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冬训时刻大运会

时间进入了12月,

祖国大西南之地冬意愈浓,比起上个月,气温已经低了很多。

虽然和其他北方地区的气候比起来尚算温和,但也难免的让人感觉到了渐深的寒意。

然而,匆匆划过的时间和渐变渐冷的气候变化,对于很多专注的人来说,显得毫不经意一般。只为了理想,为了目标,为了心里存着的那一点热血和希冀。

猛然间的一个回神细数才发现,原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这一切似乎太快了!

西南之地川省。

郫都犀浦训练基地。

如同去年一般,今年的犀浦基地又一次热闹了起来。

2004年,全国田径冬季集训,早在11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和非职业的运动员们就已经正式入驻了。

开营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基地的两块训练场每天都是热火朝天。

时间过去毫不经意,天气变化也恍若未闻,埋头训练的人,直感觉到的是热,身热,心更热。

“传统由我们继承,荣耀由我们创造……”

宣誓会上,短跑队主教练林幕指导的一番话至今在他们的心间萦绕。

我们的力量可能微小,但我们也是传承的一份子,我们也是华夏5000年文明的继承人。是有着理想和目标的新一代华夏田径人。

好好训练,争取荣誉!

一番的热血思想过后,他们心里也只有了这一个目标。

不需要督促,运动员们很积极的投入了训练之中。

哪怕是面对一天三练的繁重、枯燥的训练量,哪怕是面对新奇却也让人很不适应的训练方法。一切都没有能阻碍他们的决心。

运动员们热火朝天的训练,教练员们也在积极的学习和教导着运动员。比起单纯的运动员们,他们能想到的要更多,也想的要更实际。

夯实自身,公心和私心先不论,把手下的运动员们带出来好像才是最关键的。而且,在带出更好成绩的同时,似乎也要把一些核心的东西真正领会了、传下去。

这是现在冬训队的第二把手,但实际上却是最有话语权的人给他们的发出的信号。

不少人去年都有过经历,教训和收获的印象可都还深刻着呢。就算是没有去年的经历,一年的时间口口相传和奥运会的惊天突破的那些个荣誉,也足够给他们很多刺激和领悟了。

当然,比起去年时,今年的任务要更重一些,但能给他们带来的自身收获也更大了,也更系统了。不但在现有运动员方面,同时也更强调了年轻运动员。

稍微灵醒些的人都发现了,林指导这是真正的考虑着他所说的——传承。

很多人都私下里讨论,在一番表述后,也不得感慨。似乎这位横空出世的年轻林指导,随着光环的逐渐加身后,某一个形态也在逐渐凝聚着。

对于所有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所想所思,作为此次冬训短跑项目直接负责人的林幕都无暇去多分析。那些个教练员们感觉到的任务有加重,责任更大。

他此刻更是感觉到了!

……

“余指导,如果真的需要,我就再挤挤时间吧!”

基地办公区,余伟立的办公室内。

林幕面色依然淡定,就余伟立刚提出来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只不过,他的心里难免的也是有着几分压力的。

他的冬训任务又重了!

他想要传承,这是长远之计,每年的冬训他都会一步步的走,再一步步的推下去,这也注定不是一日之功的事。

但他也要同时考虑着近在眉睫的问题。08的奥运会这是重中之重,虽然还有4年,但其实时间并不长。也同样需要几年的时间一步步的积累起来。

他知道,如果没有百科让他学到了这如此多的东西。其实4年对于运动员来说,真的不算长。在国际上,通常培养一位顶级的运动员,都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这还是在已经打牢了基础的情况下。

但他还是需要早为打算,能尽量的缩减每一分时间。在家门口,他不想再有哪怕一点受命运掌控、看他人发挥的事发生。可他更知道有些必然不会改变的东西在等着,而现在,他带领的这些运动员还要差的不少。

08年还有4年,而在这四年之中,同样还有很多他必须要紧迫面对的赛事。国内的先不论,但一次亚运会和两次世锦赛是必然不能放松的。

或许亚运会稍好,以现在短跑的情况除了接力项目需要多些慎重,其他的倒也不算太难。他也想好了该如何去应对。

但世锦赛,不会再有03年的那般运气了,短跑的风云大时代已经开启了。

因此他珍惜每一分时间,特别是每一年的冬训。而这次的冬训是为了进一步突破和储备,同时也是为了准备明年的世锦赛。

越是去考虑传承,这些迫在眉睫的赛事越是不能轻忽。没有荣誉和成绩的积累,这个氛围起不来,推行起来会事倍功半,甚至无疾而终也有可能。

他的身份落实了,他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田径队副总教练。他相信哪怕是失利几回,对于他个人来说,影响都不会太大。可华夏田径短跑,现在的底蕴太不足了,经不起挫折。

