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亡羊补牢

许建强这话一出,可是惊倒了许多的人。

其他的官员或许是心中有数,他们的惊讶并没有多大。

高读书他都死了,被人抄家抄出这么多钱来,也都是有可能的,这年头,不贪个三五十万,都不好意思见人。

只是皇帝听了,脸色非常难看,内心也都非常难过,敢情这一位官员家里面的银子比他内帑的还多?

崇祯皇帝省吃俭用,连皇后都有时要在宫中纺纱,补贴家用,就是为了节省开支,给前线的将士,多一点钱粮,多一件衣服。

他也都希望自己以身作则,可以令群臣们争相的效仿,大家都崇尚节俭,杜绝奢侈,如果大家都能挤一些米粮和银子给前线的官兵,这敌人就不用担心了。

谁知道他皇帝这般折腾,把自己折腾到钱完全都没有了,变成了穷光蛋一个,内帑里都是饿死老鼠。

但是这一位官员,居然从他家里面操作这么多银两。

崇祯皇帝大为愤怒,他说道:“此话当真?”

许建强说道:“这种话微臣怎敢作假?五十万两银子很快会送到国库,但是微臣建议,最好就是填了保定大营的窟窿,让士兵们可以安心的过年。”

崇祯皇帝道:“准了!”

他们本来就拖欠着保定大营的军饷,如果能弄到一笔钱给他们,皇帝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弄的,他知道如果军饷不足,这些当兵的,铁定会造反,所以他们是想尽了一切办法,用尽了一切手段,希望能够弄到足够多的银两,来填这一个坑,结果现在居然从一个户部小官的家里,就抄出了这么多的银两,解决了他的难题。

崇祯皇帝他拍了几下自己的御座扶手,大为气愤声的说道:“这就是大明的官,居然这般的富,比朕还富?陶大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到了此时此刻,陶醉他也只能够说:“高读书该杀,但是微臣认为……。”他还是想强调权责和流程。

崇祯皇帝冷冷的说道:“朕登基已经十年了,那一次不依着规矩和流程,礼天法地,而你等又以何,来回报于朕?”

现在的大明,无论用什么来形容,都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

那纵横天下的大乱,大明以前也都不是没有遇过,但是大明二百多年,可是从来没有过中都凤阳被攻破,南京被攻破的惨痛经历。

这些地方可是皇家的祖坟所在,皇室的起家的地方,现在都被贼人所占,又如何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

皇帝这一反问,刑部尚书陶醉他这才回过神来,显得有些惶恐。

皇帝继续问道:“刚才许提督有一问,这便是高读书这般的小官,都能贪这么多钱,你这刑部尚书是怎么当的,还有其他更大的官员,岂不是贪得更多?”

这话问的就有些扎心了,陶醉无语无言以对。

因为这是真的,只要不是瞎子聋子,这都知道。

崇祯皇帝冷冷的说道:“既然你如此的庸碌无为,这便退位让贤吧?刑部尚书之职由左侍郎戴千元接任。”

陶醉脸色苍白,双腿一软,跪了下来,向皇帝行了一个礼,然后踉踉跄跄的走了。

以前他还以为,自己肯定是辞职走的,不想伺候这个皇帝,然后潇洒的辞职回去,现在好了,居然被皇帝赶出去,这算是丢尽了脸面了。

而且接任的还是他处处针对,一直饱受他欺压的副手。

看见皇帝当众的拿下了陶醉,其他的官员不免有些惶恐,就连首辅周延儒都不敢吱声。

在高读书这一件事上,周延儒是首鼠两端的,周延儒乃是状元之才,自视甚高,两度入阁,算是位极人臣,谁知道人家一个小小的小官,贪的钱比他还多,不免令他有些失落,这样的小官巨贪,推出去便推出去了,他没有必要为了这样一个小官而得罪了皇帝。

周延儒他现在是看得出来,皇帝是极其的缺钱,只要能够弄到钱,他几乎就要去抢了,更不用说只是从这些贪官的身上获得。

而且周延儒他还有一些隐忧,这隐忧就是,皇帝从贪官这里获得了一些钱财,他会不会尝出瘾来了,以后都这么干,没钱的就拿这帮当官的来开刀,这就麻烦了,这也就是他随大众来这里闹事的原因,现在看看见皇帝铁了心这般干,他又不敢铁了心的跟皇帝对着干。

皇帝当场的毫不留情的辞退了陶醉,然后表扬了许建强。

许建强道:“这都是微臣的份内之事,微臣愿意辛苦一趟,把银子送往保定大营,如果几位大人不信任,尽可以派员随从,但是微臣可以保证一点,那就是送多少钱去,就是多少钱,没有火耗,没有途损。”

许建强他现在都这么说了,这些官员现在谁又敢找他麻烦?

