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相互依赖

刘远桥他认为自己已经四十有几,已经到了知天命的时候,在这时候也都为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继续当大明的忠犬,还是自立门户,她自己也有些纠结,但是他明白一点,要当大明的忠犬,可是不容易。

他们做许多事情,都有些越线了,比如说他们刘家前一阵子的赈灾,他们刘家是迫不得已的赈灾,一方面是老佛爷开心,另一方面是迫于朝廷的压力,但是朝廷也是希望他们赈灾,但是他们难的地方就在于,朝廷一方面迫令他们赈灾,一方面又指责和不爽他们收买民心。

可以这么说,刘家能拿出这么多钱粮来赈济灾民,其实是迫于朝廷和官府各方面的压力的,但是他们做了以后,朝廷和官府又非常的不爽认为,他们是在收买人心。

在朝廷的人里面,他们最好的做法就是拿出所有的钱粮为朝廷救济灾民,然后说是朝廷干的,不能说是你们刘家干的。

大明拥有这么多的世家大族,他们也都不一定都是刻薄和小气之人,但是许多家族都不敢拿出这么多的钱粮来救济灾民,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害怕造成这样的后果,要知道如果被官府判定为收买人心,那可就是天大的罪名了,朝廷随时可以用这条罪名就弄死你。

刘远桥他知道刘家干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吃力不讨好的,但是时代在逼着人向前,不由得你不向前走。

而且走到了目前这一步,也是他自己都觉得偏离了自己原有的谋划,他自己原有的谋划,那就是当一个莱州知众,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保证自己家族的利益。

作为刘氏家族的掌门人刘远桥,他永远要考量的就是,如何的让刘家繁荣昌盛下去,在几十年以后,他在临死之前,把所有的权柄交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再交给他的孙子,世世代代相传,让刘家在这一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但是目前别人已经玩的超出他的预计了,因为他永远都想不到自己会当上登莱巡抚,而他的儿子也会当上的凤阳总兵。

当他们当上了登莱巡抚以后,刘远乔他都有一种担心,那就是步子迈的太大了会扯着了蛋,所以他派儿子出去打仗,其实是有了一种想法,可以接受儿子打败仗,把官丢了,就回来做他的接班人。

但是这一个儿子,怎么说他好呢?要求他交零分的卷,他偏偏就交出了100分来,这样好的成绩,令他这一位父亲都不知道如何接应,如何的接招,如何的奖励他。

时代在向前发展,刘家也是在被时代逼着向前走,刘远桥他要做的,就是带领刘家这艘大船,在在遍布礁石的惊涛骇浪中前进。

目前刘家的形势一片大好,要保持眼前十几年的风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刘远桥他知道一点,只要让朝廷抽出手来,朝廷有空了,一定就会对付他们。

就算是刘远桥自己当皇帝,也都不会允许自己的手下拥有这样的势力这样的家族。

所以刘远桥他才会考虑到破局,才会考虑到应该怎么样才能让刘家脱颖而出,破茧重生。

到了这一步刘家是不可避免的进行了藩镇化,要知道这里可是山,东可是北京的肩背,随时都会影响到京城,朝廷无论如何也不会允许这里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的。

所以刘远桥他就私下里做了许多的部署,做了许多的谋划,当然现在愿意跟他造反的,也都应该没有几个,他虽然有一大堆的铁杆的心腹,但是却是没有几个可以共谋大事的。

这些人跟着刘家有荣华富贵,有银子拿,大家都乐得跟随,但是刘远桥并不肯定一点,那就是如果刘家被朝廷判定为叛军,出动大军征讨,那时候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的追随刘家的,这就不好说了。

刘家现在做了许多的事情,有一些不臣之心,现在刘远桥他可以肯定一点,如果他做大明朝的忠臣,他的重要盟友靖云公会一直成为它的臂助,如果它反大明了,这就不好说了。

就连靖云公也都发现了刘家的一些布局,他感觉到有些不安了,所以不免向刘远桥试探,主要试探的目的,还是需想看刘远桥他怎么想的。

静云公他就是借着下棋的时候,以棋入题,讨论当时的时局,他说道:“山东乃四战之地,扼守运河要冲,距离京城太近,非重要名臣坐镇于此不能令人放心,不知道青云你有何看法。“

刘远桥知道静云公其实在试探他的口风,想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但是他知道静云公是不会支持他造反的,所以他也都不动声色,只是说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只要皇帝陛下一声令下,刘某自然就会听从,这能有什么特别的想法?”