“小林,这是教育部和体总直接交待下来的,不但是我们这边,也包括了其他各个大项。08年的奥运会的战略已经拉开了。100多年的奥运会,第一次来到咱们家门口,什么重视都不为过。

为了家门口的奥运会,之前所有的比赛,体总都想要有所突破。想把整个国家的体育环境、氛围给托起来。包括今年的大运会,体总也很重视。而且,今年是第一次由教育部、体育院校来选拔真正的大学生运动员代表,算是全面展示全民健身和体教结合……”

“你尽量的给他们把把关吧,要说亲自下场……”

余伟立解释了一遍,最后也只是缓缓的摇了摇头。体教结合,他也没法去评价好坏。要说起来,跟他们这些专业队都不是一个路子。大多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各院校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

体总想着的是让他们这些专业队能多提供些指导、帮助,但事情又哪有这么简单。可既然已经说了,不做显然也不行。

“余指导,我明白的!”

林幕认真的点点头。

奥运会、世锦赛,各类的单项比赛总决赛,这都是现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比赛。这些比赛的成绩荣誉都真实反应着一个国家的体育现状。

但其实,体现国家方方面面的,何止这些。比如世少,比如世青,也比如,参赛选手为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不到两年的大学生为主体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余伟立的意思他明白,但他想得,既然经过了,怎么也要想办法能提供些助益。

也是因为如此,才让他感觉到了些压力。他还没想好要如何去合理的介入。

除了那些因为有了些成绩挂着大学名头的职业运动员以外,其他的那些真正的大学生运动员跟他们专业队真的不是一个路子。

运动员们的培养离不开教练的指导。现在的专业队,能成为一名体育教练的,要么就是运动员出身,退役后转行,通过自己丰富的职业生涯和受训经验,完善巩固,然后传递给训练的运动员。

另外一种,就是学院出身,但跟随其他教练汲取运动经验、执教经验,再自我总结学习,通过自己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再进一步积累。

但学院里现在的那些教练显然两者都不是,至少大多都不是。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注册单位,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一套训练程序,专业队对于这些运动员的培养也从来插不上话。特别是在某些项目上,院校体队的某些运动员曾经创造过辉煌荣誉以后。

以往有时接触,更多时候他们想的都是来专业队挖些人才和资源,至于说被指导?

现在虽然是上头下了指令,而且大运会选拔的大名单人员也都来到了犀浦。但可以想到,这里的环境,这里的训练设施条件,甚至这里国家给与的福利待遇扶持才是他们想要的。除非那些真正比较开放的,更多的不会受他们这些“大老粗”来指导。

当然,他的情况要好些,毕竟他带出的短跑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只可能是提供意见,他想主导是不可能的。

林幕也没想着要主导,他想的也就是让他们接触一下专业队的体能训练方法。如果可能,再根据运动员们的实际情况,他可以针对性的给出些训练意见。至于结果如何,林幕无法判断。

“好,你看着办。如果有什么不好说、要沟通的再来找我吧!”

余伟立又交待了下后,就没再提那些大学生运动员的事了,自己这边田径队的事,才是最主要的。就像之前林幕想的那样,现在田径队的形势都还不错,但需要进一步的巩固。而且,08年奥运会似乎就像一次大考一样,一直在等着他们。

“冬训开始十多天了,我一直在盯那两边,特别是跨栏那里……算了,不说那个,你怎么样?现在情况都还好吧?”

“都挺正常,集训开始没几天的时候,我给他们开了个会,把去年传达的资料做了些增补,我最近整理出来的那些也都向他们传达了下,目前看起来都配合的不错。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有这个态度就很好,至少目前他们做的那些计划我看着都还行。”

林幕没有去考虑余伟立的言犹未尽,他目前也只能管着自己这边的。

现在国家队四位副总教练,除了余伟立这个相当于常务的副总教练,包括他在内的其他三人,都没有具体划出负责的范围。因此,也只能按照目前的项目来管自己的一摊子事。

余伟立满意的笑着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嗯,我看了几回,干的确实都挺积极。真希望能有像你说的那一天。”