许建强他可是一个阴险的人,心狠手辣,又有皇帝的支持,如果跟着他去,会不会被他盯上这也难说,像是高读书。

今天这一件事,算是为崇祯皇帝解决了他的一些隐忧,他必须在过年前筹出一大笔钱来,首先支付天津大营和保定大营的经费。

天下各镇,处处欠钱,为什么是这两处,那是因为他同时也在策划一次大反攻,只等明年春暖花开,道路解封的时候,就马上出兵,南下攻打,他不可能坐视对方占据了江淮,占据了江南。

但是要驱动两支大军,让他们去打仗,这可是不容易,现在的兵可不比以前好糊弄了,没有足额钱粮,没有开拔费,他们就绝对不肯出兵,现在大明已经走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这就是皇帝控不控制不了文官,文官控制不了武官,武官又控制不了他手下的这些兵。

这些兵看起来是如此的横蛮,如此的凶猛,但是他们打仗却是畏敌如虎,遇上敌人,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他们打不过建奴,打不过蒙古人,打不过流寇,自然也都打不过最近才崛起来的刘贼。

大明作为天朝上国,结果在最近的这些时日,一直的都被敌人压着来打,想当年太祖皇帝崛起于淮泗,可是打败了天下间最强的蒙古铁骑,建立了大明帝国。

崇祯皇帝每每想到这些事情,他都是十分的生气,十分的惶恐,觉得无助,满朝文武百官,那么多都是名臣,但是能帮到他的,却是没有一个人,许建强冒出来的时候,只是他别无选择下的一个任命。

能把他提拔到这一个位置,主要还是出自于对付刘远桥,因为他担任刘远桥的管家几十年,对刘远桥的了解非常清楚透彻。

许多人是反对皇帝这一个决定的,认为他这样子就把一个人提拔为东厂提督,实际上相当于一步登天。

支持他这一个决定的,只有王承恩一个人而已,结果就是他这样一个危险的决定,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他自己也都想象不到,他会造成这么巨大的回报,远在满朝文武百官之上。

许多人对付刘远桥,他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好像没有一个是有用的,刘贼的势力越来越大,压制得他们连头都抬不起来,只能以节节败退来形容。

丢失了江淮,丢失了南京,大明就不再是以前的大明,就不再是以前的天朝上国了,这些大臣嘴中说的好话,但是崇祯皇帝可是十分的恐惧,十分的彷徨,他就知道一点,大明距离灭亡,就是一步之距了,如果他不采取断然的措施,估计大明撑不了十年。

所以他看见这些官员到了现在,还是抱着以前的那一套,没有进行改革,没有进行补救,这样子搞法,始终会搞死他们,许建强他做的虽然是有点过分,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为他解决了问题。

到了现在,崇祯皇帝他只需要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于那些虚的东西,已经是看不上眼了。

如果是以前,对方名声不好,出身不好,即使做了再多的事情,也不会获得他的认可。

以前崇祯皇帝,他是坚信一点,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他们一定会支撑过去,一定可以走出眼前的困局,但是现在他自己对这信念都有点动摇了,如果不能打败崛起于山东的刘贼,就是他们朱明皇朝灭亡之时。

想起他远在山东的宗亲,德王和鲁王的下场,他不寒而怵。

而看着山东官员们的众生相,他也是显得有些愤怒,作为皇族,他们在刘贼攻入济南以后,成为了阶下之囚,男的入狱,女的受尽侮辱。

而这些当官的,要么是辞职不干,回家享受他当官多年获得的财产,要么就是投靠了刘贼,继续当他的官,大家影响不大,唯一受到影响的,就是他们皇族,看他们的样子,就像是换个东家,重新干活。

想到此处,崇祯皇帝癯然而惊,他这才明白,即使大明完了,也就是他们这些皇族走投无路,而这些当官的,他们只是换了个主子,改头换面,一样的当官。

崇祯皇帝一拍御案,他大声的说道:“许提督,只要能为朕收集到足够的军饷,朕授你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之权。”

许建强大为欢喜,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说道:“微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叫士为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