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长治之计

刘远桥就是人精,可是明白这些文官的小算盘。

他们明面上,打的就是为天下稳定的口号,事实上还是为了他们所在的文官集团谋利益。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真不是开玩笑的,而是真正的把天下平分。

如果是皇家的天下,一切都由皇帝说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后,一切都得按规矩来,皇帝都必须遵守规矩,比如说当年的嘉靖皇帝,他想叫谁做爹,得按礼制来,不能谁是你亲生的,谁就是你爹。

万历皇帝与大臣们斗了几十年,气的二十八年不上朝,也是因为他想立心爱的儿子为太子,却被大臣们所抯,因为大臣们认为,这与祖宗家法不符。

连这些东西,皇帝都没办法做到,更不用说做其他更大的事情了,可以这般讲,一条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差不多把皇帝,限制在了紫禁城之中。

这时候的天下,可不是一家一姓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大家都可以管,而皇帝的家事,也就不是皇帝的事情,而是天下的事情,天下人都可以管。

如此一来,皇帝就会真正的变成,政令不出紫禁城,他们这些第一代,第二代的皇帝还好一点,子孙后代指不准会被人架空起来,就像唐朝后面的皇帝一样,都被权臣和太监囚禁起来,一言废立。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钱谦益的建议是有利的,但是就刘氏家族的角度来说,这样就是挖他们的墙角,十分的坑爹。

当然对方理由说的高大上,出发点是在为了天下万民,天下百姓之福趾,刘远桥也不敢惩治对方。

所以刘远桥的做法,这就是把仕农工商并列,不分高低。

其实华夏军一直也都在这么的干,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但是华夏军的刘氏家族,他们的核心人物,全部都出于商人之家,他的军队之中,多数人都是工匠和农民,无有功名者。

当初他任命六部尚书的时候,刘远桥认为他就是唯才是举,任用合适的人,而北方的大明,可是对他们进行了讽刺,在他的六部尚书之中,除了钱谦益之外,其他的都是平民百姓出身,都没有功名,也都没有什么学识,他们称之为鸡犬升天,或者是跳梁小丑粉,墨登场。

刘远桥不在乎对方怎么看,在选用自己的助手的时候,只选能帮自己忙的,能用的,而不会在乎对方的出身怎么样。

像北方的大明,人事都讲究资历,凡事都讲究论资排辈,结果这样选出来的人,又有什么用?

而且大明内阁就是国家最重要的组织,可以说内阁通过六部,掌管天下,但是他这些内阁的阁老,大多数都是清流词臣出身,没有当过管理官员,一直在翰林院里面养望,十分的清贵,让他们作诗作词,做的是非常好,如果让他们提出一些实际的管理方式,却是没有了。

这就让他们培养出一些,眼高手低的官员,嘴上说的时候是天下无敌,身体力行去做的时候,就有心无力,刘远桥就不想,自己国家的高官,也是这种人。

所以刘远桥就做了规定,那便是要担任部堂级的高官,首先必须有管理地方的经验,学的就是以前宋朝的做法,欲制置天下,必先制置地方。

只有管理过地方,知道民间疾苦,知道天下百姓的需求,这才有能力应付繁重的工作。

华夏军现在,才刚刚的崛起,百废待兴,所有的事情,都在等刘远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别人纷纷的对他进行了规劝,其实也是在树立规矩,树立榜样,刘远桥的天下,虽然是脱胎于大明,但是他却不会凡事学大明。

大明的皇帝,就有一点点的改变都很难,因为他们有祖宗家法在约束着他们,任何与祖宗家法有冲突的事情,都是大逆不道,固步自封,不进则退。

但是华夏则不同了,他就是太祖,就是祖宗,是制定家法的人。

刘远桥在决定家法的时候,还是一如既往的实行实用主义,只要能有利于他们的统治,有利于他们千秋万代的,他就在采用,对国家不利的,他就不会采用。

比如说像是大明的用人之道,刘远桥就非常的看不起,他可不想他的国家重臣,全部都是通过科举出来,全部都是清流的词臣,除了玩活,就没有一点动手能力。

刘远桥在南京的时候,他还没有这么的想法,他还是有点萧规曹随,想学点大明的办法,那便是开科取士,广招天下英雄豪杰,要纶选出足够多的人才,就不怕无人可用。

他们华夏军现在百废待兴,也都急需大量的人才来充实他的政府部门,作为他们集团的中坚力量。

刘远桥对于此事是非常热心的,一直亲自的过问,亲自的监管,但是他的儿子刘布,对此兴趣不大,反而组织什么科举取仕,还有工科考试,他是从武举和工科考试之中,获取了不少的人才。

