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推荐人才

周延儒他在没有当上首辅之前,他对这个位置是充满了希冀,充满的欲望,如果不是他有心人,也不会主使这么多人,为他摇旗呐喊,为他助威,最终把他再次推进了内阁,成为首辅。

但是进入了内阁以后,他才知道,这哪里是什么好位置,简直就是一个火坑。

这火坑有多大有多深?他对温体仁是恨的要死了,他可是发过誓言,一旦重新入阁,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温体仁,要他温体仁身败名裂,狼狈的回家,甚至他都回不了家,就让他死在京城,尸骨不得还乡,才能解他心头之恨。

但是接掌了内阁首辅以后,各种各样的事情如山般压了过来,令它千头万绪,乱如麻团,根本就没有心思和时间去清算温体仁了。

他现在面对的有几个极其重大的问题,第一就是大明都城的问题;第二就是粮响和军队的问题;第三就是战事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能把它压垮,这么多问题压来,他这一个内阁首辅当的可是不如意。

他周延儒少年时很有名气,写得一手好文章,个性也比较张狂,据说周延儒四岁的时候,由他祖父驮着他到街上去玩,见到长桥南堍有一座徐阁老徐溥的石柱牌坊,就问:“徐阁老做了宰相把牌坊竖在这里,我今后做宰相,牌坊竖到哪里呢?”他祖父听了,忙说:“你年幼无知,不要胡说八道的!”便匆匆地离开了牌坊。据传从此周延儒真有点志气,再也不从徐阁老的牌坊下通过,宁愿绕道远行。

周延儒是真正科举强人,万历四十年,乡试中举,四十一年三月会试高中第一,获会元,一月后参加殿试,又一举夺得一甲第一名,成为状元,时年二十一岁。连中二元,少年得志,走马京城,威风八面,中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养望。

周延儒连中二元(会元、状元),官拜宰相,功成名就,显赫一时,被赐在故乡宜城学前巷文庙前泮池东侧建起一座高大宏伟的牌坊。

该牌坊系秀丽的六角造型,纯汉白玉石雕刻而成,有三层楼高,面阔三间,上复三顶,高低错落,纵横陈置,正面明间上层大额浮雕五鹤,翱翔苍海上空,匾额阴刻会元状元,可谓衣锦还乡,风光至极。

周延儒的人生,是牛逼的人生,用后世的话来说,用开挂来形容也都不为过,自从他出生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顺风顺水,考科举是如此,当官也是如此,二十一岁高中状元,三十五岁做上了内阁首辅之位,如此的人生,谁说不牛逼。

但是他牛逼归牛逼,他一直住在翰林院中养望,在清流官员中混,没有任何实际的管理能力,更是没有处理军国大事的能力,让他搞搞内政,搞搞党争之类,他还是在行的,让他处理这么复杂的军国大事,估计就不是他所能行了的。

他擅长的是诗词歌赋,擅长的是各种文八股文章,可不是这些军队粮响的事情,当这些事情交到他手上,他可是十分的头痛。

皇帝私下召见,问策于他的时候,他可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真正把这烂摊子交给他的时候,他又千头万绪,不知道从何做起。

比如说跟着他的策略,跟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分别。

他这一位新任首辅,其推出新政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减税问题,但他们已经损失了江南减税以后,他们朝廷吃什么,用什么?庞大的军队开销从何而来?

其二:就是已经诏令五省总督朱燮元率领他的大军北返,但大军该何时才会抵达,他们所需要的粮食和军饷又由谁提供,何方筹措?

其三就是两广巡抚熊文灿,早就让他去当江南督师了,但是他死活不去面对,一个官员死活不肯去赴任,他居然也都拿不出有力的措施,这该如何是好?

其四就是手下的那帮军头,对他这一个状元宰相也未必是很服气,他上任了以后,面对的是无数双向他伸手要钱的手。

他周延儒混的是清流,擅长的是道德文章,最不擅长的就是这种钱谷刑名之事,现在每个人都向他伸手要钱,他又不是变戏法的?哪里能弄这么多钱来?