余伟立有些期待,如果能弄出一个好的梯队传承,不管对哪方面都好。

“不过,小林,你们目前带的这些运动员还是要放在重点的,未来几年,还是要靠着他们出成绩的。”

“余指导,你放心,我明白。目前他们的训练都是按照专项力量和专项体能素质的周期在强化,一个周期结束,就会进行下一步的技术训练。

小细节上的东西平时都有调整,循序渐进的一步步的把上限推高吧。这次冬训突击强化,等明年各项比赛开赛,我准备就把他们撒出去了。隔一段时间回来一次,再配合上接力训练集中强化…”

林幕不假思索的给余伟立介绍着自己的计划,这些他都早考虑过了。明年国内外的比赛,目前接力队的人差不多都能有参加一般赛事的资格了。训练、实战,循环往复,这永远都是最快的磨合提升方法。

余伟立听着,不时的微笑颔首,他挺满意。

训练计划他都有,这个就算林幕不解释,以他多年经验也能看的清楚。他觉得都不错,比起去年那些激进的训练计划,现在的是越来越老道,他挺欣慰的。更欣慰的是,林幕对手下运动员下一步的比赛和训练的协调方面的安排。

“不错,至少在我看来没毛病。”余伟立笑着肯定的点了点头。

“对了,这次召来的那些年轻运动员怎么回事?听说有不少单位都挺不理解的?”

林幕停了停,解释道:“主要的是年龄比较小的那些,这一次一共就招了六七个人,从这些小孩的身上,我发现了不少问题。应该就是训练理念上的问题吧。跟陈建海和何俊他们以前的情况差不多的。”

稍思忖了一会,林幕接着说道:“问题是哪些,或者将来会发展到哪样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些谱在。既然会是这样,那就更应该从小的时候就要把好的落实下去,我们不等着他们马上出成绩…”

“是啊!不等着出成绩!”余伟立认真的点点头,接着又微微的摇摇头,:“你继续说吧,现在你都是怎么安排的?”

“嗯,主要是改进技术,短跑技术,除了到高层次时需精细的根据身体素质调外,通常的技术步骤其实都差不多。还有起跑反应和起速需要的感觉节奏,这些都只会是不停加强的过程。他们现在都小,近乎白板,所以更容易加深这些方面的技术印象。根据他们的特点,可以把起跑,起速,途中的脚步和身姿习惯先规范起来。

跟身体素质一样,这些都是运动员必须训练的重点。只要技术上都能跑出突出优势特点,再有适合和舒服的跑步节奏,他们的速度提起来也很快……”

“至于说的他们不赞同的地方,可能更多是在专项的力量上和对天赋开发的步骤上。大概他们觉得,我一面在强调专项体能,强调核心力量爆发力,强调突出优势。一面却又压着他们放缓脚步吧!

其实,地方队很多强行上力量磨身体的训练,并不一定会比现在我们用的训练方法有效率。余指导,您可能知道,前年我带的几个学生跑的U系列比赛吧?

论身体力量、绝对速度,那几个学生真不比其他那些小孩强。但是最后成绩,差距却反而拉的不小……

核心力量、爆发力当然是短跑重中之重,但不用急于一时,他们的年龄还小,可以均衡着持续发展。要按着训练计划走,两三年之后,等到身体各方面机能不断稳定后,可以针对他们优势项加大力度,等到身体达到一定程度,那成绩绝对会有一个爆发……”

“体质、技术?长久发展?”

余伟立沉吟着,稍半晌后,吐出了几个词。

林幕说的很多,训练方法上,理念上,还有针对自身特点的优势扩大上,等等。这些都可以从各类的训练文案中找出依据来。但更多的反应的还是些老问题。

因为现在老队员们的成绩不断提升,之前一直也在忙着其他项目的事,差点就把这些老问题忘了。

国家队啊,好几批运动员了,都是可见的天赋运动员。可几乎很少还能在通常的巅峰期保持着高水平,甚至于还有着严重的伤病。

现在的陈建海、何俊都是例子,他能想到的,如果不是有去年冬训时的改变。甚至于不是运动员自身的心志足够坚定,可能这一批又废了。

更可怕的是,如果没有林幕带出来的这几个突然冒出来的人,在他们的视野里,似乎连能接着这一批的运动员都没。早前记录在案作为观察后备的那些人,现在就连一个能跑进10秒30的都没。这让他想想就有些不寒而栗。

“你放手干吧,需要有什么支持,就来跟我说。我办不了的,我找冯指导找罗主任。这个思路,这一份传承,必须落定了!”

.