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无奈退缩

自从建奴崛起以后,大明就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对建奴畏惧万分,他们经常就吹嘘一句老话,那就叫做: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自从奴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国以后,建奴的势力迅速的增长,早已经突破了万人,他所建立的八旗,几乎每一旗的实力都突破了万人,这几乎也都成为了明军的噩梦,每一次跟建奴与明军交战,都是在气势上压着明军,追着对方来打。

双方打了这么久的仗,也都算是有些了解了,那就是明军除非是依托城市或者是重兵集团,否则他们是不敢轻易的去跟建奴交战。

在野外的交战之中,明军往往是被建奴压着他打,除非依托他们的重兵集团,结成军阵,才可以抵抗敌人。

所以在建奴冲入塞内以后,大举的抢劫大明北直隶地区,这些建奴都是以骑兵和轻装步兵为主,他们来去如风,十分的快速,这让明军十分的为难。

如果他们派兵去追的话,很容易让敌人牵着鼻子走,建奴最擅长的就是牵着别人的鼻子走,在野外把你拖垮了,拖累了,才来一个猛回头,给你突然的袭击。

明军可是在他们的这一种战术之下,吃尽了苦头,许多的重兵集团和名臣良将都是折在了建奴这种战术之下。

同时建奴他对于明军也都非常了解,知道他们去进攻明军重兵组成的军阵或者是严密把守的城市,很容易给他们造成巨大的伤亡,所以他们也都尽量的避免跟明军的重兵集团决战,也避免去攻打他们防守严密的城市,而是去攻打他薄弱的环节。

比如说明军的重兵集团他厉害是厉害了,但是它的运机动性却是非常的慢,当你大军赶到的时候,他们的骑兵早就撤了。

你追赶还是不追赶,如果你不追赶的话,我又去攻打你别的城市,抢你的钱财,如果你敢追敢的话,一个巨型的重兵集团,想要移动,也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赶的话,甚至还会在移动的过程中露出破绽,自我崩溃。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建奴对付明军那是如鱼得水,十分的游刃有余。

建奴这一次突入塞内以后,也都彻底的把大明朝廷的脸都打肿了,皇帝他也都忍无可忍,所以诏令几大重兵集团,不惜一切的赶来北直隶,准备跟建奴决一死战。

比如说他们视为护国柱石的关宁铁骑,这一次皇帝那是下了死命令,要求他们一定得赶来。

还有随着卢象升部和洪承畴部汇合,双方在涿鹿一带对峙,卢象升和洪承畴合兵一处以后,他们的人数突破了10万,对付建奴也都有把握了。

但是一直跟他们对峙的多尔衮也得到了皇太极率领援军赶来支援,双方的实力都在增长。

很多人都认为,双方完全有可能在涿鹿一带进行一次决战。

这一次决战可能就是一次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

就连崇祯皇帝他这么急躁的人,也知道形势危急,反而没有催促洪承畴他们主动的出击,他怕的就是重蹈了当年长平之战的覆辙,赵王为省粮全力摧逼,赵括冒险出击,中了敌人的奸计,全军覆灭。

谁知道明军急于跟建奴决战,但是率领大军赶来的皇太极没有跟洪承畴的大军决战,而是主动的后退。

皇太极主动的后退,不单是明军不理解,就是建奴内部都有些人不理解,比如说多尔衮。

皇太极说道:“现在明军已经换了新的兵部尚书,此人一直在鼓吹的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打动了崇祯皇帝,他们认为要对付咱们,必须首先对付他们内部的人,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对付的是刘贼和流寇,刘贼也是咱们的敌人,既然明军想跟他们打,就让明军出手好了。”

多尔衮他喃喃自语说道:“攘外必须安内,如果让明军从容地收拾了他们内部的人,他们就可以团结一致,无后顾之忧的对付咱们了,咱们大金就危矣。”

即使再他们狂妄和骄傲,不过大明毕竟是当今世上最强大的国家,对于他们而言,就相当于一个庞然大物,他们可以打败这庞然大物无数次,他都败得起,但是这庞然大物狠狠的给他来一次狠的,他们就顶不住了。

皇太极道:“先让明人自己打自己人,等他们双方都打得差不多,死的差不多了,咱们再出手,让他们未竟全功。“他一声冷笑说道:”明人也都太无能了,一些流寇他们都剿了七八年,剿之不灭,难道比流寇更强的刘贼,他们就可以轻易的剿灭吗?就让他们自相残杀得伤痕累累好了,我们从中捡便宜。“

