯在军中声望甚高,若是陛下此时降罪,恐会引起军中哗变,令边关人心不稳,还望陛下三思。”

这话看似是在为裴君侯辩解,实则却是威胁皇帝。不止有裴照所率领的十万铁骑,还有数十万边关军民,一旦哗变,究竟是战前失利,还是挥兵南下,直取京师,这可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李景翎对裴君侯只能赏,不能罚。

李景翎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既然这样便收兵,等北狄来人求议和吧。发下圣旨,不准裴照再不遵皇命。”

他现在只想让裴照离开边关,早日回来。

谢远臣又是微微一笑,挺直脊背,如玉竹般肃然,“陛下,不用等了,北狄已经被灭,不会有人来议和了。”

这样的结果也惊呆了满朝文武,他们所以为的最好结果便是裴君侯镇守边境,击退北狄,一扬大周国威。

绝不曾料想仅三月时间,裴君侯率领骑兵军队如同闪电战般就灭了一国。也没有什么士林清流文官指责裴君侯屠城,残忍好杀了。连国都给灭了,还有人去可怜什么无辜的北狄老弱妇孺么。

顾然为求速战,不惜屠城灭族。

一来灭掉北狄这个心腹大患,是裴父的临终遗愿,为此已筹备数年时间,毕其一功。二来顾然也不希望时间拖长,引来大周内部的背刺,比如那位皇帝。好在谢远臣足够可靠,又精于内政,让顾然没有了后顾之忧。

而且为以防万一,顾然也提前就让裴家全部转移到河东,皇帝就是想下手也不容易。

在此征战过程中,顾然也充分发挥了以战养战的作用,搜刮洗劫下来的异族财富全部充作军饷,又有她的商队在旁进行周转,一切后勤都没有出现问题。

………

在灭了北狄之后,裴照征伐的步子并没有因此停下来,彻底贯彻了攻守易形这四个字。

建安十二年春,裴君侯第二次北征,灭突厥,吐蕃二国。

建安十五年秋,裴君侯第三次北征,灭新罗,百济,高句丽。

从此大周名义上的版图有史以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地步。

之所以说是名义上,那是因为被纳入大周版图的大片辽阔的北方土地,转眼间归裴君侯所有,美名其曰镇守教化,实则却是坐拥上千里疆域,做了北地之主,又以无偿分发土地开荒为由吸引了大量的大周百姓北上。

短短几年时间,便已被他治理得蒸蒸日上。北疆官民只知有裴君侯而不知有朝廷,其麾下军队更是听调不听宣。

为此皇帝李景翎是如鲠在喉,连睡觉也不安宁。

没几年时间,身体便衰落了下来,而朝堂上也为继承大位的人选而争论不休。

明面上太子为嫡为长,当仁不让,但却是孱弱多病,若非没什么错,不然早就废了。另一位有力竞争者便是皇帝爱子,韩贵妃所出的九皇子,自小健壮聪慧,尤其是皇帝多次在朝臣面前说过此子类我的话,显而易见是皇帝心中属意的人选。

但无论是谁继位,只怕都压制不住北疆。

*

在结束征战后,顾然休息下来,一边治理北地,一边教导裴氏子孙。

在她成为北地的主人之后,裴氏一族就自发地迁居到了这边,一是跟随支持家主的行为,二来北地广袤辽阔,可不是小小的河东能相比的,在这里裴氏就算想要自立都没什么问题。

以她所做的这些,只要北地不亡,裴家百年无忧也。但若是子孙太不成器,败光家业,顾然也会看不过去。春去秋来,一群小萝卜头在她手里茁壮成长了,其中倒也有几个不错的苗子。

待见到远道而来的好友谢远臣,坐下来叙旧一会,不免谈了许多,谢远臣还问出了那个大胆的问题。

顾然眉梢一挑,然后轻笑道,“篡位?我要说我没那个想法,你信么?”

