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树被安排在霸州雁头寨之时便已明确,他是要在雁头寨长期驻扎的,一方面可以随意招受宋人为兵,一方面随时准备迎接金军的大举入侵。
而仍在真定府五马山的刘光世同样接到了军令,他的任务是继续在真定府作战,配合大宋官军消灭陈东的伪齐国。
让刘光世区区三百人配合宗泽十万大军,这任务听起来似乎很可笑。但刘光世却知道,天赐军的军令是从来不开玩笑的。十一哥如此安排,自然有其深意在里面。
田十一离开了共城,城里面躲在一座小小道观中的两个人立即欢呼雀跃起来。一个是骗子道士郭京,一个是曾经的信王赵榛。
老骗子郭京却躲在共城之中,这事实在是有些意外,同时也是巧合。
当初十一哥给了郭京十锭金子,所以郭京便来到了共城,修建了一座小道观,准备在这共城养老。
这世上的事情变化总是太快。先是金军来了,后是奴兵来了,后后又是各种各样的山贼来了。直到最后,吴用带着赵榛在共城建立了卫州小朝廷。
之前的郭京因为有钱,所以花钱大手大脚,如此一来就在共城之中给人留下了有钱的印象。一波又一波山贼抢劫,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传说很有钱的道士。被敲诈抢劫了好多次,如今的郭京早已是一贫如洗了。
知道田十一带兵进了共城,郭京纠结了许久,最后决定还是不要露面的好。
在郭京的眼中,田十一是看似善良实则危险的,是看似聪明实则狡诈的、是看似心软实则杀人不眨眼的。他当初不告而别,郭京说不准田十一会不会暗恨自己,思来想去,还是保住小命要紧。
没钱怕什么,自己一身本事,想要钱自然可以去骗啊,何苦要冒险去见田十一呢?
老骗子郭京老老实实躲在小道观中忍饥挨饿,连天赐军在城中设立的粥铺都不敢去,一心等着田十一离开共城,那时他再出去大展拳脚吃香喝辣。
就在郭京忍饥挨饿的时候,藏在坛子里的两块芋头却被人偷去了,这还能忍?
天赐军在城里设了好多个粥铺,郭京不敢去,但是别人谁去都行啊,为啥还会有人偷自己的芋头呢?
郭骗子百思不得其解,准备把偷芋头的贼抓出来。
作为专业人士,郭京从小学的就是行骗,一辈子的营生也是行骗。凭他的本事,想要骗出窃贼再捉住,实在是太简单了,就像吃饭喝水一样。
只是当他把窃贼捉住之后,反倒开始后悔了。
偷东西的是卫州小朝廷的皇帝赵榛,这小子登基那天郭京偷偷去看过的。
这回好了,郭京自己不敢去吃不花钱的粥,如今还要多养一个同样不敢去吃粥的赵榛,这是有多倒霉。
人不可能是铁,饭也不可能是钢,那句俗语只是在强调饭的重要性。不吃饭哪行啊,郭京被逼无奈,只好冒险出去骗些吃喝或铜钱了。
一个人出去有些风险,而且不太好下套,所以赵榛便穿上了宽大的道袍,挽起了道髻,冒充起郭京的道士徒弟来。
一来二去屡屡得手,郭京终于发现赵榛竟然很聪明,不禁生出收其为徒传下衣钵的念头来。
赵棒当皇帝这事虽是被吴用所逼,但称了皇帝这事却是千真万确的,无论如何都脱不得罪。若是能一辈子不回汴梁、不见皇族之人,许是还有一线生机。所以郭京一提出来,赵榛立即跪地磕头敬茶,脆生生叫起了师父。
郭京心中这个美啊,在心里把赵榛和田十一放在一起好一番比较,发现赵榛做徒弟样样比田十一好。当然了,人家田十一是不屑做他老骗子的徒弟,这一点郭京选择性给忽略了。
没过几天,郭京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赵榛哪哪都好,但却很怕妇人,尤其是那种身材健硕或说是肥硕的,更是怕到发抖。冥思苦想之下,郭京终于想起了那个黑三娘,心知徒儿被那妇人祸害得不轻。
经历过这等悲惨境遇,心中肯定是要留下阴影的,怕是今生都不会再生出成亲娶娘子的念头了。
与不敢娶娘子的赵榛比起来,陈东似乎更可怜一些。因为他想娶,而且每天都娶,但就是无法敦伦。
近来陈东变得越来越乖张,越来越暴虐,也越来越喜怒无常。生理上的缺陷最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上的变态,陈东果然变态了。
每晚娶一个黄花大闺女,清晨便亲手掐死,如此做派比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故事开始时的那个国王还变态。
除此之外,被陈东下令处死的郎中,已经不下五十余个了。对于医术本就不太发达的宋朝社会来说,这无疑是对医学事业的重大打击。
这世上从来都是有好人有坏人,绿林人自然也不例外。陈东的暴行传播出去,便先后受到数名侠客的刺杀。
侠客们无一例外身死当场,陈东却也想到要加强身边的护卫力量。
千挑万选,陈东选了十名武艺高强的护卫出来。这十人家眷的生死都掌握在陈东的手里,并且有陈东死悉数陪葬的旨意。如此一来,被陈东赐名十大金刚的十名护卫,自然成了最忠心的保镖。
十大金刚也不算亏,每人都是高官厚禄,吃不尽的山珍海味,穿不尽的绫罗绸缎。所图者,不过是有人刺杀时,十大金刚能挺身挡刀而已。
太师兼奋威将军南布仁,虽然是大齐皇帝陈东的老丈人,但却接了每日为皇帝姑爷找娘子的差事。
南布仁也很头疼,真定城中人人都知道大齐皇帝最是好色,每晚都要娶个黄花大闺女做娘子,清晨却又要杀死。如此一来,但凡家中有未出嫁女儿的,可说是个个惊慌恐惧。
为了能给皇帝陛下找到足够的新娘子,南布仁绞尽脑汁,很是累死了些脑细胞。城门早就严加盘查了,但凡年轻女子,无论是否婚嫁,许进不许出。
大宋最强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