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谦卑的态度,安房守拜见了这座海上堡垒的主人,大宋昌国知县。
听到大宋昌国知县这官职,安房守很是疑惑了一下。因为他对于大宋很是了解,这才被委派为使者来到这座海上堡垒。
安房守曾经有幸去过昌国县,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还没有天赐盟。但是近年来回到倭国的远洋商贾都说,大宋的昌国县如今改名叫舟山了,被一个叫作天赐盟的势力所占据。而天赐盟的强大,安房守更是听到了太多的传说。
既然不懂就要问,但却要讲究怎样问。安房守默默组织着语言,思忖着怎样询问才能不失礼数,又能问清楚来人到底是天赐盟的人,还是大宋朝的人。
田十一既然打了揪出我孙子野荷与讹银子讹硫磺的主意,自然要保持神秘感。不等安房守发问,田十一便甩了甩袖子,将孙友爱留下应对使者,自己出去看海景了。
来到甲板上,刚好赶上倭国的十几条战船自东面而来。与海军一号比起来,板屋船实在是太小也太寒酸了。
那十几条战船也已见到了海军一号,吓得连忙向海岸靠了过去,随即便远远地停在了那边。
在眼下这个时代,那十几条板屋船已经是倭国一等一的好战船了。接到警讯的水砦统领九鬼一隆虽是听说敌人的战船很大,他却依旧没当回事。
再大的船也要有好的武士驾驭才行,只是船大又有什么用。何况他对自家的战船向来很有信心。
可是当九鬼一隆远远看到海上堡垒一样的海军一号时,他还以为是海上新冒出的小岛。仔细看了半天,虽然一万分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九鬼一隆毕竟在海上讨了一辈子生活,丰富的经验让他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屹立于大海之上的,确实是一条船,像山一样的大船。
又看了看围绕在海军一号周围的战舰,九鬼一隆差一点就要下令掉头逃回自家的水砦了。与那座海上堡垒比起来,周遭的十一条战舰确实有些小,可经验告诉九鬼一隆,十二条战舰中的任意一艘,都要比他家最大的战舰大出三四倍去。此时看着那么小,完全是因为那座海上堡垒太大了,让其余的战舰看起来小了些而已。
如此强大的敌人,根本就是无法战胜的。不要说打仗了,人家只要开着船撞过来,一切就已经结束了。力量之间的悬殊差距,让九鬼一隆生出深深的无力感和恐惧。
海军一号对于十几条板屋船的到来没有任务反应,就像雄鹰对苍蝇的蔑视一样。
远远地看着海上堡垒,九鬼一隆的眼神渐渐起了变化,狂跳的心一点点火热起来。他想要海军一号,他想要将这座海上堡垒据为己有。
只要拥有了这艘堡垒一样的战舰,他九鬼一隆将会成为整个倭国的海上霸主,甚至有可能让高丽、麻逸等等国家都臣服在他强大的力量面前。
虽然每一个倭人对宋国都怀着崇敬的心情,但是当诱惑足够大的时候,人这种生物连爹娘都能够出卖、能够背叛,何况只是一个远方的国度。
海军一号上,当安房守终于擦着满头汗水向孙友爱告辞的时候,一个娇小靓丽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
安房守看着藤原香,惊愕地半天没说出话来,愣了好一会才不确定地问道:“香姬?”
藤原香却说道:“藤原光业,请叫我田夫人。”
田十一:“……”
安房守藤原光业:“???”
倾城公主:“0_0”
……
就在田十一阵阵无语,安房守藤原光业满脑子问号的时候,九鬼一隆却已经来到了源赖信的府上。
源赖信与九鬼一隆本就是值得信赖的伙伴,九鬼一隆第一时间带着战船赶过来,就是为了支援源赖信的,只是没想到敌人那么吓人而已。
既是最值得信赖的伙伴,九鬼一隆没做任何隐瞒,直接向源赖信坦露了心声。
如果只是他九鬼一隆得到好处,源赖信自然不会冒险。所以九鬼一隆保证,只要他能获得那座海上堡垒,一定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帮助源赖信成为幕府将军。
两个人被巨大的利益冲昏了头脑,一拍即合开始制定夺取海上堡垒的计划来。研究了半天两人才发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今啥啥都不知道,这不是在这白耽误功夫嘛。
叹了口气,源赖信告诉九鬼一隆,他已经派安房守藤原光业去拜见海上堡垒的主人了,且听光业回来以后怎么说。
就在九鬼一隆百爪挠心,源赖信长吁短叹的时候,藤原光业终于回来了。
两个人心中大喜,连忙站起身来,却发现与藤原光业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人,正是藤原香。
源赖信曾是藤原香爷爷的部将,而藤原光业则是藤原香父亲的家臣。见到失踪数年本以为已经死掉的藤原香突然出现,源赖信震惊得都快说出不话来了。
都是自家人,源赖信连忙让藤原香坐下说话。
藤原香其实也挺犯愁的,她的目的是不想让天赐军登陆,因为她知道天赐军的战斗力有多么的强悍。虽然这一次田十一带来的天赐军不多,但几乎战无不胜的天赐军就算不能占领整个倭国,起码把大部分的倭国土地光顾一遍却没什么问题。
回顾了一下当年的惨剧,藤原香谎称自己如今是天赐盟盟主田十一的女人,还说这次就是顺路回家来看看。
顺路这事自然就提到了我孙子野荷,结果源赖信却大为光火,说是野荷去年初冬曾回来一次,不知用了什么手段,蛊惑了大批的浪人和一刀流高手随他一同离开了倭国,此时根本就不知道跑去了哪里。
听说野荷确实没在倭国,藤原香的心放下不少。可是十一哥都说了要白银和硫磺啊,偏偏她又不能说她的“相公”田十一是来打劫的。没办法,那就只好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了。
大宋最强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