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始皇驾崩大秦当兴(大结局)

嬴渊如此费尽心机的想要救桓齮,只是不想让身为皇帝陛下的嬴政多心。

但是他没有想到,嬴政一早就将他的心思猜了一个通透。

所以无论李斯那边如何布局,始终无法殃及到嬴渊的这场国战。

当日深夜。

嬴庆、朱雀二人,皆在嬴渊的营帐当中。

而后者,本来都已经熟睡了,可是被他们的动作给吵醒了。

他迷迷糊糊睁开双眼,问道:“怎么了?不去休息,都来我这里作甚?”

朱雀伺候他宽衣。

嬴庆作揖道:“父王,刚得知消息,大泽乡那边乱了。”

“说说看,乱成什么程度了?”

已至中年的嬴渊,早已见惯了大风大浪,所以对于农家的事情,并不感到惊讶。

“伯父王贲到了大泽乡以后,就开始以兵阵之术围困大泽乡,将纵横家、墨家、道家的阴谋彻底崩碎,目前,大泽乡的事情,已经得到了友善控制。只是...”

刚得知消息的嬴庆,欲言又止。

嬴渊笑道:“只是你没想到,农家会反,对吧?”

“父王明鉴。孩儿只是不知,农家若是谋反,对我们有何好处?”嬴庆不解。

嬴渊直言笑道:“咱们齐王府,虽然豢养高手无数,但也树大招风,更何况,我们掌握有三十万铁器,这是一股足以横扫天下的力量,若是农家不反,咱们的那位皇帝陛下,迟早会向我们下手。”

“父王,眼下国战尚未结束,于情于理,皇帝陛下都不会向我们下手吧?”嬴庆试探性说道。

嬴渊冷哼一声,“你以为国战还能打多久?一个月?两个月?还是半年?皇帝能让我们待这么久?军饷、粮草,补给线如此过长,即使我们能待个一年半载,我们也待不下去。”

朱雀为他穿好衣服之后,才缓缓开口道:“接下来,是该收网了吧?”

“确实也该收网了,告诉王离,诸子百家,所有高手,一概不留。”

嬴渊突然发狠。

朱雀应声退下。

嬴庆问道:“那盖聂怎么办?他可是纵横家的剑圣?”

“纵横合璧天下无双,我让端木蓉来这里,就是要让盖聂分心,他放心不下,自然也会跟来。纵横一旦散了,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介江湖武夫罢了。”

嬴渊伸了伸懒腰,继续说道:“命李通率领二十万大军,连夜拔营,给胡贼最后一击。”

这场国战,又持续了将近两个月左右。

最终以秦国大胜而告终。

嬴渊也准备班师回朝。

以元乾为首的一众北胡将领,全部死绝。

匈奴的崛起已然不可阻挡。

不过,这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了。

因为,在攻击北胡的时候,嬴渊故意以匈奴与北胡长相相近为由,灭杀了将近二十万的匈奴壮丁。

这二十万,几乎伤了匈奴的元气。

也为后来的盛世王朝打下基础。

嬴渊凯旋回朝之后,嬴政设下宴席,期间杀意肃然。

此时此刻,就连他都不得不对嬴渊下杀手了。

可最终还是念在手足之情放了嬴渊。

由于卫庄等人身死在大泽乡的原因,盖聂于嬴渊返回齐郡的路上,欲要将其刺杀。

可是最终却被嬴渊反杀。

这时,他的境界,已经达到了人间至高。

返回齐郡之后。

天下不利因素最终全部消除。

虽然项羽等人不知下落,但是他们已然翻不起任何的风浪了。

齐王府内。

嬴渊坐在一处人工湖前垂钓。

田蓁亲自端来了一些蔬果,笑道:“你可真是下了一盘好棋,表面上与盖聂等人相近,实际上,却步步引导他们入局,最终围而杀之,这座天下,已经是你的了。”

“蓁儿,不是我想要这座天下,是如果这座天下,我不去争的话,庆儿、颖儿他们,可就...”

说到这里,嬴渊摇了摇头。

田蓁正色道:“你我夫妻半生,难道我还不知道你?咸阳那边来消息了,陛下要准备第五次东巡。”

“他的身体,应该快要撑不住了。”

嬴渊抚须道。

田蓁不在说些什么。

她心里很清楚,对方一直在等待着这样的一个机会。

始皇帝三十七年。

嬴政东巡。

未至齐郡之前,最终驾崩。

他距离齐郡,只有数里之遥了。

而嬴渊一直在齐郡城前等着他。

可最终还是没有等到。

这两位兄弟,只从咸阳一别之后,就再也没有相见。

嬴政很后悔,他不该选择在那次宴席之上,让人刺杀嬴渊。

嬴渊也很后悔,他从始至终,就没有对这位千古一帝袒露过心扉。

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

赵高未入齐郡。

选择秘不发丧。

赐死扶苏与蒙恬。

让胡亥继位。

嬴渊以身体不适为由,未能前往咸阳送自己的兄长最后一程。

齐王府内。

嬴庆皱眉道:“父王,胡亥已经登基了,只是...孩儿心中有个疑惑,还请父王回答。”

躺在摇椅上的嬴渊笑道:“你说说看。”

“为什么蒙恬和扶苏一定要死?”