周延儒现在才四十多岁,算是年轻有为之时,他个人的保养也都非常的好,宛如三十许人,但是在担任了几天首辅以后,他就满脸皱纹,愁眉苦脸了,这偌大的大明就像一艘在惊涛骇浪中行驶的破船,天上下着雨,又处处的漏风,这船随时会沉没,他如何才能够把这船驶出去,驶到安全之处,这就是他这一位内阁首府所需要做的。

如果是以前,朝廷之中的大臣,朝廷之中出了事,大臣们就会纷纷的上书,请求皇帝请开内帑,用内帑的钱来支援朝廷。

但是现在好了,朝廷的国库那是空虚了,据说里面都跑老鼠了。

而皇帝的内帑,也都好不了多少,作为皇家,每年都有大量的金花银进账的,但是皇家的开销也都大。

以前的皇帝还好一点,他们死不要脸,他自己的钱只管自己花,不会管朝廷的死活,是崇祯皇帝老爹他可是会开了一个坏头,那就是凡事就喜欢用内帑里面的钱,这钱可是他皇爷爷万历皇帝积累下来的,结果这些底子都被他消耗的差不多了,当皇帝他发现内帑中的钱都花光了,这是十分要命的事情。

皇帝手中有钱,做事自然是十分的爽利,想封就封,想赏就赏,现在好了,她的内帑里面没有钱,他想赏皇后点体己钱,他都无法赏了,他皇帝都没有了钱,朝廷也都穷得叮当响,这可是令他们非常的郁闷,大家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正当大明朝廷束手无策,大明首辅周延儒束手无策,还有皇帝头痛要死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带来了一个人,面见皇帝。

王承恩他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说道:“皇帝如此,朝廷如此,奴婢这是冒死向皇上推荐一人,皇帝如果能够重用此人,说不定能够解决眼前的困局。”

崇祯皇帝他是无精打采的,崇祯帝接过的大明王朝,是一个已极度腐朽、百孔千疮的烂摊子。面对吏治腐败、经济萧条、国库空虚、国内狼烟四起、边境狼烟四起的局面,当年方十七岁的崇祯帝决心有所作为,重整江山。要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必须有一批得力的官员来辅佐。于是崇祯帝物色人才,一旦发现合适的人选,便破格提拔重用。

但是这些年,这么多人推荐了无数的能人,这些人文章道德做的是非常好,也得拥有极大的名气,但是最终都是帮不了皇帝的他的忙,朝政依旧还是如此,吏治腐败,暮气难振。

看着祖宗交给自己的江山,一块一块的丢失,大明帝国一步步地滑向深渊,他的心中就有如刀割一般的痛,崇祯皇帝他在叹:朕非亡国之君,奈何居然是有亡国之像?”

崇祯皇帝此刻心中的煎熬和痛苦是没有人可以理解,没有人可以相像,他不到三十岁的一个人,居然就已经是满脸皱纹,两鬓苍苍,宛如老人一般,就是四十多岁的首辅周延儒,看他的外表和气象,都要比他这一位皇帝的气色要好。

听到王承恩这么一说,皇帝他也都不以为意,当年他可是深受太监的欺压和迫害,所以他上位以后,一直都远离太监,绝对不会纵容,司礼监的权力,基本上都被他剥夺了,就连太监之中最厉害的东厂,也都被他完全的架空了,变成了一个空壳子。

可以这么说,崇祯朝是大明自从开国太祖皇帝以后,太监影响力最小的一个朝廷,基本上没有一个太监可以弄权。

如果是往日,太监王承恩向他推荐人才,他崇祯皇帝会吐他一脸口水,喷他一脸屁,你一个扁担掉地上都不知道是一字的太监,居然敢向朕推荐人才,难道朕三年一开科取士,为国家纶才,还选不到人才,要你一太监来推举不成?

但是现在的国事,是达到了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之时,他这才发现,朝廷三年一科举,国家的纶才大典,还真是选不出什么有用的人才来,这些人让他们做做文章,是做得四平八稳,非常的好,按理说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是这些人让他治理天下,这是搞得一塌糊涂,特别是这些首辅,一个比一个的没用,没有一个能帮得了他的。

以前老是觉得温体仁不得劲,现在换上了一个他认为十分称心如意的,他称之为先生的周延儒,但是这货干了几天,好像也都没有什么真功夫,也都拿不出什么干货来,这就让皇帝他有些着急了。

他皇帝任用了周延儒,自然就是希望能够一改朝中颓废的气氛,振奋官心仕气,谁知道这位首辅上任了以后,也都没有把气势搞起来,也都没有把朝廷的声势搞起来,还是跟以前差不多,这就令他不免有些失望。

所以他才说了一句:“宣!”

王承恩坐便把一个人带了进来,这一个人便是许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