工部尚书黄东,能够成功的出场工部,这与刘布的大力推举有关。

工部尚书也是六部尚书之一,竞争非常的激烈,许多后台很强硬,出身很好的大佬,都盯着,谁知道刘布就是力排众议,让不知何处出身的黄东担任这一职务。

刘布说的很清楚,作为工部尚书,就必须是工匠出身,就必须了解所有的工程环节,而不是只会吟诗作词,夸夸其谈。

刘布的意思很明显,这就是专业的事情,必须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在刘远桥任命的六部尚书之中,黄东是最不被看好,但是他做出来的成绩,却丝毫没有比其他的各部尚书逊色。

他在整合全国的资源,大举的合并各大作坊,建立了大量的兵工厂,为华华夏提供大量装备。

现在刘远桥是迟早将会做入主天下,他的身边也都不缺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自称为能人奇士,跑来他身边,给他出建议,上万言书,建议该如何的管制国家,统治天下,对于这些人,刘远桥不胜其烦,当初他刚刚开始的时候,可是十分的缺人才,倒不见这些人来投?看见大明完蛋了,华夏当兴,就纷纷的跑过来,欲上华夏军的战车,希望能混上功名富贵。

对于这些人,刘远桥虽然十分厌恶,但是却不能拒之于门外,因为他知道一点,他当上了皇帝以后,身边永远不缺这种人。

正当刘远桥在烦时候,他料想不到的一个人求见,这人便是静云公。

静云公还是相当的清高,因为他无欲则刚,也就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刘远桥这里拍马屁。

即使他接受了刘远桥的委托,担任修史总裁,主管修史的工作,但是也都没有来到刘远桥的帐下听令,更不是他手下的官员。

但是这个静云公要见刘远桥,还是有特权的,刘远桥给左右发下了命令,这命令便是,只要是静云公来求见,马上就安排。

所以静云公也都很快就来到了刘远桥的营帐之中,刘远桥桥说道:“公此刻来访,不知所谓何事?”

静云公道:“听说崇祯皇帝,已经在煤山自尽存节了。”

刘远桥觉得此事没有必要隐瞒,毕竟已经传遍了整个军营,他便点了点头,说道:“是的!”他补充道:“崇祯皇帝是真正自尽的,非是我军加害,孤王还在想,如果崇祯皇帝落入我军之手,必定教以上宾之礼,也会封他一个王爵,希望能够平平安安的活到老,也算是君臣一场。”

静云公知道对方说这些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猫哭老鼠假慈悲,皇帝都死了,他说什么都行了,但是这些话,就没有必要拆穿刘远桥,拆穿了对他们也没有好处,静云公说道:“老夫求殿下一件事情?”

刘远桥说道:“但说无妨。”他虽然说的十分大方,如果对方提出非分之求,他还是会想办法婉拒的,刘远乔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如果想通过三言两语就对他进行拿捏,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静云公道:“老夫欲向殿下讨一件差事,授权老夫为先帝下葬,我等毕竟君臣一场,也不忍他曝尸荒野,无人收敛。”

原来是这一件事情,刘远桥想了一下,此事可大可小,历朝历代的君王,一旦死了叫做驾崩,要举行国葬,国葬期间,全国的军民都必须上孝服,停止一切婚庆喜事,所有酒楼妓院等不准开业。

但是现在的崇祯皇帝,已经是丢失了国家的了,也就没有这方面的待遇,但是有一件事情他还是头痛,崇祯皇帝毕竟是大明的皇帝,华夏帝国也是承认这一点的,并且刘远桥就曾经是他的臣子,此人的葬礼,应该怎么搞,执行什么样的礼制,这就令人头痛了。

本来他想故意忽略这件事,将其束之于高阁,等船到桥头自然直,但是现在静云公居然来讨这一样差事,他就不得不重新考虑,决定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