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平三年二月初二,江南路洪州城。
全城百姓翘首以盼的百货商场终于在这一天开市了。
不能说万人空巷,但就站在商场门口的骆永胜而言,穷目远眺,蜂拥而来的百姓之多根本看不到尽头。
“如此盛景,本官躬耕洪州多年,也是第一次得见啊。”
新任的洪州刺史陈礼参加了这次开市,他将亲手为百货商场的匾额揭牌。
上好的红缎自陈礼手中扯下,左右两挂鞭炮噼里啪啦的作响起来。
“堂尊请,诸位堂官请。”
陈礼这些人是不会在今天逛这百货商场的,揭幕之后,骆永胜当然得安排众人去吃饭饮酒,这里主要还是侯三和耿百顺来照料。
“一定要维持好秩序,不能出现事故。”
走之前骆永胜刻意向两人强调了安全性的事,这乌泱泱如此多的人头,看的骆永胜心里有些没底,生怕出现问题。
两人俱都点头,拍着胸脯的保证下来。
赶等到骆永胜一走,这边现场就向着百姓开始喊话。
“父老乡亲们不要拥挤,我们货品准备充足,绝对可以供大家采买,现在请大家由西侧门入。”
在永捷、成文这些孩子,加上骆永胜、侯三家里一众家丁的引导下,百姓们开始陆续入场,沿着所谓的西侧门走进到这百货商场之内。
而在进门之后入得大厅之内,正对眼帘的则是一处由四张条桌组成的方形区域,每一张条桌后面都坐着两个身穿绣有‘三胜百货’字样服饰的小厮,而在每一张条桌之前还挂着一块牌子,上书。
“三胜商号价券兑换处。”
在这九个大字的下面,则是兑换的方式以及所谓价券的作用和使用范围。
“每一百文钱可以兑换价值一百一十文的三胜商号价券,持有三胜商号价券可以在三胜商号名下的三胜百货购买商品时享受九成优惠并抵兑价格。”
一百文钱可以换成一百一十文,而且买东西还可以享受九成优惠?
老百姓看得新鲜,也有动心之人,上前询问,被告知兑换最少也是一百文起步。
你说兑换个三十、四十文那不行,兑不开。
而且这价券不可折现、找零。
比如你买了四十六文钱的商品,要么给四张十文的价券加上六枚铜钱,要么就再买点别的凑够五十文。
百姓的热情稍微受到了一点挫折,不过在逛完大半个商场后,却突然蜂拥着涌向兑换台,争抢着要把手里的钱换成价券。
因为他们看到了骨瓷!
这些色泽润眼、胎面净白的瓷器可是眼下这时空绝无仅有的,远比传统的瓷器更加亮眼,或许没有官窑的瓷器那般勾勒精美图案,显得也不大气,但那些勾勒花纹,胎底清澈的瓷器也不是寻常老百姓家用的啊。
百姓家用的是什么,是土窑烧出来的,色泽昏暗残缺不平,一碗清澈的茶水倒进去,肉眼看得时候反而显得有些黄浊。
所以时下市面上流通的瓷器,是处于青黄不接时期的,好的自然是堂皇大气、精美绝伦,差的呢就是泥胎瓦塑,骨瓷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区域。
价格很是‘亲民’。
一整套瓷器,包括六个碗、四个碟子、四个茶瓯、一个瓷盆,总价两百文。
持价券购买的话,八折,仅要一百六十文。
由不得百姓不动心。
而实际上这一套瓷器的成本价才多少,老魏头给算了一笔,估摸着也就在九十文左右,还是加上了瓦石庄的人力费用。
便是折价销售,盈利也是不少。
本来按照骨瓷的卖相,就算卖六七百也不愁卖不出去,但骆永胜却不打算卖贵,他的目的不是拿这东西敛财,而是刺激百姓去换兑价券。
这才是骨瓷诞生之后唯一的价值。
有‘聪明’的百姓算了一笔账。
两百文钱可以换成两百二十文的价券,买一套瓷器才一百六十文,相当于自己还剩下六十文。
‘买一套瓷器倒赚六十文’的说法在百姓群体中传了出来,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算的,但这却引起了一波抢兑价券的热潮。
有小富之民,更是一口气豪兑了五百文。
用他们的话说,便是买的多赚的多。
粮食、成衣、绢布、瓷具、器皿、盐油、茶叶、书籍这些在这里都可以买的到,骆永胜用实际行动证明,这百货商场确确实实含括百货。
只有老百姓想不到的,没有在这里买不到的。
除了兜卖货物之外,在这百货商场里面骆永胜还专门隔开一串铺面,开了茶馆、酒楼、饭庄,甚至连琴楼这般的青楼,骆永胜都请了人在他这百货商场开了分店。
当然,只提供精神享受,不提供肉体服务。
这里不仅仅是百货商场,这里就是大宋朝的商业CBD。
购物、消遣,吃喝玩乐一条龙。
而只要是消费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价券,而且,一律九成折扣!