听到这个问题,嬴渊愣了好大一会儿。

最终才喃喃回应道:“傻孩子,蒙恬与扶苏不死,他们就会发兵前往咸阳,届时我们齐王府要是在想入局,可就困难了。”

因为有嬴渊的存在,这座天下,并没有烽烟四起。

他们都在等待嬴渊死去。

他们觉着,只要是人都会死。

只要嬴渊死了,这天下也就乱了。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嬴渊没死,胡亥却死了。

赵高扶持胡亥的子孙登基。

权倾天下。

权力带来的变化是腐蚀人心的。

天下人也越来越躁动不安。

因为胡亥将李斯杀死了。

得罪了天下文人。

而这个时候的赵高,不去安抚天下,却要主动派兵杀向齐王嬴渊。

一时间烽烟四起。

天下战乱已至。

嬴渊感觉时机已到,便让一直待在北地、陇西二郡的郑义等人起兵入咸阳。

与此同时,一直驻守在边关的李通,时刻严防着外族的侵扰。

正处于暮年的嬴渊再次挂帅出征。

先是击败了赵高的军队。

而后横扫天下。

刘邦、项羽等人,纷纷战死于沙场。

可是唯独不见张良的身影。

嬴渊知道,张良还没死心。

次年。

嬴渊在咸阳登基。

号武帝。

武帝三年,田蓁去世。

葬入皇陵。

朱雀成为新的皇后,母仪天下。

武帝四年。

嬴渊以自身威势,改革天下,将大秦再次推向了一个顶峰。

武帝六年。

嬴渊兴科举,横扫世家,解决了大秦目前的当务之急。

武帝七年。

嬴庆被封为太子。

嬴渊出巡天下。

武帝八年。

大秦休养生息,渐渐恢复生气。

武帝九年。

嬴渊采取明朝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皇权。

百姓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和平、温馨的生活。

再也没有食餐露宿的事情发生。

百姓幸福指数直接飙升。

后世史学家,认为这是封建王朝制度的一大奇迹。

武帝十年。

嬴渊派遣大将李通,讨伐龟缩于东瀛岛上的阴阳家。

东皇太一下落不明。

整座东瀛岛上的土著,都被李通所杀,一个未留。

从此,原本该出现的一个民族,就这么无情的掩埋在历史的土壤之下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嬴渊的吩咐。

武帝十一年。

焰灵姬、弄玉等人相继离世。

武帝十二年。

嬴渊大力发展墨家机关之术。

为后世华夏的科技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帝十三年。

无事。

武帝十四年。

无事。

...

武帝二十三年。

大秦再次迈入一个顶峰。

史称武帝大治。

武帝二十四年。

嬴渊来到田蓁的棺椁之前,待了整整三天三夜。

没有人知道他说了什么。

但是从此之后,武帝深入改革,将世家的影响削减到最小。

并且一些远超于这个时代的东西,都陆续出现。

武帝二十六年。

王离病故。

嬴渊将其葬于王贲墓前。

武帝二十七年。

垂垂老矣的嬴渊突然一觉不起。

与此同时,东皇太一现身。

被誉为大秦剑圣的无名悍然出手。

随后,假装晕厥的嬴渊也出手了。

令人诧异的是,东皇太一居然未老。

在他们两大高手和皇城无数强者的合围力战之下,东皇太一最终还是死了。

此战过后,嬴渊气血衰败。

而无名更是直接死了。

嬴渊看向东皇太一的尸身,抚须笑道:“虽然长生,但是并未不死,为了长生,你也付出了代价,苍龙七宿,超脱岁月的力量,便是长生不死。可是你只破解了一半,只能长生,不能不死。这苍龙七宿,也该消失了。”

次年。

嬴渊以气血衰败之躯,登顶泰山封禅,沟通上天,使天下灵气日渐衰微。

世人再也无法证得长生不死之道。

武帝二十八年。

就连走路都费尽的嬴渊,却徒步来到了始皇陵墓之前。

“兄长,你可以安心了,这座天下,依旧还是姓嬴,今日之大秦,已经远超世上任何一个国家,甚至比后世任何一个国家也都要强盛。”

留下这句话之后。

嬴渊返回咸阳皇宫。

武帝二十九年。

墨家打造出一艘巨船。

嬴渊让李通的后代,驾驶这艘巨船,前去航海了。

自此。

大航海时代开启。

武帝三十年。

嬴渊得知消息。

锦衣卫在一间不起眼的小土屋里,找到了张良。

彼时的他,已经去世好几日了。

临死之前,只留了一封信。

信上说,武帝横空,倒也不错。

嬴渊看到这封信,大笑不止。

突然一阵恍惚。

忽然发现。

他们那一代的人,近乎死绝了。

武帝三十一年。

朱雀病逝。

与田蓁合葬在一起。

同年。

嬴渊病逝。

史书称,朱雀皇后,乃是真龙的护身。

如今护身已死,武帝自然就要驾崩了。

至此,大秦在武帝手上的三十一年,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壮举。

同年。

嬴庆登基。

号文帝。

大兴科技。

文帝七年。

嬴庆去世。

百家归一。

尽皆效忠于大秦。

有秦一朝,千年而终。

成为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千年王朝。

近两千年之后。

华夏,成为了历史上最强盛的国家。

没有之一。

倒是有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欺负华夏。

后来被华夏投了几颗胖胖,便就此销声匿迹了。

因为大秦,因为始皇帝,因为武帝,使后世之华夏,足足昌盛了两千年。

即使是到今朝,由于秦国的原因,华夏已经领先世界数百年,无论是从各个角度来说。

——————

“大家好,我是华夏台的记者方云,今天呢,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关于秦武帝的陵寝,已经被发现了,目前考古学家正在...”

这位叫做方云的记者,话还未说完。

就见嬴渊陵寝的上方,突然有巨龙腾飞而起。

那是华夏龙!

举世皆惊!

那巨龙直冲云霄,直至消失不见。

后来。

随着武帝墓的发掘。

大家赫然发现。

嬴渊与两位皇后的棺椁中,并未骨骸遗迹。

有人说,那巨龙,托着嬴渊、田蓁、朱雀三人,前往天外了。

也有人说。

可能嬴渊一直未死。

更有人说...

(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