谢远臣嘴角抽了抽,她这都快要自立门户当土皇帝了,北地也有自己的小朝廷,就这样还说不想篡位。

不过这也算蒙上块遮羞布了,连那位高居九五之尊的天子也不敢掀开,只能装聋作哑。但这样下去,王不成王,皇不成皇,终究不是个办法。谢远臣虽读了一肚子圣贤书,但对忠君大义的觉悟没有那么高,更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乐。

顾然摇摇头,叹道,“当皇帝太累了,光是治理北边这么大一块地盘,就够让我辛苦的。”

若不是南边朝廷还需要谢远臣,她都想把这位弄来,将一切政务杂事都丢给他了。

顾然又冷静道,“而且我屠戮数十万异族,少不得青史污名,还有士林的口诛笔伐,而大周皇室并无明显过错,我篡位便是名不正言不顺,到时候其他世家等着反扑我的机会,说不定还会高举大义旗帜讨伐暴君。”

谢远臣问道:“你难道是顾忌这些的人?”

若是顾忌,当初就不会这样做了,甚至大可事后将此事下令推到其他将领头上,但她硬是全承担了下来。

顾然似笑非笑道:“我只是不想自己当皇帝,没说不让别人当皇帝。”

她转头便道,“姒儿,你来做这个皇帝好不好。”

被问话的是在不远处看书的少女,只见她抬起头,面色沉静,略想了一下,便点头道,“好。”

裴家经她教导的子孙后辈中,最优秀者被她收为义女养在身边,这孩子名为裴姒。

“裴照,你是疯了不成?”谢远臣险些没摔了手中的酒盏,依旧俊朗的面容上却是一副目瞪口呆受到极大惊吓的样子。

女人称帝?这怎么可能呢?谢远臣不知道是他喝醉了听错了,还是裴照酒后戏言,这也未免太荒唐了些。

顾然却看着他目光灼灼,“现在天下局势复杂,一个女帝未尝不是平衡甚至洗牌所有势力的存在。她不会受世家贵族,宗室礼教,士人清流的掣肘,她可以毫无忌惮地打破所有的壁垒,开辟一个全新的时代……”

谢远臣的心微微一颤,他知道自己有些被说动了。

大周世家、寒门、庶族泾渭分明,高高在上的名门世家把持着朝堂的权力和官位,如他这般寒门出身崛起的人少之又少,若非得到裴太师赏识,成为太师的得意门生,也难以有今日的成就。

但仅是他一人跻身高位,却无力改变整个世家高门贵族垄断的现状。但若是如裴照所说的那样,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顾然放下酒盏,起身轻笑道,“你留下来教导姒儿一阵子吧,看她有没有那个资格。”

谢远臣默然,陷入沉思。

………

顾然回到书房,从柜子里取出两封自南边而来的信,而且有趣的是,都是从大周后宫里出来的。

第一封是韩贵妃,那位原女主依旧得宠生子,除了皇后和太子之位与她无缘之外,其他也差不多了。而她信中的内容,是请求裴君侯支持九皇子继位,若是成功,可许昔日裴太师之高位,甚至让九皇子拜裴君侯为仲父。