静云宫他微微一笑他说道:“现在能有刘兄这种想法的,已经没有几个了,很多人都认为大明朝廷已经不行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都不想一想,大明传了几百年都不灭,这就是天意,人又岂能逆天而行?”

刘远桥他说道:“静云公不知你此话是何意?”

静云公他说道:“现在有很多人看见朝廷多方有难,就有了特别的想法,这种想法其实万万的要不得。”

静云公说的自然就是当时朝廷围剿流寇战事失败,主要指的就是曹文诏兵败,这是轰动朝廷,轰动天下的大事,这可是给朝廷的官军以巨大的打击。

现在都传出了一种很极端的声音,那就是非刘布的刘家军出动,不能剿灭流寇的地步,就是朝廷也有意思征调刘家军前去剿灭刘寇。

派刘家军去剿灭流寇,这很符合朝廷的利益,但是很多人都明白一点,那就是刘布他未必肯干,刘布他可以不肯干,但是如果他的父亲下令,他只能奉命而行。

这时代有人可以不听皇命,不奉皇命行事的,但是如果不听父亲的命令行事,就视为大不孝视,为天下之公敌。

刘远桥他说道:“原来如此,原来是有人想要庆之的军队去对付流寇了。”

静云公他说道:”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果刘家军能够出动的话,肯定可以为皇帝分忧,正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死后名。”

刘远桥他说道:“让齐军前去剿灭流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齐军也算是朝廷正规编制的一员,但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齐军已经拖欠两个多月的粮响了,拖欠了这么多的军饷,还要士兵出去剿灭流寇有点过于令他们为难了,恐怕会引起哗变。”

这时代朝廷命令调动地方官员是有责权的,而地方官员抵抗朝廷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用粮响来抗衡。

就像辽镇的建奴为什么剿上不灭,越剿越多,这就是因为建奴在的时候,这些官军想要粮响,只要向上面申请就会有,如果没有了建奴,没有了威胁,朝廷就会随意克扣你的军饷了。

比如说朝廷他就随意的克扣戚继光他们的军饷,甚至还能利用军饷来打压戚家军,但是他们却不敢用这一招来对付辽镇的军队。

也可以说大明对付建奴,越剿越多,其实也与辽镇的这些冠军将领们养寇自重有关。

但是这些辽镇的将领,他们为什么会有养贼自重的这一种想法,这也与朝廷的政策有关,朝廷的政策,一向都是兔死狗烹,如果像戚继光一样每次打仗就出动了十分的力气,把敌人杀光了,他这一把锋利的军刀,也就没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了,就是收敛起来的时候了。

静云公他微微一笑,他说点:“刘松据老朽所知,刘家军其实并不缺钱。”

刘远桥他可是不上当,他说道:“刘家军并不缺钱,但是齐军缺钱,如果一旦为朝廷效力,就必须由朝廷拔放军饷,否则难逃一个收买民心,养兵自重的罪名。”

刘远桥他都把事情和话说的这么明白的,静云公也都没有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而已,也不知道他今天的这番事态,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朝廷已经给他进行了某种暗示或者是委派的给任务给他。

刘远桥就是因为跟静云公这些地方乡绅们进行合作,双方双方共同的统治东三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有点像是登莱镇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所以他们之间像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成就,又相互的依赖,如果有一方撤离的话,另外一方都很难以保持目前的这一种局面。

刘家借助乡绅的势力,在这里站稳了脚跟,而将乡绅们也都借助了刘家的实力获得了更多的好处,比如说东三府三个知府,现在都是本地的豪强担任,刘远桥这一种大家分蛋糕,共治天下的做法,也是获得了地方豪强们的一致赞同。

当然这种统治格局也有点像朝廷一样,那就是由刘家像朝廷一样掌握军队,掌握财政大权,而地方的政权则由乡绅们平分,大家利益均沾。

所以说目前的这一种局面,也是静云公他们十分乐见的,符合他们的利益,这就像是士大夫跟皇室共治天下一样,士大夫不可能向皇帝交税,因为如果向皇帝交税,这就意味着失去了共治天下的意义的。

所谓的共治天下指的是天下也有我的一份,并不单指是皇家的,刘家也把同样的招数用在了登莱镇在这里,算是大获成功,才有了现在这种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