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章 通商

崇明殿内,赵祯的话落之后,大臣们都在心里权衡利弊,要不要参与此事。

太后刘娥显然也已经被赵祯说动了,也认为茶官榷该废除,但改为通商,该如何改,派谁去改,又是一个大难题。

“官家!如若废除茶官榷,改为通商,官家可有计算过朝廷每年的茶税会有多少?是不是比往年要多呢?如果是,那就废除茶官榷,如果不是,则继续保留茶官榷!”

吕夷简倒是聪明,因为无论怎么改,都是为了让朝廷增加财政收入,如果有更好的法子让茶税增加,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赵祯笑了笑,说道:“实不瞒众卿,朕这几日听闻朝廷要解决茶的问题,朕可是做足了功夫,翻阅不少古籍资料,又对比了历年来朝廷茶课的收入,若没十足的把握,朕绝对不会轻言废除茶官榷的,按照朝廷的预算,去岁茶税的收入应该有165万贯才对,但朝廷实际的收入只有80万贯,扣除给园户的本钱之后,仅仅只剩下50万贯,在扣除六务十三场的成本,那么朝廷一年的茶课收入仅仅不到三十万贯,如果将茶官榷改为通商,朕敢保证,每年茶课的收入不会低于两百万贯,而且是纯利。”

吕夷简这才朝着刘娥拜道:“太后!如果真的如官家所言通商后,茶税每年有如此收入,那么臣认为废除茶官榷也无不可!”

“嗯!不知该如何通商?”

刘娥见赵祯自己将脸面给赚了回来,原本有些心里是有些怒气的,此时也随着众位大臣的态度转变而化作乌有。

赵祯这才将心里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首先,撤销六务十三场,官府不再参与茶叶的交易过程,既没有预付本钱,也无所谓茶息,只保留向茶商收取茶税、向园户收取茶租的制度。与此同时,官府依然将茶叶作为特殊商品进行适度管理,茶商需要申领凭证方才能参与交易,并且规定销售的区域以及缴纳税收的期限,从而防止偷税漏税。”

冯拯不解的问道:“若真如此的话,园户领不到官府提前预付的本钱,还要向官府缴纳茶租,这无疑会增加园户的负担,臣认为此举不妥!”

一朝之宰相连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都没有,赵祯不由得对冯拯很是失望,当即回怼道:“卿可知,朝廷借给园户的本钱,他们是要承担利息的,如此算来,岂不是先前岂不是朝廷强制借贷了吗?”

王曾有些担心的说道:“如若将茶叶改为通商,那么西北实行的入中制将很难在维持,如此以来的话,臣担心会影响河北两路的粮食收购!”

王曾的话倒是还有几分道理,虽然眼下宋辽已经议和多年了,但谁也不敢保证辽国会不会再次南下,所以河北两路囤着重兵,自然就需要大量的粮食,而河北连年灾祸不断,粮食产量很低,百姓温饱尚且成问题,更何况有多余的粮食出售给军中了。

赵祯见此开始将心思放在了自己储物空间里那两颗土豆和一斤玉米种了,但毕竟远水难解近渴。

刘娥见此说道:“王卿之言不无道理,但若再继续实行入中制,那么茶课必将入不敷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绝对不能再实行下去了,至于河北两路缺少军粮,哀家建议向更为富庶的荆湖两路,以及两浙路购买粮食,由水路运往河北两路,除此外还可以向江南等地的富商透露消息,河北的粮价可以适当提高一些,此外,由内藏库拨出钱200万贯,绢五十万匹用来给河北驻军采购生活物资。”

冯拯脑子一转又说道:“臣担心此举会引起茶叶上涨,扰乱市场,不法奸商囤积居奇!”

赵祯笑道:“卿知道茶叶价格为什么会上涨吗?实行通商后,茶商们将直接从茶农手上获取茶叶,而不是向六务十三场领取茶叶,所以不会出现以次充好,新茶配旧茶的局面,简而言之,新茶是新茶的价钱,旧茶是旧茶的价钱,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吗?又谈何会扰乱市场呢?冯相公难免太过于杞人忧天了了吧?”

赵祯一席话引得在场的群臣一阵笑声,冯拯落了面子,脸上越发的挂不住了,而刘娥也是对这个宰相越来越不满意了。

赵祯很清楚茶叶通商可以实现官府、茶商、园户三盈的局面。他之所以信心十足,那是因为他来自二十世纪,明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实现市场的良性发展与持续繁荣。

自古以来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一向是由官方垄断经营,比如汉代时,盐铁就成为了官营,盐关系天下苍生的性命,铁则是兵农之本,这两样由朝廷垄断也倒是情有可原,但茶这种东西并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可有可无的消耗品,但为什么会纳纳入官营呢?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朝廷缺钱,不得不与民争利。

所以什么藏富于民的说法都是糊弄人的,赵祯也不会相信,他唯一确定的是,若想富国强兵,朝廷必须有钱才行,否则一切都是扯淡,而宋朝的三冗问题,他眼下也无力去解决,他所能做的就是先想办法开源,让朝廷尽量有钱,待其亲政之后,在一步一步去解决三冗问题,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他的帝王之路才刚刚开始。

崇明殿上,赵祯只是给了一个建议,两府虽然采纳了,但还要经过商讨,等到正式颁行天下已经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不得不说这效率是真的低。

冯拯虽然对经济一窍不通,但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比如宋真宗天书下降之后,宋朝相继建立了天庆节、天祺节等一系列节日来庆祝,而每次庆祝花费颇大,连过个生日都要斋醮。

斋醮(jiao)是道教仪式,也称为斋醮科仪,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其法为清心洁身,筑坛设供,书表章以祷神灵。

宰相冯拯因而奏曰:海内久安,国家费用应该有所节制才行,于是刘娥便让礼仪院进行削减,以往每年四十九次斋醮改为二十次,供品由两千四百份减为五百份,赵祯依旧觉得多,还是太过于浪费,于是在说服刘娥之后,将斋醮改为一年十二次,每月一次,每次七七四十九份供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