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的一声惨叫,被毛大海一刀劈翻的却不是陈东,而是一名趁机扑到陈东身上的护卫。那护卫趁着毛大海慢下那半刻,竟是用身体档在陈东的前面,甘愿替陈东一死。
其余九大金刚将钢刀舞得密不透风一般,刀光将毛大海全身罩了起来。
毛大海连完颜阿骨打都杀了,但在这九大金刚悍不畏死的攻势中却心中发寒。
九大金刚完全不顾衣袍上越燃越烈的火光,只是一味想要把毛大海砍死在当场。这些人到底是哪里来的,就算王牌军的士卒,也不可能变态到这种程度。
毛大海一身武功已经不知练到了什么境界,身形突然变得软滑起来,虚影一般在刀光大网中游走着,转眼间就将九大金刚一一砍倒在地上。
此时九大金刚身上的火燃得更大了,看来连火化的柴火都省了,过一会儿就可以直接装坛子了。
齐国的皇宫虽小,但既然是皇宫就要有禁军。屋外的人声越来越杂,而且已经有禁军冲到陈东的寝宫之中。
毛大海转头一眼,李清照依旧绑在床上,一双大眼睛里全是泪水,只是陈东却已经不见了。龙榻旁边是一道没有关严的暗门,想必陈东已经从事先准备好的秘道逃走了。
一时间毛大海有些恼怒,自己夜闯金国的皇宫斩获阿骨打的头颅,没想到在这小小的齐国失了手。
禁军越来越多,毛大海大把大把洒出小黑珠暗器,同时斩断了将李清照绑在榻上的绳子,单手将她夹在肋下,三两下竟是跃到了屋顶之上。
外面的禁军早已经准备好弓弩,只是毛大海身形太快了,野猫一样闪了几闪就消失在黑夜里。齐国的禁军们,竟是连射出一箭都没来得及。
就在这时,皇宫大门的方向突然传来惊天的爆炸声,随后城中远远近近的爆炸声又响了十几次。一时间伪齐国禁军各个面如土色,这肯定是天赐军进城了啊。
刘光世这次带着他的新编第三营,也算是倾巢而出了。
南行司的密谍将消息传到五马山,说李清照被陈东给抓了。初时刘光世并不想管这件事,因为李清照不是他们天赐盟的人,根本犯不着让战士们冒险去救他。可是当南行司的密谍说了十一哥要求保证李清照安全的命令后,刘光世还是选择了冒险进入真定城。
若此时带领新编第三营的是普通天赐军将官,一定不会做出如此冒险举动的。但刘光世不同,他可是西军中最出名的衙内,虽然从小受到的教育有些不太健康,但大局观却比普通人要强许多。
在刘光世看来,十一哥下令保护李清照的安全,这里面一定是有深意的。也许李清照带着某种使命,也许十一哥想用李清照布下什么陷阱,也许李清照是双面间谍,偷偷投了十一哥也说不定。
脑子复杂想得就多,想得多了就会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决定。所以刘光世来了,但却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李清照要救,手下三百余战士的安危自然也要顾,所以新编第三营才会来得如此晚。
对于天赐军来说,伪齐军虽然多达十几万,但却仍是没被他们放在眼里。三百人想打败十万人是不可能的,但若是三百名装备精良的天赐军一心想逃,伪齐军还真就不一定拦得住。
真正比较麻烦的,是驻扎在城北的三千金军。若是被金军骑兵给缠上,再想脱身就难了。所以脑子比普通人活得多的刘光世,决定把金军远远地引开。
天赐军刚刚来到皇宫外面时,却发现那里吊了一个赤了身子的人,居说是伪齐国新册封的宰相。
宰相不宰相刘光世不想管,问题是天赐军要炸皇宫大门的,欧阳澈挂在那里实在是有些碍事,所以便将其放了下来,还为其披上了一件天赐军的军服遮羞。
“我是欧阳澈,是田十一的好友,带我走。”羞辱交加的欧阳澈连连叫道。
听说是自家十一哥的朋友,肯定是要先带回去的。至于是真是假,总要带回去查问过才知道。
救了欧阳澈放好火药包,天赐军刚刚炸开皇宫的大门,毛大海却夹着李清照飞也似地逃了出来。刘光世不认识毛大海,但却认识毛大海手中不停挥舞的一面小旗子,那是一面小号的骷髅黄老邪。
毛大海居然怀揣骷髅旗,也不知是不是有啥不良企图,好在此时也算表明了身份。
夹着李清照的毛大海并没有过于靠近,而是将李清照扔在街上就走了。
刘光世一见人已经被救出来了,也顾不得追问毛大海是什么人,立即让战士背了李清照和欧阳澈,大家一齐向南城逃去。
此时城北的金军自然是听到了火药包的爆炸声,天赐军新编第三营却一齐引爆了十几个火药包,这让完颜斡鲁一时间也搞不清天赐军在什么方向。
就在这时,冲天的火光如魔神一般窜了起来,把个完颜斡鲁的脸都吓绿了。
对于金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粮食。而此时着火的方向,正是真定城中的粮仓。
虽然大部分粮食已经运走了,但整座真定城十几万叛军的口粮也不是小数目。
刘光世为了引开金军,也算是把歪脑筋发挥到了极致。
完颜斡鲁一见火光就以为天赐军进城烧粮来了,毕竟当初的耶律花塔和耶律习泥烈就这么干过。粮食是金国的软肋,所以完颜斡鲁立即下令,集中全部兵力去救火,若是火太大救不住,也要拼命往外抢粮食。
在完颜斡鲁的军令之下,所有的金军和大部分的伪齐军,统统都向粮仓的方向跑去。天赐军归途中遭遇了零星的一些伪齐军,几乎连停都没停过,直接就杀了回去。
早已藏在城门附近的天赐军轻轻松松便夺下了城门,新编第三营带着欧阳澈与李清照出城直奔五马山。而此时的完颜斡鲁,仍在粮仓外玩儿命的逼迫伪齐军冲进火场抢救粮食。
大宋最强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