现在建奴也都恨极了刘家军,都把他们称之为刘贼。

皇太极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他十分喜欢收集明人的情报,而明人也都在这方面吃尽了苦头,但是却没有丝毫收敛之意。

明人每一次重大的决战,他们都会事先进行庙算,所谓的庙算,就是朝廷策划好战略以后,地方的总督和巡抚就必须按照这庙算来执行,否则即使你是打胜仗都是有错,如果打败仗的那就是不听朝廷命令,诛灭九族的下场。

更坑的就是朝廷根本就没有什么保密意识,他们做了庙算以后,还会大肆的宣扬,交给几大部门来讨论,甚至有些还会写在塘报纸上,让朝野议论纷纷,所以皇太极他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知道明军的战略。

既然知道明军是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就让他们自己人打自己人好了,他们后金在后面捡便宜。

卢象升他是进士出身,又武艺高强,是大明少有的文武双全的人物,许多人认为他十分的悍勇,事实上他确实是十分的勇猛,作为一个文官,他能够亲自的带队冲锋陷阵。

但是他并不是一个鲁莽之人,几次跟建奴交手,有赢有负,这也令他摸清了建奴的实力,如果是跟建奴小股部队野外作战机动作战的话,他们不是对方的对手,但是如果他们结成巨大的军阵,利用人数的优势和装备的优势,还是有机会打垮敌人。

作为一名将领,最应该要了解的就是自己的优势,敌人的缺点,经过几天的交战,他算是了解了敌人的缺点,所以在经过几天的对峙和准备以后,特别是洪承畴大军的加入,他们就准备跟建奴在涿鹿一带进行一次决战。

而且整个明军高层也都看出了一点,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建奴的人少,如果跟他们拼消耗战的话,大明比较划算。

所以他们就精心的策划了一次决战,就是准备在涿鹿这里跟建奴来一次决战。

只要击溃了建奴的主力以后,他们就是不退也得退,不逃也得逃了。

如果他们不逃,就把他们都留在塞内,把他们一举歼灭好了,在这里把建奴歼灭,他们占有主场的优势,如果他们一路追杀,追杀到塞外,千里之地,双方的追逐争战,明军未必就有优势。

谁知道他们竭尽全力组织了一次大决战,建奴却不跟他们玩,在双方准备决战之时,建奴居然主动的后撤了。

他们不单止主动后撤,还把他们占领的涿都让了出来,这就令洪承畴和卢象升都为之扼腕。

但就是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敌人的优势,如果来一次决战的话,对明军有利,但是建奴就是如此的狡猾,不跟你进行消耗性的大决战,而是跟你玩运动战和野外作战。

不依托巨大的军阵和装备优势,明军在跟建奴打,根本就没有优势可言。

看着敌人后撤,卢象升倒是想追杀敌人,他部下的众将也都大为振奋,以为敌人是被他们吓退的,纷纷的请令,要求追杀敌人。

但是他看见建奴大军虽然是拔营而退,但是他们却是退而不乱,十分的井然有序,如果贸然派兵去冲锋的话,只怕是中了敌人的埋伏。

就连洪承畴麾下十分能打的祖宽和猛如虎这等猛将,都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卢象升更是一眼看破了,自然他就不敢追杀对方。

明军的优势还是那一句话,是重兵集团,只有跟敌人进行重兵集团的决战,才有优势,如果是小股部队的交战或者是野战,他们的优势不大。

所以明军没有办法,只能够继续的向前推进。

因为这里是战区了,也是双方战斗厮杀的地方,算是最危险的战场了,他们在国内其他地方的时候,行军推进十分快,一日百里,速度惊人。

但是现在他们重兵集团的推进,又要保持阵型,随时的跟敌人进行决战,速度不免就慢了,一日推行不过是十多里而已。

皇太极就是看出了明军的优劣,才会陪他们慢慢玩,而不是一味逞血气之勇,跟明军进行总决战,要知道打消耗战的话,明军有好大的优势,他们的兵力随时可以补充,因为明军别的不多,就是人多,而他们建奴则是不同,他们的人员弥补十分的困难。

比如说辽南之战,他们损失了这么多人口,这就一直弥补不回来,虽然他们这次攻入了塞内,掠夺走了十八万人口,但是这十八万人口,只是给他们作为生产工具和消耗品的,并不能作为他们军队中的士兵,为他们补充兵员。

也就是因为如此,皇太极他才会在多次的战斗和战场上都一致的强调,那就是能够不打消耗战就不打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