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霸占流求群岛之人极有可能是我孙子野荷那个孙子,
接到十一哥的命令,战舰上的测绘员立即开始计算,随即确定了安全航线。运输船队继续返回舟山,海军一号则带着二十艘战舰直奔流求群岛而去。
三天后,田十一的舰队抵达伊江岛,稍作修整立即兵分十路,向流求群岛各处扑了过去。
流求分为中山、山南、山北三段,整体来说到处都是岛,一个不留神就会让野荷那孙子逃到海外去。
天赐盟舰队想要封锁所有的岛屿和港口是不可能的,只能广撒网捕大鱼。只要抢先一步捉住我孙子野荷,呸,谁特么知道是谁的孙子。
只要捉了野荷,其余岛屿自然可以一个一个打过去,甚至不用打他们就会投降了。
我孙子野荷如果没在群岛上的话,那就只能说他命大。但无论他去了哪儿,天赐盟的海军舰队都会追杀到地老天荒的。
抢了天赐盟的夷州岛还想善了,根本没有可能。
田十一亲率海军一号,在三艘战舰的辅助下,于今归仁城登上了山北一段。
踏上群岛,不要说田十一了,就连普通的战士都已经看出,这伙人就是洗劫了高丽又从党项城入海逃走的那伙海盗。
今归仁城的守军很少,田十一带着一千天赐军轻轻松松便获得了胜利。
在审问战俘的时候,田十一却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消息,义本王已经于三天前打回来了,此时正在中山一带与我孙子野荷激战。
田十一心中阵阵错愕,他在率领舰队出发之前,曾把老骗子郭……那个老丈人郭京送去了舟山岛,让其接近义本,并查探出义本的真实身份。此时义本却带人突然杀回到流求群岛,郭京却是不知道怎么样了。
再咋说郭京都是老丈人,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实在是没法向小婉交代。
还有还有,这义本在舟山之时已经安安稳稳做起了富家翁,这咋就又回来夺取王位来了呢?而且,义本的兵马是哪里来的啊?
既然知道野荷在首里城附近与义本激战,田十一立即带着天赐军再次登上战舰,直接奔着中山一段杀了过去。结果刚刚抵达小宝岛便收到消息,野荷听说天赐军自山北登陆,立即就想逃跑,结果被王进在下地岛一带给堵住了。
三排炮弹轰了过去,野荷的战舰当即被击沉。等到把野荷打捞上来之时,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野荷死了,其余诸岛上的驻军和原住民士卒,立即向义本王投降,只有倭国的武士和野荷救回来那些女真人还在殊死抵抗。
被野荷招揽来的一刀流武士和浪人们,都抱着逃回倭国的想法,结果所乘船只被天赐盟海军战舰逐一击沉,全都落进海里喂了王八。
那些女真人就比较郁闷了,因为这么长时间以来,野荷一直不许他们学习驾船的本事,目的是想让他们老老实实当打手。这种情形之下,他们想逃都逃不了,全部战死在首里城之中。
田十一率军与义本在首里城会师,结果老骗子郭京热情洋溢来见他的好女婿。
就郭京这副厚脸皮,放在舟山绝对能排在第二位。第一位的,自然是十一哥。
郭京的后面是全身铠甲威风凛凛的义本,义本的旁边却站着曾在舟山县衙击鼓鸣冤的李不二。
这组合当时就给田十一看懵了,便向老丈人追问是怎么回事。
原来郭京通过方天定找到义本之后,凭着他出神入化的骗术(郭京自己说的),很轻易便套出了义本的真实身份。
义本居然是舜天王朝的国王,这大出郭京的意料。
据义本讲述,他本来在首里府的王宫里住得好好的,突然就有一群倭国浪人杀上岛来。那伙浪人武艺高强,不到百人就杀得舜天国一千禁卫军大败。
为了保命,义本立即逃出首里城,准备召集全国的一万三千士卒与那伙倭人拼个你死我活。结果他刚刚逃到伊进城,却听说山南各岛已经投降了倭人。
此时的倭人对他紧追不舍,义本只好继续逃命。不到两天,中山和山北各岛各城也纷纷向倭人投降。
义本知道大势已去,便用了个金蝉脱壳之计,带了绝对的心腹和三条快船,去四万十岛挖出了多年来积攒的财宝,随即逃离舜天王朝。
就这样,流求群岛的王者成了丧家犬,跑到舟山避难。
因为天赐盟的强大,那伙倭人一定不敢追杀到舟山岛上。因为天赐盟的好名声,所以义本并不担心天赐盟会强抢他的财宝。
最初的时候义本也想过要复国,但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那伙浪人中,竟是有许多一刀流的高手。再加上对方不知又在哪里获得了数千的女真人勇士,义本已经没了战胜侵略者的希望。
辗转反侧沉思十数个日夜,义本决定放下从前的过往,在舟山做一个安闲的富家翁。这种日子虽是不能一言九鼎,好在富贵平安,到也是一种好活法。
人生一世要么叱咤风云,要么安平喜乐。做了半辈子的国王,义本觉得换个活法也挺好的。
于是,流求群岛少了个义本王,舟山岛却多了个富家翁。
郭京知道义本是舜天王朝的国王后,坏心眼儿立即转动起来。
郭骗子的一生本就丰富多彩,可惜就是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成就,更没有身居高位。在这一刻,郭京觉得自己终于时来运转了。
此时的义本已经放下了心中的执念,只想在舟山做一个安稳的富家翁。郭京便用尽毕生所学,重新唤起了义本对昔日手握大权手活的向往,并燃起了义本夺回王位的雄心。
想要从倭人手中夺回舜天王朝的王位,那就得有人、有船、有刀。此时的义本什么都没有,郭京便开动他聪明的歪脑筋,很快便想出了主意。
郭骗子此时最大的依仗就是他的身份,盟主田十一的老丈人。
大宋最强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