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柳大郎倒是把傻狗头给卖了个干净。
他之所以敢这么说,那也是因为未曾报官,就算是族人们都知道了是傻狗头指使的,他们敢去镇上找麻烦吗?
敢吗?
当然不敢了。
所以,柳大郎为了能让自己少受些罪,争取得到族人的谅解,所以才会这么快速地把傻狗头给卖出来了。
族老们的确是不敢去傻狗头的麻烦,可是不代表了就愿意减轻对柳大郎的处罚。
最终,柳大郎被打了五十棍子。
前三十棍,可是一点儿没有放水,到了后面,也不知道是哪个有心眼儿的把柳大郎的儿子给哄过来了。
那孩子一哭,这族人们的心也就软了。
不管怎么说,孩子总是无辜的。
后面的二十棍,也就是象征性地打完了。
真要是跟前面三十棍一样,估计柳大郎得去半条命。
族人执法,也不会故意打偏,都是往屁股蛋子上打,那里肉多,打不坏。
只是看着血乎乎地有些吓人。
腰和腿都是完好无事的。
棍子打完了,族长当着全族人的面儿,直接将柳老大一家子除族了。
而柳六郎则是完全懵了。
所以说,他也不再是柳家人了?
六郎没想到的是,三叔站了出来。
六郎被过继到了他的名下。
也就是说,他还是柳家人,只是现在三叔成了他阿爹了?
柳老三其实是受了老二的授意。
而柳老二又是被方氏和苏锦绣暗示的。
六郎可以说是老大家唯一一个没有长歪的。
而且六郎又一直在点心作坊这里做工,苏锦绣也不是想因为这个再重新找人。
况且,既然是个老实的,那就不应该再被柳大郎连累至此。
而族长之所以答应,那是因为念在是六郎出来喊的人,也是帮着一起送到了镇上的医馆里。
说到底,是得有一份儿功劳在的。
而柳老三之所以愿意要这个儿子,一方面是因为六郎如果不除族,那就还在点心作坊里做事,一个月可以拿不菲的工钱回来。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子嗣单薄,多一个儿子,将来自己养老也就有保障了。
说实话,柳大郎闹这么一出,可把大家都吓地不轻。
柳家之所以处置地这么迅速,也是不想节外生枝。
更主要的是,不能让别人对柳家指指点点的。
柳大郎一家犯了大错,被除族,逐出了村子,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
族长在看着他们一家子离开之后,便将苏锦绣叫过去了。
“四郎媳妇儿,这是你要的东西。”
刚刚柳大郎说的话,都让柳承志给记下来了。
然后又抄了一份,分别让柳大郎签字画押,一份就留在族里保存,以备日后再有人来找。
另一份,则是给苏锦绣准备的。
这原本就是苏锦绣提出来的。
现在她手上有一份这个东西,以后总能派上用场。
柳大郎是被抬着出的村子。
柳老大和汪氏原本还一脸迷茫,出了村子,什么也没有,他们怎么过日子?
最关键的是,他们现在能去哪儿?
柳承志一脸轻蔑:“放心吧,你家大郎早就拿银子在镇子上买了一套小宅子。至于哪儿来的银子,还是好好问问你家大郎吧!”
柳大郎早已经晕过去了,哪里还能听得到?
反倒是柳老大陡然间想到了什么,脸色煞白。
就冲着刚刚柳承志的那个语气和神色,十有八九,这银子的来历不清白。
只怕是和柳四郎有关系。
只要一想到了大郎的所作所为,柳老大就觉得后背生寒。
虽然是自己的亲儿子,可是这个儿子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再想想被强行过继出去的六郎,柳老大总觉得自己好像是舍弃了珍珠,留下了不值钱的鱼目。
六郎站在村口,哭地不成样子。
他还没有成婚,亲事是早就订下了,就是附近村子的姑娘。
而且这门婚事订下,还是沾了四郎的光。
人家听说是秀才爷的堂弟,这才同意订下了。
如果柳老大一家被除族的事情传出去,只怕这门婚事就要黄了。
他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婚事,而是自己这个被过继的儿子,以后要怎么过日子。
突然的变故,让大部分人都有些手足无措。
六郎到了家门口,不知道该不该进。
事实上,他还是住在这个家里,还是睡那间屋子,只不过,从前的三叔,现在变成阿爹了。
柳老太得知自己大儿子被赶出去,再也不能算是柳氏宗族的人,一口气没上来,晕了过去。
柳老头的身体稳当了,接连吃了几天药后,总算是能下地了。
柳老太醒过来之后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
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大孙子在害自己老头子的事实。
直到看见大房的屋子都空了大半儿,这才不得不信了。
大儿子大孙子都被撵走了,还有她最亲的大宝儿,也不在了。
柳老太看到老头子出来了,突然就大哭了出来。
小方氏吓得脸都变了,就怕再出事。
倒是那个扶着柳老头出来的仆妇安慰道:“无事,哭出来就好了。一直这样不声不响地才容易生病,如今哭了,发泄出来了,心中再无郁结,也便好了。”
至于柳大郎回到镇上后,请了大夫过来开了药,汪氏和儿媳妇则是赶紧收拾。
大郎媳妇也没想到现在他们竟然只有这一个去处了。
汪氏是个厉害的,这会儿看到儿子没有性命之忧,便打发着儿媳妇去收拾屋子。
原本的主屋自然是归柳老大和汪氏住了,大郎媳妇就算是觉得受了委屈,也不敢说一个不字。
接下来一连几天,不管是一家人的吃喝还是大郎拿药的银子,都是让大郎媳妇拿的。
柳老大在家里头憋了几天之后,终于还是走了出去,想办法去找个差事干。
哪怕是苦力,也得想法子去做。
不然这一大家子人吃啥,喝啥?
没有了田地,吃的喝的都得拿银子买,不做工,难道一家子都去喝西北风么?
苏锦绣拿了一个小银锭子出来,“将柳大郎一家子盯紧了,一刻也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