铜钱变得不香了。
百姓从排着队进入到排着队换钱,仅仅是因为逛了一圈。
“我兑三百文。”
“我兑两百文。”
“我兑一贯钱!”
看着眼前这火热朝天的抢兑浪潮,留守照料的侯三笑的灿烂,不住向一旁的耿百顺念叨。
“骆兄真是经商的奇才啊,哈哈,赚发了。”
看着兴高采烈的侯三,耿百顺心里则叹了口气。
笑吧,以后你可就笑不出来了。
价券兑出去的越多,距离骆永胜造反的时间便越近。
不过耿百顺心里还是有很多的不解,只靠着这些价券,够让百姓支持骆永胜造反的?
那日骆永胜说的话,在当时听的时候耿百顺还觉得有点道理,可现在回过头一想就觉得太牵强了,逻辑上很难理得清楚。
想不明白耿百顺也就懒得再想,找个位子坐下,抱起那本老孙头的《三国》看得津津有味。
他现在可是迷上了这本书。
比枯燥乏味的《三国志》可是好看了太多。
现在的他,已经看到曹操征宛城了。
“操一路行军,天气燥热,士卒无不饥渴难忍,操令众将传信三军曰:‘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非常甘甜。’,士卒闻听无不口水横流,不仅解了口渴之感,行军速度亦快了不少。”
读着读着,耿百顺怔住。
他明白骆永胜当日说话的目的了!
靠价券捆不住整个洪州的百姓,他骆永胜自己也知道,但他却要这么宣传,制造出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
是啊,那是造反啊,作为领头人的骆永胜必须装出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出来,不然谁敢跟着他干。
骆永胜是在偷换逻辑概念,让跟随他的人认定这么做是有希望的,是有机会的。
这就是一种望梅止渴的手段。
而他耿百顺,就是接了曹操令负责去传信给士兵的将领。
这些明知道前面没有梅林的将领一样要去这么传令,去诓骗士兵。
那他耿百顺的任务是什么呢。
将来跟随骆永胜一道造反的中坚群体任务又是什么呢?
就是负责明知道价券这东西随时可以被朝廷以其他手段接盘取代却还要去诓骗洪州的百姓。
目的就是欺骗洪州百姓,告诉百姓如果他们不跟着骆永胜一道造反,他们就会破产!
百姓中或许也有聪明之人,但更多的还是喜盲从之势的乌合之众,一旦有几个人信了,或者,不,一定会有人‘信’!骆永胜不可能会不考虑这一点,他会安排人信的,继而传遍全城。
真相大白了。
耿百顺说不明白自己此时的心情。
因为他突然想起骆永胜说过的一句话。
‘村头的狗叫了,全村的狗不明白为何,便都跟着叫唤起来。’
好一个骆永胜,他可是真会算计啊。
现在耿百顺甚至有些迫切,迫切想要看看,骆永胜后面还有哪些手段。
“想不到眼瞅着人都要老了,还能遇到这么一位主。”
咧嘴笑笑,耿百顺再不多想,捧着《三国》读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