顾然的探子所搜集到的情报便是皇帝并不知晓此事,这是韩新柔私下所为。这位原女主倒是聪明的在得知皇帝身体已然快不行后,积极寻求外界势力支持。

更让顾然惊讶的是第二封,也是这封信让她动了捧出一位女帝的心思。

苏皇后心知她与太子已然陷入死局,唯一的希望便是为太子找到一位至关重要的太子妃,才可能登上皇位。所以她为太子向裴君侯求娶其义女裴姒。

她知道自己没有什么能让裴君侯看得上眼的东西,太子的身体状况更是天下皆知的病弱无能,便是寻常高门大户也不愿意将女儿嫁给一个将死之人。

但她苦熬了这么多年,至少得看着唯一的孩子登上皇位,哪怕是死也能荣葬帝陵。若是韩贵妃当上皇后,她的孩子当上太子,那么苏皇后也可以想象到自己母子下场会有多凄凉。

她的孩子本来也可以健康成长,如果不是被他的父皇当成靶子,受尽了后宫的明枪暗箭,太子这一生都泡在药罐子里,活的艰难痛苦,苏皇后不愿意他连最后应得的尊荣也失去。

苏皇后向裴君侯所承诺的是——皇帝的性命,还有将大周天下与裴氏。

*

在屏退了宫人后,本就清冷的未央宫更显得孤寂了。

李景翎忆起自己上次来看望皇后,好像是一年前,并非他薄情,只是如今唯有在韩贵妃宫中,才能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情还有聪慧稚子带来的欢乐骄傲。

但他不曾让人怠慢过皇后,不仅时常赐下珍贵补品药材,也让太医院精心为皇后诊治。韩贵妃掌管宫权,在他面前也不曾短过未央宫的缺。

怎么皇后竟变得形销骨立,看着身子已经败坏到了极点。

苏皇后当年怀孕产子时就被高位妃嫔们联手折腾坏了身子,元气大失,气血两亏,这么多年全凭硬撑着一口气,为母则强,若不是为了护着她可怜的孩子,根本支撑不到现在。

但当听到皇帝在朝堂争论议储时,公然说出‘九皇子类我’的话时,这口气就再也撑不住了。

苏皇后的声音平静而沙哑,“陛下真的决意立九皇子为储君了,在之前还要废了太子。”

李景翎皱起眉头,又理所当然道,“泽儿体弱多病,太医早已断定过他活不过二十,现下也只余两三年时间了,这教朕如何能将大周的江山社稷托付给他。”

那为何当初要立他为太子,让他在这个位置上受了这么多年的苦难折磨。

苏皇后没有说这些,而是又冷笑了一声,“那陛下又准备何时让我给韩贵妃退位?”

“你依旧会是皇后,不过你身子不好,我会加封新柔为皇贵妃,为你打理后宫。你就好好养病吧,待朕百年之后,你终究会是与朕同葬帝陵的发妻。”李景翎最后说了句软话道,希望能安抚住她。

苏皇后淡淡笑了一声,“待泽儿继位后,我一定告诉他,莫要让我与你葬到一起,即便是黄泉地府,我也不想在看到你。”

还不等李景翎听到她大逆不道的话而怒斥,他忽然就觉得一阵头晕目眩,似乎香炉中的味道更浓烈了些。

下毒?她怎么敢?在他的印象中苏玉秋分明是一个连蚂蚁都舍不得踩的温婉女子,怎么会变得如此恶毒,还有这毒药又是怎么进宫的?

当李景翎倒下后,他就再也不会知道真相了。

顾然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后,不免感叹,又有多少人轻视了这位长居于深宫养病多年的苏皇后。

韩贵妃家世低微,稚子年幼,所有的地位和宠爱皆来自于皇帝一人,一旦皇帝驾崩后,她便失去了所有的倚仗,甚至没有争夺皇位的资格。哪怕有投机掌控幼帝想法的势力,在太子居于嫡长,名正言顺且有首辅谢远臣等官员支持后,便没什么机会了。最后韩贵妃与九皇子幽居于冷宫。

在苏皇后大限将至时,也将这对母子带走了。

建安十九年,帝崩,谥号桓。太子李予泽以嫡长之名继位,同年守孝二十七日后,以天下为聘,迎娶裴君侯义女裴姒为后,并称双圣。

半年后,天子缠绵病榻,难理朝政,由姒后代为执政。

章明三年,天子病逝,因无嗣,在南北一统天下众望所归之中,权力得到和平交接,姒后称帝,改国号周为秦。

女帝在位期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打破世家贵族垄断的局面,积极发展工商,开辟海市,改革货币,优化官制和科举制度,推广文教,鼓励农耕,而且还引进海外优秀科技技术,令国力一日千里,强盛风流,之后数百年居于世界前列。

百-度-搜-,最快追,更新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